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广西糖业》2019,(4):52-52
一是建设“双高”基地降低种植成本。目前,广西500万亩“双高”基地累计完成土地整治462万亩,综合机械化率达61.1%,种植良种率达100%。通过“双高”基地建设,每亩甘蔗可降低生产成本120元左右,带动广西糖料蔗入榨量从2016/2017年榨季的4303万吨增加到2018/2019年榨季的5466万吨。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掌握全区2014年50万亩、2015年80万亩“双高”基地建设情况,研究解决问题、总结提炼经验、推广典型做法,3月份以来,自治区“双高”基地办选择了崇左、来宾、柳州、南宁、河池、百色等糖料蔗重点地区,展开了以土地流转、土地整治、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主题的系列调研.调研表明,1年多来,各地在推进“双高”工作中探索出了许多新经验、新做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各地依然不同程度遇到土地流转难、糖厂参与度不高、种植企业资金压力大等问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武鸣县“双高”基地现场、种植公司和制糖企业,发现武鸣县在建设过程中,创新推出了“制糖公司+种植公司”、“公司+农户”、“制糖公司带动农民租地”、“种植公司带动农民用工”模式(以下简称“双加双带”),一举解决了这些问题,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推进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需要以优良甘蔗品种为基础,结合高效栽培技术和病虫等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为保障。通过对当前甘蔗病虫害发生概况、存在问题、"双高"基地甘蔗生产对病虫害的影响进行分析,从5个方面提出了"双高"糖料蔗基地甘蔗病虫害防控对策:(1)建设"双高"糖料蔗基地甘蔗病虫害监测预警平台;(2)开展甘蔗植保高效机械化技术研究;(3)开展甘蔗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的统防统治工作;(4)因地制宜制定"双高"糖料蔗基地甘蔗病虫害防控方案;(5)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甘蔗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年末,广西发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广西糖业二次创业的总体方案》。广西糖业二次创业的主要预期目标是:通过有序推进蔗区管理制度和糖业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蔗区建设与管理制度,行政管理体制基本理顺,糖料蔗种植、食糖生产与市场管理统一到自治区糖业发展主管部门。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力争在糖料蔗种植、工业生产、市场管控三大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实现如下目标:全区500万亩"双高"基地基本建成,糖料蔗生产  相似文献   

5.
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合广西甘蔗主产区的甘蔗新品种(系),为广西50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实现良种化提供参考,以广西主栽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对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2个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系)在崇左蔗区进行比较试验,并对其进行综合性状评价。结果 13个品种(系)中,桂糖42号、桂糖07/94、桂糖08/120、桂糖08/1533、桂糖47号等品种表现出分蘖好、有效茎多、产量高等优势,适宜在崇左蔗区双高糖料蔗基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1 广西糖料蔗发展的现状和特 点 1988年以来,国务院把广西列为全国重点糖业生产基地,促进了糖料蔗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广西稳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糖业生产基地。同时,广西糖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振兴经济,促进工农业的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农村脱贫致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我区的支柱产业。 1987年,广西糖料蔗面积仅为306万亩,原料蔗产量1020万吨,产糖103.66万吨。经过1988年以来的开发建设,至1992年产糖214万吨,提前三年实现“八五”计划  相似文献   

7.
通过最近10年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的变化情况,分析这造成变化的内外因素,剖析新常态下广西政府主导下的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的50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对广西糖企的发展有多大益处;并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制糖企业提出应对这一产业危机的一些建议和做法。  相似文献   

8.
冯晓善 《广西蔗糖》2012,(2):50-51,54
糖料蔗是糖业的基础,是糖业发展的“第一车间”。本文分析了制约广西糖料蔗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快糖料蔗发展,需要加强糖料蔗基地建设、提高单产、加强良种培育和推广、加强蔗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机械化水平等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广西蔗糖》2011,(3):42-42
新华08网南宁8月31日电(记者张周来)今年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达1575万亩,同比增加28万亩。由于受春季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及今年7月以来干旱天气的影响,目前有超过80万亩蔗田受旱,部分蔗区病虫害发生严重,大部糖料蔗长势缓慢,株高比正常年景矮15—20厘米。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全国甘蔗主产区,广西出台农机作业补贴政策,并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让大数据跑腿,更好发挥补贴的刺激效应,推动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 崇左市扶绥县渠黎镇雷达现代农业合作联社13万多亩的"双高"糖料蔗基地里,有多台大型收割机参与收割作业.跟往年不同的是,2021年合作社的每一台收割机都安装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以度衣机作...  相似文献   

