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山红景天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高山红景天(Rhodiola Coccinea(Royle)A.Bor)不同外植体的意伤诱导表明,以越冬休眠芽的效果最好,诱导频率可达70%以上。三种类型的愈伤组织中,以结构松散、呈颗粒状的紫红色或红褐色胚性意伤组织的器官分化能力最强。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的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2.
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化学杀雄剂Sc2053诱导四川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结果表明:Sc2053诱导四川小麦雄性不育效果很子,相对不育率为94.1%-100%,参试品种50%相对异交结实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3.
菌株存放6~24个月、菌丝损伤、土壤浸出液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可诱导槐生疫霉(Phylophthorarobinicola)、掘氏疫霉(P.drechsleri)和烟草疫霉(P.nicolianae)部分A_2交配型菌株产生卵孢子,表现同宗配合特性,而A_1交配型菌株一般较稳定。樟疫霉(P.cinnamomi)仅在土壤浸出液和绿色木霉的刺激下,部分A_2交配型菌株才形成卵孢子。但是,根据Zentmyer方法制备的刺槐和雪松的根浸液对上述4种疫霉的卵孢子产生均无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玉米Stock6的遗传特性及其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普通玉米与Stock6杂交,单倍体诱导率为0.56%~2.52%,平均诱导率为1.14%;单倍体自然加倍率为9.64%~16.53%,平均为12.00%。单倍体加倍成二倍体纯系中,父母本的基因频率为1:1,表明单倍体的发生是一种完全随机的现象。当Stock6单个精核参与受精时,具有与卵细胞选择受精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玉米Stock6诱导单倍体,加倍成二倍体纯系,是快速选育玉米自交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一季性草莓“丰香”,经过不同时期的低温(10℃)短日(8h)成花诱导,花芽分化时期均获不同程度的促进,但不同大小的匍匐茎苗对低温短日的感受性存在明显差异。短缩茎直径0.5cm以上的中、大苗处理7d后花芽分化诱导成功率为66.67%,处理14d者诱导成功率达100%。短缩茎直径0.5cm以下的小苗感受性明显低弱,处理7d者诱导成功率仅11.11%,诱导成功率为100%时,处理需20d以上。诱导一旦成  相似文献   

6.
茄黄萎病菌滤液对茄愈伤组织的毒害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用Czapck’s培养液振荡培养茄黄萎病菌,通过过滤、离心得到无菌体培养滤液,将其按不同浓度加入MS培养基,对茄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及培养,结果表明:该菌的培养滤液对茄子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生长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7.
化学杂交剂Sc205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杂交剂Sc205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高庆荣,孙兰珍(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利用化学杂交剂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是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一条重要途径。1990~1993年我们在山东农业大学泰安实习农场,对美国Sogtel公司研制,天津市农科...  相似文献   

8.
Lee  HB 刘春华 《特产研究》2000,22(1):62-64
研究了红参皂甙(总皂甙,皂甙组分Rb1和Rg1)对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中的β-半乳糖甙酶诱导的影响,认为人皂甙将穿过细胞膜,在细胞核中起甾体激素作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把包含CAL1启动子的EcoRI的DNA片段(685bp)插入到质粒YEp356(7.966kb)的LacZ基因上游的多酶切点,假设由此产生的质粒PGAL1-LacZ在半乳糖存在下仅表达β-半乳糖  相似文献   

