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梅 《中国农垦》2011,(1):20-20
“十一五”期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一三七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实施蔬菜大棚产业战略,五年来,蔬菜产业不仅成为该团壮大团场经济、职工致富的支柱产业,更成为兵团蔬菜大棚产业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辛农场引导职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围绕市场做文章,巧打“三牌”,阔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特色路。找空当,打“绿色牌”。农场积极鼓励职工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引导职工采用双膜覆盖技术,使棉田套种的西瓜提前上市。去冬今春农场职工种植的十多个蔬菜大棚,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收入在4000元以上,今年夏季,棉田套种的西瓜平均每667平方百通之音  相似文献   

3.
邢军 《油气储运》2006,(11):32-32
山东省滕州市鲍沟镇鲍沟二村村民闵宪厚精明能干,善于钻研,脑袋里装满了致富思路,他经营的2000余平方米蔬菜大棚连年增收,蔬菜园成了菜商和菜店的批发点,他成了镇内颇有名气的“蔬菜大王”。闵宪厚算了一笔账,今年他的菜园预计可收入6万余元。  相似文献   

4.
普兰店市南山办事处西泡村农民杜德斌,他把自家的蔬菜大棚改成了养鱼大棚.效益超过普通种菜大棚的好几倍.在当地尝了个鲜。丰厚的回报使周边的大棚蔬菜种植户纷纷效仿。现在.大棚养鱼已成为那里农民的致富新路。  相似文献   

5.
山东枣庄市山亭区桑村镇王庙村蔬菜专业户陈家宝,近几年来,利用冬暖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年纯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他不但自己种菜致富,还发动本村农民发展设施蔬菜,该村大棚面积已达200hm2,生产的蔬菜品种多而新,他们生产的“久红”牌红椒已进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陈家宝也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2006,(22):20-20
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梅桥乡青年农民周子标到上海奉贤承包26亩大棚蔬菜.年收入达10余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如今,该区已有1000余名“职业农民”在上海包地种植蔬菜,就地销售,靠着“绿色”蔬菜种植走上致富路。  相似文献   

7.
惠恩举 《新农村》2005,(10):8-8
在大连普兰店市蔬菜生产大棚区内,常年能见到市供销联社果菜产销协会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果农们亲切地称他们是“果菜媒人”、致富“财神”。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平度市田庄镇东潘家埠村致富不走“独木桥”,各唱各的“拿手戏”,各打各的优势仗,涌现出各类专业户22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8%,是当地有名的富裕村。 大棚不歇地 东潘家埠村共有各类蔬菜大棚220个,户均0.8亩。近几年来,在蔬菜大棚生产中,村民们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增效益,摸索出了一条蔬菜大棚立体种植模式。村民刘登良种植了一亩简易蔬菜  相似文献   

9.
一、林龙洪的生意经林龙洪是大连普兰店市铁西办事处的农民。他建大棚、种蔬菜、卖蔬菜发了家,还挂了个铁西办事处蔬菜协会副会长的头衔,带领群众致富。  相似文献   

10.
“这是刚上市的新鲜小菜,卖得很好,天天都剩不下,年年光卖蔬菜这一项,我就能收入2万多元。”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职工胡喜林的庭院,俨然是一个小型的蔬菜生产基地,瓜果飘香、蔬菜满园。胡喜林夫妇都没有正式工作,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就把自家房前屋后的空地利用起来,盖起了大棚,开始培育各种早熟蔬菜品种。他栽种的蔬菜都做到了全程绿色无公害种植,所以深受农场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1.
菜事     
北京大兴:建万亩大棚带领农民致富金秋时节,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西黄垡村西生产区,一排排整齐的日光温室、钢架大棚里,西瓜、西红柿、黄瓜、油菜正在等待采摘。村民刘树强高兴地说:“蔬菜大棚成了我们农民致富的‘摇钱树’”。他指着路边正在收菜的商贩说,“您看,如今我们村种瓜种菜出了名,商贩们上门收购,这一季西红柿少说也卖个3000多块钱。”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榆垡镇党委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镇村党员干部包村包片,帮助农民兴建日光温室、大棚6450亩,到年底,全镇日光温室、大棚将达到9800多亩。西…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桑村镇王庙村蔬菜专业户陈家宝,近几年来,利用冬暖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年纯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当地农民称他为"蔬菜大王"。他种植蔬菜致富有"三招"。  相似文献   

