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豆农家品种资源芽期耐盐性鉴定及耐盐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大豆属于中度耐盐植物,盐胁迫导致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进程受到抑制。本研究测定了NaCl处理下,18份大豆农家品种资源的发芽率、发芽势、株高、胚轴长、根长、侧根数、干物质积累等指标。明确了NaCl胁迫条件下,发芽率、发芽势、株高、胚轴长、根长、侧根数、干物质积累等指标均呈降低趋势。筛选出耐盐品种G08,盐害指数18.00%。证明了发芽势、发芽率、株高、胚轴长、根长与品种间耐盐性呈显著相关关系,能更好的反应大豆的耐盐性。为大豆耐盐种质创制提供丰富的数据参考和亲本材料,为完善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研究和提高盐渍土壤利用效率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2.
花生耐盐性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进一步明确花生耐盐性的鉴定指标,提高花生耐盐种质的筛选效率,尽快培育出耐盐花生新品种,笔者从盐胁迫对花生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花生耐盐性鉴定方法与评价指标和优异耐盐种质筛选3个方面总结了花生耐盐性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采用的鉴定指标和评价方法对花生耐盐性判断不够全面、准确,就未来花生耐盐性鉴定的研究方向给出建议,提出尽快建立花生耐盐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强调应同时兼顾筛选种质的耐盐性和耐碱性,保证筛选的种质材料具有广泛的大田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筛选耐盐大豆资源对于大豆主产区盐渍化土壤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中黄35、中黄39、Williams82、铁丰8号、Peking和NY27-38为供试材料,以蛭石为培养基质,设0、100和150 mmol L?1 NaCl 3个处理,进行出苗期耐盐性鉴定,分析与生长相关的6个指标,旨在明确大豆出苗期耐盐性鉴定指标和评价方法。结果表明, 150 mmol L?1NaCl处理显著降低大豆的成苗率、株高、地上部鲜重、根鲜重、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并且不同材料间差异显著。基于幼苗生长发育状况的耐盐指数方法与耐盐系数方法对6份种质耐盐性评价结果显著相关。耐盐指数法对植株无损坏、可省略种植对照,节约人力和物力,提高种质鉴定的效率。因此,以150 mmol L?1 NaCl作为出苗期耐盐鉴定浓度,以耐盐指数作为大豆出苗期耐盐鉴定评价指标,鉴定27份大豆资源,获得出苗期高度耐盐大豆(1级) 3份、耐盐大豆(2级) 7份,其中4份苗期也高度耐盐(1级),分别为运豆101、郑1311、皖宿1015和铁丰8号。本研究建立了一种以蛭石为基质,利用150 mmol L?1 NaC...  相似文献   

4.
果树耐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胁迫是影响果树栽培的重要环境因子,严重制约我国果树产业的发展。主要对果树耐盐性评价方法和耐盐种质资源筛选、果树耐盐性形成的生理机制、果树耐盐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基因等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为后续的果树耐盐碱机制解析及耐盐碱果树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盐害是一种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限制植物的生长并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含有诸多优异的基因。为评价野生大豆的耐盐性,试验采用漂浮育苗方法,以NaCl致死浓度为评价指标,对244 份野生大豆苗期的耐盐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野生大豆种质致死浓度最低为200 mmol/L,最高为300 mmol/L,并从中筛选出致死浓度为290 mmol/L 耐盐种质14 份,占供试材料的6%,致死浓度为300 mmol/L 的耐盐种质2 份,占供试材料的1%;致死浓度为200 mmol/L 的盐敏感种质15 份,占供试材料的6%;致死浓度为270 mmol/L的材料最多,共计36 份,占供试材料的15%,其次是致死浓度为220 mmol/L 的材料32 份,致死浓度为280 mmol/L 的材料29 份。综上表明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差异较大,含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有望筛选出优异的耐盐种质,用于耐盐QTL的定位和耐盐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黄秋葵是重要的园艺作物,在海水胁迫下进行耐盐性种质资源筛选鉴定,可以为培育耐盐黄秋葵新品种奠定基础。本研究以不同地理来源的100份黄秋葵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50%浓度的海水进行处理,测定苗高、叶长、叶宽、叶柄长、茎粗和叶绿素含量,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黄秋葵种质资源在海水胁迫下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海水胁迫对苗高的影响较大,对叶宽和茎粗的影响相对较小。筛选出OG 36、OG 60、OG 11和OG 10为极耐盐品种,OG 70、OG 87和OG 13为盐敏感品种。苗高隶属函数值与总隶属函数值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可以作为黄秋葵海水胁迫耐盐性筛选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种子萌发期是对盐分较敏感的时期,测定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的棉花种子发芽情况是筛选棉花耐盐种质的重要依据之一。本研究对629份棉花种质资源进行0、150mmolL–1 NaCl处理,对鲜重、发芽势等6个性状的耐盐系数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盐胁迫下各个性状较对照均存在显著差异;使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对棉花种质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对综合评价值D值进行聚类分析,根据D值的大小将629份种质资源分成5类:188份耐盐中间型材料、376份耐盐型材料、36份高耐盐型材料、28份盐敏感型材料、1份高盐敏感型材料;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棉花萌发期耐盐性评价预测模型:D=0.277RFW+0.29RGP+0.189RPL+0.387RGR-0.32 (R2=0.992),筛选出鲜重、下胚轴长、发芽势和发芽率4个指标可作为棉花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指标。