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并以淋巴细胞性肿瘤为特征的病毒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70年代初应用火鸡癌疹病毒(HVT)疫苗成功防制MD,但8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屡屡发生HVT免疫失败,致使由MD引起的经济损失大幅度上升。1996年收检鸡病例348例,鸡马立克氏病78例,占22.41%,为鸡各类疫病之首。1病原及临诊特征MD的病原为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为鸡疮疹病毒科、鸡瘤疾病毒1型,HVT为鸡疤疹病毒D型。MDV及其相关的病毒分为3个血清型,即:I型包括MDV强毒(VMDV)、超强毒(VVMDV)及由它们致弱的变异…  相似文献   

2.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的鸡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其特点是在鸡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出现淋巴样细胞、单核细胞的浸润和增生及肿瘤的形成。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归属于疱疹病毒科。MDV在流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变异毒株,其共同特点是毒力比一般毒株强,有极强的肿瘤性,用HVT免疫的鸡不能阻止其致瘤性。MDV分3个型,Ⅰ型为致病性强毒株及其致弱毒株,Ⅱ型为无致病性的自然弱毒株,Ⅲ型为火鸡疱疹病毒(HVT),此型病毒本非MDV,但因与鸡马立克氏病关系密切,故将其划分在马立克氏病毒型内。  相似文献   

3.
马立克氏病(MD)是最常见的一种鸡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肿瘤疾病,以淋巴组织的增生和肿瘤形成为特征。马立克氏病是目前惟一可以用疫苗预防的肿瘤性疾病,也常被用来作为肿瘤性疾病的治疗模型。  相似文献   

4.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是危害养禽业比较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笔者2005年3月19日对泰州市农户散养肉鸡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和诊断,确诊是马立克氏病致鸡死亡。具体诊断过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的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疾病。MD发病机理非常复杂,并能引起免疫抑制和许多功能障碍,给世界养禽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在我国也是三大禽病之一。疫苗接种是防制MD的主要手段,常用疫苗有HVT冻士苗、MDV血清1型CVI998/Rispens疫苗和由MDV血清1、2、3型组成的双价苗和三价苗。近来年,由于MDV超强毒株的出现和早期感染很难完全防制,使经典的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常常发生免疫失败。近15年来用液氮苗取代HVT冻干疫苗已成为全世界的趋向。  相似文献   

6.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鸡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B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呈世界性分布,除引起鸡的死亡和废弃外,还导致免疫抑制,MD从1907年最初报道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毒力愈来愈强,严重威胁着养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一种鸡的恶性淋巴肿瘤性疾病.1907年首先由匈牙利病理学家Jozef Marek报道了因单核细胞在外周神经及脊柱神经根的浸润而导致公鸡的神经肿大和瘫痪.  相似文献   

8.
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的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具有高度接触性和传染性的肿瘤性疾病。未经免疫或免疫失败的鸡群患病后死亡率一般在25%~30%不等,最高可达70%~80%,严重时甚至全群覆灭。自20世纪70年代广泛使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以来,本病造成的损失已大大下降。近年来世界各地相继发现毒力极强的马立克氏病病毒,疫苗免疫失败屡有发生,给本病的防制带来了新的问题。本人现将对MD的一些新认识提供给同行,以供参考。1MD免疫失败的原因1.1MDV的早期感染鸡的日龄越小,对MDV敏感性越高。据测定,1日龄雏鸡对MD…  相似文献   

9.
鸡抗马立克氏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一种鸡的恶性淋巴肿瘤性疾病,加上MDV的感染可导致宿主的免疫抑制,因此它是目前乃至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养鸡业中最具经济意义的疾病之一。MD的有效控制措施应包括三方面,即疫苗免疫、生物安全和抗病育种。但长期以来,养禽业主要依赖疫苗免疫,由于MDV的普遍存在及其毒力的不断增强等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鸡马立克氏病(MD)、由禽白血病病毒(ALV)引起的禽白血病(AL)和由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引起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症(RE)都能引起鸡的内脏肿瘤,是常见的临床肿瘤病,且肉眼观察肿瘤形态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1.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疱疹病毒(MDV)引起家禽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及神经系统疾病。MD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  相似文献   

