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防治麦田灰飞虱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续2a进行防治麦田蚜虫兼治灰飞虱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秧田和大田条纹叶枯病都有较好控制效果。如果在麦田兼治灰飞虱基础上,再注重秧田灰飞虱防治,则控制条纹叶枯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大丰市常年种植水稻面积1.4万~2.0万hm^2.近几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造成了水稻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个别田块毁苗重种。为迅速控制病害的发展.2003-2005年笔者开展调查研究和药剂试验,以及推广应急防治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水稻条纹叶枯病由于其传毒、显症的水稻生育期不同,可出现“假枯心”、“黄化枯死”和“假白穗”3种发生型,且以“黄化枯死”型发生重,为害损失最大。根据对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消长动态、发生期距和不同时期防治效果分析,前两种发生型分别由灰飞虱第一代成虫和第二代若虫传毒引起。由此提出药剂防治以水稻秧池和大田并重的治虫防病对策。  相似文献   

4.
灰飞虱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传毒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en)是水稻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virus)的传毒介体。水稻分蘖期前感染病毒后,心叶卷曲而后枯死;拔节期后感病,穗部大多畸形扭曲不实。70年代云南中部地区的富民、姚安、大姚、易门、禄丰、永胜、昆明等县市都曾发生,部分地区整片枯死甚而成灾。1982年从易门县秧田分别捕获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若虫带回本所室内进行传毒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均气温19.6℃条件下,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在灰飞虱体内的循回期平均为12.7天,终身带毒,能连续传毒或间歇传毒。健稻喂饲带毒虫30分钟即能染病,以秧苗2—3叶期最易感染。雌虫自然带毒率和获毒率分别比雄虫高出33.3%及55.6%。  相似文献   

5.
灰飞虱不同虫量与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田间水稻1代灰飞虱成虫高峰期罩笼接虫传毒试验,结果表明,带毒灰飞虱属持久性传毒型介体昆虫,并随虫量的增加,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以400~600头/m2时发病较为明显。浸种试验显示,用25%咪鲜胺EC(使百克) 10%二硫氰甲烷EC(浸种灵) 12.5%吡虫啉SL浸稻种有控虫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灰飞虱体内水稻条纹病毒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利用已经制备的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的多克隆抗体SV21和单克隆抗体3B9,采用多孔板间接ELISA、DIBA和Western blotting等三种方法进行单头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SBPH)体内RSV检测。结果表明,检测灵敏度以多孔板间接ELISA最高,其次为DIBA,Western blotting最低;用单克隆抗体3B9检测灵敏度高于多克隆抗体SV21。RT-PCR、IC-RT-PCR和DB-RT-PCR三种方法中,RT-PCR对单头灰飞虱稀释到400倍可检测到病毒;IC-RT-PCR在多克隆抗体SV21稀释浓度大于500倍时检测不出RSV,单克隆抗体3B9稀释浓度大于800倍时检测不到RSV;DB-RT-PCR检测结果显示,单头灰飞虱在稀释400倍后均无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水稻播种期与灰飞虱虫量及条纹叶枯病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 Virus ,RSV)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传播的一种重要的水稻病毒病[1].近年来,在浙北地区发生为害加重[2],仅嘉兴市2007年发病面积就达1.76万hm2,对当地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为此,笔者于2006~2007年间开展了水稻播种期与条纹叶枯病发生关系的试验,以期为改进防控该病的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1990年以来,水稻条纹叶枯病 (Rice stripe virus)在江苏发生逐年加重, 2000年、 2001年连续 2 a严重发生,有的田块基本失收,已对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和造成了重大的产量损失.灰飞虱数量逐年增加和感病品种广泛种植是水稻条纹叶枯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传毒媒介昆虫灰飞虱的种群转移扩散规律及其控制技术对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害的发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灰飞虱在水稻上传播水稻条纹病毒(RSV)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笔者对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的途径与特性、影响传毒的生态因子以及可能的传毒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汇总,以期加深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流行的内在原因的认识,并为该病害的宏观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斑点免疫结合(DIBA)与生物测定方法对采自浙江长兴和嘉兴两地的灰飞虱带(传)毒率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两地灰飞虱均有部分虫口携带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SV),平均带毒率为6.15%,传毒率为3.96%;斑点免疫结合(DIBA)测定的灰飞虱带毒率,均高于生物法测定的灰飞虱传毒率,两者之比为1:0.65。该检测结果为病害预测和防控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年,原鉴定的高抗品种常优1号仅表现为中抗,扬粳9538仍表现高抗,而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则表现高感。后期3品种显症茎、蘖产量损失率分别为27.2%、5.5%和90.4%。综合这3个品种抗病、抗虫及其他性状,提出品种推广建议和扬粳9538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水稻条纹叶枯病治虫防病策略的实践体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盐城市稻、麦主产区一般每年稻、麦两熟连作,粳稻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九成以上,小麦种植面积占麦子的八成以上。自1998年在东台查见水稻条纹叶枯病以来,该病在本市发生逐年加重,不仅在水稻上近2年连续特大流行,而且在小麦上也呈发展之势。2005年全市已有1/3的小麦田普遍发生条纹叶枯病。它已成为本市粮食生产的巨大威胁。1水稻条纹叶枯病加重发生的主导原因适宜的农田生态环境,特别是循环不断的寄主植物链,是灰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发生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1)稻、麦种植面积扩大和田园禾本科杂草丛生,形成了面广…  相似文献   