本研究建立了一套精准、高效的耐盐性鉴定体系,筛选到36份高耐盐材料和1份高敏感材料,为棉花耐盐机制研究和培育耐盐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耐盐大豆种质资源作为耐盐育种亲本材料和盐碱地种植的依据,用0.4%和0.8%的NaCl处理52份大豆种质,调查萌发指标和部分种质的苗期指标,进行耐盐评价。结果表明,0.8%NaC处理下,群体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长和粗等指标较对照和0.4%NaCl处理显著下降,但群体内个体差异较大。在0.4%和0.8%NaCl胁迫条件下,不耐盐大豆种质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显著低于耐盐种质;在0.8%NaCl胁迫下,不耐盐种质根中持Na+能力降低,茎中的Na+含量显著高于耐盐种质。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共筛选出耐盐大豆种质资源18份,中间型种质资源23份,不耐盐种质资源11份。  相似文献   

9.
花生资源耐盐性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耐盐花生种质并为花生遗传基础研究提供材料,本研究选用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和盐害率为指标,以0.5%的NaCl为胁迫浓度,对128份花生种质进行芽期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盐胁迫对花生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盐胁迫的抑制效应因种质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128份种质中,高耐盐种质仅占5%左右。在耐盐评价指标方面,除盐害率或相对发芽率以外,相对发芽指数可以作为评价指标之一。此外,盐胁迫条件下,地方品种的发芽速度高于育成品种。本研究筛选出JS011、JS024、JS125、JS491、JS523、JS524、JS525等7份高度耐盐种质可用于花生耐盐性基础研究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土壤盐渍化已成为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筛选耐盐绿豆种质资源对于盐渍化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346份国内外绿豆种质苗期用150 mmol L–1 NaCl进行胁迫处理,测定了株高、地上部鲜重、根鲜重、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根长、根体积等12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耐盐性综合评价分析及聚类分析对各样本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归类,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耐盐性预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处理组与对照组各性状评价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12个指标的耐盐系数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合盐害症状等级划分与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到苗期高耐盐(1级)绿豆26份,耐盐(3级)绿豆65份,对盐分敏感(7级)绿豆74份,对盐分极敏感(9级)绿豆18份。其中来自江西的C04125、菲律宾的C06310等10份耐盐能力最强,可作为绿豆耐盐育种的优异种质资源。地上部鲜重、根鲜重、根干重、根长、根体积和根分枝数可以作为绿豆苗期耐盐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王彩芬  安永平  马静 《种子》2019,(6):51-55
SKC1基因是已经克隆的水稻耐盐主效基因,位于水稻1号染色体。为了在水稻育种中高效利用SKC1耐盐基因,前期研究利用TILLING技术检测宁夏水稻主栽品种宁粳28号EMS诱变群体,得到了SKC1基因的SNP突变体。本研究通过芽期、苗期、孕穗期、全生育期耐盐性鉴定,对16份农艺性状优良的水稻耐盐基因SKC1等位变异突变体的耐盐性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耐盐性强的突变材料有:18NY-10、18NY-12、18NY-14,耐盐性较强的突变材料有:18NY-2、18NY-4、18NY-5、18NY-6、18NY-7、18NY-8、18NY-13、18NY-16。结果可为宁夏水稻耐盐育种提供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大豆苗期耐盐性的简便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胁迫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素,筛选耐盐种质资源对培育耐盐大豆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4个耐盐品种和4个盐敏感品种进行苗期耐盐性鉴定,以蛭石为培养基质,在大豆真叶展开时,分别用100、200和250 mmol L–1的NaCl溶液处理,每2 d浇一次盐溶液,每天测定大豆真叶SPAD值。盐处理8 d后,分别取各品种的根、茎、叶,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其Na+含量。结果表明,用200 mmol L–1 NaCl处理的耐盐品种和盐敏感品种表型差异明显,但叶片Na+含量差异不显著;用250 mmol L–1 NaCl处理后,表型差异明显且叶片Na+含量差异显著。200 mmol L–1和250 mmol L–1 NaCl处理下叶片失绿明显,盐敏感品种叶片积累的Na+含量与SPAD值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建立了一种以蛭石为基质,用200 mmol L–1或250 mmol L–1 NaCl处理,8 d即可进行大豆苗期耐盐性鉴定的简便方法,为大豆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的大规模鉴定及耐盐品种选择和耐盐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稻品系芽期耐盐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水稻品系在芽期耐盐性,为今后培育耐盐品种提供优良种质资源,本研究以7个水稻品系为实验材料进行芽期耐盐试验,用不同浓度NaCl(盐浓度分别为0、0.125、0.15、0.2 mol/L)胁迫后,对水稻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芽长、芽鲜重以及主根数目进行测定分析,并通过多元分析对各品种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不同水稻品系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0.15 mol/L盐处理下,‘S83’,‘S85’号水稻品系表现出一定的耐盐性,‘S88’号水稻品系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盐胁迫下‘S88’号水稻品系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浓度盐胁迫对小麦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提高以盐渍化为代表的中低产田的产量,已成为进一步提高小麦总产量的主要途径,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依据300 mmol/L盐浓度下的发芽率和水培苗期在200 mmol/L和400 mmol/L两个盐浓度梯度水平下的株高、根长、根数变化,对选自不同生态类型区的21份冬小麦资源及育成品种进行了耐盐性鉴定,并依据盐胁迫下的小麦发芽率和苗期植株变化对供试材料的耐盐力进行综合评判。