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繁育体系中,尤其是在广泛地应用人工授精条件下,利用经过后裔肥育测定和肥育品质鉴定的种公猪有重要意义。种猪的品质测定成为养猪业繁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此,组建了猪的性能测定站,测定种猪对于后裔的育肥及胴体的品质有影响的遗传特性。测定站与国家育种场站、良种场综合体紧密联系展开工作。每年有计划地共同制定计划。在农场测定纯种种猪的多胎性、泌乳力及发育情况;而在测定站再补充测定后裔的肥育性能和胴体品质。  相似文献   

2.
在养猪生产与育种实践中,经常需要对某一猪种的综合生产性能进行评定或对多个猪种进行综合比较.我们知道,一个猪种(品种、品系、配套系、经济杂交组合等)综合生产性能的好环,取决于种猪供种效率和商品猪生产性能两大方面,涉及多个性状和指标,如种猪情期受胎率、产仔数、哺育率、断奶个体重、发育均匀度等反映种猪繁殖效率的指标,以及商品猪肥育期日增重,料重比、育成率、屠宰率、瘦肉率、肉品质等反映商品猪肥育性能和胴体品质的指标.目前,反映猪种单方面生产性能的基本指标已相对完备,但反映猪种整体生产性能的综合指标还十分缺乏,给生产和:育种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下面笔者尝试用复合性状的方法,提出一个简便的评价猪种综合生产性能的复合指标,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猪的肥育,应立足国内,兼顾外销。我国目前常用的肥育方法有:阶段肥育法、一贯肥育法和淘汰的成本种猪肥育法等。(一)阶段肥育法即吊架子肥育法吊架子肥育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根据猪的骨、肉、脂生长发育规律。从我国广农村养猪以青粗饲料为主的实际出发,把猪的整个肥育期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以不同的营养  相似文献   

4.
猪的肥育性能和肉脂品质,因品种和经济类型而有不同,是猪种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明确加兴黑猪符合当代要求的肥育性能和肉脂品质特性,我们于1980年7月至1981年2月在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场进行了加兴黑猪肥育性能和肉脂品质的研究。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与《加兴黑猪、大约克和大加一代猪屠宰适重的研究》结合进行,10头猪从26公斤养到90公斤全面测定肥育性能,5头从26公斤养到75公斤,屠宰测定肉脂品质(大约  相似文献   

5.
<正> 1 试验目的按照江西省农牧渔业厅畜牧兽医局《地方猪种肥育性能测定方案》要求,考察在一定的营养水平条件下,冠朝猪的肥育性能和胴体品质,以便为地方种猪的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长白猪产肉性能及胴体品质,为其利用和推广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我场于1998年11月上旬特邀武汉种猪测定中心的范春国等四人现场指导监督,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瘦肉型猪性能测定技术规程》GN8467~87,对1996年底从丹麦引进长白种猪后裔进行现场屠宰及胴体性能测定,现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国家制订的养猪业杂交计划预计将迅速改善猪的生产率和肉的品质,计划的实行提高了平均日增重5—8%,每公斤增重的饲料消耗减少5%,胴体瘦肉率提高10—12%,眼肌面积提高20—25%。提高肥育性能和肉的数量导致肉的品质变坏,专门肉用品种猪的应激敏感性和肉的P.S.E.  相似文献   

