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三口之家"作为目前我国的主要家庭模式,是家庭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口之家"京郊游已经成为北京及周边区域家庭生活的常态之一.针对北京市三口之家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旅游动机、旅游信息来源、旅游决策、旅游偏好与京郊游目的地选择、满意度和重游意愿等因素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针对"三口之家"出游情况还需要进一步从环境保护、食宿、营销宣传等方面入手进行相关改进与提升,促进京郊旅游目的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天水市秦州区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乡村人文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秦州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展现特色,力争打造成一个以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区。以伏羲文化游和秦州古城游联动发展,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秦州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知名度,改善乡村居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真实性理论旨在指导乡村休闲农庄开发与设计,即将传统的农耕文化与现代休闲体验巧妙结合,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满足游客的乡村真实体验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休闲常态化的需要,促进京郊休闲农庄的更好发展,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与京郊休闲农庄游客面对面访谈等方法,采用集中趋势分析法分析京郊休闲农庄旅游体验真实性影响因素,提出了打造理想的乡村环境,创造诗情画意的田园景观;挖掘当地乡村文化,打造深度体验活动项目;塑造鲜明的农庄特色主题,提高农庄的吸引力;服务提升农庄真实体验,提升游客重游率等措施,以期为休闲农庄开发提供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发展乡村旅游,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品质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从"吃住行游购娱"到"商养学闲情奇"。旅游者在乡村旅游过程中,购买或体验的一切有形的商品,即旅游文创产品,是乡村旅游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至关重要,已成为继餐饮、住宿、交通之后的带动乡村旅游业的第四驾马车。  相似文献   

5.
宋增文 《农学学报》2019,9(8):85-91
供给侧改革是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这在面向巨大客源市场的京郊地区表现更为突出。笔者立足供给侧改革,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研究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的策略。基于昌平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特征,结合问卷调查数据,提出昌平区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在深入剖析昌平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市场、政策等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昌平区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的策略。昌平区要通过差异化塑造特色旅游镇村、升级构建农业公园和田园综合体、发展农林旅游示范项目等策略推动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6.
京郊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型乡村旅游已成为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内容以及必然趋势,如何获得更好的开发和发展成为关键。在对体验型乡村旅游概念与特点进行简单阐述的基础上,结合京郊体验型乡村旅游的开发现状,利用ASEB分析工具对京郊体验型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准确市场定位、增加产品价值、设计体验主题、加强接待设施建设、加强人员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面对市民消费需求的提升和周边地区强有力的竞争,京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亟需转变发展方式,提档升级.应遵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律,从北京郊区实际出发,把景观升级、产品升级、文化升级、规模升级、组织升级、营销升级作为近期京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重点,争取有所突破.其中景观升级是前提,产品升级是核心,文化升级是灵魂,规模升级是基础,组织升级是保障,营销升级是统领.  相似文献   

8.
正"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这一系列回归自然的体验之旅,在近几年的北京郊区已屡见不鲜。从传统农业到观光旅游,一二三产相互融合发展的态势锐不可当。而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京郊游有了更高的要求。吃住玩等简单的旅游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游客对旅游内容丰富性、体验独特性的需要。"北京最美的乡村"在特色项目开发、科技生态示范和旅游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转型探索,一种新型乡村旅游模式正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9.
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基于常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通过调查发现常州乡村旅游的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环境和活动等方面的发展参差不齐,通过规划引领,打造乡村精品工程;产业驱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全域建设,提升设施服务功能;品牌推广,拓展全域乡村市场等策略不断构建常州乡村旅游全域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0.
民宿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针对仍延续"农家乐"发展模式的京郊乡村民宿,以车耳营村为案例地,从游客需求出发探讨其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提出可将商务市场作为主要的客源市场,主打商务民宿品牌,借助中关村的科技优势,提升整体民宿氛围。同时提出商务市场极有可能成为京郊民宿继亲子、家庭两大旅游市场之后的另一重大客源市场。  相似文献   

