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分析奎屯河流域不同区域、不同时间雹暴的生成过程及演变特性,是提高第七师人影防雹减灾的重要基础工作。本文利用2016年5月17日奎屯河流域出现的一次较强雹暴天气的多普勒雷达探测回波资料,以及当日相关场(镇)受灾情况的统计资料,综合分析了雹暴天气雷达回波平显(PPI)和高显(RHI)的演变规律和回波特性,为奎屯河流域防雹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在分析博尔塔拉河、精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两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目标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统计手段,从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及三产用水、生态用水等几个方面进行用水量计算,结合河道来水情况及流域的水利工程调蓄能力对流域的水资源现状供需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状年在P=75%的保证率下,流域总缺水量为0.7871亿m3;在P=50%的保证率下,仍然缺水O.3919亿m3。因此,该流域的现状年总的情况是缺水的,而且缺水主要集中在6月和7月。需要灌区继续完善配套灌区内的工程,提高水的利用系数,同时提高田间灌溉管理水平,保持水土平衡。  相似文献   

4.
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受政策调控及经济利益的驱动,该地区粮食种植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未来其水-土-作物配置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现有的水-土-作物优化配置研究,水资源约束条件中大多基于传统的灌溉用水量等农业用水指标。本文从雨养-灌溉兼具的三江平原地区农业生产实际出发,构建含水约束条件为广义农业水资源(即蓝水和绿水)的线性规划模型,并利用软件LINGO17.0,求解出目标函数以及相应的水稻、玉米、大豆种植面积。研究表明,基于2015年现状以及三江连通工程实施后的种植结构优化结果,均呈现出水稻种植面积增加的趋势,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大豆种植面积有增有减。三江连通工程为实现该区域的水-土-作物优化配置以及水旱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设施保障。不断优化种植结构,促进水-土-作物优化配置,对进一步提高三江平原地区粮食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辽宁省辽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以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相关性分析法为基本理论方法,建立辽宁省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及驱动因子评价与识别体系,以2000—2010年该流域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该流域水生态功能及影响其功能强弱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评价与识别。结果表明:该流域的功能强弱为认知功能、供给功能、循环功能和生境功能依次递减;主要驱动因子为水资源总量、人口、GDP、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旅游收入和公园个数。研究结果为流域生态功能分区和流域生态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促进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兵团第七师车排子垦区由于受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奎屯河流域易生成雹暴天气的重点区域,特别是离散性、局部性雹暴天气出现较为频繁.本文利用2011年6月22日发生在车排子垦区一次受低涡分裂短波扰动影响的雹暴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此次雹暴的发生、发展及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生态水文学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流域生态过程与水文过程间的关系是当前生态水文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科学举措。植被对流域的生态水文过程有着密切联系。流域内的植被不仅提供减少空气污染和能源消耗、改善水质等生态服务,还通过截留、蒸散、下渗等作用维持流域内水资源与土壤资源之间的动态平衡。流域内土地、气候和水文资源等条件也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分布及演替;本研究基于生态水文学理论,从植被变化对流域生态修复作用和水文响应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植被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研究方法及影响,并探讨了相关生态水文模型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指出解决流域生态过程与水文过程的失衡问题是今后亟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建立以优化配置水资源、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促进水资源健康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和水价体系,可以不断提高供水服务能力和用水管理水平。介绍了农业水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奎屯河流域干热风发生规律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天气现象,只要日最高气温≥35℃,14时相对湿度≤30%,风速≥2m/s,既定为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干热风.干热风可破坏植株叶片的光合作用,使光合产物的制造和积累减少,造成小麦、棉花等植株蒸腾强度增大,田间耗水量增加,形成水分平衡失调现象.针对奎屯河流域干热风发生发展的时空分布情况,本文提出了预防干热风的一些措施,对科学预防干热风危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和掌握干旱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确定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结构,为干旱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分平衡提供决策依据,笔者通过建立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计算了内蒙古磴口县2007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磴口县2007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为3.8945 hm2/cap,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为0.4130 hm2/cap,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是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9.42倍,生态赤字达3.4815 hm2/cap。水资源消费已大大超过其承载力,区域处于极不安全状态。同时,笔者指出造成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水资源生态足迹占比重大,及地区用水存在结构性矛盾。并为该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降低人均生态足迹,提高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资源危机成因的经济分析及其解决办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分析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入手,指出造成现有水资源危机的自然、人为原因,进而运用经济学外部性和“共有资源”理论对危机产生的成因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最终提出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的根本之道在于建立水权和水市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建立了常庄试区种植业结构优化模型.应用该模型得到最优种植业结构和水资源最优配置等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缺水严重的黑龙港地区,一等地冬小麦灌水处理以二水为最优,而不是过去单从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分析得出的三水最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计算张掖市水资源价格,对张掖市水资源数量、水价制度及经济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建立张掖市水资源价值模糊评价模型,采用升(降)半梯形函数确定了模糊评价的一元线性隶属关系,选取了水质、人均水资源量、人口密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评价了张掖市的水资源价值。结果表明:张掖市的资源水价为1.97元/m~3,相应的居民自来水价应为2.347元/m~3,是现行居民用水价(0.85元/m~3)的2.76倍。且根据现行水价,每人每年需支出水费126.74元,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14395元)的0.88%,远低于模型中的控制指数0.015。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快水价制度改革,重新制定水费收取标准,从而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4.
