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进一步揭示环境因子对马铃薯甲虫成虫越冬出土的影响,运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工具,研究了越冬代成虫出土后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比较了土壤温度、湿度对其出土规律的影响。结果显示,越冬代马铃薯甲虫成虫出土后主要聚集在刚出土的马铃薯苗上,拥挤度指标(m~*/m)为1.83,呈聚集分布。2011、2012年乌鲁木齐市马铃薯甲虫出土的起点温度分别为10.6℃和13.0℃,而2011年察布查尔县起点温度为14.6℃,且逐日出土虫量与土壤温度呈线性正相关。5月降水量大的年份马铃薯甲虫出土较早。研究表明,土壤温、湿度是影响马铃薯甲虫越冬代成虫出土活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新疆地区马铃薯甲虫发育与温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马铃薯甲虫在15、20、25、30 ℃和32 ℃及相对湿度75%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其在20 ℃下完成整个世代需要59.2 d,而在32 ℃下完成1代则减少到32.9 d。并用直线回归法,得出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卵期11.9 ℃和32.26日8226;度,幼虫期4.6 ℃和526.32日8226;度,蛹期5.1 ℃和270.27日8226;度,成虫产卵前期14.4 ℃和117.65日8226;度,整个未成熟期7.9 ℃和675.68日8226;度,整个世代8.1 ℃和832.35日8226;度。结合乌鲁木齐市各月平均气温和累积有效积温,推测出马铃薯甲虫在乌鲁木齐地区一年可以发生的理论代数为1.89代,与田间实际发生代数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
利用昆虫飞行数据微机采集系统对草地螟阿格姬蜂Agrypon flexorius(Thunberg 5)个日龄的飞行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日龄的草地螟阿格姬蜂飞行能力存在显著差异,1日龄飞行能力较弱,3日龄开始增强,5日龄达到最高峰;对5日龄成虫的4个温度和3个湿度梯度进行研究发现,适于飞行的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60%。温度在28℃以上,其飞行能力明显降低。温度在20℃时,草地螟阿格姬蜂雌虫的平均飞行时间、飞行距离、飞行速度分别为1.123 h、0.990 km、0.849 m/s;雄虫的平均飞行时间、飞行距离、飞行速度分别为1.250 h、0.929 km、0.838 m/s。在相对湿度40%、60%和80%时,雌虫的飞行时间分别为0.354、0.829和0.176 h;雄虫的飞行时间分别为0.428、1.071、0.313 h;飞行距离与相对湿度的关系与飞行时间相似。飞行速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在相对湿度60%左右时,平均飞行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4.
5.
为了能够准确识别马铃薯甲虫,对该疫情进行及时防控,本文将马铃薯甲虫与同期发生的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同时阐述了马铃薯甲虫的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传播方式,并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科学有效的防控方法。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草地贪夜蛾飞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温度对草地贪夜蛾飞行能力的影响,采用昆虫飞行磨技术测定了不同温度处理的草地贪夜蛾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整个世代在5种不同温度(20、24、28、32和36℃)下饲养羽化的2日龄成虫吊飞10 h的飞行能力差异显著(P0.05)。其中24、28和32℃条件下饲养的个体飞行能力较强,32℃时达到最大值,其平均飞行距离最远,为(29.48±2.73)km,平均飞行时间最长,为(7.21±0.45)h,平均飞行速度也最快,为(4.02±0.19)km/h。飞行距离超过30 km的个体占40%,飞行时间超过8 h的占45%。低温(20℃)或高温(36℃)条件下饲养羽化的2日龄成虫的飞行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吊飞温度对草地贪夜蛾飞行能力也有影响。28℃条件下饲养羽化的2日龄成虫在5种温度下(16、20、24、28和32℃)吊飞10 h的结果显示,尽管不同吊飞温度下成虫平均飞行速度和飞行时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平均飞行距离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草地贪夜蛾适宜飞行的温度范围较广。试验结果为揭示草地贪夜蛾迁飞行为规律及预测预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龙葵对马铃薯甲虫产卵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葵对马铃薯甲虫产卵的引诱作用赵博光(南京林业大学5423922)笔者于1985~1986年在美国犹他州立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马铃薯甲虫对不同植物的产卵选择试验,试验中发现马铃薯甲虫特别喜在龙葵SolanumnigrumL.上产卵,因而进一步进行了下列... 相似文献
8.
9.
7种药剂对马铃薯甲虫的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种药剂防治马铃薯甲虫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锐劲特和20%鬼斧具高效和速效性的特点,5%锐劲特在每次施药后1~7d的防治效果均为100.0%,20%鬼斧在第1次药后1~7d防治效果由88.9%上升至100.0%;48%乐斯本和70%艾美乐在第1次施药后1~7d防治效果为80.7%~100.0%,但持效期较短;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喷施5%锐劲特、20%鬼斧、48%乐斯本和70%艾美乐3次,可控制马铃薯甲虫的危害,增产率在70.0%以上。 相似文献
10.
11.
