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有记号安装法 1.打开减压,顺转曲轴,当喷油正时齿轮上任两齿啮合时,停转曲轴。 2.拆下供油正时齿轮,顺转曲轴至一缸排气上止点,装上供油齿轮且保证其上带号齿与中间齿上任两点齿啮合。 3.检查供油时间,如正常就可使用了。  相似文献   

2.
外齿轮式高压油泵全齿面润滑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玉龙  刘焜 《农业机械学报》2008,39(12):178-182
为探究困油压力和异齿数对外齿轮式高压油泵全齿面润滑的影响,基于齿轮传动的几何关系,将全啮合齿面分成3个啮合区、8个位置点和7个过程,并以主动齿轮的啮合曲率半径为变量,建立了全齿面的啮合力公式和基于弹流润滑理论的膜厚公式,并对最小膜厚和最大啮合力发生的位置作出准确的判断。实例的研究表明:啮合力的变动很大,全齿面润滑总体上属于刚性一变粘度的边界润滑;不同啮合点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膜厚公式;异齿数能缓解啮合力的波动和改善齿面润滑状态,但效果不明显。由此得出外齿轮式高压油泵的齿面润滑确实有别于常规的齿轮传动,因而不能直接应用现有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齿轮传动系统仿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提出一种新的齿轮误差测量方法,即以实际齿面上的点相对于对应理论齿面上点的法向偏移量为齿轮误差. 该误差可以包含齿轮所有误差信息.考虑齿轮对啮合过程中的正常啮合、脱啮和齿背啮合及碰撞的情况建立齿轮传动系统振动数学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探讨了在考虑齿轮传动误差的情况下,作用在该系统的静力矩以及动力矩之间的关系对齿轮对啮合拍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一种新的齿轮误差测量方法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误差表示方式,即以实际齿面上的点相对于对应理论齿面上点的法向偏移量为齿轮误差。该误差可以包含齿轮所有误差信息。考虑齿轮副啮合过程中的正常啮合、脱啮和齿背啮合及碰撞的情况建立齿轮传动系统振动数学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探讨了在考虑齿轮传动误差的情况下作用在该系统的静力矩以及动力矩之间的关系对齿轮副啮合拍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对螺旋锥齿轮啮合方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自底向上”的实体建模方法和八节点六面体等参元,建立其三齿的有限元分析3-D模型,并基于热传导理论,建立了螺旋锥齿轮啮合的本体稳态温度场;由此,对热和结构两个物理场进行耦合,仿真分析了螺旋锥齿轮啮合过程热应力和热变形。结果表明,螺旋锥齿轮副多齿啮合时,其中一个齿的啮合中心处稳态温度较高;最大热应力与热变形不在啮合中心,而是分别在靠近啮合中心的齿根和齿顶部位。  相似文献   

6.
拖拉机由高速挡变为低速挡时,经常出现换挡打齿现象。2根轴上旋转着的2个齿轮,要实现平稳啮合的必要条件是2个齿轮啮合点的线速度近似相等。若在2个齿轮节圆上各点的线速度相差太大时换挡,就会出现  相似文献   

7.
齿轮泵困油现象及卸荷措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困油现象的产生及危害为了保证齿轮泵均匀而连续供油,齿轮啮合的重合度必须大于1,也就是在前一对轮齿脱开啮合前,后一对轮齿又进入啮合,即同时将有两对轮齿啮合。这样在两泵盖和两对啮合的轮齿间,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容腔,而使部分油液困于其中,如图1(a)所示。当齿轮连续旋转时,封闭腔容积逐渐减小,直到两啮合点处于节点两侧的对称位置(图1(b)),封闭腔容积减至最小。当齿轮继续旋转,封闭腔容积又开始增大,直到前一对轮齿即将脱开啮合时(图1(c)),封闭腔容积增至最大。封闭腔刚形成时,其中的压力和压油腔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8.
齿轮传动误差的形状和幅值是影响齿轮振动噪声的关键因素。根据齿轮啮合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齿轮传动误差的设计方法。根据一个啮合周期啮合点的位置,设计了一种高阶传动误差曲线,来避免齿轮的边缘接触,降低应力集中,并利用齿面接触分析技术对齿轮的啮合状况进行了仿真,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9.
施肥开沟装置是免耕播种机械、中耕机械必不可少的关键部件之一,主要作用是在播种或中耕过程中为肥料施加创造条件。现有施肥开沟装置有铲式、滑刀式和圆盘式3种。随着免耕播种技术的普及,圆盘式施肥开沟装置的应用最为广泛,现有的施肥圆盘开沟装置都是单铰链连接的单、双圆盘形式,利用弹簧力调节开沟深度,由于结构限制使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圆盘啮合点位置改变,导致施肥深度不稳定、施肥位置不准确、阻塞输肥管和造成拖堆等问题。本设计研究的平行四杆仿形施肥开沟装置采用平行四杆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圆盘啮合点位置不变,开出的肥沟位置能够保持一致,而且利于进行啮合点的防护,杜绝了圆盘内部夹土和拖堆;该装置设计有仿形装置,可按照农艺要求设定施肥深度,保证施肥深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正齿行星轮分插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采用推导的刚体复合运动微分方程和动力学方程组逐次求解的方法对正齿行星轮分插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得到在插秧过程中链条、太阳轮轴心、中间轮轴心、行星轮轴心、太阳轮与中间轮啮合点和中间轮与行星轮啮合点受力与行星架转角的关系,为进一步对该机构强度分析和动力学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描述真实齿面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基于经典的齿轮啮合理论,针对真实齿面啮合分析的特点,在提出了采有参数化Bezier自由型曲线曲面理论及研究并建立了面向几何而又有严格数学支持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更加有效、方便实用的真实齿面数学模型。通过应用和算例的计算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数学模型的几何关系更加直观、明确,计算稳定、可靠、适应性更强。各项性能指标较Bezier方法更优。  相似文献   

