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成年徐海鸡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试验测定并分析了40周龄徐海鸡的各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血液生理指标:徐海鸡公鸡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测定值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公鸡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测定值显著大于母鸡(P0.05);2血液生化指标:徐海鸡公鸡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葡萄糖(GLU)、钠(Na)离子测定值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母鸡甘油三酯(TG)、镁(Mg)离子、钙(Ca)离子测定值极显著大于公鸡(P0.01),母鸡胆碱酯酶(CHE)、钾(K)离子测定值显著高于公鸡(P0.05)。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武汉动物园的42只圈养成年古巴火烈鸟(28只雄性,14只雌性)进行了12项血液生理指标包括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总数(WBC)、嗜酸性粒细胞数(EOS)、嗜酸性粒细胞数(BAS)、单核细胞数(MON)、淋巴细胞数(LYM)、异嗜性粒细胞数(NEU)和14项生化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白球比(A/G)、葡萄糖(GLU)、尿酸(UA)、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K+、Na+、Na+/K+、Cl-、CA、P的检测。结果表明:圈养条件下成年古巴火烈鸟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在雌雄之间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古巴火烈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一结果能为古巴火烈鸟的饲养管理、疾病诊断、监测机体健康状况等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探讨年龄、性别因素对SPF级Wistar大鼠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建立Wistar大鼠各年龄段的血液生理和生化正常参考值范围。通过收集实验室近1年来的1月龄~8月龄SPF级Wistar大鼠血液学和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并比较动物不同年龄、性别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与1月龄同性别动物比较,血液学指标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中性粒细胞比率(HEUT%)、淋巴细胞比率(LYMPH%)、单核细胞比率(MONO%)、嗜酸性粒细胞比率(EO%),血生化指标中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肌酐(Cr)、尿素(Urea)、葡萄糖(Glu)、总蛋白(TP)值升高(P0.05),血液学指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小板数(PL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SD)、网织红细胞比率(RET%),血生化指标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钾(K)、磷(P)值降低(P0.05),其他各指标无明显变化;动物雌雄间比较,雌性动物MCV、MCH、ALB、Chol、Cr、Urea大于雄性动物,WBC、MONO、LYMPH、P-LCR、RDW-SD、PDW-CV、AST、ALT、K、P、Tbic小于雄性动物,雌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指标无雌雄差异。结果表明,初步建立了不同性别、不同月龄Wistar大鼠的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可为新药药效、安全性评价试验及实验动物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为补充完善凉山黄牛的种质资源特性,建立凉山黄牛血液生理生化参考值,特开展凉山黄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以期为凉山黄牛的疾病诊断、饲养管理、品种选育等提供科学依据。随机采集3~4岁凉山黄牛公牛、母牛各29头静脉血液,检测28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凉山黄牛血液中白细胞数目、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血小板数目、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球蛋白、钙、钠、钾、氯、磷等指标在性别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公牛的碱性磷酸酶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均显著高于母牛(P0.05),肌酐含量极显著高于母牛(P0.01);母牛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公牛(P0.05)。凉山黄牛28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基本在我国地方牛种正常值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湖羊在西北高寒地区的适应性,本试验选择引入天祝县的舍饲3,6,12,24月龄湖羊各12只(公、母各半),测定其夏季生理、生化指标,分析性别、月龄因子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天祝地区湖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因子对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影响显著(P<0.05),对谷草转氨酶影响极显著(P<0.01);月龄因子对呼吸、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小板数目、平均血小板体积、碱性磷酸酶和总胆固醇的影响显著(P<0.05),对体温、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影响极显著(P<0.01);性别和月龄的交互作用对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和葡萄糖有显著影响(P<0.05),对乳酸脱氢酶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各月龄试验羊只的生理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虽与原产地及低海拔引种地区有差异,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在当地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为湖羊在西北高寒地区的引种及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和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血液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的差异,笔者对黑线姬鼠和棕背(鼠平)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血液生理指标中,黑线姬鼠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细胞比容(HCT)比棕背(鼠平)高;血红蛋白(HGB)含量、红细胞数(RBC)、白细胞数(WBC)与棕背(鼠平)无明显差异;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数量(PLT)则低于棕背(鼠平)。在血液生化指标中黑线姬鼠的葡萄糖(GLU)、三酰甘油(TG)、肝功(T-Bil)浓度高于棕背(鼠平);肌酐(Cre)浓度、肌酸激酶(CK)活性、白蛋白(ALB)含量无明显差异;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尿素(Urea)浓度则低于棕背(鼠平)。反映了黑线姬鼠和棕背(鼠平)在健康状况、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不同海拔高度白萨福克羊的生理生化指标,试验以高海拔(四川红原)和低海拔(四川新津)饲养的白萨福克羊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生理指标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高度的白萨福克羊体温在公母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低海拔地区的呼吸和心率高于高海拔地区;2)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容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等指标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公母羊间差异较小,红细胞数和红细胞比容等指标高海拔地区公母羊极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P0.01),高海拔地区公母羊血小板数极显著低于低海拔地区(P0.01);3)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葡萄糖和总胆固醇等指标在不同海拔地区公母羊间差异不显著(P0.05),高海拔地区公母羊总蛋白、球蛋白和胆碱酯酶等指标极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P0.01),低海拔地区公母羊总钙和碱性磷酸酶等指标极显著高于高海拔地区(P0.01)。