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9年8月22日,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在长沙市召开全省水旱轮作试点工作推进会,会议要求大力推广"稻-油""稻-稻-油"水旱轮作关键技术,将适合各生态区的优质水稻、油菜品种及绿色、高质、高效、轻简、机械化生产技术融合应用到"稻-油""稻-稻-油"水旱轮作中,推进水稻和油菜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实现粮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目标。一是开好"三沟"。及时准备好田块,组织机械旋耕分厢,开好"三沟",确保田间无渍水。  相似文献   

2.
邵阳县农业开发办引导扶持"农综开发"项目区农民通过大棚、小拱棚育苗,实现一年多茬种植,多茬收获,复种指数由2提高到4,农户每667平方米年收入12700~15300元,比单一水稻种植每年每667平方米增收7280~8720元,助农增收效果十分明显。"菜-稻-稻-菜"多茬制种植模式已成为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现将"菜-稻-稻-菜"多茬高效种植模式介绍如下:早春茬:选用生育期短的西葫芦、小青瓜、芹菜、包菜、菜薹及黄瓜等品种。于12月上旬或中旬采用温室苗床播种育苗,2月中下旬移栽,采用"地膜+小拱棚双膜覆盖"及"塑料  相似文献   

3.
梅县采取"早、晚造种植杂交稻,冬种石扇咸菜"一年三熟的"稻-稻—菜"轮作栽培模式,通过成立小组、精心组织、制定好栽培技术措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介绍了石扇咸菜的"稻-稻-菜"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效益及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有宜渔稻田3万hm~2以上,非常适合发展稻田养殖。2017年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了6553hm~2,其中"稻-鸭-鱼"就有800hm~2。在"稻-鸭-鱼"共作系统中,鸭发挥着施肥、除草、除虫、松土的作用,稻田为鸭提供生活、栖息的场所,它们之间互惠互利,既减少了饲料投喂量,化肥和农药施用量也减少了50%以上,该技术被列为了2018年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向全省发布。本文从增产增效情况、技术要点、注意事项等方面对"稻-鸭-鱼"种养循环技术作了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双链型"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集约化种养的配套技术体系及经济效益表现。[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示范方法,研究明晰该模式的资源配置、配套工程建设方案以及稻田养鸭、鸭鱼共育的配套技术。以常规稻-麦轮作方式为对照,分析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的比较效益。[结果]集成了"双链型"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系统的时间、空间、水资源、疫病防控等耦合技术及其配套技术体系,阐明该模式的运行效益是稻-麦轮作方式的2.11倍。[结论]推广"双链型"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是实现农牧渔种养结合、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益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稻-稻-萝卜”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祖坦 《福建农业》2006,(10):10-11
充分利用闽侯县紧靠福州市地理优势,发展“稻-稻-萝卜”种植模式,既能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又能达到培肥地力效果。我局于2004年在荆溪镇关东村示范推广“稻-稻-萝卜”高产栽培模式,经现场验收,每亩早稻产量493.5公斤,晚稻产量483.8公斤,萝卜产量3250公斤,比种植双季稻增收一季萝卜,增加产值1950元,增加纯收入1065元,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稻渔生态综合种养具有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以及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人、推进产业扶贫、实现产业富民、加快农(渔)业转型升级等显著特征。目前,全国各地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形成了各显神通、各具特色的种养模式。现将其中"稻-鲇"种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养鲇稻田的选择与设施凡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力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长泰县积极改进农业 种植结构,大力推广高优种植模 式,克服高效作物连作障碍。"豆- 稻-豆"是以提高耕地种植效益为 中心,保粮增收,不仅通过水旱轮 作改良土壤、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而豆后余肥充足,豆秆回田,有利 培肥土壤,实现耕地生态良性循 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经济效益可观,四季豆1200公斤/ 亩,产值3000元/亩;中稻450公斤, 产值630元/亩;菜豆1500公斤,产值 3600元/亩,年总产值达到7230元/ 亩。并且实施"豆-稻-豆"轮作, 关键在于合理安排茬口,推广配套 技术。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阳江地区"稻-稻-马铃薯"三熟轮作种植模式的特点和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总结出该种种植模式的高效栽培技术,并重点介绍了双季稻机插栽培技术和冬种马铃薯黑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期推动阳江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并为该新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安仁县地处湖南省东南部、郴州市北部,全县辖6镇15乡225个村,耕地面积2.8万公顷,其中水田2.2万公顷。近年来,安仁县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坚持多措并举,强化行政推动、政策驱动、部门联动、技术促动、企业带动,大力推行稻-稻-油"三熟制"耕作模式,在稳定发展双季稻的同时,大力发展油菜生  相似文献   

