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木豆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豆粗生易长、生长迅速、抗旱耐瘠、耐粗放管理.适宜在贵州亚热带地区海拔1000m以下、年均温17℃以上、年有效积温5500℃以上。无霜或少霜的地区进行栽培和推广利用。木豆株高一般2~3m、冠径1.5~2m、枝繁叶茂,当年种植、当年开花结实,一年采收2~3次,累计产量150kg/667m^2以上,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贵州喀斯特干热河谷区木豆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豆[Cajanuscajan(Linn)Millsp]为近年引入贵州并在亚热带低热河谷区大面积栽培利用的多年生常绿灌木植物,系蝶形花科木豆属中的一个栽培种。一般树高2-3m,冠幅1.5-2.5m,干径3-5an,枝叶繁茂。栽培上或以籽粒作粮食、蔬菜,或以嫩枝叶作饲草饲料,或作水土保持栽培。因其耐旱耐瘠、生长迅速、植被覆盖效果好等特点,是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优势作物之一。现根据“喀斯特干热河谷区木豆、银合欢综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相关试验示范资料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了贵州喀斯特干热河谷区木豆丰产栽培技术规程供各地发展木豆种植参  相似文献   

3.
罗高玲  K.B.Saxena  杨示英 《种子》2006,25(9):55-56
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种植木豆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开花结荚期分别观察它们的开花数和结荚数,同时计算结荚率.通过分析表明,木豆为常异花授粉作物,天然异交率为21.2%,主要传粉媒介为昆虫,风媒介对其几乎没有影响.这一特性有利于木豆的遗传改良和杂交种的培育.通过放养蜜蜂等途径提高木豆天然异交率,可省去人工授粉,增加木豆结荚率,提高木豆杂交种产量.防虫网隔离可生产纯合的木豆种子,并可以提高开花数和结荚数.  相似文献   

4.
以桂木1号、2号和8号为试材,研究了3种行距(40cm、50cm和60cm)对木豆生物产量及枝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豆品种、行距处理的生物产量效应显著。40cm行距处理增产效果最佳;行距相同时,桂木1号的生物产量最高。木豆枝叶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受行距的影响不大,但受品种的影响较大。桂木1号的可溶性糖含量较高,桂木2号和桂木8号可溶性糖含量相差不大;桂木2号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桂木1号和桂木8号含量相差不大。单宁含量受品种、行距影响较大,桂木1号的单宁含量最高,桂木2号次之,桂木8号最低。40cm行距处理的单宁含量最高,50cm和60cm行距处理的单宁含量相似。行距处理对木豆枝叶含水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自1974年发现木豆雄性不育株以来,国际上不断对木豆核雄性不育(GMS)和核质互作雄性不育(CGMS)基因及其种质资源进行研究和挖掘,最终实现了木豆杂种优势的成功利用。本文系统总结了过去30多年来,国际上木豆杂种优势机理、表现及授粉方式等基础研究,GMS、CGMS不育系及其配套制种体系研究,杂种优势强度研究,以及木豆杂交种生产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木豆杂种优势利用的具体研究方向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新疆农垦科技》2011,(6):66-66
美科学家成功破译被称为"穷人的肉"的木豆基因,这一成果将有助于改善干旱地区农民生活。  相似文献   

