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正>南山牧场地理位置为北纬26°21′,东经109°56′。是南岭西部突起的一片山地,山地顶部为起伏平缓的丘陵,其间分布大面积连片的山丘草丛草场。平均海拔1760m,最高为1940m。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山地气候。年均降雨量约1900mm,相对湿度在80%以上。年均温度10.5℃,极端最高温度28.5℃,极端最低温度为-11℃;7月平均气温20.3℃,1月平均气温3.2℃。全年日照900小时左右。该地区气候特点是潮湿多雨,冬春气温较低,夏季气候凉爽,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2.
<正>1修文县发展山地生态畜牧业的优势1.1气候优势修文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属北亚热带和南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5℃,极端最高气温33.5℃,极端最低气温-8.5℃。全年≥10℃的活动积温3 838.6~4 710℃,年日照时数1 132~1 139.2小时,年降雨量为1 150 mm,无霜期285天,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有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渝北区地处华蓥山主峰以南的巴渝平行岭谷地带,过境主要河流有长江和嘉陵江.渝北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具有冬暖春早、秋短夏长、初夏多雨、无霜期长、湿度大、风力小、云雾多、日照少等气候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7.3℃,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2℃左右.常年平均降雨量1 100 mm左右,平均日照1340小时左右,平均无霜期319天.因受地势变化的影响,立体气候特征显著,随着海拔升高,气温相应降低,降雨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情况广河县根据其气候、地貌、土壤、大体分为3类:第一类系洮河与广通河沿岸的川水地与平台地;第二类系有草皮薪炭林覆盖的山阴与二阴地区;第三类系水土流失严重的干旱沟壑区。海拔1800—2500米,年平均温度6.4℃,1月份平均气温-7.5℃,7月份平均气温17.7℃,年极端最高温31.9℃,年极端最低温-24.6℃。降雨量年500毫米。雨季集中于7、8、9月,全年无霜期151天。  相似文献   

5.
<正>禄丰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有"恐龙之乡"的美誉。县政府所在地为金山镇,海拔1556 m。全县总面积3556km2,下辖18个乡镇,170个办事处。海拔最高处为2754 m,最低点1309 m;温暖坝区、山区占69.4%。气候特征:干湿分明,降雨集中,雨量中等,冬干夏湿,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6.1℃,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8.4℃,极端最低气温-4.5℃;6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1.7℃,极端最高气温36.1℃;无霜期261天,初霜期为11月23日,终霜期为3月18日;平均年降水量为915.5 mm;年平均日照2198 h;年平均相对湿度74%。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江永县地处湘南边陲,都庞岭南麓,位于东经110°59′~111°26′,北纬24°29′~25°22′之间.年平均气温18.7℃,1月平均气温8.1℃,极端最低气温-7.7℃,≥10℃年活动积温6 300℃,无霜期291天.年降水量1 500~1 600 mm,年日照1 521.8小时.境内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热趋于同季,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相似文献   

7.
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山区,地处东经105°43′-106°28′,北纬31°37′-32°10′,海拔357.1~1 377.5m,年平均气温16.7℃、平均无霜期289d,年均降雨量1046.7mm、日照1 506.5h。幅员面积233 000 hm2,辖39个乡镇,778个村,总人口78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境内气候温和,水草丰茂,四季  相似文献   

8.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北部,东经107°21′~107°52′,北纬28°37′~29°13′;总面积2 156 km2,一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日照时间1 081 h,平均海拔高度1 000 m,无霜期285 d,年平均温度16 ℃;牧业用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5.87%,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有利于山羊的繁殖和生产.  相似文献   

9.
张涛 《畜牧市场》1999,11(12):6-8
一、西昌地区冬季唐菖蒲的栽培优势1.自然气候资源西昌地区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东经102°16′,北纬27°54′,是安宁河谷平原的最宽河谷坝地,多低山丘陵,海拔高度在1500米左右,属亚热带气候类型,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31小时,气候温和,年均温度17℃,最冷月1月平均温9.5℃,最热月7月平均温22.6℃,四季温差小,干雨季十分明显,年降雨量较丰富,年均1013mm,最高降雨量7月为216mm,最少月1月仅为5mm,年无霜期长,冬半年连晴少雨,气候干燥多风,夏半…  相似文献   