12.
<正>马立克氏病(MD)是最常见的一种鸡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它是由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肿瘤疾病,以淋巴组织的增生和肿瘤形成为特征。马立克氏病是危害世界养禽业最严重的病毒性肿瘤性传染病。MD经羽毛囊排毒,空气传播,传染力极强,是鸡的3大主要疫病之一。该病于  相似文献   

13.
薛者宜  杨倩  曹永长 《兽医导刊》2010,(6):23-24,44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肿瘤病,以淋巴组织增生和肿瘤形成为特征。马立克氏病是危害世界养禽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归为动物B类传染性疾病,广泛存在于世界上所有养禽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4.
薛春宜  杨倩  曹永长 《动物保健》2010,(6):23-24,44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肿瘤病,以淋巴组织增生和肿瘤形成为特征。马立克氏病是危害世界养禽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归为动物B类传染性疾病,广泛存在于世界上所有养禽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5.
鸡马立克氏病(MD)是严重危害养鸡生产的传染病之一。是由马立克病毒(一种疱疹病毒),经鼻腔到达肺脏迅速分布于法氏囊,从而开始影响、破坏B淋巴细胞,再影响T淋巴细胞,使之产生溃疡、增生性病变。其特征是内脏器官、外周神经、性腺、虹膜、肌肉、皮肤发生淋巴瘤性质的肿瘤疾病。MD潜伏期长,急性最早可在35日龄发病;慢性以90~240日龄为发病高峰。病鸡体形消瘦,死亡率高。由于MD不能控制而使鸡场倒闭,已是屡见不鲜,应引起养鸡专业户高度重视。马立克病毒(MDV)从病鸡的羽毛囊随着上皮细胞排出体外,黏附于羽梢、粉尘…  相似文献   

16.
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DiseaseVirus,MDV)主要侵害鸡性腺、神经、肌肉、虹膜及各内脏器官,引起单个或多个组织器官的淋巴细胞增生和单核细胞浸润。MDV所引起的疾病──马立克氏病是危害世界养禽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疫苗预防的病毒性肿瘤获得成功的范例。MDV属于疮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又称鸡疮疹病毒2型(AvianherPesvirus2)、神经淋巴瘤病毒(Neurolymphomatosisvirus)、鸡麻痹病毒(Fowlparal-ysisvirus)。根据血清学反应不同,可将MDV相关的疤疹病毒划分为3个不同的血清型:血清1型包括引起…  相似文献   

17.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目前影响养鸡业最重要的病毒病之一,引起淋巴组织均生致肿瘤病变,传染性很强.70年代初,本病在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开始发生时,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控制效果很好,但在几年后即出现HVT保护率降低的免疫失败.这种免疫失败的原因很多,如疫苗质量问题,疫苗使用不当,鸡对MD的易感程度不同,HVT同源母淅抗体的存在,育雏早期感染,毒力增强的马立克氏病毒(MTV)的出现等,其中毒力增强的MDV变异毒株的出现与免疫失败极其相关.80年代末,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均从HVT免疫失对的对群中分离到毒力表现…  相似文献   

18.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其病原为马立克氏病病毒(MDV)。该病主要特征是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各种脏器、眼的虹膜、肌肉和皮肤等发生淋巴细胞浸润、肿大和形成肿瘤。本病  相似文献   

19.
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科细胞结合性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鸡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患鸡内脏、外周神经、性腺、皮肤及眼出现肿瘤为特征。由于各组织器官肿瘤病灶的形成,不仅使残次  相似文献   

20.
<正>马立克病(Marek.s disease,MD)是最常见的一种鸡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归属于疱疹病毒科中的马立克氏病疱疹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肿瘤疾病。该病具有传染性,能造成鸡大批量死亡,给养鸡业带来很大威胁。上世纪70年代研制出预防马立克病的疫苗,使马立克病得到一定的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