13.
2007年3月19日,山东省无棣县无棣镇党支部书记张汝庆(图中)来到张楼村患有听力一级残疾的村民刘希春的大棚里,帮他为西红柿“号脉问诊”。该村是无棣县历史悠久的蔬菜专业村,全村建设蔬菜大棚40多个。党支部书记张汝庆带头钻研科技,并热心为菜农提供技术服务,大伙亲切地称他为“大棚支书”。  相似文献   

14.
山东胶州市里岔镇后良乡村支书赵桂玉5年前带头建成占地700平方米的目光温室大棚,当年纯收入就达到1.5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已有近百农户建起了这样的“致富棚”,年收入都达到了两万元,其中袁秀进占地1534平方米的大棚去年收入达到3万元。现在,后良乡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14元。来自各地的莱贩子天天来此进货,菜农们足不出村就能卖个好价。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浚县卫贤乡南纸坊村农民、省劳模、高级农技师、县政协常委闫安照,为帮农民致富,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中摸索到“冬春卖菜夏卖瓜,秋冬卖蔗有钱花”,亩收入两万元的蔬菜、西瓜、甘蔗立体高效间作套种模式。 50多岁的闫安照是“文革”前的高中毕业生。回乡后,他立志在农村搞科研, 30多年来他先后引进示范作物品种 1000多个,试验摸索立体高效种植模式百余种。在 70年代初,他就成功地解决了甘蔗北移问题。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在搞农业结构调整,闫安照为带动农民致富,试验性地搞蔬菜、西瓜、甘蔗间作套种立体高效种植模式。通过几年努力,他终于摸索出亩收入两万多元的蔬菜、西瓜、甘蔗间作套种模式。该模式为:秋后在大棚内种上西芹、蒜苗等蔬菜,春节前后收获; 12月下旬至元月中旬,在温室内育上西瓜苗和甘蔗苗, 3月份先把西瓜苗移入大棚,待其正常生长后再移栽甘蔗,前期管理以西瓜为主,兼顾甘蔗,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西瓜成熟拔秧后立即对甘蔗施肥浇水,促其迅速生长,霜降前后收获。  相似文献   

16.
晏国华是新化县曹家镇的菜农,家里种了667平方米大棚蔬菜,种出的菜主要靠自己销售,年收入1万多元,虽谈不上十分富裕,日子却也过得去。但前段时间,他在县城超市碰到一件事,给他带来不小的震动。他看到经过人工包装的蔬菜,在价格上竟然比普通菜高出1倍多。同样是地里长出的菜,拿到超市竞能卖到如此好的价钱,这不由得使他眼前一亮:如今农民增收越来越难,“净菜”加工不失为一条致富新门路。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东台市东台镇长青村村民于根荣,潜心钻研种菜和卖菜“艺术”,常年种植的0.5公顷大棚蔬菜,年纯收入7万元以上,成为当地蔬菜高产高效种植的典型。1998年,他在全村第一个建起了竹架大棚。种植的535平方米紫茄,卖了近2000元。于根荣种菜的诀窍主要有六点:一是“早”。利用大中棚设施、多层覆盖进行春季提早栽培,售价比单层大棚覆盖高许多。二是“迟”。进行秋延后栽培,算好时间差,在大路蔬菜即将卖空后上市。三是“堵”。夏季堵伏缺栽培,蔬菜品种较少,  相似文献   

18.
冯苏楠 《今日农村》2005,(12):12-12
田野里一排排整齐的水泥“车间”,红瓦白墙煞是好看,但这并不是某个企业的工厂,而是江西省乐平市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大棚。就是靠着这些大棚“车间”,祖祖辈辈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第一次能够洗干净脚走上耕作的土地,也正是靠着这些大棚“车间”,他们创业致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当代农业》2011,(17):1-1
“你在外地打工挣钱.我做‘大棚謇政’致富”。最近,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浦南镇的农村留守妇女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子。“大棚家政”这个新的行业悄然兴起。“大棚家政”,又称“农业家政”、“田保姆”。专门给缺劳动力的家庭和种养大户干活。随叫随到、服务优质、工资适中.深爱农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无公害大棚蔬菜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艳梅  徐田玺 《河南农业》2019,(20):19-19,21
按照山东省临沭县关于集中打造“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精品园区的战略规划,近年来临沭县无公害蔬菜大棚规模不断扩大,无公害蔬菜种植已成为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但是,通过实际调查发现,还有一部分农民没有掌握无公害大棚蔬菜栽培管理技术,导致蔬菜产量低、质量差。基于此,本文介绍无公害大棚蔬菜栽培管理技术,以提高绿色蔬菜品质与产量,保证菜农的种植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