9.
核盘菌对多菌灵抗药性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测定了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不同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EC50,观察了其中一个菌株的抗药性发展变化情况,以了解药剂本身对抗药性的发展是否具有诱导作用。结果表明:所测不同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相似,同属于敏感型;经多代的多菌灵处理以后,其抗药性有所提高,表现为EC50的提高和在含多菌灵培养基上生长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
大蒜愈伤组织诱导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蒜愈伤组织诱导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带表皮、外植体大小为0.5cm×0.3cm×0.2cm的广州白皮大蒜蒜瓣,在MS+3.0mg/L2,4-D+2.2mg/LIBA培养基中可促使大蒜愈伤组织大量发生,广州白皮大蒜与大头蒜品种对务组织诱导无显著差异,大蒜外植体4℃低温保藏18d可降低出愈污染,但对伤组织诱导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系的选育方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试验通过对北农大高油(BHO)与Stock6 F1的自交后代、BC1和BC2后代分离群体单株单倍体诱导率的分布趋势分析发现,在3个群体中均以诱导率最低的类型占绝大部分,诱导率较高(相对于Stock6)的类型所占比率很小,而诱导率突出的类型所占比率更小,在F1自交后人系统中出出了诱导率大大超出高亲的极端类型而在BC1和BC2的后代系统中未见有诱导率超高的跳跃性分布类型随着Stock6回交次数的增加,后代中分离出诱导率超亲类型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BHO中可能存在不同于Stock6的诱导单倍体基因。与BC1和BC2后代相比,BHO/Stock6的自交后代中籽粒Navajo标记更向于深标记类型,表明BHO中也具有增强籽粒色素的修饰基因。BC1和BC2的后代中,没有发现大胚类型,而F1的自交后代中则获得了一些大胚面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尼卡地平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发机理。方法:常规分离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DNA电泳,Ho33342染色,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观察尼 平对细胞凋亡及其调控蛋白Bcl-2,Bax,Fas,FasL表达的影响。结果:尼卡地平在体外可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并伴Bcl-2蛋白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3.
试验用Czapck's培养液振荡培养茄黄萎病菌(Verticiliumdahliae),通过过滤、离心得到无菌体培养滤液,将其按不同浓度加入MS培养基,对茄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及培养,结果表明:该菌的培养滤液对茄子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生长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Tracor550高压气相色谱对烟草挥发性物质进行了试验室化学分析,针对黑唇姬蜂化学行为活动诱导,进行了人工自然风管的生物测定。烟草中原提取物与气相色谱全部收集和分离的化合物生测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生态核不育大麦育性转换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核不育大麦9111-2-3(H.distichum)在自然条件下具有育转换特性,温度是诱导其育性转换的主导因子,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低温诱导不育,高温诱导可育。抽穗前28-14d是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此时为大麦穗分化的药隔形成中期至四分体形成期。诱导育性转换的不育上限温度为10℃,可育下限温度为13℃。  相似文献   

16.
夏雪花叶万年青的组织培养(简报)丰锋(湛江海洋大学,湛江524088)1芽的诱导将花叶万年青(DiefenbachiapictaXiaXue)的外殖体用流水冲洗10min后,投入70%酒精内消毒30s,再用0.1%升汞溶液浸泡10~12min,无菌水...  相似文献   

17.
冷驯化和ABA对柑桔膜稳定性的影响及膜特异蛋白质的诱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冷驯化和ABA处理均诱导兴津温州蜜柑(citrusunshiuMarc)抗寒性的发育,且ABA处理使其进程加快.在抗寒性发育过程中,叶细胞电解质外渗率、丙二醛水平下降,膜稳定性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出现了pI8.4新同工酶;超氧物歧化酶活性提高近1倍.并有pI5.5同工酶产生;游离态精胺、亚精胺含量增加,腐胺含量下降;细胞膜蛋白质含量增加、组分改变,4种膜特异蛋白质得以诱导,分子量分别为104000,37000,30000,17000.  相似文献   

18.
学融合表达系统是Invitrogon公司近年来发展的以E.coli硫氧还蛋白作为融合伴侣的融合表达系统。其重组质粒的诱导表达需在E.coliGI系列菌株中进行。本文对载体质粒pTrxFus及其携带编码hARLBD基因的重组质粒pTrxAR在E.colicG1724株中的质粒孕育量与生长培养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在平板RM培养基上的活化生长时间及菌体液体培养时的温度对其质粒孕育量影响极  相似文献   

19.
用酶法分离甘蓝下胚轴原生质体和萝卜叶肉原生质体,对供体原原质体(萝卜)进行融合前单因素(酶EcoRI)或双因素复合处理(酶EcoRI+UV0.035~0.105J/cm^2),用PEG法诱导甘蓝与萝卜属间非对称性原生质体融合。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方法对植株再生率有明显影响,对称性融合植株再生率为8.5%,非对称性融合植株再生率低3个百分点;单因素处理植株再生率达11%,双因素复合处理植株再生率  相似文献   

20.
植物寡糖素的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寡糖素的作用及其机理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邓斌自80年代中期发现从一种能感染大豆的真菌(Phytophythoraf,sp,Glycinca)细胞壁或其菌丝体中得到的降解产物,具有诱导植物抗毒素的活性,并证明有活性的分子为一个结构特异的葡七糖。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