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简述了诱变育种中常用的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在棉花育种上的应用及研究概况,提出了棉花诱变育种存在的问题,并对棉花诱变育种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棉花育种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90年代,河北省审定了33个品种,其中河北省育成品种25个,占审定品种的75.8%,有8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6个获得国家攻关后补助,冀棉18、冀棉22、冀棉25分别在杂种优势利用、中长绒和抗病育种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评价了生产上推广种植的3个来源转基因抗虫品种在产量、抗虫、品质3个方面的表现,并针对河北省育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棉花育种的研究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棉花育种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50年来河北省先后开展抗枯萎病、抗黄萎病、优质中长绒棉、低酚、杂交种、适合短季栽培和转基因抗棉铃虫等类型的棉花新品种选育,育成了冀棉1号、冀棉7号、冀棉8号、冀棉10号、冀棉11号、冀棉18号、冀棉19号、冀棉22号、冀棉25号、石远321、冀668和SGK321等有影响的棉花品种,在远缘杂交育种、种质资源创新、杂种优势利用及转基因后代选育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先后进行了7次大规模品种更新,为棉花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今后应在保持适纺中支纱棉花新品种选育优势的同时,加强适纺高支纱和中低支纱棉花新品种选育,育成品种必须抗(耐)枯、黄萎病,抗棉铃虫,霜前花率高,增强稳产性和适应性,并重视转基因育种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棉花黄萎病抗性育种研究的评述和分析,探讨抗病育种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以提高育种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5.
吴勇 《农技服务》2006,(11):60-60
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电话:0311—7836342)培育的抗病、高产、转基因、抗虫棉花新品种冀杂1号(97H1)、冀棉958(冀1286),有效地解决厂现有生产上种植的多数棉花品种只抗棉铃虫,不抗枯黄萎病的一大难题,为提高棉花产量提供了有力的品种保障。两品种适于在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北部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棉花黄萎病及其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加速抗病育种工作进程,提高育种工作进程,提高育种工作成效为目的,综述了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性。棉花对对黄萎病抗以及抗病育种工作取得的研究进展;认为萎黄病抗源严重短缺和抗性遗传规律不清是种工作的关键问题。并就有关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8.
棉花耐盐性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棉花耐盐性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指出耐盐性状由于受主基因控制,通过遗传改良在实践上是完全可行的,并分析了转基因技术在棉花耐盐性改良方面的潜力,列举了目前耐盐性的多种鉴定方法,并提出了选育耐盐棉花新品种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9.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棉国,植棉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全国可分为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棉作区,亚洲棉、草棉、陆地棉、海岛棉各地都有栽种。由于生态环境的多样化,加之棉花属常异花授粉作物,因而有利于不同基因型的形成,分化出若干不同经济性状和生理特点的地理族.为棉花育种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杂交棉花品种性状研究及育种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2001-2013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杂交棉花品种的性状表现,为杂交棉育种提供参考.根据区域试验数据,采用Excel等统计方法分析杂交棉花品种的亲本来源、产量表现、纤维品质及抗性等性状.结果表明:杂交棉品种亲本多为苏审常规棉与‘GK19’;不同阶段育成品种产量稳步提高,但增产幅度有降低趋势;单株铃数有渐近增加的趋势;30个白色杂交棉品种中,衣分均高于39.5%,铃重5.9 g以上的品种占60%;纤维品质达Ⅲ型以上品种占93.5%;近50%品种对枯、黄萎病的抗性达耐病级别;抗虫性有待提高.近期杂交棉育种以改进纤维品质与抗性为主,稳步提高产量;思路上注重种质资源创新,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研究“三系”杂交棉;重点开展病虫抗性和品质研究.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棉花育种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江苏省棉花种植和育种现状,分析近期审定棉花品种的丰产性、纤维品质和抗病性等,提出加强协作、利用生物技术、强化品质育种、同步改进产量要素、注重抗性筛选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通过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资料及相关档案材料的挖掘和整理,对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借鉴国内外品种试验的先进经验与做法,提出了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在品种受理、试验类型设置、试点布局、性状测试与记载、数据分析等方面需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近50年来,陕西杨树育种发展历史及取得的成就,提出了目前陕西杨树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陕西杨树育种研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大麦作为早期驯化的谷类作物,因其早熟和高度抗逆性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作为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谷类作物,其新品种的选育对人们生活的改善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大麦育种与栽培的回顾,结合多年的大麦育种实践,对山西省冬性大麦育种技术和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展望了未来冬大麦的发展趋势,旨在对山西省冬大麦育种与栽培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0~2008年4月21日~10月20日≥10℃积温资料,对河北省棉花熟区进行了重新划分。结果表明:中熟区向北大幅度扩展,中早熟区北移而面积缩小,早熟区向北扩展。通过河北省由南向北三个地区种植不同熟性品种试验发现,在覆膜条件下,同属中熟棉区的冀南应试种中晚熟品种,而冀中应种植中熟品种,作为早熟区的冀东应种植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6.
摘 要:河北省是中国重要的棉花集中产区之一,有着悠久的植棉历史。多年来,农学、史学专家对河北省植棉的历史不断挖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河北省植棉开始时间问题上,一直没有明确的结论。大致有3种不同观点,一是河北植棉开始于宋代末期至元代初期,二是始于宋代,三是始于唐代或更早。笔者通过广泛查阅河北植棉史料,梳理、归纳、分析,认为河北植棉始于唐代的观点更符合史实。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棉花生产波动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图示法、趋势分解法和最小二乘法的方法,从植棉技术水平和棉农植棉意愿2方面,对1990~2006年河北省棉花生产波动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棉花生产的波动性很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棉农的植棉意愿是影响棉花生产波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稳定发展棉花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在冀南棉区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裂区设计,调查了冀南棉区棉花的生育期、"三桃"比例、霜前花率以及霜前皮棉产量,分析了棉花早熟品种、中早熟品种和中熟品种在冀南棉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冀南棉区不适宜种植早熟品种,中熟品种的适应性好于中早熟品种。该区可试种中晚熟品种,以求获得更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