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mix.)是东北重要的用材及用药树种,其树皮、果实以及叶片均是重要的药材,对其种质评估和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为评价核桃楸优良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吉林省临江林业局核桃楸种子园中的31个核桃楸无性系为材料,对各无性系的叶长、叶宽、叶厚、叶面积、叶形指数、叶鲜重、叶干重、叶片含水量、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等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各测定指标差异极显著(P<0.001);各指标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4.77%~30.31%和3.49%~26.12%,各指标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82~0.96,重复力较高,表明核桃楸叶片性状的高变异受较强的遗传因素控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核桃楸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厚度与叶面积等指标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水平;对31个核桃楸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无性系分为3类,第1类包括20个无性系,第2类包括10个无性系,第3类包括1个无性系,说明大部分无性系亲缘关系较近。这些分析结果为下一步优良无性系的选育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核桃楸油粕为原料,研究过滤筛目数对筛分后核桃楸油粕粉多酚含量的影响,并以感官品质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蛋白饮料研制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核桃楸油粕粉碎后用120目过滤筛筛分;核桃楸油粕粉蛋白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为:核桃楸油粕添加量4%,白砂糖添加量6%,核桃香精添加量0.03%,复合乳化剂添加量0.05%(单甘酯与蔗糖酯质量比为2∶8),黄原胶添加量0.15%,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15%,海藻酸钠添加量0.08%。该条件下制得的饮料呈乳白色,口感细腻,香甜适宜,无沉淀和分层,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3.
环境因子对长白山区天然核桃楸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长白山区14块核桃楸为主具有代表性的林分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核桃楸的生长指标与14个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期揭示环境因子对核桃楸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组成的核桃楸林对核桃楸的生长影响显著,其中含落叶松的核桃楸林中径生长优于其他林分的核桃楸,而且郁闭度对树高影响显著(R=0.5049)。(2)坡向和坡位分别与胸径、材积(P<0.05)和树高、胸径、材积(P<0.01)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而坡度与其材积呈显著负相关(R=-0.5016)。(3)海拔与胸径和材积呈显著正相关(R=0.4918、R=0.5203),经度与材积呈显著负相关(R=-0.5428)。(4)土壤厚度和土壤碱解氮含量对其树高的影响均显著,作用大小为:土壤碱解氮含量>土壤厚度;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对其胸径的影响均显著,作用大小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土壤中碱解氮含量与材积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14)。  相似文献   

4.
以蓝莓组培苗单芽茎段为受体,对核桃楸树皮、枝条、叶及外果皮的化感作用进行了生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核桃楸树皮、枝条、叶及外果皮不同浓度浸提液对蓝莓苗茎段芽的萌发、新稍增殖系数和新稍长度有不同的化感作用,与对照相比,其作用效应均表现为高浓度浸提液抑制蓝莓苗茎段芽萌发和新稍增殖,降低新稍长度,随着浸提液浓度的降低,其抑制作用减弱、消失或转变为促进作用。其中核桃楸叶和外果皮的化感作用强于枝条和树皮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近圆形、长形核桃楸种子为试材,对其部分性状及出苗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圆形核桃楸种子的单果重、纵径、横径、侧径、三径均值、单果重/三径均值、缝合线厚度、缝合线宽度、壳厚、种仁重、出仁率依次平均为7.46 g、3.80 mm、2.59 mm、2.54 mm、2.64 mm、2.63、3.0 mm、4.1 mm、2.2 mm、1.3g、18.0%,长形核桃楸种子的上述指标依次平均为7.91 g、3.19 mm、2.61 mm、2.62 mm、2.98 mm、2.65、3.5 mm、4.3 mm、2.1 mm、1.2 g、16.8%,近圆形核桃楸种子单果重、横径、侧径、三径均值、单果重/三径均值、缝合线厚度、缝合线宽度依次比长形的小5.7%、0.8%、3.1%、11.4%、0.8%、4.8%、16.7%,其余指标依次高19.1%、4.9%、8.3%、7.1%;随着种壳减少,种子吸水达恒重所需时间减短且出苗率增加;在25℃下,种仁吸水4h达恒重,吸水时间比带整壳核桃楸种子快14倍;种仁的出苗率是带整壳核桃楸种子的9倍.  相似文献   

6.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物种组成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针阔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和演替规律,在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大坡林场设立了面积为21.84 hm2(420 m×520 m)的长期监测样地,对样地树种组成进行群落学统计,并用角尺度分析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样地共有活个体数32268株,不包括分枝的活个体数30310株,隶属于18科28属47种,北温带分布属占主体,属长白山植物区系。径级结构分析表明,胡桃楸、水曲柳、大果榆、春榆、色木槭、裂叶榆、白牛槭、红松等8个物种在样地内占有绝对优势,属于该群落的优势种。水曲柳、胡桃楸呈现近似正态分布,其余优势树种呈现倒"J"形或者"L"型分布,表明样地内树种更新良好。