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茶园中利用植绥螨防治叶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茶园中利用植绥螨对害螨的控制作用及几种茶园常用的农药在非致死浓度下对植绥螨定居的影响。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是叶螨在茶园中发生的高峰期,也是植绥螨在茶园中应用效果较好的时期(最高可达46%),茶园中常用几种农药溴氰菊酯、速灭杀丁、乐果乳油、扑虱灵对植绥螨的迁移率达28%~66%,同时,本文也探讨了在茶园中采用“以螨治螨”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柑橘始叶螨[Eotetranychus kankitus (Ehara)]及其天敌在茶园中的发生规律,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数据。本研究针对重庆发生柑橘始叶螨的茶园进行为期1年的系统调查,并在室内测定了优势天敌捕食螨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柑橘始叶螨在田间的种群数量少于茶跗线螨,但其主要在4—5月发生危害,对茶产业的影响较大;茶园天敌主要有巴氏新小绥螨和尼氏真绥螨,其中尼氏真绥螨对柑橘始叶螨有明显的跟随现象,在柑橘始叶螨的盛发期为优势天敌;室内测定尼氏真绥螨对柑橘始叶螨各螨态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取食幼若螨所需时间最短为1.08 h,且1天内取食高达55头。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香梨园主要天敌对山楂叶螨的控制作用。通过系统调查和室内观察,采用平均历期法研究了香梨园天敌对山楂叶螨的每日捕食量,并对其捕食功能反应和干扰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楂叶螨与主要天敌自然种群数量极显著相关,其密度与被捕食百分率之间符合二次抛物线关系,在每叶平均140头山楂叶螨左右,主要天敌日捕食百分率最高,其中塔六点蓟马的功能效应占优势。在山楂叶螨种群的增长期,主要天敌对山楂叶螨密度的功能反应属于Ⅱ型功能反应,主要天敌在捕食山楂叶螨自然种群的过程中种内干扰作用在增大。塔六点蓟马对山楂叶螨的危害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对苹果园种植覆盖作物—白香草木樨Melilotus albus Desr.后,苹果树上叶螨及其主要天敌—小花蝽Orius minutus(Linnaeus)、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et、塔六点蓟马Scolothrips sexmaculatus(Pergande)和拟长刺钝绥螨Amblyseius pseudo-longispinosus Xin et Liang等种群数量的消长进行了观察.6月中旬后,在生草法处理区,天敌与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之间的益害比明显地高于免耕法对照区.因此,山楂叶螨的种群数量明显下降.7月12日,处理区与对照区之间的差异最为显著,分别为每叶2.54头和每叶8.80头.在整个生长季里,只使用了一次杀螨剂.由此可见,果园内种植覆盖作物以保护和增殖天敌,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田内、田外调查和资料收集整理等方法研究了影响害螨种群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棉田害螨在4月底5月初始见中心株,全年有2个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初和8月3日左右。棉田害螨种群受越冬基数、田边杂草螨源、天敌、气象因素等影响,害螨越冬基数越高,田间始见期越早,种群数量越大,发生程度越重。田边杂草有螨株率越高,螨量越大,棉田害螨发生越重。棉田天敌种群数量随害螨种群数量的增减而增减,天敌对害螨有明显的跟随与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结果,广西百色地区有机茶园中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包括假眼小绿叶蝉、茶跗线螨、茶黄蓟马、茶蚜和茶饼病、茶炭疽病。假眼小绿叶蝉在4、7月份有两个发生高峰;茶跗线螨和茶黄蓟马早春发生较重。各种害虫都具有一定的趋嫩性,其中茶黄蓟马在茶树顶部的种群密度与其它位置差异显著。根据各病虫害的生物学习性,采取了强采及植物源药剂相结合等方法,起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卵形异绒螨(Allothrombium ovatum)是棉蚜(Aphis gossypii)的一种外寄生性天敌.