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以不同水量喷雾,不同温度及处理时间回潮处理麦芽,观察对麦芽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条件为1%喷雾,40℃、1hr时,效果较佳。麦芽浸出率提高了1%左右,过滤时间缩短了9%左右,麦汁色泽变浅,适于制造淡色啤酒。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施氮水平对啤酒大麦麦芽品质的影响,以10个江苏大面积推广或示范种植的二棱大麦品种(系)为材料,设0 kg·hm-2、75 kg·hm-2和150 kg·hm-2 3个施氮水平,采用裂区设计,分别测定了3个氮水平下大麦籽粒麦芽的糖化力、库尔巴哈值、α-氨基氮含量和浸出率共4个主要麦芽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对4个被测麦芽品质指标均有显著影响,糖化力和α-氨基氮含量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显著增加,库尔巴哈值和浸出率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显著降低。施氮水平和品种(系)对4个麦芽品质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施氮水平与品种(系)互作效应对糖化力和库尔巴哈值的影响也达极显著水平。在3个施氮水平下,糖化力与α-氨基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浸出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浸出率与库尔巴哈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α-氨基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4个麦芽指标的表现及糖化力和库尔巴哈值的稳定性,扬农啤7号和苏啤6号的麦芽综合品质及丰产性均较好,建议在江苏省广泛推广;供试大麦品种(系)整体以中氮水平(75 kg·hm-2)的麦芽品质较好。研究结果可为江苏优质啤酒大麦原料的生产品种(系)选用及氮肥施用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地产垦啤 2号、3号啤酒大麦生产的原料 ,经北大荒麦芽集团生产麦芽 ,供东北几省啤酒厂使用 ,其中哈尔滨啤酒厂 3年来使用该麦芽 5万t ,生产近 10 0万t不同类型啤酒 ,由于采用合理工艺 ,生产出优级淡色啤酒质量稳定 ,市场反映好 ,与进口澳麦麦芽啤酒无明显差异 ,且经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用于测定麦芽中内源β-葡聚糖酶活性和粘度测定法已由酿造学会分析委员会做合作试验,共有10个实验室参加试验,分析了5对麦芽样品,范围为176至1238IRV单位,重复性(r95)值为22至122IRV单位,重现性(R95)值为650IRV单位。结果表明,以决于内源β-葡聚糖酶的活性水平的是R95而不是r95。总精确度值是:r95为76.8,R95为0.506X平均值+4.786。因此决定将这一方法编 相似文献
6.
淡色冈2麦芽库尔巴哈值与浸出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库尔巴哈值和浸出物是麦芽的两个重要质量指标,浸出物是糖化收率的物质基础,其高低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如今啤酒厂家越来越予以重视。实践证明浸出物与库尔巴哈值之间有较明显的规律性,变化随库尔巴哈值的增减而增减,这就为制麦时通过调控库尔巴哈值来达到提高浸出物的目的提供了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为了解氮、钾肥施用量及配比对啤酒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啤酒大麦品种扬农啤7号为材料,测定并分析了氮、钾肥配施对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及麦芽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扬农啤7号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及麦芽品质性状在氮肥施用量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麦芽α-氨基氮含量、糖化力呈增加趋势,麦芽脆度、浸出率及库尔巴哈值呈降低趋势;在相同氮水平下,钾肥施用量对扬农啤7号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及麦芽品质性状有一定影响,但无规律。除2017—2018年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千粒重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外,籽粒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及其构成要素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穗数及籽粒产量与麦芽α-氨基氮含量及糖化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麦芽浸出率及库尔巴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氮肥水平太高导致扬农啤7号品质下降,兼顾高产与优质,扬农啤7号高产优质的氮、钾肥配施技术为:氮肥150 kg·hm~(-2),基肥∶拔节肥∶孕穗肥=4∶4∶2;钾肥150kg·hm~(-2),作基肥一次性施用。 相似文献
10.
11.
谷子是中国和印度的重要粮食作物,起源于几千年以前。在近东和欧洲一带目前种植越来越少。关于它的粮饲价值及特性已有报导。尽管谷子与玉米、高粱和珍珠粟同属一族,但对其氨基酸组成,营养价值甚至蛋白质组分了解甚少。关于这种谷物的氨基酸组成,目前 相似文献
12.
13.
茶鲜叶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与低温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评价茶树抗冻物质基础和品种间抗冻性差异,选择乌牛早和茂绿品种的栽培茶园,从2013年10月20日到翌年4月5日逐日调查供园气温;每月5、15、25日采集茶树成叶,以比色法检测鲜叶可溶性糖含量,以HPLC检测脯氨酸等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发现:①在2013年10月20日至12月27日气温持续下降、2013年12月28日至翌年2月10日持续低温、2014年2月11日至4月5日气温日渐升高的3个时段,可溶性糖含量相应地持续增加、继续增加、逐渐减少,整个试验期间温度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负相关;②脯氨酸含量和17种游离氨基酸总量在这3个阶段相应的缓慢增加、明显增加、显著提升。研究结果表明:①可溶性糖、脯氨酸、游离氨基酸,这3类都是茶树抗寒物质,且可溶性糖含量与温度相关性大于其他两类物质;②这3类抗冻物质的含量,乌牛早鲜叶相应地大于茂绿鲜叶,乌牛早冻害指数小于茂绿冻害指数,因此乌牛早抗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4.
