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保险+期货"模式2015年首次出现并迅速推广,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尝到了甜头。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如今"保险+期货"有哪些应用,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未来的发展预期又如何?围绕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采访。鸡蛋价格"跌跌不休",保险撑腰处乱不惊不久前,国内首单由地方财政补贴保费的政策性农产品(鸡蛋)"保险+期货"项目,获得了2017年青岛市金融创新奖一等奖。虽然这只是个地方奖项,但对当地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管理地方农产品风险、推动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广西地区为例,实证研究保险+期货”服务地方农产品的风险管理。研究发现“保险+期货”模式实施的现状存在农产品品种较少、业务发展定位不清晰、服务环节少、农户对金融市场认知不足等问题,在借鉴国内典型农产品“保险+期货+N”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广西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的建议,包括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机构参与、创新期货期权交易方式以及加强业务模式宣传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2016—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6a提出要稳步推进"保险+期货"模式试点,"保险+期货"模式旨在帮助农户缓解农业生产与销售过程中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为农户解决后顾之忧,为服务乡村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贵州省在"保险+期货"模式试点过程中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缓慢、农业保险产品创新不足、农户配合积极性较差以及参与主体之间合作交流机制不完善等。本文通过分析以上问题提出要加快贵州省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创新农业保险产品,提升农户参与积极性和完善参与主体之间的合作交流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在积极响应并支持农业保险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农产品"保险+期货"应运而生。"保险+期货"从2015年开始试点,目前已经在各地取得了良好成效,积累了大量经验。但在试点中也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需要通过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保险+期货"的实现路径。实施效果"保险+期货"实质上是"价格保险+场外期权+场内期货",其具体操作过程是:保险公司根据期货市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21,(1)
正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抓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落实,督促保险机构及时足额理赔。优化保险+期货试点模式,继续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上市"。从多年的运行看,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结合地方经济和农村发展实际,作为地方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促进农业发展、分散农业风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6.
作为管理农业风险的两种重要工具,我国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明显不足,"保险+期货"模式的出现是二者协同发展的一种探索。"保险+期货"模式中保险公司参照期货价格设计保险产品,同时通过期货公司购买场外期权规避价格风险,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购买保险产品实现避险,实际上在此过程中期货市场担当了再保险的角色,充分发挥了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各自的优势。"保险+期货"运作机制有利于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顺利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以及完善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目前,我国"保险+期货"尚处于试点阶段,运行过程中存在适用范围有限、场内期权缺失、农产品期货市场和政府补贴不完善以及法律法规限制、监管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应尽快推进期货市场新品种上市、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建立政府财政补贴体系、修订法律法规以及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为吉林省落实《农村金融改革综合试验方案》、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介绍了"保险+期货"模式的基本原理和试点案例,并结合吉林实际,提出了开展"保险+期货"试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一直在探索管理农产品市场风险的方法,多个地区针对本地农产品开展试点。本文总 结了全国“保险+期货”试点的发展现状、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优化现行 模式探索创新方案,为“保险+期货”模式提供可持续化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9.
翁可欣  熊涛  尚燕 《世界农业》2023,(8):101-112
随着农业生产市场化和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农户面临的市场风险形势日趋严峻,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引致的农户收入不稳定将直接威胁国家粮食安全。本文基于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辽宁省463户玉米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层次回归法等,探讨农户的市场风险经历对其“保险+期货”投保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成本保险的投保经历与权威信任度对市场风险经历影响农户“保险+期货”投保意愿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市场风险经历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投保意愿;成本保险的投保经历未起到调节作用,而权威信任度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即市场风险经历丰富且权威信任度高的农户,更倾向于采纳“保险+期货”;上述研究结果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中存在异质性,成本保险的投保经历仅在高收入农户中起到调节作用,权威信任度对高收入农户和低收入农户均有正向调节作用。故此,未来试点的开展过程中需提升农户对市场风险的认知、发挥权威群体的引导作用,进而提高农户的投保意愿,推动“保险+期货”的广泛普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出的"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在传统农业保险的基础上将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帮助农民稳定收益。以甘肃省三个贫困县苹果项目为例,该项目的 "保险+期货"模式推动了甘肃省贫困县脱贫摘帽的进程,可以通过提高农民参与项目积极性、加快农产品期货品种上市、升级"保险+期货"模式的策略,进一步推进"保险+期货"模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户的收益,促进农户、购买商和政府三方的可持续发展,在原有“期货+保险”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期权+保险”的新模式。通过两种模式对比分析发现“期权+保险”新模式更具优越性:从运作模式上看,“期权+保险”模式考虑农产品价格下降带来的风险和减产带来的损失,兼顾购买商采购成本,同时还引入政府部门作为参与主体;从盈利模式上看,农户收益与购买商的成本是对立的两极,原有的“期货+保险”模式在权衡之下放弃了购买商的利益,而选择将农户的利益最大化,不利于金融助农可持续发展,而“期权+保险”模式可以在政府补贴和不补贴两种情况下,权衡农户收益和购买商成本的均衡值,实现了总体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为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制度提供参考,基于对陕西杨凌地区479名农户的调研数据,建立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购买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并运用解释结构模型解析了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和层次结构。结果表明:农户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占比、市场风险损失情况、市场风险认知情况和自行承担的保费水平对农户购买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的意愿具有影响。其中,保费自行承担水平是影响农户购买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意愿的表层直接因素,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占比、市场风险认知情况是中间过渡层因素,受教育程度和市场风险损失情况是次基础层因素,性别是深层根源因素。  相似文献   