本文报道了该种天敌的生活史;卵、前幼螨、幼螨、若蛹、若螨、成蛹和成螨的发育历期和各种虫态的生活习性和生境;幼螨的寄主和寄主选择性;成、若螨的猎物和成螨的产卵量;棉田卵形异绒螨的来源、扩散及种群动态;棉蚜有翅成蚜携螨的最大负载量和向不同棉田的日迁移量;棉蚜-卵形异绒螨的生态位及其空间格局;卵形异绒螨对棉蚜的寄生作用及控蚜阈值;该种天敌种群密度与棉田海拔、水位、连作时间及栽培方式的关系;杀虫剂种子处理、喷雾和涂茎对棉蚜和卵形异绒螨的选择毒性.提出了卵形异绒螨的应用前景及其保护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双弟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238-242
为了研究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印楝素与矿物油两种复合液防治小绿叶蝉、跗线螨的药效,应用苦参碱、印楝素乳油与矿物油两种复合液;单剂苦参碱、印楝素;两种化学农药硫丹、乐果6种处理。在广西桂北茶园第二次小绿叶蝉高峰及跗线螨高峰前期进行田间防效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6种处理对小绿叶蝉校正防效:两种复合液A1药后第2和7天分别达86.54%和78.43%、B1分别达76.04%和88.57%,药后第14天A1和B1分别仍达60.29%、58.59%;单剂苦参碱、印楝素校正防效:药后第2和7天苦参碱仅分别达64.94%和57.32%、印楝素分别达53.54%和67.17%;两种化学农药硫丹、乐果校正防效:药后第2和7天硫丹仅分别为52%和42.18、乐果为41.04%和36.92%。6种处理对跗线螨的防效:两种复合液A1药后第2和7天高达91.14%和82.93%、B1高达82.34%和93.67%,药后第21天分别仍达68.03%、69.57%;单剂苦参碱、印楝素校正防效:药后第2和7天苦参碱分别达74.19%和68.34%、印楝素达61.6%和76.47%,药后第14天仅为50.12%、51.18%;两种化学农药硫丹及乐果:药后第2天分别为83.45%、70.54%,药后第21天分别仅为37.53%、4.73%。结果说明两种复合液比其他4种处理在防治小绿叶蝉及跗线螨上显示出较好的防效及较长的持效期。两种复合液不仅能有效地控制小绿叶蝉及害螨,而且对天敌安全。可在有机茶园生产基地的茶叶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信阳有机茶园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信阳茶区不断遭受虫害的困扰,为了有效控制害虫、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2007-2009年对信阳有机茶园的主要害虫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包括田间实地调查、查阅历史资料和访问茶农。结果显示,有机茶园的主要害虫为茶尺蠖、茶毛虫、假眼小绿叶蝉;主要天敌为蜘蛛类、瓢虫类和寄生蜂类。研究了茶尺蠖、茶毛虫和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动态,6月份是其发生高峰期。分析了茶毛虫与天敌种群数量的相关性,其关系式为y=0.8159x+3.9514,相关系数为0.7313;假眼小绿叶蝉与天敌种群数量的关系式为y=0.482x+6.0326,相关系数为0.7960;天敌对茶毛虫和假眼小绿叶蝉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天敌在5、6月份也有较高的种群数量,在这个时期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是可能的。研究结果对信阳茶园害虫的有效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啤酒花是酿造高质量啤酒的核心原料,害螨可造成啤酒花减产,为防治害螨从5月中旬到7月20日一般要喷洒4~8遍化学农药。但化学防治会造成啤酒花农药含量超标,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简便、经济、有效的害螨综合防治体系,是改变啤酒花生产过程中滥用农药的根本措施。前期调查得出本地危害啤酒花的害螨有4种,其中土耳其斯坦叶螨是主要害螨。胡瓜新小绥螨取食土耳其斯坦叶螨、截形叶螨、敦煌叶螨和朱砂叶螨均能正常生长发育与繁殖。在啤酒花叶螨发生初期,投放胡瓜新小绥螨75只/m2,10 d防效可达87%,每年只需投放1次,直至啤酒花采收,全程无须使用任何化学农药,其防治效果就能优于化学农药。胡瓜新小绥螨可作为比较理想的天敌控制啤酒花害螨的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1.