水土资源的开发始终是绿洲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冲积洪积扇绿洲、冲积平原绿洲、干三角洲绿洲等绿洲不同生态区水土资源空间组合差异及水土资源的开发特点分析,提出了不同生态区水土开发利用要点,认为在冲积扇及冲积平原区域,通过合理井灌井排、人工种植草场及机械化除盐等技术进行恢复盐渍化弃耕地为主来扩大耕地,避免重新开荒后又弃耕的发生;在流域下游干三角洲及沙漠边缘区域,通过高效节水技术防止地下水位抬升,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为绿洲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疆31.1%的耕地面积受到盐碱危害,耕地盐化面积达1.229×10^6hm^2。盐碱土种类较多,南北疆分布特征各异,区域流域特征比较明显。自滴灌技术在新疆推广应用以来,虽然减轻了传统大水漫灌导致的地下水位抬升形成的次生盐渍化,但由于目前水资源调用难度加大、农田排碱设施废弃及滴灌造成的盐分在耕层底部聚集等,使盐碱土治理面临更大的挑战,本试验立足于滴灌条件下的盐碱土治理技术,选取4种土壤改良剂进行大田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土壤盐分含量1.5g/kg情况下,棉花单产提高18%~34%。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收,实现三江平原地区水-土-作物的优化配置,本研究从雨养-灌溉兼具的三江平原地区农业生产实际出发,构建含水约束条件为广义农业水资源(即蓝水和绿水)的线性规划模型,并利用软件LINGO17.0,求解出目标函数以及相应的水稻、玉米、大豆种植面积。结果表明,基于2015年现状以及三江连通工程实施后的种植结构优化结果,均呈现出水稻种植面积增加的趋势,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大豆种植面积有增有减。三江连通工程为实现该区域的水-土-作物优化配置以及水旱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设施保障。不断优化种植结构,促进水-土-作物优化配置,对进一步提高三江平原地区粮食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业灌溉用水量的准确预测对于研究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合理优化配置水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农业灌溉用水量预测方法及区域尺度转换,研究总结区域农业灌溉用水量预测的现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灌溉用水量预测模型主要基于作物需水机理、数理统计规律以及启发式算法;农业灌溉用水量预测方法存在局限性、灌区尺度转换研究较少,以及影响因素存在时空变异性等问题。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农业灌溉用水量预测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21世纪干旱内陆河灌区农业高效用水的发 展趋势,开展了农业高效用水技术集成与示范,探索该类型 区农业高效用水技术及发展模式。通过组装、集成近几年来 研究开发的适应于干旱内陆河灌区农业高效用水的新技术, 提出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方案、抗冻胀防渗渠道 的结构设计、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及相应的灌区管理技术,形 成干旱内陆河灌区农业高效用水模式综合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地处西北干旱地区的五家渠市水资源极端短缺。外调水工程的开通对于缓解水资源紧张局势有重要作用。文章建立水资源配置模型,通过设定不同的情景与方案,采取不同的求解策略,探求五家渠市合理可行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为五家渠市水资源规划提供较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近36年藏东“三江”流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藏东"三江"流域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为政府部门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藏东"三江"流域1980—2015年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近36年藏东"三江"流域热量、光照、降水资源的变化趋势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6年,藏东"三江"流域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8℃/10 a、22.2 h/10 a、9.4 mm/10 a;流域内各站气温年、季变化趋势一致,日照时数与降水量年、季变化趋势差异较大;降水相对变率春季最大,夏季最小;≥0℃的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积温增长。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将对藏东"三江"流域农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