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工林马尾松晚材率、年轮宽度和组织比量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2年生人工林马尾松木材年轮宽度、晚材率和组织比量进行系统的测量、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年轮宽度随树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而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晚材率随着树龄增加呈波动增大,而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木射线比量和树脂道比量随树龄增加呈波动增大,但总体变幅不大,而前者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呈波动减小,后者先减小再增大。管胞比量随树龄增加呈波动减小,而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先增加,达到一定值后减小,然后再增加。方差分析表明,年轮宽度、晚材率、组织比量在各年轮间、各高度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以其运营量大、车速快、时间准、安全快捷的优势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已经成为我国发达地区城市间主要的客流交通运输方式,在高速铁路快捷的给人民群众提供便利的出行时,其在运行过程中对铁路沿线两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噪声污染。选取京沪高铁安徽段为研究对象,研究高速铁路运行期间不同型号高速列车的噪声传播途经以及变化规律,分别按照高架、路基、路堑三种不同线路形式噪声衰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速列车通过高架线路的1h等效声级噪声值先随距离增大后减小,在30m处噪声值较大,随后随距离增大而减小;单车声暴露级的衰减规律与单车通过声级和1h等效声级的衰减规律基本相似。高速列车通过路基线路的1h等效声级衰减规律与桥梁线相比衰减趋势比较一致,但未明显出现桥梁段的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单车通过等效声级的衰减总体趋势随距离增大而减小。高速列车通过路堑线路的1h等效声级的衰减随着距离增加,与路基形式基本相似,但未出现高架的先增加后减小的情况;路堑的单车通过等效声级在距离衰减规律与路基基本相似,但其衰减更快。  相似文献   

3.
基于MODIS的近10年来汾河上游植被动态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5,(4):109-114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以植被覆盖度为指标研究区域植被的时空动态特征,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前提和必要基础。以山西省汾河上游为研究区域,利用RS和GIS技术,基于长时序的MODIS-NDVI数据和趋势分析方法,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对汾河上游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NDVI平均值较大的区域分布在汾河上游的边缘地带,而在靠近汾河流域的平坦区域,NDVI平均值越来越小;2)从时间上看,2000—2010年来汾河上游NDVI最大值呈上升趋势,NDVI随年份的增长率7.8%/10a,植被覆盖明显改善;3)2000—2010年来,NDVI趋势值增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汾河上游的中部及中南部地区,NDVI趋势值减小的区域则分布在汾河上游流域的边缘地区;4)在不同海拔高度上,NDVI平均值随DEM值的升高整体呈显著的增大趋势,但是NDVI变化趋势随DEM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该区的植被变化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制止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同时也可以加深对该流域土壤侵蚀治理的理解,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观光木的生材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观光木的生材密度、含水率、树皮率及心材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观光木的生材密度从髓心向外呈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随着树高的增加,亦呈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其平均值为0.873 g.cm-3;基本密度自髓心向外逐渐增大,随着树高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其平均值为0.423 g.cm-3;含水率从髓心向外呈减小的趋势,随着树高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其平均值为108.4%;树皮的体积百分率及质量百分率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增加,其平均值分别为13.5%、15.8%;心材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减少,心材百分率平均值为15.6%。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秦岭11个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下的灌木层和草本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碳储量。结果表明:栓皮栎幼龄林灌木层的碳储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草本层碳储量随海拔升高的变化趋势不甚明显。中龄林灌木层的碳储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其在海拔1052.77 m处达到最大值;草本层碳储量的变化很小。成熟林灌木层的碳储量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草本层碳储量变化不大,整体呈不明显的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6.
对青钩栲(Castanopsis kawakamii)的生材性质进行研究。采用体积法和质量法测定树皮率,排水法测定生材体积,并对测定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钩栲树皮体积百分率和树皮质量百分率随着树高的增加逐渐平稳的增加,其平均值分别为11.4%和9.8%。生材密度从髓心向外至中间部分基本没有变化,且南北向数值基本保持一致,但边材部分生材密度较小;沿着树高增加的方向,生材密度呈逐渐减小趋势,平均值为1.170 g/cm3。基本密度自髓心向外先增加后减小,北向的差异比南向的大,但数值上基本都相等;沿着树高增加的方向,基本密度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平均值为0.584 g/cm3。生材含水率自髓心部分向外呈逐渐减小趋势;沿着树高增加的方向,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平均值为95.7%。心材率随着树高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平均值为22.5%。  相似文献   

