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对19个板栗品种的花粉育性的两个方面(花粉萌发率、花粉管生长特性)进行了测定 分析,发现板栗花粉的萌发率一般高于65%,以70%~90%区域内分布为最多,高于90%和低 于70%的品种较少。花粉管生长在花粉萌动后的20min中伸长最快,而后逐渐趋于平稳。一 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有助于花粉管的生长,10%、20%蔗糖浓度均能显著提高花粉管伸长速度。 相似文献
4.
5.
不同板栗品种的组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檀桥、新田、韶十八、华光、红栗、铁粒头、安1、新田、焦扎、石丰、九家种等11个板栗品种的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为WPM,MS;愈伤组织诱导成功的品种是檀桥、新田、韶十八、华光、红栗;外植体中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野外材料以茎段的诱导率最高,为65%;不定芽的诱导中,檀桥生长最好;诱导生根中,华光可直接诱导出根. 相似文献
6.
7.
《经济林研究》2014,(3)
为了加快板栗良种的选育进程,了解湖南各地选育板栗良种的结实特性,将湖南省各地区选育出的板栗品种1~11号与湖南本地推广板栗良种铁粒头(作为对照CK)进行了品比试验,并就树体冠幅面积、单株果实个数、单位冠幅面积果实个数、单株产量、单株栗苞产量、单株坚果产量、出实率及板栗果实各项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板栗品种5、7、9、11号在单位冠幅面积果实个数、单株果实产量及结实性等方面的表现均比CK突出,尤其是板栗品种7号,可作为下一步良种选育的研究对象;在板栗果实各项生长指标中,栗果长与栗果宽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栗果高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栗果宽与坚果皮厚存在负相关;坚果长与坚果宽和坚果高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坚果宽与坚果皮厚存在负相关;平均单株产量与单株栗苞质量和单株坚果质量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而板栗果实的出实率与树体冠幅面积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文中因此认为,合理控制冠幅,不仅可以提高单株产量,还可以提高板栗果实的出实率。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板栗品种的野外材料和愈伤组织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物同工酶谱有其相似性又各有差异,华光Castanea mollissima cv.Huaguang和韶十八Castaneamollissima cv.Shaoshiba之间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华光Castaneamollissima cv.Huaguang、安1 Castanea mollissima cv.An 1和焦扎Castanea mollissima cv Jiaozh,铁粒头Castanea mollissima cvTielitou.和檀桥Castanea mollissima cv.Tanqiao之间亲缘关系较近,而檀桥Castanea mollissima cv.Tanqiao和红栗Castaneamollissima cv.Hongli之间亲缘关系最远;同一品种愈伤组织与野外材料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谱的差异较大,谱带多的分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9.
板栗不同品种果品分析初报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该文对河北遵化魏进河林场板栗良繁中心的26个板栗品种果实的单果重、含水量、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淀粉、脂肪及蛋白质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指标在不同品种间均有较大差异。对6个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初选出5个相对优良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通过对全国9个产区12个品种板栗贮藏前及0 ℃贮藏6个月后的含水量、脂肪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分析,研究不同品种板栗贮藏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前,各品种板栗含水量均较高,为52.47a.30%;脂肪含量较低,为11.530.0 g·kg-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51.5357.93 mg·g-1;可溶性糖含量低,为67.3146.4 g·kg-1;淀粉是板栗的主要贮藏物质,含量达561.8727.1 g·kg-1.冷藏6个月后,各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含水量下降了1.23%5 00%;可溶性蛋白质减少了0.33.38%;脂肪、淀粉下降幅度较大,分别降低了28.5p.43%和25.47C.80%;可溶性糖含量上升了23.020.33%.贮藏前后各品种的含水量、脂肪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且这种差异具有地区性. 相似文献
14.
15.
板栗疫病菌营养体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南、重庆两省11个区县市的栗疫病病原菌菌株进行了营养亲和性(VC)研究。结果表明,菌株间营养体的亲合性可分为菌株间亲合与菌株间不亲合两种类型,亲合性菌株表现为菌丝相互融合,菌落间抗衡区不明显;而不亲和的菌株可分为三种反应类型:I型为强不亲和,抗衡区两侧形成明显的分生孢子器带;Ⅱ型为弱不亲和,抗衡区无分生孢子器产生;Ⅲ型为中等不亲和,分生孢子器带只在抗衡区一侧形成,56个菌株被划分为30个VCC,只含单个菌株的VCG占大多数,并探讨了生物防治栗疫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17.
18.
板栗不同品种采穗后的反应肖正东(安徽省林科所合肥,230031)李彬(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林业局)根据板栗结果习性,大多为顶端1─3个混合芽抽生果枝结果,而经采穗或修剪短截后的枝桩很少抽生出结果枝。但不同品种之间发枝量及其枝条基部抽生果技能力是否存在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