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模式巧妙结合种植业和养殖业,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护了生态多样性,为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模板.作者针对种养结合生态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认为发展该模式行之有效:一是与现代化农业对比分析,证明其极具生态价值;二是从我国农业的基本国情以及欧美国家的种养结合情况分析,得到中国迫切需要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模式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三是从统计数据分析,种养结合生态模式良好的综合效益,先进的生态理念和时代赋予的优势条件可以为该模式的发展创造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2.
黄福生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4,(5):76-78
在国家加大力度扶持中小企业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面前,本文以提升畜牧业效益和实现大通县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立足我县农区实际和畜牧业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地分析了符合县情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路子,提出了适宜我县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4.
5.
6.
7.
碳中和背景下畜牧业种养结合发展路径研究 《畜牧与饲料科学》2022,43(2):111-114
随着我国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畜禽养殖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既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长期目标的重要举措。种养结合农业生产模式为实现畜禽污染控制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提供了可行性。通过对畜牧业生产、加工、消费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来源的分析,总结归纳畜禽养殖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一般性解决方案,为具有类似特点的农户、养殖企业和地方政府提供参考,以期提高畜禽粪便的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畜牧业碳中和。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建设与果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简要介绍果洛州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果洛地区生态功能和地位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其生态环境恶化状态、导致恶化的原因及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论述,说明加强果洛地区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提出生态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物质来源,是农业产业化不可分割的主要产业链。而加大农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我们的种植结构应由“粮一经”二元结构向“粮一经一饲”三元结构转变,扩大牧草种植面积,提高饲料作物的复种指数;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动物,走规模化、专业化畜牧业生产格局,营造一个大的畜牧产业,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和国际性商品交换,这已成为我国新世纪畜牧业发展的趋势。绿色无污染的畜禽产品和有机安全食品标准化生产,是对我们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姚武群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3,28(4):3-5
近几年来,国内外发生了连续的饲料安全问题事件,不仅给畜牧业造成重大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危害,许多学者对此做了认真的讨论。本文拟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饲料安全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饲料安全对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为了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饲料安全方面应该采取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杭锦后旗地处八百里河套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引黄河水自流灌溉,发展现代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2012年畜牧业占大农业的比重达到了51%, 相似文献
13.
14.
15.
大力发展畜牧业,实现吉林省农业生产的战略性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吉林省是个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加入WTO对全省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冲击是不可忽视的。农业尤其是种植业,增产就增收的时期已经过去,那么,如何在WTO框架下,全面提高全省农业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面对吉林省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资源优势、支持条件,我们认为,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实现农业生产的战略性转移。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实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想模式。它是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约束下,通过种、养、植、深加工、农工贸并举、产加销一条龙的形式,促使生态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产业群体,这个产业群体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前提,围绕区域化的支柱产业,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逐步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使农业走上一条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生态动态平衡轨道,促进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专家指出,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国家必须给予支持和重视,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加以扶持。我国从八十年代就开始发展生态农业,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生态农业模式受限于政策、资金、技术和规模四大制约因素而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功,有的甚至夭折了。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生态农业模式的实现方式,必须按照市场价值规律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先着力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环保企业,再以产业化模式实现整体优化。然而,若相反地采取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思维模式,推广的是小而全,劳动强度大,效益低的所谓生态农业模式,这种模式则无法经受市场经济追逐高利润的冲击,必然是要失败的。本文分析了当前种植和养殖业新的特点和突出的问题,指出了传统生态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当前生态农业发展的机遇,并对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对各地方农业、畜牧业主管部门和该领域的企业家们,完整的认知、理解生态农业的内涵及科学决策有所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18.
实施种养结合模式,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是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发展理念,湖北省畜牧良种场根据场内畜牧生产实际,在发展现代畜牧业和种植业中趋利避害,将畜禽养殖中产生的粪水等污染物通过厌氧发酵、干湿分离、堆积发酵等方式处理后,变成种植业、渔业和林业生产所需要的有机质肥料还田,实行种草养畜、种草养禽、粪肥还田的种养结合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能将畜禽养殖中产生的粪便、有机物作为有机肥的基础,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来源,同时种植业生产的作物给养殖业提供食源,从而将物质和能量在动物和植物之间进行转换及良好的循环。种养结合方式既破解了养殖粪污处理难题,又解决了农业秸秆焚烧污染,同时为作物提供肥料,为牛羊等草食动物提供饲料,变废为宝,很好地促进了畜牧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循环经济是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回顾我国畜牧业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我国畜牧业发展环境危机及常规畜牧业对食物安全性的副作用是现代可持续发展畜牧业思想及其实践产生的背景。畜牧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沉积物对地表、地下水的污染,饲料添加剂和兽药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危害,生物物种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问题,更有相应的环境、经济及社会负效应,都成为困扰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