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s)是一种可引起人和动物一系列神经退化性疾病的一种新型传染病,包括羊痒病(scrapie)、牛海绵状脑病(BSE)、鹿的慢性消耗性疾病(CWD),水貂海绵状脑病(MSE),猫的疯猫病(FSE),人克雅氏病(CJD)。疾病的致病机理并不清楚,但是朊蛋白被认为是感染性因子。1986年暴发的疯牛病给英国造成很大的损失,而且变异型克雅氏病(vCJD)被认为是人类食用了被疯牛病污染的牛肉发生的,引起了全世界的恐慌。  相似文献   

2.
朊病毒疾病,包括新型变异型克雅氏病(vCJD)、牛海绵状脑病(BSE)、鹿慢性消耗性疾病(CWD)和羊痒病等,都属于神经退行性疾病。这种难以灭活并且不含常规核酸的非传统性病原体被命名为朊病毒。朊病毒由错误折叠的PrP^Sc(Proteinase-resistant Protein)组成,并通过一个自我繁殖过程诱导宿主编码的糖蛋白PrP^c(Cellular Prion Protein)经过一种构象改变形成新的PrP^Sc分子。  相似文献   

3.
朊病毒是一种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的病毒,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朊病毒病与艾滋病并列成为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顽疾。作者分别从病毒特性、感染途径和致病机理等方面,阐述了朊病毒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了由朊病毒引起的代表性疾病绵羊痒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病理变化、临床诊断要点及其综合防治措施,供广大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朊病毒是一种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的病毒,可以引起人类扣动物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朊病毒病与艾滋病并列成为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顽疾。作者分别从病毒特性、感染途径和致病机理等方面,阐述了朊病毒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了由朊病毒引起的代表性疾病绵羊痒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病理变化、临床诊断要点及其综合防治措施,供广大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感染因子—朊病毒 ,通常可以耐受蛋白水解和轻度的蛋白解离过程 ,利用 Bacilluslicheniformis PWD- 1株产生的细菌角蛋白酶 ,我们探索了牛海绵状脑病和羊痒病脑干组织的朊病毒蛋白能完全水解的条件。对脑干匀浆中朊蛋白的致病异构体 Pr PSC采用 West-erm blotting和多种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发现 ,对脑干组织匀浆在 10 0℃处理后采用角蛋白酶裂解 ,可以使脑干中的 Pr PSC降低到免疫化学检测不到的水平。蛋白酶 K和其它2种枯草杆菌蛋白酶对其也有效 ,但是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没有效果。这种酶裂解过程可以促进医学和实验室设备朊蛋白去污剂的研制 ,该酶解方法对朊病毒失活效力的检测 ,最终依赖鼠生物学检测法验证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s)是一种可引起人和动物一系列神经退化性疾病的一种新型传染病,包括羊瘙痒病(Scrapie)、牛海绵状脑病(BSE)、鹿的慢性消耗性疾病(CWD)、水貂海绵状脑病(MSE)、猫的疯猫病(FSE)、人克雅氏病(CJD)[1-2].  相似文献   

7.
慢性消耗病(CWD)是一种致死的神经性疾病,由异常的朊病毒蛋白引起,感染麇鹿、鹿和驼鹿。该病属于众所周知的可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病种。慢性消耗病的检测通常是根据对死亡动物的脑组织进行化验看是否为阳性来确定。  相似文献   