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复合酶对肉鸡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128羽1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0.1%和0.15%的纤维素复合酶。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纤维素复合酶对肉鸡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添加纤维素复合酶可提高肉鸡血液红细胞(RBC)数、白细胞(WBC)数、红细胞压积(PCV)、血红蛋白(Hb)含量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含量,尤其以0.15%酶添加水平效果最好;对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质量浓度(MCHC)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索微酸性电解水对血液生理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每天给大鼠按每千克体重0、24、31、52、63 mg有效氯(ACC)经口灌胃给药,连续给药30 d。测定大鼠血液白细胞数、红细胞指数、血红蛋白指数、血小板数及肝脏、心脏、肾脏功能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微酸性电解水ACC浓度增加,除嗜碱性粒细胞数变化不规律外,其他白细胞参数都下降(P0.05);随微酸性电解水剂量增加,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呈下降趋势(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呈上升趋势(P0.05);微酸性电解水可以促进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增加(P0.05),但对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的影响不规律;微酸性电解水有增加血小板数和血小板压积、降低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的趋势(P0.05);除肌酸激酶有降低趋势外,心脏、肝脏、肾脏功能指标均随给药剂量增加略有升高(P0.05)。结果显示,按每千克体重63mg ACC的微酸性电解水经口灌胃给药,对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此剂量下微酸电解水带动物消毒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藏鸡对高海拔生态环境的遗传适应性,通过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比较高海拔藏鸡与低海拔藏鸡的差别。以西藏(海拔3 800 m)藏鸡、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姑咱镇(海拔2 700 m)藏鸡(以下称甘孜州藏鸡)、成都彭州美丽田园农业有限公司养殖的藏鸡(是由生长于海拔高度为3 800 m处的西藏藏鸡经过9年的选育而来,以下称低海拔藏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藏藏鸡红细胞数(RBC)、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HGB)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均高于甘孜州藏鸡,甘孜州藏鸡又高于低海拔藏鸡,该3种指标呈现出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的趋势。西藏藏鸡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低于甘孜州藏鸡,甘孜州藏鸡又低于低海拔藏鸡,该2种指标呈现出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呈现出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加大的趋势。西藏藏鸡的血液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和总胆固醇含量均高于甘孜州藏鸡和低海拔藏鸡,且差异极显著(P0.01)。甘孜州藏鸡血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碱性磷酸酶(ALP)均极显著高于低海拔藏鸡(P0.01)。同时该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生长于3 800 m处的西藏藏鸡在1 000 m海拔的环境条件下经过9年的选育与培育其红细胞数(RBC)、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及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生理指标以及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葡萄糖(GLU)和总胆固醇(TC)等生化指标均发生了极显著(P0.01)的变化,说明这些指标与藏鸡在高海拔缺氧条件下的适应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杨娟  郭帅  韩世昌  张年  张凤  陶虎  熊琪 《中国畜牧兽医》2022,49(4):1332-1342
【目的】 研究6月龄波尔山羊与麻城黑山羊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胴体性状、肌纤维直径、肌内脂肪含量的差异情况,以期为2个品种山羊的饲养管理、引种改良及杂交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选取8只3月龄±5 d、健康的波尔山羊与麻城黑山羊在统一条件下饲养3个月,饲养结束采集血液测定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等14项血液生理指标及肌酐(CRE)、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血糖(GLU)、总蛋白(TP)等14项血液生化指标;测定体重、体高、体斜长、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等12项胴体性状;屠宰后取背最长肌肌肉组织,切片后经苏木素伊红和改良油红O染色,分别检测肌纤维直径和肌内脂肪含量。【结果】 血液生理指标中,波尔山羊的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均显著低于麻城黑山羊(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中,波尔山羊的总蛋白、球蛋白、血磷含量与淀粉酶活性均极显著低于麻城黑山羊(P<0.01),钾离子含量极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1),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胴体性状中,波尔山羊的体重、平均日增重、背最长肌重、股二头肌重和胴体重均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眼肌面积极显著大于麻城黑山羊(P<0.01),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波尔山羊的肌纤维直径极显著大于麻城黑山羊(P<0.01),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结论】 波尔山羊与麻城黑山羊血液指标、屠宰性能均存在较大的差异,结果可为研究波尔山羊与麻城黑山羊的种质特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从生理生化特性方面研究盐津乌骨鸡的种质特征,以随机选取的100只成年盐津乌骨鸡(公母各半)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血液生理指标:公鸡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数目及血小板分布宽度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且公鸡白细胞数目、红细胞数目及血小板压积显著高于母鸡(P0.05);而公鸡平均血小板体积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2血液生化指标:公鸡的血糖和尿酸含量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尿素含量显著高于母鸡(P0.05);甘油三酯、胆固醇、白蛋白、总蛋白和碱性磷酸酶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球蛋白的含量显著低于母鸡(P0.05)。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藏西北绒山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水平,测定了成年藏西北绒山羊血液的3项生理指标和14项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生理指标红细胞数(RBC)、白细胞数(WBC)和血红蛋白浓度(HGB),与生化指标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尿素氮(BUN)和肌酐(CRE)均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山羊的正常数值范围,说明藏西北绒山羊具有良好的高海拔环境适应性。