10.
福海县地处乌伦古河下游,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夏季温和,冬季严寒,降水较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光照充足.气温年日较差大,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4℃,1月份平均气温-20.3℃,7月份平均气温22.7℃;极端最低气温-42.7℃,极端最高气温39.6℃;作物生长期4~9月平均气温16.9℃,平均日较差15.1℃,最大日较差2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选取宽甸站1960—2010年的气温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函数对近50年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的热量资源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宽甸站在近50年年平均气温升高1.8℃;春季升高1.5℃,夏季升高0.9℃,秋季升高1.0℃,冬季升高4.0℃;11月—次年2月是气温升高的主要时段;≥10℃积温增加212.6℃;无霜期延长20 d。其中20世纪80年代是气温变化的"拐点",其后年平均气温平均升高1.2℃,四季平均气温分别升高1.1、0.7、0.6、3.5℃;≥10℃积温平均增加148.1℃;无霜期平均延长13 d。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不同季节的太阳高度角随地理纬度变化这一原理,确定牛舍塑料暖棚面与地面的最佳夹角,使冬季大寒(最冷)这天正午时分,太阳辐射的入射角与塑料棚面垂直,以其充分利用太阳的辐射热能,提高牛舍内的温度。通过对地处北纬43°地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余粮堡镇吴金宝村设计的日光暖棚牛舍的温热环境和舍内空气质量的测定表明:大寒这天舍外气温-20 ̄-8℃下,牛舍内的温度平均5.25℃,有害气体浓度均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达到了防寒抗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13份具有地理代表性的芒属(Miscanthus Andersson)植物为材料,分别以5,0,-5,-10,-15,-20和-25℃共7个温度梯度进行冷冻胁迫,通过电导法测定电解质外渗率来评价各材料的抗寒性,并对供试材料半致死温度(LT50)与其原产地地理因子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半致死温度(LT50)的变化范围为-2.92~-23.85℃,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C0429(-23.85℃) >D0341(-14.10℃) >B0534(-9.60℃) >B0121(-6.97℃) >A0502(-6.77℃) >A0110(-6.51℃) >B0120(-6.34℃) >B0605(-5.39℃) >A0107(-5.00℃) >C0517(-4.27℃) >B0145(-3.26℃) >C0128(-3.08℃) >C0129(-2.92℃),回归分析表明,半致死温度(LT50)与纬度和海拔成极显著负相关,说明芒属植物抗寒性与地理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将为芒属植物抗寒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河北片麻岩山区退耕地核桃(Juglans Regia)×苜蓿(Medicago sativa)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取样法,研究了果草复合系统早期细根根系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比较分析了单作和间作模式下核桃细根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核桃细根根系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均呈现"低高低"的二次多项式分布,集中分布于20~60cm(垂直)、10~80cm(水平);苜蓿细根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分布分别呈现负指数型和指数型分布,集中于0~30cm(垂直)、110~150cm(水平);在垂直深度0~20cm和水平距离100~150cm范围内,苜蓿核桃相对重叠比大于1,苜蓿根系占据主导地位,核桃根系则在较深垂直空间和较近林带具有明显优势;与核桃单作模式相比,果草间作模式下核桃细根从量上有所减少,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变深,在水平方向上亦有所下降。核桃苜蓿间作模式下细根分布具有一定的交织区域,存在竞争。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自然变温的条件下,利用有效积温法则公式和“最小二乘法”公式统计分析得出中华真地鳖(Eupolphaga sinensisWalker)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中华真地鳖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2℃,有效积温为807.51℃/d,有效积温预测式为N=(807.51±69.73)/[T-(13.20±1.36)],据此简要的叙述了在孵化中华真地鳖卵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寒区犊牛岛的设计及使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寒区犊牛的健康水平和成活率,试验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寒区的犊牛岛,在气温-28.6℃条件下对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犊牛岛采食休息区和运动区的平均气温分别为-1.0℃和-5.2℃,相对湿度分别为89.3%和81.5%,二氧化碳浓度分别为7 324,6 751 mg/m3。说明犊牛岛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仍需加强,通风换气系统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调查表明,玉树州冬虫夏草年产量高达180t,主要分布在玉树、杂多、治多、曲麻菜、囊谦和称多等地;海拔分布范围为4100—5000m;生态地理分布受产地植被类型、温湿度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玉树州冬虫夏草资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玉树州冬虫夏草年产量高达180 t,主要分布在玉树、杂多、治多、曲麻莱、囊谦和称多等地;海拔分布范围为4 100~5 000 m;生态地理分布受产地植被类型、温湿度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北地区肉牛舍冬季建筑热环境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设计中国西北地区满足肉牛冬季温度通风要求的肉牛舍,采用建筑环境模拟软件DEST模拟了不同围护结构和通风率肉牛舍的冬季自然舍温。结果表明,在屋顶传热系数为1.0W/(m2·K)时,非保温窗牛舍在通风率分别为5次/h、10次/h和15次/h时,1~2月日平均温度最低值分别为-7.4℃、-12.3℃和-14.4℃,高于肉牛低临界温度,但需对饮水加热;在通风率为10次/h时,保温窗和非保温窗牛舍1~2月日平均温度分别为-11.6~-8.7℃、-12.3~-8.2℃;在通风率为5次/h、10次/h和15次/h时,非保温窗牛舍1~2月舍内外温差分别为8.8~12.2℃、5.2~7.6℃和3.7~5.4℃。建议西北地区肉牛舍采用非保温窗,屋顶材料采用单层彩钢板或者传热系数为1.0W/(m2·K)的材料,冬季通风率取10~15次/h;天窗和窗户分别选用阳光板和塑料膜卷帘窗。  相似文献   

20.
湘杂芒2号种子发芽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工远缘杂交新品种湘杂芒2号(Miscanthus sinensis×lutarioriparia)为材料,研究了温度、发芽床、光照、贮藏条件、带颖壳与去颖壳等处理对芒属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湘杂芒2号种子在15和45℃条件下不发芽,在变温条件下(20℃/30℃)发芽率最高,为96%;纸上发芽的平均发芽率最高,为94%;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差异均不显著;在4℃的冰箱冷冻和在室温下非密封保存1年后,平均发芽率超过85%,而在-20℃条件下保存1年后萌发率为0;种子去颖壳后发芽率由66%提高到86%.该结果能为芒属植物种苗繁殖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