低钾胁迫下耐低钾玉米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钾含量的变化及其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低钾胁迫下耐低钾、不耐低钾玉米自交系不同部位钾、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钾胁迫降低各部位钾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不耐低钾玉米相比,耐低钾玉米植株钾含量降幅较大,降幅由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至根系依次减小;上部叶、中部叶及根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降幅较大,下部叶可溶性蛋白含量降幅较小;上部叶、根系的可溶性糖含量下降,中部叶、下部叶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低钾胁迫下不耐低钾玉米中部叶片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趋势相反,耐低钾玉米根系钾含量与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5.
锰对大豆氮代谢相关指标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大豆品种垦农4号为材料,在大田小区试验的条件下,研究EDTA-Mn浸种和在初花期(R1期)叶面喷施对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硝态氮、游离氨基酸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浸种处理(A)还是叶面喷施处理(B)中,中浓度锰(即A3 1.54g/L和B3 20g/L)处理对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硝态氮、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浸种处理对各指标影响效果逐渐减弱。同时,中浓度的锰处理有利于大豆单株粒数、荚数和单株产量的提高,从而达到大豆增产的目的,且能够使大豆的蛋脂总量明显提高。高浓度的锰(即A4 15.4g/L或B4 60g/L)处理则对上述指标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外源糖和氮对春小麦花后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花后养分供应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以春小麦品种龙麦33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叶面喷施糖、氮物质(5%蔗糖和2%尿素)后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齐穗后群体生长率(CGR)、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和全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叶面喷施糖、氮后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增加,并分别增产 6.86%和15.82%。 外源糖、氮使小麦花后光合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提高,其中外源糖的效果更明显;外源糖、氮对CGR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外源氮显著提高收获指数(增幅11.76%),而外源糖使收获指数略有下降(降幅0.085%);外源糖、氮分别降低和增加旗叶SPAD值,但均提高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全氮含量,降低旗叶可溶性糖含量和糖氮比值(C/N)。可见外源糖、氮对春小麦花后碳、氮代谢和物质生产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促进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17.
杂草稻中胚轴伸长动态及其与籽粒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恒温培养箱,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观察杂草稻中胚轴伸长的动态过程,分析杂草稻中胚轴伸长过程中籽粒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发芽后1d到3d,杂草稻中胚轴伸长非常慢,发芽后4d到5d中胚轴伸长加快,发芽后7天中胚轴伸长逐渐停止,其最终长度显著长于辽粳294。杂草稻发芽过程中,籽粒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与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中胚轴伸长长度与籽粒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杂草稻发芽初期淀粉酶活性增强,促进了籽粒中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为中胚轴伸长生长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于45℃制备麦芽汁时,从有再生产尖性和没有酶活性的粉碎麦芽中释放到麦芽汁里的β-D-葡聚糖基准水平相近。当在65℃糖化时,发现无论是用有酶活性的麦芽粉还是用没有酶活性的麦芽粉制备的麦芽汁里,β-D-葡聚糖含量水平都明显较高。总的说来,在糖化期间,在释放β-D-葡聚糖方面,糖化温度可能比所谓β-葡聚糖释放酶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把糖化期间β-D-葡聚糖的物理性释放与制麦过程中发生的β-D-葡聚糖的酶释放和降解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9.
土壤施氮与马铃薯块茎中粗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个马铃薯供试品种,以箱栽和大田种植方式同时在北京、张家口坝上和内蒙乌盟进行。最高施氮量分别达到/30kg土/箱和尿素50kg/亩,碳铵120kg/亩。收获时块茎中粗蛋白质的测定结果表明:尽管施氮量逐级增加,箱栽条件下,块茎中粗蛋白质含量有上升趋势,而大田条件下,粗蛋白质含量较稳定,有的品种略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小麦的氮同化物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小麦氮同化物的变化特征,探讨小麦蚕豆间作提高作物抗病性的可能机制,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小麦植株全氮含量、叶片游离氨基酸、叶片C/N比和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供氮水平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供氮水平下,间作小麦分蘖期和抽穗期叶片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作小麦;灌浆期高氮水平(N150)下,间作小麦叶片全氮含量比单作小麦低12.7%;在灌浆期,在较低氮供应水平(N0、N75)下,间作小麦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较单作小麦高85.7%和96.6%,单作小麦C/N较高;而在较高的氮水平(N150)下,间作小麦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单作小麦低32.4%,间作小麦C/N较高。整个生育期单作小麦叶绿素含量下降的速率均高于间作,间作对延缓灌浆期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的效果显著。高氮供应(N150)显著增加单作小麦叶片全氮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而对间作小麦影响不显著甚至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