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微生物菌剂对玉米秸秆堆腐发酵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槽式堆料发酵的方式,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牛粪为氮源,探讨接种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玉米秸秆堆腐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微生物菌剂有利于促进玉米秸秆堆体温度的迅速升高,其中T1(有机肥发酵剂)和T2(菌剂A)处理的最高温度分别可达71.1和70.1℃;除对照T0(未使用菌剂)处理随时间推移pH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处理pH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各处理EC值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与初始值相比,在堆腐发酵60 d时,T1处理EC值降低最多,可达40.4%;各处理堆料的E4/E6值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在堆腐60 d时,接种微生物菌剂的处理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不同处理的发芽指数(GI)均呈先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在堆腐60 d时,T1和T2处理GI均超过90%,筛选出2个适宜宁夏地区玉米秸秆腐熟发酵的菌剂。 相似文献
2.
秸秆堆沤快速腐熟还田技术,是采用生物菌剂将秸秆制成优质生物有机肥还田的高效快速方法,不受季节和地点限制,堆制方法简便,省工省力,在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普遍适用,干品鲜品都可以利用。既可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是当前大规模高效率生产有机肥料的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4.
介析了作物秸秆腐熟的特点,介绍小麦秸秆、稻草秸秆及油菜秸秆在田间堆沤快速腐熟的堆制、施用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堆沤还田方式对红壤烤烟坡耕地磷素盈亏的影响,揭示秸秆堆沤还田下红壤烤烟农田生态系统磷素盈亏的特征,为滇中小流域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自然降水条件下,研究不同秸秆还田密度(0.75和1.50 kg/m2)、不同秸秆粉碎粒度(1和5 cm)、不同秸秆堆沤处理(水、水与尿素)对红壤烤烟坡耕地径流泥沙磷素流失量、土壤磷素残留量、烤烟磷素吸收量和磷素盈亏的变化特征。【结果】施用1.50 kg/m2秸秆密度、5 cm秸秆粒度、加水堆沤较0.75 kg/m2秸秆密度、1 cm秸秆粒度、加水与尿素堆沤可有效降低产流产沙量(0.22%~43.26%);施用0.75 kg/m2秸秆密度、5 cm秸秆粒度、加水堆沤可有效降低径流和泥沙磷素流失浓度(2.82%~66.67%、0.38%~57.53%)及流失量(最高分别降低63.89%和64.74%);秸秆还田对各土层土壤总磷(TP)残留量的影响不同,总体上呈增加趋势;秸秆还田后,烤烟全磷(TP)含量的分布特征为叶>根>茎,1.50 kg/m2秸秆密度、1 cm秸秆粒度、水与尿素堆沤均可有效增加烤烟吸收TP含量(0.60%~49.76%)和土壤磷素盈余量(0.43%~13.97%)。【结论】秸秆堆沤还田可提高和维持红壤烤烟坡耕地土壤磷素水平,减少土壤磷素淋失,增强土壤供磷潜力,是削弱该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综合利用秸秆资源,促进农业生态平衡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8.