但是,部分指标超出低海拔地区山羊的正常数值范围的多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中华草龟与中华花龟的健康养殖、良种选育及养殖推广提供参考依据,试验测定、计算了4龄中华草龟和中华花龟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数等4项血液生理指标,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转氨酶比,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等14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血液生理指标中,中华草龟红细胞数显著高于中华花龟(P0.05),中华花龟白细胞数显著高于中华草龟(P0.05),两种龟的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数差异不显著(P0.05);在血液生化指标中,中华花龟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中华草龟(P0.05),中华草龟的总胆固醇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中华花龟(P0.05),其余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中华草龟和中华花龟因品种的不同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给白腹锦鸡的人工饲养繁育、健康状况检测等提供科学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本实验选择20只健康成年白腹锦鸡,体重为0. 597~0. 890 kg,于晨时饲喂前经翼静脉采集全血,采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和兽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18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白腹锦鸡的红细胞个体数目雌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5);血小板数目雌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5);葡萄糖雌雄无显著性差异(P> 0. 05);尿素氮雌雄无显著性差异(P> 0. 05);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雌雄无显著性差异(P> 0. 05),但大大低于野生白腹锦鸡;以上说明所测白腹锦鸡生理生化指标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 05),白腹锦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一结果能为白腹锦鸡人工繁育、健康状况、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在高原低氧生态条件下昆明犬的低氧适应性,试验测定了拉萨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昆明犬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为幼龄组(3~12月龄)、成年组(1~7岁)、老龄组(8~13岁),每组10只(公、母各半);又测定了不同海拔地区昆明犬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为平原警犬组(海拔50 m)、高原警犬1组(昆明地区海拔1 895~2 000 m)、高原警犬2组(拉萨地区海拔3 500~3 900 m),每组8只(公、母各半),对测定结果进行t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幼龄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与成年组、老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成年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与幼龄组、老龄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老龄组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幼龄组、成年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三组差异不显著(P0.05)。拉萨地区昆明犬血液生理指标公、母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高原警犬1组、高原警犬2组血细胞比容(HCT)与平原警犬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红蛋白(HGB)、MCHC与平原警犬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RBC、 MCV、MCH与平原警犬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高原警犬1组各指标与高原警犬2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成年组各生化指标与老龄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高原警犬2组肌酸激酶(CK)、肌酐(CREA)、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极显著高于平原警犬组(P0.01),白蛋白(ALB)、总蛋白(TP)极显著低于平原警犬组(P0.01);高原警犬1组各项生化指标与高原警犬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平原警犬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昆明犬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低氧适应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试西藏拉萨(高海拔)和沈阳(低海拔)两地成年马里努阿犬(1.5~4岁)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研究不同海拔地区马里努阿犬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高海拔地区马里努阿犬血液生理指标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均极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马里努阿犬(P0.01);高海拔地区马里努阿犬平均血小板体积极显著低于低海拔地区马里努阿犬(P0.01)。高海拔地区马里努阿犬的血液生化指标中,碱性磷酸酶、钙、血糖、磷酸盐、血尿素氮极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马里努阿犬(P0.01)。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比较高原蕨麻小型猪与平原巴马小型猪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差异,为高原蕨麻小型猪的实验动物化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分别在高原地区和西安市采集高原蕨麻小型猪与巴马小型猪血样,检测10项血液生理指标和14项血液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液生理指标中高原蕨麻小型猪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MH)均极显著高于巴马小型猪(P< 0.01),血小板(PLT)、红细胞分布列宽变异系数(RDW-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与巴马小型猪相比差异显著(P< 0.05);血液生化指标中高原蕨麻小型猪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葡萄糖(GLU)、肌酐(CRE)均极显著高于巴马小型猪(P< 0.01),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0.05).结果表明,高原蕨麻小型猪具有低氧适应的生理特征,与巴马小型猪相比有独特的高原适应性,具有开发成为高原疾病动物模型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花鼠血液生理指标的基本数据以及花鼠冬眠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试验采用BC-30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冬眠前后花鼠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花鼠冬眠后,白细胞数目(WBC)、淋巴细胞数目(LYMPH)、中性粒细胞数目(GRAN)、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数目(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容(PCT)等比冬眠前高;单核细胞数目(Mon)、单核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几乎没有变化;只有红细胞数目(RBC)下降。生理指标的不同反映了花鼠在活动能力、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性别和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3种雉科鸟类血液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勺鸡、雉鸡和石鸡血液生理参数的正常值及其特点,为人工饲养繁殖以及健康状况监测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常规方法,对人工饲养的3种雉科鸟类(勺鸡、雉鸡和石鸡)红细胞数、白细胞总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体积及红细胞比容8项血液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雉鸡的血小板明显高于勺鸡和石鸡(P<0.05);其它7项血液生理指标3种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