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利用化学杀雄剂1号及其改良配方对棉花植株进行杀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化学杀雄剂1号后,棉叶16种蛋白质氨基酸中Met,Ile,Lue,His等4种氨基酸的含量不受杀雄剂1号的影响,而Pro,Asp,Glu,Phe,Lys,Val,Tyr,Thr,Ser,Gly,Ala 和 Ala等12种氨基酸含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化学杀雄剂1号中添加脯氨酸以及添加混合氨基酸(脯氨酸和谷氨酸)的两种改良配方使不育株棉花棉叶Pro,Asp含量恢复到接近对照水平,而对其他氨基酸含量则没有显著影响;其杀雄效率与单独喷施化学杀雄剂1号无显著性差异,而毒副作用明显减轻.化学杀雄剂1号引起氨基酸代谢失调可能是造成败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化杀1号对棉花可溶性糖淀粉及叶绿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化学杀雄剂1号对棉花叶片和花药中可溶性糖、淀粉以及叶片中叶绿素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学杀雄剂1号后,棉叶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增加,叶绿素减少,花药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减少。杀雄剂中添加脯氨酸以及混合氨基酸(脯氨酸和谷氨酸)等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接近对照水平;而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仍然高于对照;花药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仍然低于对照。表明对棉花使用杀雄剂后,阻碍了叶片中的淀粉和可溶性糖的运输,进而导致花药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缺乏,造成花粉发育成熟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亏缺,这可能是棉花杀雄剂的杀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新型棉花化学杀雄剂的使用会影响棉叶中叶绿素的含量,第1次喷药后,叶片中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的含量先下降后上升,第2次喷药后,叶绿素的含量单调下降,与用药前相比,14天后,叶绿素a的含量下降了19%,叶绿素b的含量下降了25%,总叶绿素的含量下降了18%。在杀雄剂中加入金属离子(M^2 ),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变化规律与只用杀雄剂处理的一致,下降幅度也基本相同。表现活性剂PPJ和Mn^2 混合使用能有效地提高棉叶中叶绿素的含量,处理时间及PPJ的浓度对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效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化学杀雄剂SX-1对重庆地区油菜的杀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昌敏  唐章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747-6749
[目的]探讨化学杀雄剂SX-1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为杂交油菜制种提供应用依据。[方法]配置不同浓度梯度的SX-1,分别在渝黄2号母本单核期及10d后,用小型喷雾器将药剂均匀喷施在叶片表面,每2d对各处理油菜的生长和开花情况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首先喷施SX-1的1号药剂(5.5mg/L),10d后再喷施SX-1的2号药剂(7.0mg/L)的杀雄效果最佳,全不育率达100%。同时经SX-1诱导所得不育株的植株高度下降,茎秆木质化程度加深,花瓣变小,花瓣颜色变浅,花丝缩短,花期推迟,自交不结实,异交正常结实;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增加,而花蕾中脯氨酸含量下降。[结论]化学杀雄剂SX-1能有效地杀死油菜花粉,达到化学杀雄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小麦化学杀雄剂不同配方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种小麦化学杀雄剂配方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HS4配方药害轻,杀雄效果好,小麦雄性不育率达95.5%,天然异交结实率53.9%,且品种间反应不太敏感,杀雄作用广谱。使用时期比津奥啉(SC2053)晚,可以作为小麦备用化学杀雄剂,在津奥啉错过杀雄适期时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出生产成本较低且杀雄彻底、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化学杀雄剂,为杂交小麦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西纯820、周麦27、周麦28、徐州10030、泛麦8号、中麦895和项麦9908等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选用6种成本在100元/ha以下的化学杀雄剂(CH1、CH2、CH3、CH4、CH5和CH6)及10种表面活化剂(Silwet-40、二甲基硅油、Silwet-77、道康宁1520、瓦克SRE-CN、中油美D108、聚二甲基硅氧烷、Tween-20、Triton-100和月桂醇醚硫酸钠),通过化学杀雄剂筛选试验、基因型验证试验及表面活化剂筛选试验,筛选出新型化学杀雄剂与表面活化剂的最佳组合.[结果]300.0 g/ha的化学杀雄剂CH1可诱导小麦品系西纯820产生完全雄性不育,旗叶表现正常,但抽穗推迟.当小麦生长期处于Feekes标准8.5时,叶面喷施300.0 g/ha化学杀雄剂CH1(含0.1%表面活化剂OP-10)能使周麦27、周麦28、徐麦10030、泛麦8号、中麦895和项麦9908等小麦品种(系)的相对自交结实率明显下降,其中以周麦27、泛麦8号、中麦895和项麦9908的杀雄效果较优,对应的相对自交结实率分别降至15.8%、0.4%、2.3%和1.2%,表现出较好的杀雄广谱性.在10种表面活化剂中,二甲基硅油对小麦植株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与化学杀雄剂CH1配伍使用能获得较高的杀雄效果,小麦相对自交结实率仅为1.2%.[结论]300.0 g/ha化学杀雄剂CH1配伍0.1%二甲基硅油可诱导小麦产生接近完全的雄性不育效果,且无明显药害反应,可作为杂交小麦制种候选方案进一步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7.
