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鱼猪结合养殖模式。是综合养鱼模式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生态渔业模式,这种模式的依据是:利用养鱼、养猪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其综合作用.有效提高池鱼产量和经济效益,增加渔农收入。以益阳地区为例,1989年全区实行鱼猪结合养殖池塘水面10.23万亩,配养生猪8.4万头,亩平水面养猪0.82头;  相似文献   

2.
殷勇 《内陆水产》1999,24(6):9-10
鱼猪结合养殖模式是综合养鱼模式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生态渔业模式,由于所综合的专业是养鱼和养猪,亦称为双元模式。建立这种模式的基本依据是:利用养鱼、养猪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其综合作用,有效提高池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增加渔农收入。随着鱼猪...  相似文献   

3.
沅江市新港乡渔场陈伏秋,全家六口人,有成鱼池27亩。1988年成鱼单产343.5公斤。1989年他养猪187头,出栏149头,成鱼单产达到433.3公斤,鱼猪纯收入35000余元,人平5833元,使他尝到了鱼猪结合的甜头。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祁阳县文明铺镇同德塘村7组陈新元,现年31岁,有10多年的养猪历史。他20岁高中毕业,回到家里就开始养猪,每年出栏肥猪100多头,由于是单一经营,养猪10年也没有积攒多少钱。2002年在本镇畜牧水产站站长周光桥的指点下,以年租金8100元承包了本村的四方塘水库(水面3.73hm2)及邻村的三塘坳水库(6.6hm2)。6年,自筹资金20万元,2002年共投放16~20cm的鳙鱼苗10000尾、鲢鱼2000尾、草鱼1000尾、鲤鱼1300尾;新建猪舍56间,面积800多m2,其中母猪栏30间、肥猪栏26间,饲养生猪700多头(其中母猪26头,公猪2头)。利用猪粪养鱼,塘泥种菜种草,形成了全生态…  相似文献   

5.
鱼猪套养是池塘生态渔业的一种生产经营方式,是循环利用饲料资源,降低养鱼成本的有效措施。沅江市新港渔场为了推广鱼猪套养,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场支书谢新德同志带头搞鱼猪配套养殖,以事实来带动全场各户走鱼猪套养的生态生产之路。1988年谢支书选择一口面积为18.94亩的池塘实行鱼猪套养,另一口面积为17.03亩池塘作对照池。两池的排灌条件和池深,清塘消毒方法,放种种类、搭配比例、规格及亩放种尾数均相同。在饲养过程中,套养猪的鱼池施放猪粪、  相似文献   

6.
魏国 《齐鲁渔业》2007,24(12):39-40
鱼、鸭结合养殖,南北皆宜,是生态高效水产养殖的好模式,是综合养鱼专家力推的综合养鱼比较好的类型之一。本人对鱼、鸭结合养殖的生物学原理、效益和结合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华容县抄军乡东湾湖渔场养鱼户贺正球,全家6口,2个劳力。承包成鱼池16亩,1.989年他开展“鱼-猪”结合的养殖。取得了明显的效益。11月中旬干池起水鲜鱼10752公斤。亩平672公斤,收入24992元。除去成本(物化、上交和税收7018元。)盈利17974元。亩平1123.4元,发展牲猪101头,出栏79头,收入31600元,存栏22头,折值3300元(头重60公斤),除去成本(苗种、  相似文献   

8.
池塘养鱼是我国淡水渔业的主体,是“七五”期间乃至到本世纪末发展渔业的战略重点之一。近年来,池塘养鱼业发展很快,水面每年增加二三百万亩,总产单产水平年年大幅度提高,养鱼新区不断扩大,“挖塘热”、“养鱼热”到处可见。在这种大发展形势下,根据生产需要,把传统经验和科技新成果结合起来,提出一些适合不同生产条件、不同目标要求的养鱼模式.进行模式推广,  相似文献   

9.
稻、鱼、蛙生态养殖模式尚处于示范阶段 ,刚刚起步就显示出许多优势 ,是“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好模式 ,值得研究、推广。1 稻、鱼、蛙生态养殖模式和条件1 1 稻、鱼、蛙生态养殖模式稻田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小环境 ,田中种稻 ,水里养鱼 ,田、水的空间再养美蛙 ,形成生态养殖的框架。水稻选择抗病力强 ,产量高的品种 ,鱼选择以鲤、鲫为主的杂食性品种 ,蛙选择当前养殖技术较成熟、生长较快的美蛙。在稻、鱼、蛙的种养结构中 ,以蛙为核心主体带动稻和鱼。因此 ,用灯光诱蛾作为蛙的主食品 ,蛾多的时候可作为鱼的饵料 ,蛾不足的…  相似文献   