7.
采用排水法、体积法及质量法对阴香树的生材密度、含水率、树皮率及心材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阴香的生材密度从髓心向外北向呈现先降低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而南向则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树高方向生材密度变化较为波动,但基本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平均值为1.210g/cm3.阴香木的基本密度从髓心出现先降低后增大的规律,在树的高度方向上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阴香木基本密度的平均值为0.548g/cm3.阴香木的生材含水率从髓心位置向外逐渐减小,测试的生材含水率平均值为122.5%.树皮体积百分率及质量百分率的变化规律是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增加,其平均值分别为13.86%和15.2%.随着树木高度的增加,心材率反而降低,其平均值为42.0%.  相似文献   

8.
33年生格木人工林生材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积法和质量法测定树皮率、排水法测定木材体积的方法,研究了33a生格木人工林生材性质,结果表明:树皮体积百分率和树皮质量百分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增加,其平均值分别为14.22%和13.29%。心材率随着树高的增加逐渐减小,平均值为16.15%。生材密度从髓心向外,南向和北向生材密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树高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平均值为0.893g·cm~(-3)。基本密度从髓心向外,南向无变化,北向则缓慢增加,随着树高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平均值为0.559g·cm-3。生材含水率从髓心向外,南向跟北向均呈减少的趋势且南北向数值基本相等,随着树高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平均值为62.15%。  相似文献   

9.
为合理利用异叶南洋杉人工林木材,通过排水法、质量法和数值法对异叶南洋杉人工林的生材性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异叶南洋杉人工林木材树皮体积百分率、质量百分率、生材密度、基本密度和生材含水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1.39%、13.78%、0.842 g/cm3、0.394 g/cm3和121.43%。随异叶南洋杉树高的增加,树皮体积百分率和质量百分率总体呈增大趋势;生材密度和基本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材含水率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期为异叶南洋杉人工林木材的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以研究土贡松木材材性为目的,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天洪岭林场采集2株试材,采用排水法测定生材体积,采用体积法及质量法测定树皮率,研究了土贡松的生材密度、树皮率及含水率。结果表明:土贡松生材密度径向变化随树龄增大呈递增趋势;纵向变化则随树高增加变化幅度小,但接近两端处变化显著,平均值为0.900g·cm~(-3)。基本密度径向变化随树龄增加,南向先增加后减少,北向呈持续增加趋势;纵向变化随树高增加,基本密度呈小—大—小变化趋势,平均值为0.457g·cm~(-3)。生材含水率径向变化随树龄增加呈增加趋势,且北向增加趋势较为明显;纵向变化随着树高的增加,在枝下高以下,生材含水率缓慢增大,在枝下高以上,生材含水率显著增大,平均值为99.9%。树皮体积百分率随着树高的增加呈小—大—小—大变化趋势,平均值为9.1%。树皮质量百分率均随树高增高而增加—缓慢减小—突然增大变化趋势,平均值分别为7.0%。该研究为保护、发展广西重点珍贵树种土贡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昌街西段打通工程对东北林业大学声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文昌街西段打通工程及其与环境敏感点东北林业大学的关系,工程穿过东北林业大学校区,将完整的大学校园一分为二,构成对校园生境的切割,使校园景观破碎化,并对校园正常的物流、能流、信息流产生屏蔽、过滤和阻隔的作用。导致校园布局完整性受损,景观协调性、综合性、科学性和美感降低,使得自然度(I)、鲜明度(V)、协调性(U)3个景观要素在工程建设后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整体景观质量明显下降。分别从声环境的施工期、声环境的运营期、振动、校园布局完整性、景观协调性、林业示范基地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分析工程对声环境敏感点东北林业大学的影响,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校园物流日渐受到各大物流企业的重视,高校成了被抢占的市场。目前,校园物流的形式、规模各异,但是成功者很少。本课题结合对东北林业大学周边的调查结果,对东北林业大学适合开展校园物流的因素进行分析,利用校企合作的成果构建校园物流系统,旨在通过此系统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选取6 种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Acc I、Ban II、EcoR I、Hind III、Sac I、Sca I)用于检测其直接在PCR 缓冲液中完全酶切DNA 的活性。结果表明:在PCR 缓冲液中,需要加入MgCl2作为激活因子的前提条件下,除了EcoR I 表现出星状活性外,其他酶均能完全酶切无甲基化λDNA,其结果与在酶生产厂商推荐的反应缓冲液中进行的酶切反应结果一致;在完成PCR 扩增的PCR 缓冲液中,所有酶(包括RcoR I)均能功能正常地对PCR 产物完全酶切,表明可在PCR 扩增完毕后的反应体系中直接加入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反应,无需对PCR 产物进行预先纯化;镁离子浓度在2.5 mmol·L-1至10 mmol·L-1范围内对PCR 缓冲液中的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上述方法可用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以及单链构像多态(SSCP)研究中,但能否用于分子克隆有待进一步实验。图3 表1 参7。  相似文献   