11.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提升新农村乡村旅游建设的质量,成为新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农村建设大环境下,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旅游资源的湖南省永州市古村落,开展丰富的乡村旅游活动,对乡村旅游所在地的新农村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研究以永州市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永州市古村落游存在的基础设施不到位、保护不利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职工疗休养的需求与乡村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契合性,是潜力巨大的旅游客源,以安徽省芜湖市为研究模型,探讨乡村旅游与职工疗休养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运用KANO模型剖析GD公司职工疗休养需求,研究发现特色美食和住宿环境呈必备属性特征,用户需求度最高;传统文化和优美景色呈魅力属性特征,属于用户隐性需求;红色景点呈期望属性特征,是吸引用户的亮点。围绕职工疗休养需求偏好的五个方面,调查安徽省南陵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发现乡村旅游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策划、本土乡村特色不强、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滞后。提出优化和提升乡村旅游建设的建议,完善乡村旅游的业态布局、释放乡村旅游潜能、发挥职工疗休养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途径之一,在影响乡村旅游体验的众多因素中,住宿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乡村旅游住宿行业尚未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有待探索。通过对江苏省216家乡村民宿的在线评论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出环境、服务和设施3个主范畴下7个自范畴、23项评价指标,建立乡村旅游住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简称AHP)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利用BP神经网络,以江苏省的乡村民宿为例,验证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房间布局、建筑类型、装修风格、交通便利程度等环境因素是消费者最关注的方面。另外,经营者以及服务人员的态度和专业水平相较于其他因素也较受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盛晓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07-1609,1636
为进一步提升苏州乡村旅游品牌、提高乡村旅游市场竞争力,通过对苏州乡村旅游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从人口统计学特征、旅游行为特征方面分析了苏州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并就苏州乡村旅游地的景区管理、交通条件、住宿条件、卫生条件、物价、基础设施、导游服务、饮食特色、休闲活动9个方面进行了服务项目重要性及游客满意度调查,并在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营销对策。强调应准确定位乡村旅游市场,以苏州本地客源市场为主体,以城市中产和上层市场为重点;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构建主体文化村,创新传统节庆活动;以整合营销理念进行市场推广,整合广告、公关等营销渠道,加强乡村旅游网络营销。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日益成为全省旅游产业的重头戏,共和县依托国家政策和产业机遇,青海湖、龙羊峡等旅游资源,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战略重点和对策措施,结合农业游、休闲游、风光游,进一步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典型示范,逐步带动;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是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科学测度与评价乡村旅游目的地碳足迹与生态效率,对于推动乡村旅游兴旺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乡村振兴视角,运用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法和生态效率评价模型,对2016年江西婺源篁岭景区碳足迹与生态效率进行核算与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篁岭景区旅游碳足迹为9 732 t,人均碳足迹为13.770 kg/人,地均碳足迹为0.649 kg/m~2;在旅游各环节中,旅游住宿碳足迹占58.69%,旅游交通碳足迹占17.62%,旅游餐饮碳足迹占16.83%,旅游娱购碳足迹占6.86%。2016年篁岭景区旅游生态效率为7.85元/kg,旅游各环节生态效率差异明显,效率值大小依次为:交通娱购餐饮住宿。从效率类型来看,2016年篁岭景区旅游娱购属于低碳高效型,旅游交通属于高碳高效型,旅游餐饮和旅游住宿则属于高碳低效型。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降低运营能耗,加强运营低碳管理,积极宣传低碳旅游理念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策略。  相似文献   

17.
雷怡  崔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90-5092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北京郊区蓬勃发展,为了接待游客而产生的"游客+农户"居住形式在京郊农村处处可见。以乡村旅游影响下京郊农村形成的"游客+农户"居住形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状、特征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得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京郊乡村旅游新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乡村旅游的新需求界定为差异性需求、潜在性需求和预测性需求。以北京地区为地域,以首都市民为对象,对乡村旅游的新需求、新动向、新趋势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从而总结出京郊乡村旅游新需求的总体态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从餐饮、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食品安全、旅游信息、特色活动等方面入手,对如何改进乡村旅游的供给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中农家院发展亟需创新突破。基于京郊79户民俗旅游户的入户调研,分析了京郊乡村旅游中农家院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农家院的发展经验,指出了我国未来农家院发展的路径选择:政策扶持由"硬件"向"软件"方向转变;基于游客需求培育创新型农家院;加强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综合发挥农家院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与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中农家院发展亟需创新突破。基于京郊79户民俗旅游户的入户调研,分析了京郊乡村旅游中农家院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农家院的发展经验,指出了我国未来农家院发展的路径选择:政策扶持由"硬件"向"软件"方向转变;基于游客需求培育创新型农家院;加强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综合发挥农家院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与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