本文简要介绍了传统高温闷棚技术并分析指出了其不足之处,阐述了使用玉米秸秆+生物菌剂结合高温闷棚技术应用的优势,概括总结了玉米秸秆+生物菌剂结合高温闷棚技术流程,以期为设施蔬菜优质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不同快速腐熟剂堆沤秸秆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快速腐熟剂进行堆沤秸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种速腐剂或催腐剂都能堆沤秸秆成肥,以生态源秸秆速腐剂成肥效果较好,其次为富田牌速腐剂,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5种微生物发酵剂对玉米秸秆的发酵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合玉米秸秆单一发酵的微生物菌剂,以不加菌剂为对照,研究了添加5种微生物菌剂对粉碎的玉米秸秆的发酵腐熟效果和发酵过程中堆料温度、体积、营养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添加外源微生物菌剂能有效加快发酵过程并显著影响营养元素的动态变化,添加"金宝贝"和"满园春"菌剂促进发酵的效果较好。5种处理中"金宝贝"和"满园春"升温速度最快,50℃高温持续时间可长达5 d之久,且体积下降百分比多,营养释放量高;有机物速腐剂和青岛龙力发酵剂的发酵效果一般;HM发酵基的效果较差。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发酵至30天时异味消失,体积下降明显,且表层出现大量菌丝,基本腐熟。5种处理全氮与碱解氮含量变化正好相反:全氮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而速效氮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对照升温缓慢,营养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猪场废水堆肥化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秸秆为载体与猪场废水联合堆肥,进行不同通风方式(鼓风、翻堆、鼓风 翻堆)及添加猪粪水和猪粪水厌氧消化液的对比试验,对堆肥过程中主要微生物菌群的数量变化作了动态监测,同时分析了堆肥过程中相关降解酶的活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研究猪场废水堆肥化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微生物以细菌数量最多,变化幅度最大,霉菌次之,酵母菌较少,而放线菌很少。纤维素酶活性在堆肥初期增加,然后逐渐降低;脲酶活性前期较低,在70d后迅速上升;过氧化氢酶活性初期较高,随后迅速降低,并维持在较低水平。由于堆肥条件及添加原料不同,不同处理的微生物数量和降解酶活性变化趋势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堆肥处理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及变化趋势和降解酶活性变化都与传统堆肥方式有所不同,主要是由于废水的不断添加所带来的原料持续供应和高湿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设置秸秆覆盖和深埋2种秸秆还田方式, 研究了不同处理(秸秆覆盖于玉米长期连作土壤CT1、秸秆深埋于玉米长期连作土壤CT2、秸秆覆盖于米麦轮作土壤T1、秸秆深埋于米麦轮作土壤T2)对下茬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的秸秆还田方式下, T1和T2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主要微生物及生理类群和土壤酶活性均高于CT1和CT2处理。(2)在玉米长期连作土壤中, 秸秆深埋更能提高下茬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 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主要微生物生理类群(氨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和降低土壤真菌数量, 提高土壤脲酶和转化酶活性。而在米麦轮作土壤中, 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根际土壤真菌和主要微生物生理类群(氨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大。在吉林省玉米长期连作种植区, 秸秆深埋比秸秆覆盖更能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 相似文献
14.
辣椒秧-玉米秸秆高温堆肥无害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北方设施蔬菜产地大量堆置蔬菜废弃物产生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对辣椒秧与玉米秸秆联合堆肥的合理原料组成进行了研究,探讨了C1(辣椒秧∶玉米秸秆为1∶1)、C2(辣椒秧∶玉米秸秆为1∶1,加入30%鸡粪)、C3(辣椒秧∶玉米秸秆为1∶1,加入30%鸡粪、1%菌剂)3个处理条件下堆体温度、物料含水率、p H值、电导率(EC)、C/N比、有机质含量以及小麦种子发芽指数的变化,为蔬菜废弃物无害化及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C1、C2和C3处理含水率、EC值和p H值变化差异不大,且都在堆肥要求合理范围内;3个处理都可实现堆体快速升温,C1处理50℃以上持续时间达到9 d,C2处理持续时间达到23 d,C3处理持续时间达到13 d;C1处理有机质降解量为2.9%,C/N比降低了0.92,最终小麦种子发芽指数在65%以上,基本达到无害化水平;C2处理有机质降解量达到18.1%,C/N比降低了6.58,最终小麦种子发芽指数在65%以上,基本达到无害化水平;C3处理有机质降解量为8.9%,C/N比降低了4.66,最终小麦种子发芽指数在65%以上,基本达到无害化水平。综上,辣椒秧与玉米秸秆联合堆肥的最合理原料组成是辣椒秧∶玉米秸秆为1∶1,加入30%鸡粪。 相似文献
15.
