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农村.农业.农民》2015,(12)
<正>记得儿时,因为贪玩,常常把吃饭的时间都用在了玩耍上,结果总是在与小伙伴的游戏比赛中,因跑不快、力气差而输掉游戏。现在想想,归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吃饱肚子。不过还好,长大后,明白了吃饱才有力气干活儿的道理。吃,对于人来说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它是人们做好一切事情的原动力。对于国家而言,能否保证国民粮食充足的供应,能否确保国民现在吃上安全的粮食,未来也不必为吃而担忧,更是一个含义深广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
9.
无人驾驶插秧机、智能化叶龄诊断、智能化控制灌溉、无人驾驶收割机……近年来,拥有“绿色米都”之称的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积极发展智慧农业,不断提升农业耕种管收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端牢“中国饭碗”。2020年建三江分公司粮食总产量128亿斤,比上年增加6亿斤。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2,(3)
2022年2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2月22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会议暨全国土壤普查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责任、细化措施,高质量完成土... 相似文献
12.
13.
<正>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础的要素之一,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并不具有耕地优势。“人多、地少、水缺”是我国基本国情。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相似文献
14.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提出,加强建设现代农业是一件有紧迫感的工作。 陈锡文说,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成就显著。粮食连续9年增产,农民连续9年较快增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新农合、低保、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这10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又一个黄金时期。但是,农业底子薄、农民收入低、城乡差距大的矛盾是由自然、历史等诸多因素长期累积形成的,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彻底改变。 相似文献
15.
16.
10月14日,铁岭县2013年水稻高产创建项目机械收割现场会在铁岭市新台子镇万鑫水稻种植合作社召开。
在机收现场,金黄的稻浪随风荡漾,10台大型水稻收割机不停地穿梭其中,轻松自如地完成着水稻收割、脱粒、秸秆还田等一系列作业。在田埂上看“新鲜”的西三家子村村民感慨地说:“往年收割几亩稻子,几个人要起早贪黑忙上好几天,如今机械一响,水稻一下子就收完了,比人工收割真是舒服得多。以后用上这东西,种地再也不辛苦了。” 相似文献
在机收现场,金黄的稻浪随风荡漾,10台大型水稻收割机不停地穿梭其中,轻松自如地完成着水稻收割、脱粒、秸秆还田等一系列作业。在田埂上看“新鲜”的西三家子村村民感慨地说:“往年收割几亩稻子,几个人要起早贪黑忙上好几天,如今机械一响,水稻一下子就收完了,比人工收割真是舒服得多。以后用上这东西,种地再也不辛苦了。” 相似文献
17.
18.
19.
<正>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十几亿人口要吃饭,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粮食安全纳入国家安全能力统筹考量,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藏粮于地”战略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实现了“十八连丰”,并且连续七年保持1.3万亿斤以上;2022年夏粮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的佳绩。“藏粮于地”成为端牢中国“饭碗”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20.
《农村.农业.农民》2017,(10)
<正>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就三农工作提出很多新概念、新表述,并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实现城乡融合?如何推进乡村治理?连日来,乡村振兴成为从案头到田间地头的热议话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