样地所有林木个体呈现聚集分布格局,不同树种以及不同树种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格局分布有所不同,红松与胡桃楸所有个体为随机分布,其余优势树种为聚集分布;除了DBH10 cm的胡桃楸、色木槭以及DBH≤10 cm的红松为随机分布外,其余树种在各径阶均为聚集分布。从树种组成和分布格局可知,蛟河针阔混交林树种丰富、群落处于演替早期阶段,具有较高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辽宁山区胡桃楸分布调查、收集胡桃楸种质资源,系统观察和测定,研究胡桃楸果实的变异性状并进行类型筛选,为胡桃楸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良种选育提供依据。在辽东山区清原、新宾、抚顺县、本溪及丹东等地区进行全面踏查,选取胡桃楸果实,对收集的果实资源进行类型划分,测量果实纵径、横径和侧径,计算平均值、相对值和单果粒重。表明辽东山区胡桃楸种质资源果实根据表型性状划分为球形、一头尖球形、两头尖球形、一头尖卵形、两头尖卵形等十余种果实形态变异类型,其中球形、一头尖球形、两头尖球形这三种果实类型可以作为把玩类型进行培育加以利用,该研究为胡桃楸良种选育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8.
核桃花粉形态及生活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核桃花粉的保存、人工授粉及授粉树的配置提供理论依据,笔者测定了核桃楸、河北核桃、11个普通核桃品种花粉的形状、大小及不同保存条件下花粉生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核桃花粉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花粉生活力种间、品种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用染色法测定表明,11个被测品种的花粉均有较强的生活力;常温条件下花粉保存时间较短,冷藏冷冻条件下花粉保存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9.
由于核桃树种的特殊性,核桃嫁接成活率一直较低,成为核桃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本试验对影响核桃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提高核桃嫁接成活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核桃仁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与成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国内外不同品种核桃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核桃仁中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含量在66%左右.核桃仁中共检测出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橱油酸、珠光脂酸、顺-10-十七碳-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二十二碳酸12种脂肪酸.脂肪酸碳链长度主要集中在C16-C18之间,以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次为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他脂肪酸含量较少(<0.15g/100g).不同品种核桃仁中均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次为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各品种间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亚油酸含量以青林核桃为最高,为42.19 g/100g;元林核桃最低,为36.12 g/100g.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城市森林自然演替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加强城市植被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完善城市植被生态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对哈尔滨城市森林自然演替格局进行研究。采用植被社会学调查与每木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哈尔滨11种城市森林类型进行天然更新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木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组成有所差异,不同城市森林类型在维持木本植物多样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胸径级频率分布的形状,将各树种的种群结构归纳为3种类型:种群结构单峰型的为中东杨(Populus berolinensis)、黑皮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var. mukdensis)、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L型代表种为山杨(Populus davidiana)、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榆树(Ulmus pumila);间歇型主要代表种为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研究结果表明,生境、种源、种子扩散方式为哈尔滨城市森林林下植被自然恢复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绵椒优树选择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绵椒是临夏中北部半干旱区栽培的主要经济树种,开展绵椒选优对于提高绵椒栽培质量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叙述了绵椒选优区域、选优程序和选优细则,通过对72株初选优树的树木、立地、人为、环境等4大类因子的20个子因子的统计分析,确定各因子的得分权重和不同级别的得分值。经过初选、复选和终选,选出绵椒优树6株,并完成优树的调查和建档工作,对优树资源的利用提出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瓜蒌的功效成分及开发利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瓜蒌既是一种中药材,又是优良的食品。本文在介绍瓜蒌营养成分的基础上,综述其药理功效及开发利用研究概况,并提出今后深入研究与开发瓜蒌药品、食品及饲料产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花椒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含有挥发油、酰胺、生物碱、黄酮、木脂素、香豆素等具有药用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镇痛、抑菌、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随着花椒产量增加,迫切需要开发花椒的药用价值。