12.
考虑安装误差、支撑条件和齿轮承载变形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了基于有限元计算渐开线斜齿轮变速器箱体系统误差的新方法,利用齿轮空间啮合理论,得出各个齿轮副的系统误差及人为误差,给出齿轮综合误差的计算公式。搭建真实渐开线斜齿轮相交干涉齿轮副模型,对标准齿轮和相交干涉齿轮的齿廓应力变化、齿向接触区域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考虑齿轮副安装误差时,点接触和线接触的接触应力均有上升,线接触状态只变化了10.8%,而点-线接触的接触应力变化了46.4%,说明斜齿轮点-线接触对齿轮综合误差敏感性大于线接触。   相似文献   

13.
基于空间啮合理论的摆线钢球行星传动根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摆线钢球行星传动的结构组成和传动原理,提出了利用锥形铣刀包络内、外摆线封闭槽的数学模型,建立了摆线槽齿面的包络面方程。根据空间啮合理论推导出摆线槽齿面的根切界限函数,分析了根切界限函数随基本设计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基本设计参数的变化,内、外摆线封闭槽齿面会按一定的先后顺序发生根切,并且总是内摆线槽内侧齿面最先根切,从而得到了不发生根切必须满足的不等式方程,并通过具体实例及计算机图形仿真进行验证。本研究为摆线钢球行星传动的设计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探索采用双圆弧齿轮基本齿廓,从理论上分析作为谐波传动啮合齿形的可行性,应用包络理论推导出刚轮与柔轮的共轭齿廓方程。同时通过实际算例,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柔轮和刚轮齿廓的离散点,证明了柔轮和刚轮齿廓均为双圆弧齿形,经理论计算和分析,拟合齿廓与理论齿廓间误差很小,工程上视两者齿廓共轭。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弧齿圆柱齿轮大、小齿轮齿端面廓形彼此相对转动时,当量间隙值的变化。评定了齿端廓形啮合相位的最大、最小误差。计算了齿轮工作啮合中不同相位的当量间隙,绘制了相应的曲线图,得出了弧齿圆柱齿轮啮合中当量间隙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16.
有限元法计算齿轮接触强度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齿轮展成加工原理,导出了渐开线齿廓方程及主、从动齿轮啮合位置方程,应用有限元法,编制了考虑内、外啮合方式并计及轮体结构的有限元建模程序,通过数据格式转化,自动生成可被ADINA分析程序直接调用的接触强度计算模型数据文件。对6个算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将其结果与传统计算方法和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更接近实际工况。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判断非圆齿轮任意齿廓是否发生根切的精确方法。该方法首先从非圆齿轮齿廓数值计算模型出发,计算出齿廓在节曲线法向等距线上的一系列点和形成这些点的对应插齿刀齿廓上的点,然后利用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对非圆齿轮齿廓根切进行理论分析,最后将插齿数字模型和根切产生的原理综合起来,得出判断各个齿是否发生根切的精确方法,并首次对齿廓的根切程度提出了量化计算方法。根据这些方法可以在设计阶段对非圆齿轮根切缺陷进行校验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通过增加工作齿高和对根切条件的深入研究,提出了高齿准双曲面齿轮的优化设计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大端面重合度,并保证所设计的齿轮不根切、齿顶不变尖,可在现有机床上使用标准系列刀具加工。台架试验表明,这种高齿准双曲面齿轮的噪声和振动量比普通准双曲面齿轮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齿轮传动系统啮合接触的动力学特性的仿真模型,在ANSYS/LS-DYNA环境下,仿真得到了轮齿响应节点的位移、速度和啮合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结合Matlab及齿轮啮合原理,得到了不同转速条件下,齿轮动态传递误差曲线,以及不同摩擦条件下齿轮动态传递误差曲线和不同转速和摩擦条件下的齿轮动态啮合力的随时间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