8.
本文扼要回顾了人工选择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遗传资源,数量遗传学理论的发展完善催生了种猪测定,后裔测定的兴起和种猪测定的发展历程,在引证种猪测定技术与猪育种目标密不可分史实的基础上,借以说明种猪性能测定在猪育种中的作用,探讨种猪测定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选择体重35kg左右的杂交猪34头,采用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研究了育肥结束体重和屠宰体重对试验猪的肥育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育肥结束体重在85~110 kg阶段对试验猪的生长肥育性能没有显著的影响;屠宰体重除对屠宰率形成显著差异外,对试验猪的其它胴体性能及肉品质影响不明显;采用综合选择指数对试验猪肥育性能及胴体肉品质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显示,体重在95~100kg阶段结束育肥并屠宰的试验猪生长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综合选择指数最大。因此,在该试验日粮水平下杜莱商品猪的适宜育肥结束及屠宰体重为95~100kg。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择120头平均体重为(62.90±2.37)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肥育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B、C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mg/kgBS。预试期7d,正试期63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BS对肥育猪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添加BS对改善肥育猪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中添加BS对肥育猪肌肉中总抗氧化能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C组肥育猪血浆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浆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BS显著增强了肥育猪血浆抗氧化能力,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肌肉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猪的生长发育与生产性能有直接关系,特别与肥育性能关系更为密切。一般生长发育快的猪,肥育期平均日增重大,饲料报酬高。因此,生长发育是选择种猪不可忽视的性状。尤其在早期选种,在生产性能还未表现时生长发育性状就成为选种的主要依据,同时也为猪种普查及发育鉴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选择体重35kg左右的杂交猪34头,采用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研究了育肥结束体重和屠宰体重对试验猪的肥育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育肥结束体重在85~110 kg阶段对试验猪的生长肥育性能没有显著的影响;屠宰体重除对屠宰率形成显著差异外,对试验猪的其它胴体性能及肉品质影响不明显;采用综合选择指数对试验猪肥育性能及胴体肉品质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显示,体重在95~100kg阶段结束育肥并屠宰的试验猪生长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综合选择指数最大.因此,在该试验日粮水平下社莱商品猪的适宜育肥结束及屠宰体重为95~100kga.  相似文献   

13.
活体与屠宰测定是对猪的生产性能和生长发育规律进行提示和探索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测定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可为选种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地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加快遗传改良效果,也为种猪的鉴定提供科学的依据。笔者根据对湖北白猪、中国大白猪、杜洛克和长白猪多年的测定经验,参考有关资料,对其测定方法进行了整理和总结。1活体测定猪的活体测定通常有生长发育测定和肥育性能测定,前者主要用于个体鉴定,后者主要用于种猪性能测定。1.1生长发育测定后备猪生长发育测定,一般要求测断奶体重,2月龄与4月龄体重,6月龄结束体重与…  相似文献   

14.
哺乳仔猪是种猪和肉猪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将来种猪的种用价值和肉猪的肥育性能,是猪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个重要时期。断奶仔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种猪的种用价值和肥猪生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哺乳仔猪是种猪和肉猪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将来种猪的种用价值和肉猪的肥育性能,是猪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重要时期。饲养管理哺乳仔猪的主要任务是获得最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只有引进优秀的种猪,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基础猪群,这对养猪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繁殖性能和肥育性能基因决定着种猪的生产潜力,健壮的体质决定着种猪的利用强度和使用年限,健康无病的群体决定着整个猪场的安全.引进种猪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为了得到更加规范、科学的育种数据,鼓励更多种猪生产企业参与中心测定检验自己的养殖水平,本文详细介绍了河北省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种猪性能测定程序,包括送测种猪的要求、中心测定站收猪前的准备工作、送测种猪的验收、预测室和测定室的饲养管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产酶微生物制剂对肥育猪生产性能和胴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产酶微生物制剂对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产酶微生物制剂后生长肥育猪日增重提高了16 71% (P<0 05), 料肉比降低了11 11%, 采食量提高5 11%; 肥育猪的屠宰率提高了3 35个百分点; 眼肌面积提高15 79%, 而失水率降低了14 81个百分点; 瘦肉率、背膘厚、脂肪率、肌肉色泽和大理石纹等无明显变化, 说明产酶微生物制剂对肥育猪具有促进生长、提高养分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等作用, 对猪的屠宰性能和肉的质量也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一、基本情况清远市龙发种猪有限公司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投资兴办的大型种猪企业,其前身为广东省农科集团良种猪育种中心。父系猪以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肉质好为主要特点,母系猪以母性好、繁殖性能好为主要特点。公司建有人工授精实验室和兽医卫生实验室,配备有高级显微镜、精子密度仪、精子保存冰箱、精子全自动分析系统、妊娠诊断仪等现场检测设备。建有专用测定舍,可同时开展1000头猪的生长肥育性能的测定工作,年测定能力达3000头以上。配备有2台A型超声波背膘测定仪、2台B型超声波背膘测定仪、GPS猪场育种与生产管理系统、磅  相似文献   

20.
影响猪场繁殖性能的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场要赚钱,首先要确保种猪有高的繁殖力;其次仔猪要有高的存活率;再次肥育猪要有良好的生长速度。本文就目前影响种猪繁殖性能的有关原因及根据笔者在实践工作中的观察和思考,就有关的问题做一些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