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高粱的株形性状主要包括株高、叶角和叶向值等,这些性状在F1代均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叶向值为负优势。株高的杂种优势最大,但在试验范围内株高与籽粒产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今后育种中可适当降低株高。由于F1代叶角为正优势,叶向值为负优势,要获得紧凑型高粱杂交种就必须选择叶角更小、叶向值更大的亲本系。本试验中的紧凑型高粱(叶角小,叶向值大)没有表现出高产趋势,说明产量形成是较复杂的,既受株形因素的影响,也受其他性状的影响,超高产必须要实现株形性状与其他优良农艺性状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高梁若干株形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梁的株形性状主要包括株高,叶角和叶向值等,这些性状在F1代均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叶向值为负优质,株高的杂种优势最大,但在试验范围内株高与籽粒产量之间没有的相关性,今后育种中可适当降低株高。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高蛋白玉米×高赖氨酸玉米F1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率。对其后代进行遗传力估算和性状相关性分析。观测了回交法对提高蛋白质含量的效果。初步试验表明大多数产量性状杂种优势较强,蛋白质含量为负优势,赖氨酸含量表现较复杂呈负或正优势,但单穗蛋白质产量和单穗赖氨酸产量的优势很强。  相似文献   

4.
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民的渴望,是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多年来,本人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了从品种选择、科学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及适时收获等一套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一、选择耐密紧凑型超高产品种紧凑型玉米的叶片直立上冲、耐密植,群体通风透光好,叶面积系数高,株间受光率高,光能利用率高,空秆率低,灌浆速度快,千粒重高,抗倒伏能力和稳产性能好。目前表现较好的品种有郑单958、鲁单9002、浚单20、丰黎2008等。  相似文献   

5.
利用5个普通玉米自交系和5个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按Grifing方法4模式配制双列杂交组合,分析了杂交F1代籽粒性状的遗传表现和配合力效应。从平均值看,普通玉米较高赖氨酸玉米在籽粒密度、百粒重和穗粒重性状上普遍为高,而籽粒含水量较低。普通玉米和高赖氨酸玉米杂交F1代籽粒性状介于中间,但明显偏向普通玉米。以硬质粒普通玉米作亲本可以改良高赖氨酸玉米籽粒的缺陷。配合力分析表明,同一亲本在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有很大差异,同一籽粒性状在不同亲本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有很大差异。籽粒密度和籽粒含水量在遗传上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穗粒重和百粒重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6.
玉米几个自交系组配高产紧凑型杂交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近年育成的部分玉米新自交系和骨干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其主要株型和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自交系10078、32和152能明显降低株高、穗位高和叶夹角,改善F1的株型结构,可来组配紧凑型杂交种。自交系698-3和200B既能改善F1的株型,还能改进F1的部分产量结构,用其作亲本有利组配出高产紧凑型杂交种。新选系7613和273能显著改进F1的产量结构,其产量配合力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7.
以甘蓝与菜心种间杂种F1代花粉植株为母本,与3个菜心品种杂交,杂种后代性状表现偏向父本,并在株高,叶面积和单株产量等方面表现出强烈的生长优势,杂种后代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超亲优势,游离氨基酸含量处于两亲本之间,不同组合的杂种优势表现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对10个杂交种及对应的5个自交系的产量及植株形态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的研究。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保绿度、韧皮强度、根系拉力、叶面积系数等性状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其中正向部分明显大于负向部分,且杂种优势指数高。叶向值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多数属于负向部分。叶夹角的杂种优势较小,杂种优势指数都在100%左右。  相似文献   

9.
不同杂交玉米组合、不同群体密度试验于1996-1997年进行,在不同密度下各组合的产量和穗粒性状差异不显著,密度对半紧凑型玉米的叶面积和干物重及净同化率等性状的调节作用比紧凑型玉米掖单12号要大些,根据广东的情况,从各方面性状综合考虑,半紧凑型玉米以4.5×104~6.0×104株/hm2为宜,而紧凑型玉米掖单12号以7.5×104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0.
以7个优良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株高、穗位高、顶高、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雄穗长、雄穗分枝数、叶夹角、叶向值、叶面积、气生根层数、气生根数目、茎粗13个植株性状的表现、杂种优势及杂交种与双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种和自交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杂交种及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MH)和超高亲优势(HH)均存在差异,株高、穗位高、顶高、叶面积、雄穗长、茎粗、夹角、穗上叶片数、雄穗分枝数等杂种优势较大,顶高/株高、叶向值、气生根层数、气生根数等杂种优势较小;顶高、顶高/株高和穗上叶片数表现为杂交种与父本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雄穗长和叶面积表现为杂交种与母本呈显著正相关;顶高、雄穗分枝数、叶夹角和叶面积表现为杂交种与中亲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2015—2016年设置3点试验,鉴定谷子杂交种产量及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为开展强优势谷子杂交种的选育和杂种优势相关基因的挖掘提供依据和支撑。结果表明,供试谷子杂交种中572227、5695等5个杂交种的产量超标优势28.59%~38.61%、超亲优势30.37%~57.30%,优势较强,为强优势杂交种;56813、51861、54359三个杂交种的产量超标优势9.26%~19.95%、超亲优势10%,为中优势杂交种;51813、3813等6个杂交种的产量超标优势-14.71%~2.67%,超亲优势-6.17%~57.85%,为弱优势组合。各产量性状杂种优势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为:强优势杂交种出谷率表现出杂种优势,弱优势杂交种出谷率表现出杂种劣势,出谷率杂种优势与产量杂种优势吻合度较高,杂交种的产量优势是建立在高结实性基础之上的;强优势、中优势杂交种的单穗质量、穗粒质量均表现出杂种优势,大部分弱优势杂交种的单穗质量、穗粒质量也表现一定的杂种优势,不同类型杂交种的杂种优势程度不同,与产量杂种优势吻合度较高;穗长、穗粗杂种优势比较明显,与产量优势吻合度较高;千粒质量杂种优势不明显,且无规律性。综合超标优势和超亲优势的相关分析结果,各产量性状杂种优势与产量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穗粒质量、出谷率、穗长、单穗质量、穗粗。  相似文献   