连作对马铃薯根系形态及吸收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连作年限对马铃薯根系形态和养分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降低了马铃薯根系活力、活跃吸收面积和总吸收面积,连作3年、4年和5年的根系活力比轮作分别下降了53.71%、66.84%和66.69%,活跃吸收面积分别下降了57.6%、75.7%和75.6%,总吸收面积分别下降了51.4%、67.9%和67.6%;连作明显增加了0~0.5 mm和0.5~1.0 mm直径范围内的总根长、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连作3年、4年和5年在0~0.5 mm直径范围内的总根长和根尖数比轮作分别显著增加了24.9%、35.0%、35.4%和13.4%、21.0%、23.1%;连作1年和2年地块的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但连作3年后块茎产量较轮作下降了45%以上。由此可见,在当地生态环境和栽培及品种条件下连作的阈值年限可能
为2年,马铃薯根系吸收能力的下降是导致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根系生长增加是马铃薯应对连作逆境的主动性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温度对茶树柿广翅蜡蝉越冬卵发育的影响, 设置13、16、19、22、25℃和28℃不同恒温和室外自然变温(日均温度波动范围8.87~26.40℃, 日均温度平均值16.89℃)处理茶树柿广翅蜡蝉越冬卵, 监测其发育历期和孵化情况。结果表明, 在上述6个不同恒温条件下, 柿广翅蜡蝉越冬卵的发育历期分别为62.28、28.58、13.51、10.11、10.33 d和7.07 d, 随着温度的升高, 越冬卵发育历期逐渐缩短, 温度与柿广翅蜡蝉越冬卵的发育速率关系满足方程:y=-0.086+0.008x, 得出越冬卵发育起点温度为10.80℃, 有效积温为125 d·℃。在自然变温条件下, 发现越冬卵从4月10日开始孵化, 到5月5日累计孵化率达到73.37%, 揭示了茶树柿广翅蜡蝉越冬卵在这段时间范围内陆续孵化出1龄若虫。本研究对信阳茶区茶树柿广翅蜡蝉若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及其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草地贪夜蛾的飞行能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迁飞是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快速扩散的生物学基础。本研究对草地贪夜蛾1~13日龄成虫飞行参数的测定表明:1~5日龄的个体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3日龄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3日龄个体吊飞24 h,平均飞行距离、飞行时间和飞行速度分别为(29.21±1.54)km、(11.00±0.47)h和(2.69±0.10)km/h。1~11日龄成虫的振翅频率无显著差异,平均振翅频率范围为42.39~44.64 n/s。相同日龄雌、雄蛾的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均无显著差异,但1日龄雄蛾的平均飞行速度显著大于雌蛾。补充营养组成虫的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显著高于未补充营养组。研究结果为深入阐明草地贪夜蛾的飞行生物学和迁飞机制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R. T. Gahukar 《国际虫害防治杂志》2013,59(4):415-420
Abstract During recent years, blister beetles have gained importance in species diversity and as pests of food crops in West Africa. Among the 97 species reported, Psalydolytta fusca Oliv, and P. vestita Duf. are economically important beetle species. Beetle abundance i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flowering of crops in a region. Regular intensive weeding and early crop establishment are recommended for pest management in food crops. Global pest control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subsistence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5.
为消除葡萄东西行向种植双膜覆盖越冬膜上雪被不足的顾虑,2014—2015年冬季在新疆阜康进行了东西向、南北向膜下和土埋的温度逐日观测。结果表明,寒冷期最低温度东西向较高。整个冬季东西向有大于土埋的补偿温度,而南北向是低于土埋的亏缺温度。在-25.6℃的最低气温日,东西向是-3.0℃、南北向-5.4℃、土埋-4.6℃。经推算,在-37℃极端最低气温时,分别是-9.6℃、-13.6℃、-10.4℃。两种行向都经得住极端最低气温和长期低温的酷寒,东西向好于南北向。最高温度、平均温度也是东西向较高,温差则反之。10℃萌发生长的日期东西向比土埋提前37天,南北向提前35天。东西向还较南北向高产优质,生长旺盛。东西向因为优越的光照条件,可不再担忧雪被不足的问题。若采用篱架式南北向栽培,双膜越冬也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枣树嫁接对枣黏虫越冬场所和虫态的影响,调查了枣树主干、主枝、侧枝嫁接部位、主干绑缚防虫带部位枣黏虫的越冬情况。结果表明,在10~15年生枣树(尚未形成老翘皮)的新嫁接区,枣黏虫已向新越冬场所转移,在4个调查部位均有越冬蛹,以主干防虫带处越冬蛹数最高,平均达16头左右,其次为主干和主枝嫁接部位,平均达6~8头,越冬蛹存活率均在60%以上。另发现枣黏虫除以蛹越冬外,在新嫁接处还有越冬幼虫存在,这些幼虫可能会对枣树的新愈伤组织造成危害。本研究表明枣树栽培模式的改变对枣黏虫的越冬场所和越冬虫态均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陇薯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覆盖种植模式对甘肃定西马铃薯田土壤温度、水分和产量的影响,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全地面覆盖双垄垄作侧播和全地面覆盖垄上微沟穴播处理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0~30 cm平均土壤温度较CK增加2.2℃和2.5℃,秸秆带状覆盖处理平均土壤温度较CK降低了1.0℃。覆膜垄沟集雨和秸秆带状覆盖技术都能明显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在马铃薯生长前期集雨保墒效果尤为明显,出苗期全地面覆盖双垄垄作侧播、全地面覆盖垄上微沟穴播、秸秆带状覆盖在0~10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较CK提高2.6%和2.2%和1.6%。各处理马铃薯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垂直变化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全地面覆盖双垄垄作侧播、全地面覆盖垄上微沟穴播和秸秆带状覆盖增产效果明显,产量分别较CK增加33.6%、28.6%和23.2%。全地面覆盖双垄垄作侧播纯收益最高,秸秆带状覆盖次之,纯收益较CK分别增加7 201.56元·hm~(-2)和5996.04元·hm~(-2)。因此,黑膜全覆盖双垄垄作侧播技术在改善土壤水温效应的同时能显著增产增收,是定西地区马铃薯种植的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