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缩短牦牛的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和养殖效益,本试验将牦牛、犏牛和本地黄牛在相同条件下舍饲153天,其增重分别达到58.67±19.80、90.70±12.85 kg和54.33±8.98 kg,犏牛在生长速度上极显著高于牦牛和本地黄牛。舍饲育肥牦牛、犏牛和本地黄牛的增收效益分别为220.56、1 134.37元和-95.79元。舍饲育肥即能提高牦牛和犏牛的生长能力,增加牧民收益,又能减轻当地草场压力,对高原草地畜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犏牛是牦牛与黄牛杂交的一代种。母牦牛和公黄牛生的称“真犏牛”。公牦牛和母黄牛生的称“假犏牛”。比牦毛驯顺,比黄牛力气大。公犏牛没有生育能力。外貌介于双亲之间,躯体高大,整体结构匀称,公牛多有角。被毛短,绒毛较少,毛色多倾向父系,适应高海拔、低气冷、冷季跃的生态,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中甸牦牛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采用同期发情及人工授精技术进行杂交试验,测定杂交后代犏牛的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并与中甸牦牛和当地黄牛杂交后代犏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人工授精后中甸母牦牛的产犊率为59.26%,杂交后代的成活率为75.00%;母牦牛妊娠平均天数为271d,生产的犏牛6月龄平均体高89.3cm,体斜长92.5cm,胸围115.0cm,管围13.4cm,体重112.4kg;与中甸牦牛和当地黄牛杂交后代犏牛相比,除成活率下降外,西门塔尔牛与中甸牦牛杂交后代的其他繁殖指标及生产性能指标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正>牦牛是青藏高原特色畜种,牦牛远缘杂交是传统的牦牛杂交利用生产技术。牦牛与黄牛杂交生产的犏牛,生产性能明显高于亲本。20世纪70—80年代,引进国外肉牛、奶牛冷冻精液开展牦牛人工授精配种,由于难产、母牛营养等技术问题进展很慢。陆仲等人利用荷斯坦牛或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与黄牛杂交,生产的一代杂交公牛再与牦牛本交生产犏牛,解决了牦牛与奶牛、肉牛杂交难产等技术问题。由于犏牛雄性不育,犏牛与牦牛或黄牛回交产生的尕  相似文献   

5.
犏牛是奶牛、肉牛及黄牛与牦牛的杂交后代,在生长、产奶及肉等方面优于牦牛,但雄性犏牛不育严重阻碍了犏牛的生产与产业的发展,文章从雄性犏牛的组织学、细胞学、内分泌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全面了解雄性犏牛不育的现状,促进雄性犏牛不育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5,(6):12-20
针对三元杂交优质犏牛生产杂交组合单一,三元杂交后代母犏牛无法持续利用等问题,开展了优质犏牛生产的杂交组合试验研究。通过研究提出了4个新的优质犏牛生产杂交组合:娟姗牛♂(细管冻精)×牦牛♀、西黄♂×牦牛♀、西黄♂×荷黄犏♀、荷黄♂×西黄犏♀;这4个杂交组合获得的后代中,娟犏和西黄犏生长发育、产奶性能都极显著的优于纯种牦牛,研究提出的西黄♂×牦♀繁殖成活率高,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快、产奶性能高。持续利用的西黄♂×荷黄犏♀和荷黄♂×西黄犏♀组合繁殖成活率较高,后代生长发育较快,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可持续利用一代。  相似文献   

7.
犏牛系黄牛牦牛杂交的后代,其疾病在兽医临床上占一定比例,笔者于2003年收诊犏牛患轻微的胃肠疾病及其它病15例,尝试用食醋治疗,均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犏牛及其后代的名称扣繁殖情况牦牛和黄牛所生的第一代杂种統称为犏牛。甘肃地区的农牧民,通常把黄公中配牦母牛生的称牦犏牛,把牦公牛配黄母牛生的称黄犏牛。犏牛在一般情况下母的都有繁殖能力,并能一代一代的繁殖下去。在甘肃地区,母犏牛生的各代后裔,一般統称尕里巴,細分起来,在基础母牛不同和代数不同的,都有不同的名称。在甘肃南部有如下的名称:  相似文献   

9.
犏(pian)牛为牦牛与黄牛一代种间杂交所生产的后代.以黄牛作为父本、牦牛作为母本繁殖的犏牛,称为真犏牛(或称正交犏牛);以牦牛作为父本、黄牛作为母本繁殖的犏牛,称为假犏牛(或称反交犏牛).  相似文献   