粪草堆肥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牛粪-稻草堆肥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通风量、通风方式、初始含水率、贮存时间对堆肥性能参数,如堆肥温度、耗氧率、总固体(TS)和挥发性固体(VS)含量以及碳氮质量比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底部通风和表面通风对堆肥性能的影响和无显著区别,但表面通风方式可节约能耗;堆料含水率为65%时对准肥有利;牛粪应及时进行堆肥处理,以降低堆肥成本和获得高质量的堆肥产品。考虑堆肥温度和气味的大小,确定牛粪-稻草堆肥的最佳通风量(以始干物质DM计)为0.2L.(min.kg)^-1。 相似文献
16.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牛粪堆肥发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接种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牛粪堆肥发酵的影响,为筛选堆肥效果更好的优势菌种提供依据。通过选取3种代表性微生物菌剂进行牛粪堆肥试验,并对堆肥温度、含水率、pH值、C/N等进行指标分析,最后综合评判供试菌剂的性价比。试验结果表明,菌剂3应用于牛粪堆肥发酵的温度相对较高,最终含水率较低,pH值控制在适宜微生物生长的范围,C/N下降稳定,综合判定菌剂3的堆肥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7.
接种菌剂对堆肥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牛粪和蘑菇渣为原料进行好氧堆肥,研究接种外源菌剂对堆肥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变化的影响,为微生物菌剂的应用和堆肥工艺的改进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加菌处理微生物数量高于CK处理.堆肥巾酶活分析结果表明,各类酶活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其中过氧化氢酶是由低到高的趋势,堆肥中加入外源菌剂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影响,加菌和CK处理最终活性为原始值的2倍以上;脲酶和纤维素酶的变化趋势都是先升高,再降低.加菌和CK处理脲酶活性峰值分别为37.38和30.17 mgNH3N·g-1·24 h-1;纤维素酶活性峰值分别是51.84和30.62 μg·min-1,外源菌剂对二者酶活性均有明显提高.转化酶也是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但出现两个波峰.加菌处理转化酶活性峰值分别在第3和第14 d出现,峰值为14.20和21.70 mg葡萄糖·g-1·24 h-1;CK处理出现在第3和第21 d,其峰值分别为11.77和20.71 mg葡萄糖·g-1·24 h-1.外源菌剂不仅可提高转化酶活性,还可以使其提前到达峰值.多酚氧化酶与其他酶有较大差别,它是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加菌和CK处理多酚氧化酶活性峰值分别为36.30和47.55 mg没食子素·g-1·3h-1.以上结果表明,在好氧堆肥中接种外源菌剂可以加快堆肥中有机质分解和转化,促进腐熟. 相似文献
18.
19.
以香蕉杆、鸡粪和甘蔗渣为堆肥原料,在自制的强制通风静态堆肥装置中进行堆肥试验,研究香蕉杆和甘蔗渣不同比例组合在其堆肥化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微生物种群总数呈“波浪型”的变化规律,其中细菌和放线菌种群的数量变化与微生物种群总数的变化规律一致,真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呈降低趋势。在整个堆肥化过程中,中温微生物数量始终高于高温微生物,细菌种群的数量也总是最高,是香蕉杆堆肥的优势菌群。结果同时表明,香蕉杆堆肥化处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甘蔗渣不仅可以提高堆肥的温度,还能提高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尤以香蕉杆:甘蔗渣=3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不同益生菌对发酵秸秆型全混合日粮营养成分的影响,同时通过测定不同发酵时期的霉菌毒素含量,确定合理的发酵时间。试验分为3个处理组:对照组(全混合日粮组)、酿酒酵母组(全混合日粮+0.5%酿酒酵母)和混合益生菌组(全混合日粮+0.5%混合益生菌),每组设定5个重复,发酵时间为28 d。结果表明:(1)试验28 d酿酒酵母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超标(500μg/L),可确定有效发酵时间为21 d。(2)1~21 d,混合益生菌组pH变化最小;随发酵时间延长,铵态氮含量均呈上升趋势,21 d时,混合益生菌组的铵态氮变化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3)1~21 d,3个处理组粗蛋白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在7,14,21 d酿酒酵母组和混合益生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组日粮中粗纤维水平均呈下降趋势,酿酒酵母组和混合益生菌组分别下降了11.94%和14.66%,高于对照组的9.04%;各处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自14 d开始,酿酒酵母组和混合益生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测定的各个时期,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均呈现:混合益生菌组酿酒酵母组对照组。综上所述,酿酒酵母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作为秸秆型全混合日粮保存剂,发酵时间为21 d以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