13.
"保险+期货"是近年来农业风险管理的模式创新,学术界从不同层面开展的相关研究日益增加。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对"保险+期货"模式内涵、产生原因及意义进行了重点梳理,并分析述评了关于"保险+期货"试点效果及主要存在问题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保险+期货"模式研究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如何使农民脱贫,提高农民收入一直是国家农业工作重点。自2016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提及"保险+期货"新型保险模式,由此可见,"保险+期货"这种新型农业保险模式对农业生产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从"保险+期货"模式理论背景出发,以安徽泗县玉米"保险+期货"模式试点地区实地调研为基础,分析探究该模式对农民收入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险+期货"模式可以对农户收入风险起到良好的稳定作用,为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保险+期货"模式作为一种抵御自然风险和价格风险的新模式,目前在全国23个地区开展了249个试点项目,已发展成为农民增收减损的重要保障。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农户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等因素,伴随着保障率的提升,试点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农户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一系列道德风险行为。本研究从农户道德风险视角出发,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保险+期货"模式试点前后农户的生产要素投入行为,进行分析评估,发现模式试点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农户存在多施化肥、农药的行为。因此,模式试点过程中很有可能确实存在农户道德风险,这对生产高效性和资源合理配置带来不利影响。在未来"保险+期货"模式发展过程中,在稳定农户收入的同时,也要制定合理负向激励机制,最大程度抵御道德风险,规范农户行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6.
从2016年起,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连续8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为农户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提供有效途径,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助力。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玉米“订单农业+保险+期货+融资”试点项目为研究对象,从试点项目基本流程、项目内容和亮点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梳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开展“订单农业+保险+期货+融资”项目提供优化建议,也为其他试点项目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频发的自然灾害,让农产品种植业容易遭受难以承受的伤害。中国人保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在省内率先提供蔬菜保险,为蔬菜种植户撑起了"保护伞"。该险种为7517户农户,累计承保蔬菜达6.4万亩,累计支付赔款达240余万元。目前,蔬菜种植保险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且保险范围限定于规模化种植蔬菜。保费大致由省市县财政补贴75%,农户自己承担25%。以广元市为例,大棚蔬菜每年每亩的保费为201.5元,农户只需承担50.38元。  相似文献   

18.
“农业保险+期货”模式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了农业市场风险的转移,但却存在着风险管理成本高、“农业保险+期货”产品不完善、农业生产者参保意愿不足三个突出问题,限制了“农业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响应党中央关于服务“三农”号召,立足“保险+期货”服务地方特色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的维度,提出了多渠道分散风险、完善“农业保险+期货”产品种类、提高农业经营者参保积极性等改进建议,以期促进辽宁省“农业保险+期货”模式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9.
目前,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成为下一步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保险+期货"模式的现实应用进行分析,明确其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农户+银行+保险+期货"的优化模式,激发农户和保险公司的参与热情,推动当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多方利益共享格局。  相似文献   

20.
风险感知与风险管理是农业经济领域的热点议题,研究农户的农业风险管理策略选择、确保粮食主产区农户有效管理农业风险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基于风险感知视角,以黑龙江省粮食种植大户为研究对象,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有序Logit回归模型,分析风险感知与风险管理的内在联系,探讨风险感知与风险管理的公因子会如何影响农户的风险管理需求。结果表明,订单合约、农业保险和"保险+期货"是农户需求较高的风险管理策略,其高需求意愿占比分别为54.46%、72.92%和74.46%。市场价格类风险感知与自然灾害类风险感知均对农户的风险管理策略需求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市场价格类风险感知越强,则越倾向于选择合作社及订单合约等事前风险管理策略,而对自然灾害类风险感知越强,则越倾向于选择借贷和"保险+期货"等事后风险管理策略。"传统风险管理策略的参与经验"公因子对农户参与"保险+期货"这类新型风险管理策略的需求产生促进作用,但现有"保险+期货"产品还未完全达到农户满意度,"新型风险管理策略的参与经验"公因子并未对农户参与"保险+期货"的需求产生显著影响。据此,建议应对农民进行必要的风险管理知识培训,帮助农民正确感知风险;积极探索完善以"保险+期货"为代表的新型农业保险产品,满足农民日益多元化的风险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