11.
"稻-虾-鳖"共生模式是水稻、小龙虾及鳖种养相结合的、三者相互依存的新型生态农业方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现对其内涵、技术要点和效益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龙海市是粮食高产区,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受"高产出低收入”的困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1998年,市农业局与东园镇农科所联合实施稻-稻-瓠高产栽培示范,即早、晚稻采用特优63组合,冬季种植"福州长瓠”,每667 m2年产粮1125 kg,年产值达5687元,实现了粮钱双丰收.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介绍了芜湖县"油-稻"模式创建工作的实施成效及主要做法。实践证明,"油—稻"模式创建提升了"四良"水平建设,为粮油创建再上新台阶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稻-稻-四季豆”种植制度下不同周年养分调控策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广东省“稻-稻-菜”种植制度的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在广东省江门市开展田间试验,设置3个处理:CK,常规施肥;LNP,早稻季氮、磷减施20%,冬种四季豆和晚稻季等量施肥;OLNP,冬种四季豆磷减施10%,早稻季减氮10%,晚稻季减磷10%。比较不同处理对作物养分含量、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LNP处理的周年产量和生物量最高,其次是CK,OLNP处理最低。LNP处理和OLNP处理的作物氮、磷、钾含量与CK没有显著差异。OLNP处理可降低冬种蔬菜季土壤有效磷含量,降幅达9.71%;LNP处理早稻季的土壤氮含量显著低于CK,降幅为16.76%。LNP处理显著提高早稻季土壤蔗糖酶活性,OLNP处理的早稻蔗糖酶活性也较CK提高,而3个处理间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脱氢酶、β-葡糖甘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LNP处理周年减少氮、磷用量6.25%和5.62%,可有效降低土壤氮、磷含量,减少养分流失风险,且作物不减产,为“稻-稻-菜”种植制度下较优的周年养分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5.
南方沿海地区以往采取"稻-稻"或者"稻-稻-菜"的耕作模式,采取粗放型经营方法,不仅无法提高经济收益,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基于此,本文先分析了"豆一稻一薯"轮作模式,然后对高产栽培技术中早季豇豆栽培技术、晚稻栽培技术、马铃薯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浙西北稻区开展的"‘稻-花-菜’生态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与应用",是一种粮、经兼顾的耕作制度,水旱轮作的循环种植模式,既实现了不同种类农作物间的分段轮作,又解决了稻区蔬菜、瓜果、花卉等作物长期连作致使土壤潜育化和次生盐渍化严重的问题,避开了不利的气候因子,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达到了"一亩菜(瓜)、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湖南稻-油、稻-稻-油轮作制施肥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湖南省稻-油、稻-稻-油轮作制高效施肥技术体系,2007~2009年对湖南省水稻、油菜主产区开展了当地习惯施肥调查。调查表明,湖南省稻-油、稻-稻-油轮作制施肥上存在:施肥结构不合理,氮磷钾比例不协调;有机肥用量偏低,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技术需要提高;农民施肥盲目性和随意性大,缺少必要的施肥技术规程等问题。建议调整施肥结构,合理控制氮肥用量,适量增加磷钾肥用量;增加有机肥的投入,推广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技术;加强土肥监测,尽快制定合理的施肥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8.
我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属油-稻、油-稻-稻两熟与三熟制混栽区.近年来,为提高单位面积生产效益,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我们就粮油经作兼顾型的油-瓜-稻"三杂"配套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水稻"新稻-21"是由新疆塔里木河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优质品种,已在二团大面积推广种植,二团19连今年种植面积为225.1亩,由连队测产领导小组测得水稻单产751公斤。  相似文献   

20.
结合武宣县“稻-稻-菇”生产实践,建立“稻-稻-菇”生态循环技术模式。该模式以水稻秸秆综合利用为纽带,使双季稻和蘑菇生产的两个相对独立单元,发展为“早稻+晚稻+(双孢)蘑菇”的周年循环生产的全新生产模式,其技术核心是生产季节的有机链接和高效的稻田地棚式蘑菇栽培。该模式的成功建立和应用,实现了双季稻和蘑菇双丰收,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重点介绍该模式的生产季节要求和技术要点,并对该模式的生产效益和应用前景作出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