8.
动物海绵状脑病是一种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的一系列致命性神经退行性变化的疾病,包括人的新型变异型克雅氏病(v-CJD)、库鲁病(Kuru)等,动物的羊痒病(Scrapie)、牛海绵状脑病(BSE)、鹿慢性消耗性疾病(CWD)等多种疾病。 Prusiner教授提出,该类疾病的感染因子是一种不含有核酸的淀粉样蛋白颗粒,并命名为Prions(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s)。目前的研究表明,朊蛋白疾病的传播是由于哺乳动物食用了含有Prion蛋白感染因子的饲料而导致发病,如牛食用了含有痒病因子的肉骨粉发生疯牛病。然而,痒病致病因子只能传染给牛,不能传染给人类;但是经过中间宿主牛以后,该致病因子便可以传染给人类。对于这种现象的产生目前还不明确,有专家指出可能与Prion蛋白不同株系基因序列的变化有关。因此对动物海绵状脑病种间屏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鸭最常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之一,死亡率高,严重影响到养鸭业的发展。本试验通过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疾病模型的建立进行条件筛选,确立对6周龄雏鸭采用腹腔注射0.5 mL 4.5×109 CFU/mL细菌浓度的鸭疫里默氏杆菌,5 h后鸭开始发病,3~5 d死亡率达80%,临床症状、病理学检查及病原学鉴定均符合该疾病模型复制的要求。本试验结果可以为该病的病理学研究及新药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动物保健》2009,(11):120-120
据2009年9月出版的病毒学杂志介绍,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基因表达分析可以使研究人员跟踪牛海绵状脑病(BSE)的进展,并最终预测其感染状态。目前的研究表明,细胞朊蛋白异常对于朊病毒疾病的传染性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动物保健》2008,(12):121-121
英国研究人员认为,牛海绵状脑病(BSE)可能不是唯一与普里昂蛋白(prion)有关的脑病。prion可能不仅与BSE有关,而且还与牛的其他脑病有关。英国的科学家已经在患有一种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原发性脑干神经染色质溶解(IBNC)的牛脑中发现prion产生和蓄积的变化。虽然IBNC与BSE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在患IBNC牛的脑中没有BSE的典型病变。实验室测试表明,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IL-17等相关炎性因子在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Contagious caprine pleuropneumoniae,CCPP)中的作用,将20只6周龄~8周龄SPF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建立CCPP小鼠模型,按时间点处死小鼠后采集血液和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和肺部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ycoplasma capricolum subsp.capripneumoniae,Mccp)载量检测鉴定模型。应用real-time PCR检测肺部IL-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mRNA水平,应用ELISA检测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IL-17蛋白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变化。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精神状态不佳,肺部病理损伤严重,Mccp载量为5.9×10^4 copies/μL,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试验组小鼠肺组织IL-17相关炎性因子mRNA表达升高,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IL-17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01,P<0.01),肺部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P<0.001)。说明成功构建了CCPP小鼠模型,在Mccp诱导小鼠肺部炎症早期,IL-17参与肺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动物保健》2008,(11):121-121
一项新的关于牛海绵状脑病(BSE)的研究表明,这种疾病有时可能有遗传的原因。直到几年前,疯牛病都被认为是纯粹的食源性疾病(摄食污染有“疯牛病因子”的肉骨粉)。但是,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有证据表明基因突变也可以引起BSE。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通过总结疾病模型的近交系小鼠遗传特性以及繁育特征,在饲养繁殖过程中不断调整、改善繁殖策略,以此实现疾病模型近交系小鼠品系的稳定遗传和可持续繁殖。结果显示,对疾病模型的近交系小鼠使用近交系常规繁育保种方法进行保种,并通过增加孕鼠营养、孕期特殊关照、放置丰容玩具、饲喂不同营养物质的饲料、调整配种周龄、替换繁殖种鼠等措施,可有效提升小鼠离乳存活率、增加经产胎次、提升母鼠受孕率,从而提升小鼠品系的整体繁殖性能,使小鼠稳定繁殖传代。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IBRV对犊牛的感染模型,将试验组第1组~3组犊牛通过鼻腔内喷雾接种4mL/头,病毒含量分别为107.0 TCID50/mL、106.0 TCID50/mL和105.0 TCID50/mL的IBRV/JZ06-8,阴性对照组同样方法接种MDBK细胞冻融物;攻毒后第0天~第14天,每天测定直肠温度,进行临床观察,采集鼻拭子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显示,鼻内喷雾接种对犊牛可产生有效感染,106.0 TCID50/mL的感染剂量即可致犊牛产生典型的IBR临床症状,并可分离到IBRV。试验成功实现IBRV/JZ06-8对犊牛的感染,该模型可用于IBRV研究和IBR疫苗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动物保健》2008,(6):120-120
根据英国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痒病可以通过乳传播给羔羊,不仅通过乳传播痒病的风险可能高于以前所认为的,而且可以通过乳使其他朊病毒疾病在绵羊中传播。  相似文献   

17.
平衡蛋白是根据猪的生理习性研制出的添加剂饲料,内含有猪最喜欢吃的食物和十几种保健物质(菌体蛋白、益生素、谷氨酰胺、亚油酸、生物蛋白、动物蛋白、植物蛋白、小肽、各种必需氨基酸、中草药、抗病因子等),能提高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增强抗病力,使用后能防病治病,对目前流行的猪病毒病(圆环病毒、猪流感、伪狂犬及腹泻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本试验基于平衡蛋白的免疫效果,对小白鼠免疫活性模型进行建立,以期在理论上进行证明。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不同生物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小鼠的急性感染模型,本研究将0.4 mL 104TCID50/mL致细胞病变型(CP型)BVDV NADL株和非致细胞病变型(NCP型)BVDV NY-1株分别经腹腔注射BALB/c小鼠,观察10 d,分别在感染后第4 d、7 d、10 d每组分别采集3只小鼠的血液、粪便后迫杀,无菌采集其心、肝、脾、肺、肠等组织样品分别进行相应检测。采集血液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后第4 d、7 d和10 d,CP组和NCP组小鼠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均下降,在第7 d下降最明显;且感染后第7 d、10 d CP组小鼠的上述指标均低于NCP组。各组织、血液和粪便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CP组小鼠在上述3个时间点血液中BVDV的载量均保持较高水平。感染后第7 d CP组和NCP组小鼠各组织中均能检测到病毒,其中血液中的病毒载量最高,对照组小鼠各组织均未检测到相应病毒。免疫组化检测感染后第7 d各组织中BVDV抗原的分布,结果显示,感染后第7 d CP组和NCP组小鼠各组织中均检测到了BVDV抗原,对照组小鼠则均未检测到相应抗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动物保健》2012,14(3):84-84
许多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毒株的病毒排出率较高,并可以更迅速使鸡致死。研究人员发现,虽然接种疫苗可以提高宿主的期望寿命,但不能显著减少病毒的排出。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农业部国家动物疾病中心采用基因工程技术,首次培育出了生物学上不可能感染疯牛病的牛。近日,美国农业部国家动物疾病中心的Richt等报告,他们采用基因工程技术,首次培育出了生物学上不可能感染疯牛病的牛。疯牛病的病原体被称为朊毒体,它由脑内、免疫系统及其他组织中一种正常的蛋白质朊蛋白发生错误折叠而产生。朊毒体会引起牛海绵样脑病(BSE),即疯牛病和人克雅病(CJD),还可引起绵羊瘙痒病及鹿和貂的致命消耗性疾病。致病朊毒体不含遗传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