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在笋用林中采用增施“发鞭肥”,适时埋鞭,合理挖掘鞭笋等技术,能调节竹鞭地下分布,营建丰产的地下结构,促使竹鞭总量生长,这对提高鞭笋产量,繁荣“菜篮子”工程,加快山区竹农脱贫致富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竹鞭笋开发技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一年四季均可产笋,夏、秋两季鞭笋的生产时间长达4个月之久。根据毛竹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毛竹林,采取控制毛竹密度、科学施肥、合理挖笋等技术,能提高毛竹产笋量,可在夏、秋两季供应鞭笋,调节竹鲜笋供应淡旺不均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鞭笋又称鞭梢,是鞭的先端部分,具有很强的顶端优势,对竹鞭芽有着抑制作用,可使其处于休眠状态。鞭梢生长活动期5~6个月,在疏松肥润的土壤中鞭梢生长非常快,一年可达4~5m。鞭梢生长具有趋松性、趋肥性及趋阳性。鞭梢生长与 相似文献
5.
2011年7-9月在浙江省江山市保安乡仙霞关毛竹林采集毛竹鞭笋,并对鞭笋的总糖、氮、磷、钾、粗蛋白、17种氨基酸等含量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鞭笋的总糖含量为26.0~31.3 g.kg-1,氮含量为2.8~3.5g.kg-1,钾含量为3.3~3.7 g.kg-1,磷含量为0.18~0.58 g.kg-1,粗蛋白含量为17.2~22.1 g.kg-1,氨基酸总量为12.1~19.6 g.kg-1,胱氨酸未检出,其他16种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占氨基酸总量的14.9%~17.9%,其次是天门冬氨酸,占氨基酸总量的11.2%~14.3%,最低的是蛋氨酸,占氨基酸总量的1.0%~1.7%。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为28%~32%。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为27%~32%。 相似文献
7.
毛竹冬笋春笋鞭笋三笋高产高效培育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市在毛竹笋用林、笋竹两用林建设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03年全市竹笋总产量达17.95万t,其中毛竹笋12.06万t,原笋总产值达2.741亿元,其中毛竹笋产值1.469亿元。宁波市毛竹林面积较大,但毛竹冬笋春笋鞭笋三笋高产高效笋用林还不多,毛竹冬笋春笋鞭笋三笋高产高效的培育关键技术主要有。 相似文献
8.
毛竹的生物学特性与培育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竹鞭生长主要是鞭梢(又叫鞭笋)生长。鞭梢由坚硬的鞭箨包被,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在疏松肥沃湿润的土壤中,1年间鞭梢的钻行生长可达4-5米,方向变化不大,起伏扭曲也很小。竹鞭粗壮节稀,芽肥根多,有利于出大笋,长大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 3个种源带 10个毛竹种源 3年竹鞭生长分析 ,结果表明 :各种源单鞭长生长以南带和中带种源优于北带种源 ;总鞭长、各年度累积长、岔鞭数、鞭径、1m鞭节数等指标在各种源中存在一定的波动 ,但总体上中带种源竹鞭质量优于北带种源 ,而南带种源竹鞭最差 ,较不利于新造竹林地下郁闭 相似文献
10.
雷竹引种后地下鞭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雷竹引各后地下鞭生长发育实地调查结果表明:雷竹地下鞭生长发育和分布存在空间规律性变化。鞭龄及土层深度对鞭长的影响显著。鞭龄对壮芽数及出笋芽数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竹鞭节位第6-20节段上出笋最多,竹鞭节位对出笋芽数的影响达显著性水平。竹鞭生长方向以顺坡向下的最多。跳鞭露出地面的部分,竹鞭直径细小且节密,无发笋现象,应及时覆土。母竹地径与竹鞭直径,及竹眉高直径与竹笋地径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应适当地挖掘鞭梢以促进岔鞭数目,同进竹鞭长度以1-2m为宜。松土、除草、施肥和适宜厚度的覆盖有利于鞭的生长和单位面积笋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12.
雷竹笋硝酸盐含量及其与施肥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为了解高效栽培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林竹笋硝酸盐含量现状,探讨施肥和竹笋硝酸盐含量关系,采集了浙江省雷竹主产区70个样点的竹笋样品,布置了肥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雷竹笋硝酸盐含量为(745.24±358.11)mg·kg-1,变异系数为48.05%,70个样点中有48个样点竹笋硝酸盐含量超过WHO/FAO卫生标准,以竹笋煮、炒煮后硝酸盐含量下降70%计,有11.43%的雷竹笋属于严重污染.肥料试验表明,随着全年施肥量的增加,雷竹笋硝酸盐含量明显增加.有机无机肥混合施用可显著减少竹笋硝酸盐积累,综合产量和硝酸盐含量,以年施肥量为尿素487.5kg·hm-2,复合肥750.0kg·hm-2和猪栏肥56.25t·hm-2的处理较为理想.冬季覆盖增加了雷竹笋硝酸盐含量,试验的6个处理中未覆盖竹林竹笋硝酸盐含量平均比覆盖竹林低33.48%.表6参14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毛竹林外侧的扩鞭试验研究表明,竹鞭的平均直径随抚育措施力度和加大而有加大的趋势,竹鞭长度以深翻垦复和锄草松土的单鞭较短,但鞭段数增加,新鞭总长以竹蔸施肥的最长(7.75m,比锄草松土、深翻垦复两措施均长1.4m),组合措施的新鞭总长均比单一措施的长,竹蔸施肥有利于竹鞭范围的扩展。随着坡位的降低(即立地的变好),有鞭段增长、鞭段数减少、竹鞭增粗、扩鞭范围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毛竹笋品质的区域分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福建省选取8个不同区域采集鲜笋,对其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统计分析。在8个不同区域间毛竹笋营养成分中粗蛋白及维生素C含量差异达到0.1显著水平,其他营养成分虽有差别,但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而矿质元素中N和Cu、Fe、Mn的含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余矿质元素未表现显著差异;对毛竹笋中的重金属Cd进行测定,发现Cd在各区域毛竹笋中都存在,其含量在各区域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对8个地区毛竹笋差异显著成分进行最小显著差数法(LSD)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地区差异对毛竹笋的品质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台湾桂竹竹鞭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台湾桂竹竹鞭垂直分布绝大部分在0~30cm土层中,竹鞭生物量与鞭段数、鞭长、鞭径呈正相关,并有慢、快、慢的生长规律.壮芽比例是1龄竹鞭的较少,随鞭龄加大而增多,之后又逐渐减少.冬笋多发生在2~6龄竹鞭上,鞭梢在冬季呈休眠状态,到第二年笋长竹后继续生长.如果鞭梢死亡,其附近1~2个壮芽萌发形成新岔鞭.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林分结构和竹笋产量的有机材料覆盖雷竹林退化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建立有机材料覆盖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林退化程度评价体系,在浙江省临安市雷竹栽培区设置15个样点,在林分结构和竹笋产量等14项因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表明,立竹年龄结构、立竹胸径和竹笋产量可作为雷竹林退化程度评价的主要指标;试验区有机材料覆盖雷竹林退化程度可分为4类6级:重度退化(Ⅰ级)、中度退化(Ⅱ,Ⅲ级)、轻度退化(Ⅳ,Ⅴ级)和正常(Ⅵ级)。重度、中度、轻度退化雷竹林所占比例分别为13.34%,26.66%,46.67%,未退化雷竹林仅占13.33%。有机材料覆盖易造成雷竹林立竹年龄结构不合理,立竹胸径减小,立竹整齐度、分布均匀度降低,竹林出现退化,竹笋产量显著下降。表5参2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