7.
优质饲料作物木豆种子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本文就木豆种子发芽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豆种子浸种12h后基本不再吸水,最佳浸种时间为9~12h,完成正常发芽过程约需吸入自身重量1.3倍的水分,发芽温度范围为12-46℃,最适温度约为25~35℃。木豆种子子叶不出土,播种深度以4~5cm为宜。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多年生木豆树的分布区域、生态特点、形态特征、品质特性、植物学分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考察与研究,认为多年生木豆树是一种极有开发价值的食用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分析比较木豆杂交组合的部分农艺性状、叶特性和产量性状,并对开花期部分农艺性状、叶特性及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组合在不同生育期的株高、叶面积、叶柄长、叶鲜重和叶千重均高于对照,株高较对照优势最大达44.16%。各组合单株荚数变化在104~165英之间,对照优势最高可达108.86%。组合ICPH2438和ICPH2363的单株英重、单株粒重及子粒产量等指标均高于对照品种,ICPH2438产量对照优势达34.14%。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二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马铃薯种植密度、复合肥施用量对产量、效益及其淀粉含量的影响,建立了密度、复合肥施用量与产量、产投比等目标函数间的数学模型,经过分析提出了种植马铃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密度与施肥技术初步方案,为生产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过去几年试验结果分析,筛选出适合聊城夏直播的花生品种及栽培密度,并总结出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焦春海  杨茂材 《种子》1990,(6):9-13
通过对神农架及三峡地区22县(市)进行豌豆种质资源考察,搜集种质材料138份,并在武昌进行了田间鉴定。考察、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豌豆种质资源丰富,水平分布广泛,垂直分布上限达海拔2000米,且类型多样;据不同方法可分成2个变种、组群或类型。经初步筛选,发现了一些优良种质资源,如高蛋白资源,矮秆资源等。当前对这批资源的利用宜从3方面着手,即提纯复壮综合性状好的地方品种直接用于生产、发展以城郊为主体的蔬菜豌豆生产以及利用优良基因资源促进豌豆育种。性状评价结果,该地区豌豆地方品种的主要性状都不很理想,应尽快改良和更换;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揭示了该地区豌豆资源产量因素间的关系,提出了育种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褐蘑菇产自内蒙和冀北坝上高原,将它南移下坝进行人工栽培是本研究的目的。选用当地栽培材料,研究其配比,通过调查料发酵情况,菌丝吃料情况,出菇情况,逐步摸索出适应坝下至河北省南部地区的栽培原料及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合理比例的玉米秸和鸡粪是河北南部栽培褐蘑菇较为理想的栽培主原料。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低温-高温激变诱导豌豆同源多倍体的新方法,控制人工气候室低温1~3℃、高温30~35℃和棚室低温0~-3℃、高温30~35 ℃诱变豌豆多倍体.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气候室1~3℃低温、30~35℃高温激变条件下,处理豌豆现蕾初期的植株,可诱导14.10%~18.12%2 n花粉粒的产生;在棚室0~-3℃低温、30~35℃高温进行温度激变处理,可促发0.8%~1.6%豌豆同源多倍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食荚豌豆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国内首例豌豆雄性不育突变体的不育度、遗传特点及稳定性进行研究。观察发现:在生育前期。不育株外部形态特征与正常株没有明显差异;现蕾后,剥开花蕾可看到不育株的花药呈淡黄色半透明状。而可育株的花药呈橙黄色。用I2-KI染色法镜检花粉的可染性,发现不育株的花药内没有花粉粒,败育彻底,为典型的“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用不育株作母本,与同品系的正常可育株进行姊妹交,F1全部可育,F2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为3:1。用不育株作母本,其他品系作父本进行测交,同时用其他品系作母本,姊妹交F1作父本进行反交,正反交后代的育性表现一致。F1全部可育。F2可育株与不育株呈3:1分离。结果表明:该雄性不育突变体的不育性是可遗传的,属单隐性基因控制的核不育类型,与细胞质遗传物质无关。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下,不育性状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16.
以豌豆全粉为原料制作豌豆凉粉,使用豌豆淀粉代替增稠剂缩短试验周期,有效提高产品的弹性和爽口性。采用单因素等组合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料液比1∶2.5,豌豆淀粉与豌豆全粉配比1∶3,调浆水温75℃,蒸煮时间45min时,制作出的豌豆凉粉质地最佳、弹性好、外表光滑不粗糙。由此条件加工制得的豌豆凉粉感官评分7.06分(9点评分制),质构特性硬度为15.6。试验蒸煮时间缩短、用豌豆淀粉代替增稠剂可以生产加工出感官和凝胶性能俱佳的豌豆凉粉。  相似文献   

17.
王林 《保鲜与加工》2021,21(3):111-117
为制作出凝胶效果好、食用品质高的豌豆凉粉,以豌豆淀粉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豌豆凉粉的配方及工艺。结果表明,制作豌豆凉粉的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为:料液比(豌豆淀粉与水的质量比)1∶5.5,食盐质量分数0.8%,蔗糖质量分数10%,卡拉胶质量分数1.0%,pH 7.5,加热温度75℃,加热时间50 min,该条件下制备的豌豆凉粉感官评分为3.4分(满分4分),产品质地细腻光滑,弹性好,色泽及滋味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8.
稻茬免耕直播油菜覆盖稻草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降低油菜生产成本,对稻茬免耕直播油菜覆盖稻草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播种期设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9日3期播种,种植密度设18万株/hm2、27万株/hm2、36万株/hm23水平,稻草覆盖数量设0、2250kg/hm2、4500kg/hm23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免耕直播油菜产量影响大,适期早播是高产的关键;播种后覆盖稻草,能抑制杂草、提高地温和培肥地力;种植密度18万~36万株/hm2范围内,产量差异不显著。浙江省免耕直播油菜高产农艺措施为10月20日撒直播、种植密度27万株/hm2、稻草覆盖量2250kg/hm2。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