10.
李兆安 《齐鲁渔业》2004,21(12):19-19
鱼——猪模式综合生产技术,除了做好养鱼、养猪的常规技术管理外,还有四点较为重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官天福 《水产养殖》2006,27(4):38-38
山塘水库过去都是蓄水灌田,亩产鱼不到50kg,经济效益低。为了改变这种传统生产方式,浦城县水技站从1999年开始,逐步推广山塘水库科学立体养鱼,近几年,经几个乡、镇的推广、实施,鱼产量明显提高,最高亩产达495kg,平均亩产达350kg,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几年来养殖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山塘水库养殖条件选择选择养殖水面20 ̄30亩的山塘、水库,水质良好,天旱不干涸,无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流入,水源充足,正常年份山涧水有不间断的流入,平均水深7.5 ̄8m,背水向阳,日照时间长,通电、通简易公路。2搭棚养鸭选择向阳、通风、干燥、…  相似文献   

12.
淡水白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耐低氧、抗病力强、易起捕等优点,其商品鱼养殖已在南昌地区推广开来,深受养殖者欢迎。尤其是池塘混养,自鲳个体大,群体量高,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笔者对南昌地区白鲳商品鱼养殖情况作了全面调查。现介绍几种混养模式及其经济效益情况,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是我国罗非鱼养殖大省,其产量约占全国罗非鱼总产量的50%。而有“中国罗非鱼之乡”之称的高要市则是广东罗非鱼生产、加工出口的重要基地。自2006年以来,高要市连续三年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项目的主推品种就是罗非鱼。池塘养殖罗非鱼是高要市罗非鱼养殖的主要模式,作者对高要市较为典型的罗非鱼池塘养殖模式进行总结,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不同的养殖模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新港渔场是沅江市首批建立的商品鱼基地之一,全场有28户,120个人口,男女劳力45人。拥有养殖水面460亩,其中成鱼池388.7亩,鱼种池71.3亩,早土600亩。1989年该场开展鱼猪套养的生态渔业,当年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全场总产鲜鱼14.59万公斤,亩平375公斤;产值42.5万元,户平15178.5元,人平产值3541.67元。该场1989年饲养牲猪1063头,亩平2.3头,户平38头,  相似文献   

15.
鱼蚌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模式。这种养殖模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珍珠市场行情的不断走低,鱼蚌混养模式已逐步得到广大珍珠养殖户的认可。鉴于养殖模式的改变,珍珠养殖户在鱼蚌混养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水产养殖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跨上了新台阶,常规驯化养殖以鲤鱼为主体亩产已达千斤以上。虽然产量上去了,但是在市场供应上出现了季节性、区域性相对过剩,水产品价格过低,水产养殖业比较效益下降,养殖增产不增收问题尤为突出。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垂钓休闲渔业悄然兴起,大有蓬勃发展之势。一些渔民利用自己渔业生产的场地和渔业的自然环境,发展休闲渔业,即集养殖、垂钓、餐饮于一体的经营模式,更多的投资者也加入经营垂钓的行业。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一口4935.8m2的鱼池,2067.7m2的饲料地和201.6m2的猪舍,进行小范围的鱼、猪、草综合养殖试验,结果生产商品鱼7268公斤、商品猪4950公斤、油菜籽418公斤、饲草27230公斤,产值79351万元,利润34584万元,产投比1:1.94.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面的承包租金、水电、饲料、药品等养殖成本越来越高,常规养殖品种的利润已很微薄。而近两年在浙江、广东、江苏、四川等部分区域进行池塘养殖黄颡鱼的试验,取得了亩纯利超万元的养殖效益,现将该模式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黄颡鱼对池塘要求不严,一般选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的池塘,面积3~10亩、水深以1.5~2.0米较为理想,最好不选淤泥厚的老化池塘。每个池塘都须有可控制的进、排水口。  相似文献   

19.
《重庆水产》2006,(1):15-17
重庆市池塘万亩吨鱼无公害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是在我市水产品产量严重不足,养殖技术落后,品种单一,养殖单产大大低于国内先进水平,农民养殖效益低的形势下提出的一个服务“三农”的技术推广项目。池塘养殖是我市水产养殖的主体,2004年养殖水面3.24万公顷,产量13万多吨,占全市养殖产量的58.63%;其中专业池塘9533公顷,产量6.6万吨,占池塘养殖产量的50%。虽然我市池塘养殖也有达到2吨/667m^2以上高产典型,但平均667m^2量仅为460公斤,远远落后全国先进地区养殖单产水平,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潜力巨大。为此,依靠科技,深化发展,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我市近阶段渔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养殖户依靠"合理混养、生态防病",使淡水鱼养殖亩产普遍达到双吨水平,这种养殖模式被当地称为"双吨鱼养殖模式",该模式平均亩产商品鱼2吨左右,亩产值达14000元,平均亩效益达1800元。其关键技术为:多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