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陕西省延安市柳林乡王家沟村67岁的郭志清,是1939年参军,1950年复员的一名老八路。他人老心红不居功,数年来,坚持用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治理国土,发展林果,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片片绿荫。人们夸他:“脱了军装还是兵”。 落实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年月里,一些农民离土经商了,而郭志清却一步也舍不得离开养育他的土地。1984年春,他主动承包了集体的1500亩荒山沟,并将家从川道的石窑洞搬到他承包的九菜沟的小土窑里,整天与他为伴的是一只叫鸣的公鸡和荒凉的九菜沟。郭老每天吃的是小米干饭,两面馍和南瓜菜,坚  相似文献   

2.
十年前,当31岁的孙金生与村里签订“2000亩荒山承包,50年不变责任书”之后,他就把后半生作为一个“赌注”下在了那2000亩荒山上。 今天,孙金生那2000亩荒山变成了什么样子呢?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随同孙金生走进了他那曾经抛洒无数汗水的“绿色工厂”。孙金生承包的那2000亩荒山分布在鹤壁市大河涧乡潭峪村西南部的十二道沟和四架山梁上。十二道沟大致呈辐射形分布于四座大山周围,群众称这一带为大潭沟。进入林区,沿沟底的是一棵棵主干涂上石灰的果树,有  相似文献   

3.
藤县古龙镇砂洲村大田小组农民雷积高,十年前从事饮食业,虽苦干了7年之久,但收入无几。1986年,他看准八角价好,大有市场,便决心放弃饮食业,回家承包荒山发展八角生产。他承包荒山540亩,带着家人进山安营扎寨,开荒种植八角。在山上一住就是3年,过年也没回家。3年里,他用家里仅有的2000元钱买回八角苗9000多株,马尾松种子25公斤全部种下。藤县共青林场和当地政府为了支持他开荒种果种树,无偿赠送八角苗5000株给他种植。领导的关怀使他信心大增,仅用3年时间就种下八角400亩,马尾松140亩。为了尽快出效益,雷积高采取以短养长的…  相似文献   

4.
“挖一个树坑就挖掉一份荒凉,栽活一棵树就是播下一束绿色的希望”。这是近日灵宝市林业局局长毋军哲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的一番肺腑之言。毋局长的青春年华是在灵宝市深山区的朱阳镇度过的。从党委秘书到镇长,他一干就是16年。该镇荒山面积居全市之首,所以每年冬春都要开展大规模的造林会战。在向荒山宣战的同时,当时的毋镇长就  相似文献   

5.
树痴     
树痴李桂芝,吕秀芬38年,差不多是生命的二分之一吧。然而有一个人就把这生命的二分之一如醉如痴地献给了荒山、献给了果树。他就是赤峰喀喇沁旗种树模范吴树枫。1958年,吴树枫34岁。要把扁担沟村从穷窝里拽出来的使命把他推上山。在迁走的人家扔下时土院框里,...  相似文献   

6.
山村新愚公     
提起康富,在翁牛特旗几乎无人不晓。不是因他富足,也不是因他有惊人的壮举,而是因他用勤劳的双手,苦战十个春秋,把一处贫瘠的荒山沟建成绿色宝库而闻名远近。盛夏,我们驱车广德公镇郝家窝铺村第四组访问了人称“山村新愚公”的农民康富。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热血的男儿 ,怀着对绿色的一往深情 ,扎进深山一干就是 2 7年。他就是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现任临夏州太子山水源涵养林建设总场场长的高生祥。他从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 ,就深深地爱上了太子山这片森林。因为他懂得 :有了这片森林 ,就有了全州近三分之二回汉人民赖以生存的条件 ,就有了临夏大地的丰收。1971年 ,不到 2 0岁的高生祥来到太子山林业总场紫沟林场 ,成为一名护林工人 ,从此与树木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紫沟林场的 4年里 ,他始终以青年人特有的朝气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于护林工作。林区的生活是艰苦的 ,几个人挤在一间简陋、…  相似文献   

8.
“五十不插杨,六十不种柳”,然而,彭福生老人就是从六十岁那年才开始了他的种树生涯。炎炎夏日,我们慕名前往和林县西沟门罗家夭村,寻找和林县造林绿化模范彭福生。这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23年造林不辍,在一座荒山上营造出1500多亩郁郁葱葱的松林,创造出价值400多万元的“绿色  相似文献   

9.
李发启曾经是开远市较早的“百万富翁”,为了开发荒山,美化家园,他倾其所有,来到光秃秃的山顶上创办振东林果种植场。眼见果实已挂满枝头时,一场霜灾使他损失了600多万元。为了使荒山再绿起来,他砸锅卖铁,把所有的家产都卖了,因为任何困难都割不断他那绿色的梦。1999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也特别冷。对于李发启来说,这是一个希望之年,因为他在开远市南洞公园旁投资1000多万元种植的333.33公顷龙眼等果树已开始挂果,昔日的荒山已翠绿满坡,李发启整天乐得合不拢嘴。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李发启踌躇满志之时,一场霜灾打得他几乎爬不起来。面对着…  相似文献   

10.
春天又来了,春寒料峭中,盲人王惠明在自己新开垦的5亩荒山上,摸索着,种下一棵棵幼小的杉树苗。几乎是先天失明的王惠明就是这样在每个春天来临时,播种着绿色,17年来开垦100多亩荒山,创造了一个郁郁葱葱的绿色世界。 今年32岁的王惠明是安徽省铜陵县大通镇光荣村一个山民的儿子,出生仅7个月,先天性白内障就夺去了他全部的光明,从此生活中一切美丽的亮色在他眼里都成了一片漆黑,但他内心世界却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1981年  相似文献   