1992 ̄1997年在水稻幼穗发育的Ⅲ ̄Ⅴ期,即二次枝梗原基及颖花原基分化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在网室和大田中一次性施用化学杀雄剂Ⅲ号30mg(ai)/m^2,测试其对水稻品种“3037”、“02428”、“广陆矮四号”、“镇稻88”、“优粳344”等31个水稻品种(系)的杀雄效果。绝大多数品种(系)自交结实率在2.8%^以下,显示化学杀雄剂Ⅲ号具有良好的杀雄效果,有望为配制杂交稻种子所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籼稻“3037”和粳稻“02428”、“9325”施用化学杀雄剂Ⅲ号,研究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盆栽和大田条件下,在水稻幼穗发育的不同时期一次性使用化学杀雄剂Ⅲ号,除了不同程度地导致水稻雄性不育外,对水稻株高,穗长,总粒数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化学杀雄配方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化学杀雄剂应用中存在药害重、抽穗困难、对雌蕊有影响、制种产量低,或效果好但药源靠进口、药价高等问题,我们设计出7种本方处理,结果表明第(4)配主处理药害轻,杀雄效果显著(99.8%);其次是配方(3)和(7)两者间显著差异,如果KMS-1药剂缺乏时,可采用配方7。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不同药剂进行孤雌生殖诱导是加速育种进程创造遗传标记群体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各种作物中都有研究。在小麦孤雌生殖过程中,人工去雄工作量较大,利用化学杀雄剂既简洁又有效。本研究目的在于利用化学杀雄剂进行杀雄,再通过不同配比的化学诱导剂(见表1)对小麦进行孤雌生殖诱导,从中筛选出较好的药剂配比。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密度对白肋烟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种植密度对白肋烟烟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及品质的影响,确定白肋烟最佳种植密度,为优化其农艺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OPA、FMOC联合在线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白肋烟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种植密度对白肋烟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表现为:天冬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蛋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胱氨酸;总游离氨酸的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不同处理之间以行株距100 cm×50 cm、种植密度19995株/ha烟叶的香气质较纯净、香气量较足、杂气较少、刺激性较低、总得分最高,行株距110 cm×45 cm、种植密度20190株/ha和行株距120 cm×40 cm、种植密度20835株/ha次之,行株距120 cm×50 cm、种植密度16665株/ha得分最低。【结论】种植密度对白肋烟中的天冬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含量的影响最大,而对胱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影响较小。行株距110 cm×45 cm,种植密度20190株/ha时,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大,可获得质量好、品质优的白肋烟烟叶。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植密度对白肋烟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种植密度对白肋烟烟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及品质的影响,确定白肋烟最佳种植密度,为优化其农艺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OPA、FMOC联合在线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白肋烟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种植密度对白肋烟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表现为:天冬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蛋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胱氨酸;总游离氨酸的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不同处理之间以行株距100cm×50cm、种植密度19995株/ha烟叶的香气质较纯净、香气量较足、杂气较少、刺激性较低、总得分最高,行株距110cm×45cm、种植密度20190株/ha和行株距120cm×40cm、种植密度20835株/ha次之,行株距120cm×50cm、种植密度16665株/ha得分最低。【结论】种植密度对白肋烟中的天冬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含量的影响最大,而对胱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影响较小。行株距110cm×45cm,种植密度20190株/ha时,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大,可获得质量好、品质优的白肋烟烟叶。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花生根结线虫侵染后,花生植株内源激素、氨基酸、核酸和糖含量的结果表明,线虫侵染可引起花生根和茎叶的生长素含量、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的活性提高,赤霉素的含量降低;病根产生蛋氨酸,及其半胱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和还原糖的含量提高,脯氨酸、苏氨酸、可溶性总糖和非还原糖的含量降低;病式叶没有胰氨酸,其苏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苏氨酸、可溶性总糖和非还原糖的含量降低;病茎叶没有脯氨酸,其苏氨酸、甘氨酸、丙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立肉仔鸡胴体和羽毛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模式,分别选用0,14,28,42日龄的Arbor Acres公母肉仔鸡各6只,颈骨错位致死后分离羽毛和胴体,将胴体和羽毛分别加工处理,测定其粗蛋白质及各种氨基酸含量,并将各种氨基酸含量表示为占粗蛋白质百分比的形式。