10.
犏牛是牦牛和黄牛的第一代杂交品种,较牦牛驯顺,较黄牛力大,具有明显杂交优势,乳、肉生产能力、役用能力均优于牦牛。除了产奶性能外,其他包括抗逆性等也均优于黄牛。这些优点深受青海广大农牧民的青睐。犏牛除了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强等马属动物所不具备的饲养优势外,性情猛烈,应激性强,通常除了饲养员外,其他人员接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草原红牛与甘南牦牛杂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中国草原红牛杂交改良甘南牦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草原红牛在甘南地区有良好的适应性,与甘南牦牛自然交配,繁殖成活率达46.99%,比用黑白花奶牛冻精人工授精生产犏牛提高10.84%,比当地黄牛杂交甘南牦牛提高6.99%.繁殖的草犏牛杂种优势明显,初生重大,公母分别为21.41 kg和20.52 kg,相应比甘南牦牛增加8.20 kg和7.33 kg,比土犏牛增加6.06 kg和5.55 kg(P<0.01);生长发育快,18月龄时,公母体重分别为184.43 kg和178.67 kg,相应比甘南牦牛增加62.76 kg和61.01 kg,比土犏牛增加52.94 kg和52.68 kg(P<0.01),杂种优势率达6.99%.建议在甘南地区推广草原红牛杂交改良甘南牦牛技术,并对草犏牛生产性能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2.
犏牛是牦牛与黄牛的杂交后代,常年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具有对低温、低氧等恶劣环境适应性强的优点。笔者从犏牛的生长发育、肉质性能及产奶性能等方面与其亲本进行比较,以期为科学认识、合理开发利用犏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研究TSPY基因与雄性不育的关系,试验采用荧光定量和免疫组化技术对黄牛、犏牛和牦牛不同组织TSPY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TSPY基因在睾丸组织中高表达。在睾丸组织中,犏牛、黄牛TSPY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牦牛(P0.05),犏牛与黄牛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TSPY基因拷贝数与犏牛雄性不育可能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杂种藏黄公牛(黑×黄)与牦牛杂交的F1代母犏牛,二胎次5~10月183d的产奶量,比一胎次提高0.27倍,比对照1组(牦×牦)提高2.98倍.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比较研究不同牛肝组织中IL-17和HSP90的分布及表达差异。分别选取5例健康成年牦牛、犏牛及黄牛,取肝组织,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研究肝组织学结构特点、蛋白阳性定位及基因定量表达。HE染色结果显示,肝细胞呈索状排列,肝索之间的肝血窦中有少量的淋巴细胞和枯否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L-17和HSP90在牦牛、犏牛及黄牛肝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免疫组化半定量和实时荧光定量的结果一致,在犏牛肝表达量最高,牦牛次之,黄牛最低(P0.01)。IL-17和HSP90基因在牦牛、犏牛和黄牛肝中表达的差异说明具有种属特异性;IL-17和HSP90蛋白半定量阳性结果说明相对于黄牛肝,犏牛和牦牛肝对温差变化等刺激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犏牛是本地牦牛与黄牛杂交的后代,主要用途是产肉、产奶和役用,具有产奶量相对比牦牛较高、饲养成本低等优良特性,但犏牛雄性不育,采取传统回交方式所产生的后代基本不具备利用价值.安格斯牛是世界三大优良肉牛产品之一,增重性能高、胴体品质好、出肉率高,大理石花纹明显,适应性强、母牛连产性能好,常用于杂交.犏牛与安格斯杂交后代犊牛...  相似文献   

17.
在青海省牦牛杂交改良中,首次发现一头外形异常,与一般犏牛截然不同的个体,用外周血白细胞培养对其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具有25%的染色体单体缺失细胞,而且性染色体臂比异常,说明此牛为染色体变异的犏牛。同工酶分析表明,此犏牛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不同于正常犏牛,其LDH_4含量高于正常犏牛和牦牛,而LDH_含量也高于正常犏牛和黄牛,而与牦牛较接近。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杂种藏黄公牛(黑×黄)与牦牛杂交的F1代母犏牛,二胎次5~10月183d的产奶量,比一胎次提高0.27倍,比对照1组(牦×牦)提高2.98倍.  相似文献   

19.
正母犏牛(公黄牛×母牦牛杂交一代牛)由于其生产性能极显著地高于牦牛且适应高寒牧区的特殊环境而倍受当地牧民的欢迎。但用公牦牛或公黄牛与母犏牛杂交繁育的尕利巴牛,是级进杂交的结果,因其对高山草原的适应性降低,生活力下降,故一般在出生后就被淘汰。为了充分利用这一畜种资源,甘南州畜牧科学研究所于2014年组织实施了"尕力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比较舍饲牦牛与犏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内脂肪(IMF)沉积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选用10头体重相近、年龄(4岁)相近的健康麦洼公牦牛和公犏牛(藏黄牛×麦洼牦牛),分为牦牛组和犏牛组,每组5头牛。2个组均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期153d。结果表明:1)犏牛组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及背最长肌熟肉率、IMF含量显著高于牦牛组(P<0.05)。犏牛组背最长肌剪切力显著低于牦牛组(P<0.05)。2)牦牛组背最长肌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和肉碱转移酶-1(CPT-1)的活性及其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犏牛组(P<0.05)。3)犏牛组与牦牛组之间的初重、末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背最长肌pH1h、pH24h及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及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FAS和ACC)相对表达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与牦牛相比,犏牛主要通过抑制HSL和CPT-1基因表达及降低其酶活性,抑制脂肪分解,促进IMF沉积,提高牛肉嫩度,改善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