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麦群体粒叶比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小麦89-联1不同粒叶比群体的叶龄,单株茎蘖及干物质积累,潜在源及产量情况的研究,得出高粒叶比群体生育前中期干物质积累多,花期以后光合源衰减慢,潜在源大,干物质积累多,产量高。因此,在适宜的群体叶面积或总结实粒的条件下,提高群体粒叶比可获得小麦增产。 相似文献
2.
对春小麦两个品种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群体库源比值(粒叶比)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的栽培措施下,实现源、库的协调是小麦获得高产的生理基础.叶片单位面积负荷量(粒数/叶)与叶片单位面积有效生产量(粒重/叶)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适宜的群体叶面积指数范围内,采取优化栽培措施,争取形成较多的结实粒数(库容),并提高粒重(库的充实度),是实现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小麦粒叶比及其相关性状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 Griffing方法 ,分析粒叶比、叶面积及穗粒数的遗传特性 ,结果表明 :三性状的遗传均由基因效应控制 ,遗传决定度在 89%以上 ,不易受环境改变的影响 ;粒叶比属显性遗传 ,加性基因效应为0 ,应从其相关性状进行选择 ;叶面积的狭义遗传力较高 ,可作为选择高粒叶比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4.
5.
小麦高粒叶比群体建成特点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扬麦5号、扬麦158为材料,研究高粒叶比群体建成特点及其培育途径。结果如下:高粒叶比群体,在降低群体起点的基础上,要求出苗-越冬期茎蘖数和叶面积发展较快,干物质积累量大;返青-孕穗期茎蘖数的消长速率较慢,茎蘖成穗率高,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增长平稳;孕穗-成熟期,高效光合叶面积衰减慢,光合势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高,籽粒灌浆速率快、充实度高。粒叶比高的群体,花后冠层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高,消除植株体内活性氧的能力强。丙二醛(MDA)含量上升速率低,叶片的光合功能期长。籽粒的蔗糖转化酶活性高,促进营养器官中蔗糖向籽粒输送和籽粒中淀粉的合成,有利提高灌浆速率和粒重。 相似文献
6.
7.
8.
小麦粒叶比与产量结构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不同播种期的种植试验,研究江苏里下河地区扬麦14号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间播种,密度在120万-340万/hm2时,粒叶比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分期播种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果]扬麦14号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间播种.密度在120万-340万/hm2,有效穗数、结实粒数、千粒重和单产随着粒叶比的增加呈周期性振荡.随着粒叶比的增加,结实粒数和千粒重总的趋势是增加的,有效穗数和单产总的趋势是减少的.[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并不是一定要高的粒叶比,而是要针对具体品种高产优质科学的粒叶比. 相似文献
9.
北疆冬小麦异地选择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高代定型品系工作效率.[方法]选用已稳定的小麦品系在塔城和安宁渠两点同时种植,通过对其主要农艺性进行分析,确定同点间各参试材料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互关系、两两之间的相关程度及两点间同一农艺性状间的相关程度.[结果]两点间在产量三要素中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株高和容重在两地间的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容重在两点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但塔城点的株高与产量呈负相关.安宁渠点表现一般的05/7072的材料在塔城点表现较好,其平均产量在这两点位列各参试品系首位.[结论]异地种植冬小麦进行品系选择可以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0.
翟利剑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2):151-154
对春小麦两个品种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群体库源比值(粒叶比)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的栽培措施下,实现源、库的协调是小麦获得高产的生理基础。叶片单位面积负荷量(粒数/叶)与叶片单位面积有效生产量(粒重/叶)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适宜的群体叶面积指数范围内,采取优化栽培措施,争取形成较多的结实粒数(库容),并提高粒重(库的充实度),是实现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小麦叶片性状和粒数叶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 1 0个小麦品种 (系 )的叶片性状和粒数叶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叶面积与产量因素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与单位面积穗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与穗粒数、穗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主穗粒数 /旗叶面积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与各产量因素相关不密切 ,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不同大麦和小麦品种在早播条件下鲜叶产量以及刈青后籽粒产量的试验研究,选择适宜本地区早播种植、刈青后收获籽粒的叶粒兼用大麦、小麦品种。结果表明:二棱大麦扬农啤5号、花30和苏啤3号及小麦品种矮早王冬前鲜叶产量较高。春后第2次刈青,裸大麦六棱子鲜叶产量最高。随刈青次数的增加,各品种成熟期籽粒产量,大麦品种中除大中88-91和花30变化不大外,其它均比正常播种生长的低。因此,大中88-91宜作为早播叶粒兼用多棱大麦品种,花30宜作为早播叶粒兼用二棱大麦品种,扬麦11和5E122可作为早播叶粒兼用型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不同成熟型小麦品种实现高产的适宜氮肥基追比例,选用正常落黄型品种豫农416和早衰型品种西农979为试验材料,在总施氮量24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对两种成熟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旗叶SPAD值、叶面积指数及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下,氮肥基追比例对不同成熟型小麦籽粒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不同品种成产因素及产量的最适氮肥基追比不同。此外,增加追氮比例可明显提高早衰品种西农979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及叶片SPAD值,有效延缓叶片衰老。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全部基施或全部追施的产量均较低,氮肥基追结合可以增加产量,正常落黄型品种豫农416获得最高产量的适宜氮肥基追比为5∶5,早衰型品种西农979实现最高产量的最适氮肥基追比为3∶7。 相似文献
15.
小麦抗旱性状育种价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用15个不同抗旱型冬小麦品种,在大田自然干旱条件下,测析22个与抗旱性有关的性状育种结果表明,气孔阻力,蒸腾速率,叶水势,叶片含水量,切叶失水率等生理性状对个体产量的选择效率,比生育期、株高等农艺性状低得多,故其在抗旱性状育种中的应用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宜于彬州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笔者于2019年在彬州地区小章镇综合试验基地进行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本次试验选用12个旱地小麦品种。结果表明:西农297平均产量为第1名,产量达7 502.55 kg/hm2,比晋麦47增产64.34%,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综合抗性强,大穗大粒,品质中等,饱满度较好。比较适宜在彬州地区进行种植。凌麦989、西旱161的产量分别为6 963.6 kg/hm2、6 796.8 kg/hm2,分别位居第2位、第3位。建议下年继续试验。其余品系,表现较差,不适宜在彬州地区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7.
用早代选择和回交改良面包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传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9,26(1):85-88
用大面积品种扬麦158与优质品种安农9192,Karl组配杂交组合,在其F2代随机选株和按SDS沉降值选择优株分别与扬麦18回交,通过对其后代群体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比较说明:杂交早代用SDS沉降值选择优株再与农艺亲本回交可显著改善后代群体的产量和品质。这一方法提高产量的作用主要来源于农艺亲本的回交,而改善品质的作用主要来源于对品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陕西关中节水高产的优良小麦品种,为良种良法配套提供依据。[方法]在适当晚播条件下,以陕西关中6个主栽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灌水模式,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筛选出陕西关中节水高产的优良品种。[结果]灌水模式对不同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不同,在底墒水+春2水模式下明显增加了成穗数。在底墒水条件下陕538平均产量为8.20 t/hm^2,显著高于其他5个品种,小偃22平均产量为7.60 t/hm^2,居第2位,但与其后4个品种的产量无显著差异。在春灌2水条件下,西农979平均产量为7.83 t/hm^2,显著高于其他5个品种。[结论]陕538和小偃22具有一定的抗旱节水高产特性;西农979属于高水肥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