11.
《广西蔗糖》2012,(3):54-54
今年以来,来宾兴宾区良塘乡以实施土地整治项目为契机,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在北合村委连片整合土地2313亩,其中由东糖集团迁江公司与北合村农户签订10年合同租赁1801亩,用于发展糖料蔗生产,采用滴灌的节水灌溉技术,建有水利渠道一条,泵房2座,铺设灌溉管道16676米,全部实行滴灌技术,从过去的“望天等水”到现在的随时有水灌溉,全面打造甘蔗“干亩万吨”高产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2.
《广西糖业》2022,42(1)
糖业是广西的传统优势产业,全域范围内共有13个设区市73个县(市、区)种植糖料蔗,有制糖企业集团10家,在册糖厂84间.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长期稳定在1100万亩以上,食糖产量稳定在600万吨以上,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17年占全国的60%左右.  相似文献   

13.
罗凯 《广西蔗糖》2003,(2):43-44
湛江是我国三大甘蔗生产基地之一。最近 ,被国家农业部列为11个优势农产品 (“双高”甘蔗 )生产基地之一。甘蔗生产能否搞好 ,不但关系到湛江经济的发展 ,而且关系到我国食糖的供给。1甘蔗生产的现状1.1甘蔗生产日趋见好一是种植面积调整适当。湛江既是甘蔗主产区 ,也是老蔗区 ,1992年甘蔗生产达到高峰 ,全市种植面积234万亩 ,产蔗1013万吨 ,产糖105万吨。尔后 ,湛江根据食糖市场和农作物种植结构需要 ,适当调减种蔗面积 ,2002年全市种植面积164万亩 ,总产900万吨 ,产糖90万吨。二是区域布局合理。从行政区域来说 ,相对集中于遂溪、雷州、徐…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食糖生产的概况;通过对糖料基地建设规模、内容、效益等技术经济指标的分析,总结“八五”、“九五”以来基地建设对我国糖业发展的贡献和现存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设置原则、建设模式等方面探讨了我国未来糖料基地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莆田县是农业部,国家计委“九五”第一批糖料生产基地县之一,1997年和1998两年实施。县委,县政府根据糖料基地县项目建设的要求,采取了相应的有力措施,在科技体系,旱地高产蔗田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措施的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莆田且糖料生产基地项目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徐闻县是“八五”期间国家级第一批糖料基地县之一。1992~1994年建成后,通过几年来资金、技术、物资的投入和加强管理,改善基地生产基础设施,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技术上的示范作用和生产上的骨干作用,促进了我县糖蔗生产的发展。据...  相似文献   

17.
湛江已建成了全国蔗糖重要商品生产基地,甘蔗生产朝着“三高”方向迈进。制糖工业已有一定基础和规模,建立了和完善了蔗糖生产综合服务体系,近年来蔗糖生产滑坡,种蔗面积下降,原料蔗不足,糖厂欠债亏损。恢复,稳定和发展蔗糖生产,必须认真抓好完善糖料政策,积极推进蔗糖生产产业化,增加投入,建设高产稳产原料蔗基地。  相似文献   

18.
最近,从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获悉,国家农业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决定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与地方政府联合建设“十五”第一批糖料生产基地。这次入选的糖料基地有15个县、3个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糖料良种繁育基地。国家糖料基地建设项目是要着重改善糖料生产的基础条件,提高糖料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糖料区域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因此,要求通过糖料基地项目建设后,基地县的糖料面积稳定发展,糖料年总产增加10%以上,良种率达到90%以上,糖料含糖率比非项目区提高0.5~1个百分点,农民公顷收入增加3000~6000元。糖…  相似文献   

19.
旱地甘蔗“千亩万吨”高产新技术示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旱地甘蔗"千亩万吨"目标提出后,农场进行的3年示范性探索并取得的重要进展.2007年1900 hm2甘蔗面积,实际入厂糖料蔗25.6万t,平均单产达134.9t/hm2;其中核心示范区第十三生产队连片甘蔗82.5 hm2率先实现"千亩万吨"目标,总产糖料蔗12811t,平均单产达155.28t/hm2.初步形成了"千亩万吨"高产、高糖、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和昌菱特有的技术推广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建德市现有茶园6.5万余亩,大部分都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自然环境条件优越,2004年启动“万亩有机茶基地建设”,至今已建成12080亩标准化有机茶园,有机茶分别出口德国、美国等国家,尤其是“千岛银珍”等有机名优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深受广大茶叶爱好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