13.
抗病毒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目前生产上普遍应用的12种抗病毒剂,2005年和2006年分别在江苏省东海县、海安县和句容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三点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12种抗病毒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均有一定防效和保产效果,其中防效和保产效果均较好的有18%丙多.吗啉胍可湿性粉剂、4%氨基寡糖素水剂、2.1%铜.烷醇可湿性粉剂、1%蛋白粉剂和4%嘧呔霉素水剂,防效为16.22%~51.00%,平均增产率为11.11%~28.29%。其防效和保产效果均显著高于1%蛇床子素水剂、3.95%苷.醇.硫酸铜可湿性粉剂、42%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和25%宁南霉素可湿性粉剂,极显著高于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和5%菌毒清水剂。  相似文献   

14.
2003~2004年定点调查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在秧苗期主茎显症后,同株的分蘖全部显症,病株死亡。分蘖期主茎显症后,同株的分蘖全部显症;部分分蘖显症后,同株的主茎和其余分蘖全部显症,病株死亡或不成穗。拔节期主茎显症后,同株的大部分分蘖(68.9%~79.2%)显症,部分茎、蘖(32.9%~23.0%)成穗,产量损失较大(80.8%);部分分蘖显症后,同株的主茎不显症,其余分蘖部分显症(分蘖总显症率为53.0%~66.7%),全部主茎和部分分蘖成穗(总成穗率61.1%~48.1%),产量损失较小(34.5%)。病株不侵染同穴健株。由此提出治虫防病、改茬和病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吴江市单季晚稻褐飞虱发生特点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褐飞虱在吴江又是一个特大发生年。其发生呈现出迁入时间早、峰次多、迁入量和自然发生量大、主害代发育进度延缓等特点。由于防控措施得当,有效减少了田间虫量。总结其治理经验,主要与领导重视、预报准确、科学用药、措施扎实和技术覆盖面广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于2012年2月对云南低热河谷地区施甸县、元江县玉米、水稻、黑麦草和稻飞虱调查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白背飞虱携带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褐飞虱携带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RSV),再生稻感染SRBSDV、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和RRSV,水稻秧苗感染SRBSDV.玉米SRBSDV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的36.81%.云南低热河谷地区越冬稻飞虱是早春水稻、玉米病毒病传播的重要介体,再生稻、秧苗、玉米是病毒冬季存续循环的重要寄主和初始毒源.改秋冬种玉米为蔬菜,或推迟玉米播期,晚稻收割后及时翻耕,晚稻收割后至玉米播种期间有1个月以上的空田期,物理阻隔育秧或异地育秧,是切断病毒冬季循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业栽培措施防治水稻前期条纹叶枯病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州地区2004年灰飞虱特大发生,其主害代(第1代)的虫量是常年同期虫量的30倍左右。由于1代灰飞虱成虫发生早,向秧田迁移早,高峰期长,单靠秧田期喷药防治灰飞虱已不能控制水稻前期条纹叶病的为害。增加用药次数和用药量虽可使治虫、防病效果提高,但是由此带来的负作用也很大。为此,笔者通过试验示范,指出应用水稻机插栽培技术和推迟播栽期等农业措施,是控制水稻前期条纹叶枯病的有效措施,且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等优点。1试验方法1.1水稻不同栽培方式的条纹叶枯病比较设3组示范试验:①机插稻和直播稻示范。示范区设置在前黄镇南降丰产方。播种期…  相似文献   

18.
水稻病毒病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病毒病成灾重、发生面积大、防治困难、造成的经济损失重。目前对水稻病毒病的防治措施还局限在"治虫防病"上,对已经大面积暴发的水稻病毒病没有成功的防治经验和有效的防治措施。笔者就水稻病毒病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从水稻和病毒互作的生理生化机制的角度探讨水稻病毒病防治策略,从防治角度探讨水稻病毒病防治药剂的创制与田间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檀根甲  李淼  江彤  孙俊铭 《植物保护》2010,36(5):113-117
针对安徽及周边地区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以及给水稻生产带来的巨大损失,本研究以安徽地区生产上常用的16个早稻品种为材料,自然诱发探讨了不同水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16个早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可初步分为高抗、中抗和中感3个类型。其中高抗品种为‘Z7333’、‘Z7332’、‘YK19’、‘中香1号’,中抗品种为‘中早33’、‘浙辐001’、‘中早25’、‘优04-309’、‘Z5320’、‘早籼788’、‘早籼2430’、‘中基2号’、‘Z04-309’、‘Z04-113’、‘Z5317’,中感品种为‘浙辐203’。在灰飞虱成虫带毒率16.95%的基础上,调查了水稻品种‘武育粳3号’条纹叶枯病发病率与灰飞虱虫量的关系,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与灰飞虱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条纹叶枯病发病率(y)与灰飞虱虫量(x)的线性方程为:y=6.001 4+0.021 6x(R2=0.989 3*)。以离田埂距离x为自变量,发病率y为依变量,组建病害梯度曲线模型为y=0.636 103+43.557/x(R2=0.996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