11.
人生在世,追求各异,有人追求功名,有人贪图富贵.而他的追求却是为荒山披绿.当有人为功名投机钻营,有人为财富铤而走险时,他却把十年来辛辛苦苦治理的价值数千元的山林无代价地献给了集体。有人说他傻,他付之一笑。他就是赤峰市郊区岗子乡水泉沟村护林员——周国发。志在荒山披绿装 1976年春,25岁的周国发当上了队里的护林员.他所在的岗子公社二道沟生产队山高、沟深、树少、石头  相似文献   

12.
绿色的事业是造福于人类的事业,我赞美创造绿色的人.赤峰郊区大六份乡乌兰硕村农民岳凤元,就是一个绿色的开拓者.他年轻的时候就迷上了植树,奋斗了几十年,如今已年过花甲,仍然迷恋着绿色的事业。1952年,岳凤元从部队转业回乡务农.他年年抽空栽树,到1964年,在沟湾和房前屋后栽树一千多棵.这个祖祖辈辈在穷山沟苦熬的农民,从自己植树的实践中摸索出一个道理,乌兰硕村穷就穷在光山秃岭干河川上。若把山山岭岭,沟沟岔岔都修上坝,栽上树,洪水下不了山,乌兰硕就有富裕的希望.他白天到队里去劳动,早晚和雨天到山上治山治沟,植树造林.两年,他治理了两条大沟,一个湾子,植树一千八百多棵。  相似文献   

13.
何锐 《云南林业》2013,(4):30-31
汽车沿着昆明北郊花鱼沟前行,进入盘龙区阿子营办事处鼠街村委会的辖区后,公路右侧一片延绵数里的苗圃地就展现在眼前。各种各样高矮不一的苗木构成一片绿色的海洋,一直延伸到金碧辉煌的明代古寺普慧寺山脚。一座座温室大棚和一片片遮荫网点缀其间,就像这绿色海洋里的一个个小岛。这就是云南嵩明志龙林木良种培  相似文献   

14.
汤发俊,一个小学毕业生、普普通通的农民,却有敏锐的眼光,当中央拍卖荒山荒坡的政策犹如春风拂来的今天,他早已在自己承包的万亩荒山上播下了一片片绿色希望。 从小:生长在云南文山县德厚村一个农民家庭里、今年46岁的汤发俊,就曾长长地做过这样一个“绿色梦”。那是他童年时候,这里还是传说中的童话世界般美丽。四面环山,松林葱茏,青翠挺拔;汇入村中的三条小溪,清澈见底,潺潺常流;连年风调雨顺,粮食满仓,鸡鸭成群。 然而,随着人口的盲目增长,人们把无情  相似文献   

15.
在通辽市通往奈曼旗沙区的公路边,有一个漂亮的建筑群,叫做万里庄园。它的前身是一个休闲度假村,仿古的建筑,青砖的围墙,安静的水面,更让人觉得这里是一座公园,它现在成为了内蒙古万里大造林集团的总部。万里大造林集团是一个以经营绿色为主的企业,董事长陈相贵也是一个要把荒山变绿荫的人,他们选择了科尔沁沙地作为自己种树的基地。今天种下一棵树,明天风中少粒沙。的确,在科尔沁沙地多种上一棵树,就会给蓝天多一面绿色的旗帜。万里大造林集团把总部由沈阳搬到通辽也许就是为了给自己营造一个更好的植树氛围。春天来了,风沙将再次展开对城…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兴起了抢购荒山热,随着沟沟岔岔接连不断的拍卖锤声,片片荒山有了主。 今年春天,笔者在万合永镇柳林村看到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荒山竞价拍卖会。在村委会的院子里悬挂着“柳林村荒山竞价会”的醒目横幅,那天一大早儿,500多名村民冒着春寒或蹲或站或就地找块石头挤着坐下,急切地等待着竞价会的开始。镇党委书记、镇长、村支书、村主任以及土地所、工商所、林  相似文献   

17.
这里是一片贫瘠的土地,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占有耕地仅1.7亩,70%都是坡耕地。全乡10个行政村、88个村民组,分布在99道沟里。这就是地处贫困山区的赤峰市喀喇沁旗四十家子乡。他们最富有的是荒山,带来灾难最大的也是荒山。“山露骨,人受苦。”1991年6月,一场山洪使这个乡蒙受25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四十家子乡党委、政府带领群众掀起了治山治水,兴办“绿色企业”的热潮。前年,柳条沟村组织了7次规模不同的会战,共投入劳  相似文献   

18.
在山东省五莲县高泽镇邓家沟村,有位名叫王为礼的老汉,今年66岁,自从他承包了村东那座荒山后,就废寝忘食地苦干  相似文献   

19.
翡翠谷探幽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很早就想到大青沟去看看,听说这是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称的科尔沁沙地里的一条瑰异而又实实在在的森林狭谷,沟谷之外是连绵起伏的沙丘,而沟里却是蓊郁滴翠的森林世界。为了追寻这深幽的绿色,去年七月的一天,我终于有机会饱览了这一遐迩闻名的自然奇景。  相似文献   

20.
钱正华是一位个体承包经营户,多年来种植油菜。经过艰苦劳作,苦心经营,慢慢积累了五十余万元的积蓄。  生平有了如此丰厚的金钱,按常理也该享受安逸舒适的生活了,但从小就喜欢绿色植物花草的他,心中有一个美好的夙愿,就是想拥有自己的一片绿地。绿色是他心中不懈的追求。带着这个强烈的心愿,他向七旬老母吐露了心声,想利用手头的资金承包荒山,搞生态治理,母亲没有同意儿子的想法,因为曾从事过园林绿化工作,母亲懂得在青海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就是在市区植树,成活率也是很低的,何况在干旱缺水的荒山造林,风险太大。就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