14.
李丹 《森林工程》2004,20(3):37-38
本文主要介绍了东北林业大学校园部分环境现状 ,并从环境生态、铺装的形式、交往空间的角度对未来的规划建设做了一些意向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于3ds Max的虚拟校园三维模型的创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基于3ds Max软件的虚拟校园三维模型的创建方法,具体讨论了校区三维建模的流程、建筑三维模型的创建、其它地物模型的创建,利用3ds Max软件建模,创建了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建筑物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6.
统计了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浙江林学院、中南林学院和西南林学院6所林业高等院校近20年来被SCIE、EI、ISTP收录和引证的论文,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林业高校发英文文章的数量偏少、质量偏低,但近年情况有所改善;②6所高校的发展很不均衡,东北林业大学发表数量最多,浙江林学院数量相对较少;③6所高校的发展速度很不均衡,浙江林学院发展最快,其次是北京林业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而南京林业大学几乎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选取柳州市国道209线、柳长路、跃进路等城乡道路共72个测点,对其昼夜间的等效连续声级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国道209线、柳长路、跃进路昼夜间交通噪声均值分别为81.1/71.7 dB(A)、77.5/68.9 dB(A)、75.6/67.5dB(A),均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昼夜间噪声均属于“差”等级,交通噪声污染比较严重;柳州市乡村公路交通噪声值总体上大于城市道路,且与各道路车型比例因子相关性较大;从趋势上分析,因城市的快速发展,2016年城郊公路柳长路的昼间交通噪声值比2011年有所提高。应根据道路类型的差异提出不同的降噪措施,尤其应关注大中型车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国际制材行业环境噪声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美国、瑞典、日本、英国等国家制材行业环境噪声的研究状况;重点介绍了东北林业大学课题组对黑龙江、吉林两省的13个制材车间的环境噪声进行测试、分析与评价的结果,并提示了我国制材行业环境噪声的现状及其特点,提出了我国制材行业降低环境噪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褐腐对木材电阻的影响,以落叶松为研究对象,用褐腐菌对木材试件进行了接种感染,然后测试了腐朽试件的电阻,观察了腐朽样品的微观结构和金属离子浓度,并分析了试件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1)褐腐后,木材电阻变化显著,特别是腐朽的初期;2)腐朽程度Es与电阻变化率Ed呈对数曲线关系,曲线回归模型中电阻变化率Ed和质量损失率Es高度相关(R=0.81,P <0.01);3)微观结构中,褐腐后菌丝渐渐生长至密集,木材试件的金属元素含量和各种金属元素浓度总体上都是呈现上升的趋势;4)相关分析表明,腐朽后木材电阻和离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相对结晶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褐腐后电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The injury tolerance of cell plasma membrane and the correlative enzymes activities of plasma-membrane protection system in the Ulmuspumila leaves treated by nine concentrations (0.3%, 0.6%, 0,9%, 1,2%, 1.5%, 1.8%, 2,1%, 2.4%, 3.0%) of Na2CO3 and NaHCO3 mixtures were studied in a greenhouse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China. The rate of electrolyte leakage (REL) and SOD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in leaves of different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 in leaves of U. pumila presented a slowly increasing trend at the salt concentrations less than 1.5%, which indicated that cell plasma membrane of U. pumila leaves had rather strong resistance to the injury of salt ion, and ha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at the salt concentrations more than 1.5%. The SOD activities in leaves of U, pumila presented an increased trend at salt concentrations less than 1.5%, the growth of seedlings did not decline, and tress and leaves had no symptom of injury, while the salt concentrations exceeded 1.5%, SOD activities sharply decreased and REL increased prompt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