安溪县茶园肥力状况与合理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火贵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8):132-135
为做好茶园耕地的质量保护与改良利用,指导广大茶农科学合理施肥。笔者通过采集具代表性茶园耕地土壤进行化验检测,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根据186个土样测定结果评价安溪县茶园耕地肥力状况。结果表明:全县茶园土壤酸化趋势严重;土壤养分失衡,钾、镁、硼缺乏较严重。因此,建议加强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力度,矫正土壤养分失衡状况;做好茶园耕地质量保护与改良利用,发展生态茶园,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氮水平对茶鲜叶中氟的调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茶园施肥降氟途径,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施用量下,宣城(机采茶园)、休宁(手采茶园)2地黄红壤茶园茶鲜叶中含氟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机采茶园(宣城)和手采茶园(休宁),均随施氮量增加,1芽3叶茶鲜叶中氟含量呈逐级逐年下降趋势。宣城和休宁回归方程分别为:y=2.7072x2- 36.641x+305.73(R2=0.9827)和y=-0.4235x2-6.7592x+118.48(R2=0.9815);(2)1芽3叶茶鲜叶中氟含量均随采摘时间的推移而迅速增加,至8月开始下降,茶园施氮对春、夏、秋茶鲜叶都能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降氟效果为:夏茶>秋茶>春茶,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27.75%、15.41%和12.37%;(3)每千克氮素施用效益结果表明,2地茶园均以N180降氟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每千克氮素施入量可使茶鲜叶中氟下降1.73%和0.45%。因此,茶园长期合理施用氮素,可有效降低茶鲜叶中氟含量。  相似文献   

13.
有机管理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管理的有机茶园和常规茶园益、害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查,并根据群落指标: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分析群落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管理的茶园群落稳定性大于对照茶园。根据最远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有机管理茶园和常规管理茶园分属不同的类群,说明有机管理方式有利于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某茶园土壤和茶叶中重金属的监测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测定了重庆市某茶园土壤和鲜茶叶中的重金属Pb,Cd,Cr,Cu,Hg和As含量,并结合茶园土壤和茶叶的卫生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w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茶园土壤和鲜茶叶中这几种重金属含量均较低,但Cd的含量稍高;单因子污染指数和Nemerow污染指数基本上均小于1.0,表明茶叶和茶园土壤基本上未受这6种重金属的污染,茶叶和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茶叶对土壤中Cd、Cu和Hg的富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
有机管理措施对有机茶园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查广西西林县古障有机茶园和黄果园常规茶园的最主要害虫和天敌分别为假眼小绿叶蝉和蜘蛛。在茶树生长季节,有机茶园的假眼小绿叶蝉数量比常规茶园少,蜘蛛数量比常规茶园多。有机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和蜘蛛间的相关系数(r:0.2182~0.7355)比常规茶园的(r:0.1318)大,说明有机管理措施有助于天敌和害虫间形成相互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6.
广西茶树良种苗木繁育推广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茶树良种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体系,提高茶园无性良种化率对广西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建立茶树母本园、品种园、苗圃、高产优质示范园、茶叶加工厂等设施入手,研究探索其推广技术体系;【结果】研究内容包括建设茶树母本园 11.3 hm2、品种园5.3 hm2、苗圃13.3 hm2、高产优质示范园 26.7hm2、茶叶标准化加工厂面积1900 m2,、茶叶低温冷库90 m2、茶叶质量检测室面积700 m2等基本设施,以及与良繁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试验、速繁等设施,良种繁育技术集成、研究与开发、推广示范;【结论】初步建立了茶树良种苗木繁育推广体系并解决其技术瓶颈,获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广西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云南台地茶园土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云南省台地茶园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法等方法测定云南省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和保山等地区台地茶园土壤大量营养元素、微量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等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云南省台地茶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88%,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全铬和全铅平均含量分别为133.55、6.78、83.56、177.55、64.39、24.04、11.35、0.70、0.68、1.22、70.64、83.6 mg/kg。云南省台地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但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含量均较低,建议在加强大量营养元素肥料施用量的同时,加大微量营养元素肥料的施用量;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符合无公害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8.
气相色谱法对茶园土壤中三种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通过对测定西南地区不同茶园土壤的三种农药残留量,对茶园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并评价了茶园土壤的污染状况。研究中以丙酮为提取剂,样品经提取和浓缩后,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检测农药残留,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茶园土壤的农药残留量存在差异。分析和评价茶园土壤的农药残留现状,有利于更好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控制农药污染,促进茶叶的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19.
云南景迈山和六大茶山古茶园土壤养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弄清景迈山和六大茶山古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古茶园提供科学依据,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溶量法和碱解扩散法等方法测定古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结果表明,景迈山古茶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平均含量均较六大茶山高,而碱解氮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均较六大茶山低,景迈山古茶园土壤均达到Ⅰ级茶园土壤标准,六大茶山古茶园土壤均达到Ⅱ级茶园土壤标准。景迈山土壤养分含量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速效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六大茶山土壤养分含量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其中景迈山有机质和碱解氮均较六大茶山大,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均较六大茶山小。LSD多重比较表明,景迈山和六大茶山共16个地方古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