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中国肉牛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全面地概述了中国内牛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一介绍了中国黄牛肉用选育的历史背景,开展分子育种的必要性,分子育种研究的内容与特点、成就与现状、问题和展望.重点汇总了DNA分子多态及其与生产性状关系研究的成就,包括肉牛生长发育、屠宰性状、肉品质性状、繁殖性状、抗病性方面候选功能基因的研究,功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生产性能的微卫星标记,比较基因组研究与分子进化等方面.指出了中国内牛分子育种研究还存在不够系统、研究经费不足、样本量偏少和研究群体不够稳定等问题,据此提出了今后加快中国肉牛分子育种研究的思路、措施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杂交改良是20余年来我国肉牛业的主要实践,杂交是育种的方法之一,但它同正规的充 工作是有界限的。人们在进行杂交时一定要明确目的,是搞一般的经济杂交,还是进行育种,从育种的要求看,不可在一个小的地域内搞“多品种杂交系列”无计划无控制的杂交会打乱牛群的遗传基础。我国肉牛发展的出路在育种,如果人们在这几方面形成共识,我国肉牛业发展就有了崭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关于皮埃蒙特肉牛引进及中国肉牛育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上以役用为主并缺乏系统的肉用性能选育,致使中国黄牛产肉性能较低,至今中国还没有一个专门化肉牛品种。因为优越的产肉性能和与中国黄牛互补的体型,意大利皮埃蒙特肉牛被引进中国,对中国黄牛有了很大程度的遗传改进。然而要想增加中国肉牛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必须培育自己的专门化肉牛品种。意大利皮埃蒙特肉牛的培育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我们应立足于本国现有的遗传资源,借鉴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先进的育种技术,建立专门的育种组织,健全品种登记制度,系统地培育中国专门化肉牛品种,促进中国养牛业的发展,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们提供优质健康的牛肉。 相似文献
5.
中国肉牛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中国黄牛肉用选育的背景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市场的变化,中国黄牛的选育方向也经历了一系列历史性的变化,即“役用-以役用为主-役肉兼用-肉役兼用-肉用”的选育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牛业以役用为主,大部分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牛的营养代谢试验、役用性能、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冻精制作及种质特性等基础研究工作。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黄牛作为农业的动力已退居次要地位,随着中国良种黄牛委员会的成立, 相似文献
6.
从2003年开始,我们先后引进世界优良品种德国黄牛、西门塔尔、利木赞和夏洛莱,通过三元轮回杂交,很好地利用个体杂种优势和母畜杂种优势,获得了高而稳定的生产性能。通过8年的生产实践证明,三元轮四杂交有效地提高了商品肉牛生产水平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肉牛育种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美.96%以上的牛肉是杂交肉牛生产的。注重品种选育.普遍实行经济杂交匙c美肉牛生产的一个特点。而另一明显特征就是全面利用杂交母牛来生产杂种肉用犊牛.既充分利用了个体杂交优势.又充分利用了母牛杂交优势。杂交优势的系统利用大幅度提高了肉牛的生产力。目前.商品群已基本上实行了杂交化。在我省乃至我国.肉牛业生产刚刚起步.阳历肉牛育种工作基本上是由繁育站、种公牛站或条件比较先进的种畜场来进行的。有关种质资源的合理与系统利用尚未进行或刚刚开始。阿尔伯塔肉牛现代育种工作.经过了几十年漫长历史。走出了一条成功… 相似文献
8.
生物技术与美国的肉牛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牛业是美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生物技术对肉牛业具有深远影响。本文以数量遗传育种理论为基础,着重论述生殖和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在肉牛业上的应用前景及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主要内容包括胚胎移植、MOET育种方案及应用、胚胎冷冻及克隆、性别选择、生物和遗传标记、基因移植以及重组细菌等生物技术在肉牛生产中的作用及生产的后果。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无棣县引进国外著名的肉牛奶牛品种通过人工授的手段对本地黄牛进行了杂交改良,以提高杂交改良牛的产肉性能或产奶量,增加养牛的经济效益.目前,改良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推广和使用人工授精技术的实践中,仍存在着几个问题,笔者现概括如下,并针对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牛的肉用指数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牛的肉用指数(活重kg/体高cm,BP I)是一区分役用型牛与肉用型牛的易测指标,将役牛转化为肉用型牛,其成年公牛BP I应达5.6以上,成年母牛平均达到4以上,这即是“由役转肉”转化成功的“转折点”。黄牛品种内存在BP I类型的多样性,这为选优转化提供了依据。影响牛的BP I因素包括品种(类型)、饲养条件、年龄和性别等。根据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公母牛(黄牛)BP I的年龄校正系数,按BP I选牛,可以提早到1~2岁。 相似文献
12.
13.
秦川牛肉用选育及其技术策略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近几年来,我国肉牛生产发展很快,但生产水平较低,平均产肉率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迄今我国还没有一个自己培育的专门化肉牛品种。要大力发展我国的肉牛生产,除了利用国外优秀的肉牛品种杂交改良我国地方黄牛外,还必须培育自己的肉牛品种。本文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市场变化入手,对秦川牛作了评价,回顾了它的选育历史,指出了现时期秦川牛肉用选育方向的紧迫性。在分析了秦川牛的优点及其与国外著名肉牛品种相比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秦川牛选育的主要目标和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选择和建立核心群、建立健全秦川牛的选育体系、建立选育协作组、开展联合育种、导入适当外血和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加快秦川肉牛的分子育种等,以早日培育出秦川肉牛新品系,使所形成的秦川肉牛新品系,在秦川牛现有经济类型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与改造,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促进肉牛产业化发展。这对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指出国际肉牛育种的新趋势是向小型肉牛方向发展。提出了肉牛大、中、小型划分的国际标准;列举出小型牛品种培育的四个方式途径;从六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小型牛的优点或特点;最后根据我国肉牛业牛品种资源丰富,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的当地牛品种是培育中国小型专门化肉牛的良好基础的现状,结合国际肉牛育种的趋势,指出中国肉用牛品种的培育方向为以中小型为主,培育出我国自己的小型肉牛品种。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我国养牛业发展从役用向肉用的转变历程,并根据国情和现存国家级种公牛站(45个)中的牛群品种结构状况,提出了培育我国肉牛品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牛肉产量在过去的20年里提高21倍,基本上是依靠我国拥有的丰富的黄牛资源和三十几年杂交改良的结果。在新时代进一步提高肉牛业的生产效率和形成适合于中国实际情况的肉牛业,就需要在制种体系和建立完善的肉牛生产体系方面有新的突破。肉牛杂交合成体系是近30年来世界肉牛业的新产物,北美、澳洲等肉牛业发达国家在经历了探索、试验和接受的过程之后,在充分利用杂交合成体系的优势:杂种优势和品种优势互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如何充分了解、利用中国的黄牛和杂交改良牛的优势,接受杂交合成体系的理念,形成中国肉牛业生产的原动力是中国肉牛业向高效率、高效益、高产出和健康性发展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