结果表明,性别对肉仔鸡胴体和羽毛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没有影响(P>0.05);除胴体蛋白中天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赖氨酸、色氨酸和羽毛蛋白中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外,日龄对胴体和羽毛蛋白其他氨基酸组成模式均有显著影响(P<0.05),胴体蛋白中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胱氨酸、蛋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和羽毛蛋白中苏氨酸、甘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组成模式在14,28和42日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胴体蛋白中缬氨酸、异亮氨酸和羽毛蛋白中蛋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色氨酸组成模式在不同日龄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综合考虑认为,以14,28和42日龄的平均值作为确立肉仔鸡胴体和羽毛蛋白氨基酸模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邻羟基苯甲酸胁迫下杉木叶片游离氨基酸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杉木自毒物质邻羟基苯甲酸胁迫下,对杉木组培苗叶片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变化及化感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胁迫强度的增大,杉木叶片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逐渐提高,促进效应显著,胁迫质量浓度与氨基酸总量间呈线性关系;在不同胁迫时间及不同胁迫质量浓度下,天冬氨酸含量最高,其次为谷氨酸,化感效应趋势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质量浓度增大,表现为促进作用增强;脯氨酸积累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质量浓度增大而逐渐增加,化感效应由抑制转为促进效应;其他氨基酸对胁迫的反应呈现波动性。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棉棉株体内主要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转基因棉和各自的常规棉亲本为试材,研究转基因棉与常规棉间棉株体内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含量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供试的3个转基因棉棉株体内缩合单宁、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以及可溶性糖总量均低于各自的常规棉亲本;单宁酸、棉酚、果糖、海藻糖、鼠李糖和各种氨基酸含量以及游离氨基酸总量也与各自的常规棉亲本有差异,表明外源基因的导入影响了棉株体内上述物质的合成与代谢。同时,本研究首次在棉株体内发现了单宁酸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Cotton bolls exhibit the lowest insecticidal efficacy among all organs of Bt cotton, which would ultimately affect the yield form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urea concentrations on the seed Bt protein contents, seed cotton yield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tein metabolism mechanism.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during 2017–2018 cotton growing seasons. Two cultivars, Sikang 3(hybrid, SK3) and Sikang 1(conventional, SK1), were treated with six urea concentrations and their seed Bt protein contents were compared during boll formation period. The urea spray concentration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eed Bt toxin content and seed cotton yield. Spraying of either 5 or 6% urea led to higher insecticidal protein contents and higher seed cotton yield for both cultivars. Moreover, the highest amino acid an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s, as well as GPT and GOT activities, and lower protease and peptidase activities were observed at the 5 to 6% urea level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eed Bt toxin and amino acid contents, and between the seed Bt toxin content and GPT activities were detected. The lower boll worm number and hazard boll rate were also observed with the 5 to 6% urea treatments, which may be the reason why nitrogen spraying increased the seed cotton yield. Therefore,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eed Bt toxin content and insect resistance were impacted markedly by external nitrogen application, and 5 to 6% urea had the greatest effect on insect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8.
以棉花为研究对象,利用转录后基因沉默技术(VIGS)将棉花精氨琥珀酸合成酶(GhASS1)基因沉默,研究沉默后植物的氨基酸、多胺、一氧化氮(NO)等含氮化合物的代谢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可以诱导棉花精氨琥珀酸合成酶(GhASS1)瞬时上调表达,GhASS1沉默严重影响氨基酸的合成,除天门冬氨酰(Ans)外,其他蛋白质组成型氨基酸质量分数显著降低,NO质量摩尔浓度和多胺(PAs)质量分数下降,棉花植株生长发育迟缓。GhASS1沉默对棉花精氨酸脱羧酶基因(GhADC)、棉花鸟氨酸脱羧酶基因(GhODC)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进而影响植物多胺的代谢和耐盐能力。高浓度盐环境下,沉默体系精氨酸(Arg)和NO质量摩尔浓度上升,GhARG1表达上调。GhASS1沉默对于植物是致命的,GhASS1是尿素循环和氨基酸代谢的关键环节,GhASS1沉默使GhARG1、GhADC和GhODC表达下调,严重影响整个氨基酸代谢,NO质量摩尔浓度,腐胺(Put)和精胺(Spm)质量分数显著降低,N代谢受阻,植株发育不良,生长迟滞,棉花中存在Arg-NO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