研究结果表明:从供试材料中筛选出了1级耐盐材料3份;2级耐盐材料3份;3级耐盐材料5份,丰富了小麦耐盐种质资源。该方法与田间盐池鉴定方法相比,具有工作量小、速度快的优点,且鉴定结果与田间表现吻合度高,研究结果可为小麦耐盐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进一步提高盐渍化土壤小麦产量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盐害是一种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限制植物的生长并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9个山东大豆育成品种种子进行不同盐浓度处理(5、10、15 g.L-1),统计了种子的发芽数、相对发芽率、株高、胚根长和须根数,分析了其相对盐害指数,评价各品种的耐盐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品种间的发芽数、株高、和须根数都呈下降趋势,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在5 g.L-1的盐浓度处理下,3个品种的胚根长较对照呈增长趋势,其他指标在三个盐浓度处理下均呈降低趋势。在5 g.L-1的盐浓度处理下,9个品种都为高耐盐品种;在10 g.L-1的盐浓度处理下,有5个高耐盐品种;在15 g.L-1的盐浓度处理下,有1个高耐盐品种。证明了不同盐浓度处理下相对盐害指数与发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能更好的反应大豆的耐盐性,为大豆耐盐种质创制提供丰富的数据参考和亲本材料,为完善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研究和提高盐渍土壤利用效率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玉米成株期耐盐性评价方法并筛选耐盐玉米资源,采用多个鉴定指标对16份玉米品种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并划分为不同的耐盐级别。试验采用大田鉴定法,以株高、穗鲜重、茎鲜重、总鲜重和籽粒干重这5个指标的耐盐指数为评价依据,运用加权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综合评价,并根据D值对耐盐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环境相比,在盐碱胁迫下,各鉴定指标的平均值均有所下降,其中籽粒干重和穗干重的变异系数在盐胁迫条件下明显高于正常条件;不同玉米种质资源的耐盐指数的表现不同,以各个耐盐指数为依据的品种耐盐性排序也不一致;相关分析表明D值与各耐盐指数的隶属函数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以用加权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玉米成株期耐盐性。根据D值和聚类分析,可将16个玉米品种划分为5个耐盐级别:其中高耐盐品种(1级) 1个、耐盐品种(2级) 2个、中等耐盐品种(3级) 9个、敏盐品种(4级)3个、高敏盐品种(5级) 1个。本研究共筛选出高耐盐普通玉米1个(天泰316)、耐盐普通玉米2个(五岳97-1,惠农609)和特用玉米1个(山农207),这些品种建议在黄河三角洲等盐碱地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Water deficit imposed by either drought or salinity brings about severe growth retardation and yield loss of crops. Since Brassica crops are important contributors to total oilseed production, it is urgently needed to develop tolerant cultivars to ensure yields under such adverse conditions. There are various physiochemical mechanisms for dealing with drought and salinity in plant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Accordingly, different indicators of tolerance to drought or salinity at the germination, seedling, flowering and mature stage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used for germplasm screening and selection in breeding practices. Classical genetic and modern genomic approaches coupled with precise phenotyping have boosted the unravelling of genes and metabolic pathways conferring drought or salt tolerance in crops. QTL mapping of drought and salt tolerance has provided several dozen target QTLs in Brassica and the closely related Arabidopsis. Many drought- or salt-tolerant genes have also been isolated, some of which have been confirmed to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of plant tolerance.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molecular breeding approaches, such as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and gene transformation, that will enhance oil product security under a changing climate be integra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drought- and salt-tolerant Brassica cro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