12.
利用5个普通玉米自交系和5个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方法4模式配制双列杂交组合,分析了杂交F1代籽粒性状的遗传表现和配合力效应,从平均值看,普通玉米较高赖氨酸玉米在籽粒密度、百粒重和穗粒重性状上普遍为高,而籽粒含水量较低。普通玉米和高赖氨酸玉米杂交F1代籽粒性状介于中间,但明显偏向普通玉米,以硬质粒普通玉米作亲本可以改良高赖氨酸玉米籽粒的缺陷。配合力分析表明,同一亲本在不同性状间一般  相似文献   

13.
选用吉林农业大学育成的11份超甜型玉米自交系做杂交亲本,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出30个杂交组合进行杂种优势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鲜穗产量性状杂种优势最强,穗长、鲜穗产量性状更容易受父母本和环境的影响,秃尖长的优势只表现在低亲阶段.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都表现出了很强的超高亲优势和超低亲优势。含糖量与小区产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了9个春小麦杂种F1及其亲本的旗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了酶谱与F1代的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等产量性状及其优势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F1的产量性状及其杂种优势与其同工酶酶谱相关性较强,酶谱呈杂种酶谱或互补酶谱的其产量性状表现好,杂种优势强。酶谱呈无差别型或缺失型的产量性状差,且呈负优势;另外,杂种优势及产量性状还与酶活性面积及其优势率呈下相关。其中,穗粒数、穗粒重及  相似文献   

15.
以甘蓝与菜心种间杂种F_1代花粉植株为母本,与3个菜心品种杂交,杂种后代性状表现偏向父本,并在株高、叶面积和单株产量等方面表现出强烈的生长优势。杂种后代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超亲优势,游离氨基酸含量处于两亲本之间。不同组合的杂种优势表现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4xMtCMS为母本,6个四倍体不结球白菜自交系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测定其杂种优势。结果表明:与相应父母本相比,四倍体杂交组合杂种6个F1产量均表现正的中亲和超标优势,以4xMtCMS×07P-10和4xMtCMS×07P-8的产量杂种优势最强,中亲优势、超亲优势及超标优势最大分别达18.90%、15.27%和12.61%,株高、开展度、叶片数、叶面积和单株产量等农艺性状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品质性状显著高于父母本,平均中亲优势均表现为正向优势,但优势率较小,平均超亲优势、超标优势杂种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应用Griffing方法Ⅰ研究了10个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两组完全双列杂交后代株高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加性和显性效应对株高的遗传控制都是重要的,但加性方差大于显性方差,表明我们所选用的材料杂种后代的株高在很大程度上受双亲株高的影响。同时,株高的反交效应明显,即细胞质基因参与了对株高的控制,因此,在育种实践中应予以重视。经Wr对Vr的回归分析表明,上位性效应不是主要的。由于Wri+Vri与Yri的相关系数为负值,说明控制株高的显性基因为增效基因,且至少受两组显性基因控制。对杂种F1代株高进行预测分析表明,F1株高主要受高植亲本所制约。  相似文献   

18.
利用5个品质亲本与7个农艺亲本杂交组成5×7 NC Ⅱ设计,分析了普通小麦品质及其它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1.杂种优势:产量及产量性状具有较大的正向杂种优势。籽粒蛋白含量、面筋含量及沉淀值等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低于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其中籽粒蛋白含量和面筋含量主要表现负向优势,而沉淀值主要是正向优势。2.配合力: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千粒重、株高及有效小穗数主要受基因加性遗传效应影响。沉淀值、单株粒重及单株粒数既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又受基因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内双亲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因性状不同表现有很大差异,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同亲本本身的发现没有必然的联系。讨论了配合力在亲本选配中的作用,并对参试亲本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陕2A不育系微偻量对植株生长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胞质雄性不育陕2A不同微粉量植株(株系)的微偻对不育系及杂种F1的生长势、农艺性状、单株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陕2A不育系多(强)微粉株系植株营养体大,生长势强,农艺性状较好,单株产量罗高,其配制的杂种F1杂种优势特别强;陕2A不育系无微偻株系植株营养体小,农艺性状差,单株产量较低,其配制的杂种F1杂种优势极弱;陕2A不育系少量微粉株及杂种F1的各性状表现为中间型。同时就多(微粉胞质不育系利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株高玉米杂交种的抗倒性状的变化规律及杂种优势。【方法】以9个不同株高的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为材料,测定与倒伏有关的植株形态、三节形态、茎秆穿刺强度、倒伏率指标。【结果】随着杂交种玉米株高增加,玉米杂交种穗位高及穗位系数升高。基部节间长度变长,茎粗系数变小。茎秆穿刺强度变弱,田间倒伏率增加。玉米杂交种茎秆穿刺强度与株高、穗位高、基部节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玉米杂交种株高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且高秆类型明显高于矮秆类型。穗位高的超母优势和杂种优势指数均表现为随植株高度的升高而增大。玉米基部节间长度杂种优势均表现比较高,且超母优势大于超父优势,高秆类型也高于矮秆类型。茎秆穿刺强度的杂种优势指数较强,且超父优势大于超母优势。【结论】玉米株高的母本优势大于父本优势,穿刺强度的父本优势大于母本优势,着重选择母本的株高较低、父本的穿刺强度较高的组合,有利于培育高产抗倒的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