综述了花椒药用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及提取方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花椒资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曲柳基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曲柳是我国东北林区的珍贵阔叶树种之一,由于长期的不合理采伐,这一资源已近枯竭。本文论述了水曲柳的地理分布、生长规律、繁殖技术、遗传改良及造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阐明了其利用价值,并针对水曲柳树种现状提出保护与利用策略,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析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水曲柳体细胞胚胎发生普遍伴随外植体褐化现象的关系,本研究以水曲柳未成熟合子胚子叶为外植体进行体胚发生,对细胞分裂素BA和生长素NAA的影响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当培养基中添加0.5mg/LBA和1.5mg/LNAA时,产生体胚的外植体褐化率达到91.5%;褐化外植体的体胚发生率达50.8%,而未褐化外植体的体胚发生率仅为9.6%;(2)添加NAA是水曲柳未成熟合子胚子叶外植体褐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即:无NAA存在时,未成熟合子胚子叶外植体不发生褐化,有NAA存在时才会发生褐化;只添加NAA外植体会产生褐化,但褐化程度低于同时添加BA,说明BA是促进褐化的条件;(3)添加NAA与BA是水曲柳未成熟合子胚外植体发生体胚的必要条件,即不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时无体胚发生;(4)NAA与BA的交互作用对褐化率的影响差异显著,但对体胚发生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说明BA和NAA处理对外植体褐化的作用与对体胚发生的作用不同。由此可知:水曲柳未成熟合子胚子叶外植体的褐化和体细胞胚胎发生均受细胞分裂素BA和生长素NAA的影响,但BA和NAA分别调控了外植体的褐化和体胚的发生,与二者伴随的现象没有关系。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深入解析水曲柳体胚发生伴随外植体褐化的生物学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While intercropping annual non nitrogen-fixing crops with deciduous hardwood species is now well documented, there is a need to investigate if nitrogen-fixing intercrops may succeed in agroforestry systems. Intercropping with trees usually leads to a decline in crop yield, and could in addition possibly reduce the biological N fixation (BNF) over time due to the competition for resources. In a Mediterranean experimental site, 17 year-old hybrid walnut trees (Juglans nigra x Juglans regia L.) planted in East-West oriented lines were intercropped with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competition for light and water on alfalfa yield and BNF. Alfalfa yield and shoot δ15N values (a proxy for the proportion of N derived from the air, %Ndfa) were measured during one year at different distances from the tree row in two directions (north and south). Alfalfa yield was reduced close to the tree row (−28% and −22% o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ides respectively), but less than the reduction of irradiation (−59% and −33% respectively). Shading improved by 35% the apparent light use efficiency (LUE: aboveground biomass produced per unit of global radiation) of alfalfa, indicating that alfalfa was shade tolerant at this Mediterranean site. Alfalfa shoot δ15N values were lower close to the tree rows than at mid inter-row: BNF was stimulated close to the trees. Compensative and facilitative mechanisms between trees and alfalfa plants led to a rise in LUE and%Ndfa in shaded areas. These results contradict the frequent assumption that N fixation is reduced in the shade of trees. Appropriate tree canopy management may help maintain light competition between trees and alfalfa to a level that still enhance complementary, which w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use of alfalfa as an intercrop in Mediterranean regions.  相似文献   

18.
16种园林植物不同器官的化感活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目的】 测定16种园林植物不同器官对受体植物生菜和反枝苋的化感活性;【方法】琼脂混粉法;【结果】在10 g?L-1的粉末添加浓度下,所有的供试植物器官粉末均对两种受体植物幼苗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胚根生长的抑制明显高于对胚轴生长的抑制。其中观赏桃的茎、桑树的根、紫叶小蘖的叶、金银木的果实、鸢尾的叶以及复羽叶栾树的花等器官表现出的活性最高。【结论】结果表明上述植物器官具有高化感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