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我市大麦生产因长期连作、免耕栽培,杂草危害呈加重趋势。据湖州市植保站调查,本市冬作田杂草分布有26科、58属、74种之多,其中看麦娘为优势种,占冬作田杂草发生总量的85.53%,频度达98.83%。而目前推广的麦田除草剂,如绿麦隆、杀草丹、草甘膦等都因除草稳定性差,使用限制条件多,成本较高,而效果不理想,影响推广。近年国内开发成功的黄酰脲类麦田超高效除草剂——甲黄隆,为解决困扰大麦生产的草害问题提供了有效除草剂品种。本文试从甲黄隆除草效果,探讨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4.
5.
苗期调亏灌溉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苗期调亏灌溉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中度(土壤含水量为16%~18%)、重度(土壤含水量为13 %~16 %)调亏灌溉处理对大豆整个生育期的株高、叶面积均有一定影响,均显著低于对照(土壤含水量为23%~26%);重度调亏灌溉处理下,地上重和根重均显著低于对照;重度调亏处理根冠比在整个生育期大于中度调亏和对照处理;苗期中度调亏对大豆产量影响不显著, 重度调亏处理对产量影响较大,参试大豆品系辽51064和辽51095分别比对照减产6.69 g/株、10.79 g/株;耗水量随着水分胁迫加强而降低,两个参试大豆品系辽510 64和辽51095,在中度调亏灌溉处理下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分别为1.49 g/ kg、1.38 g/kg. 相似文献
6.
7.
8.
为探究冷冻豆蚜Aphis craccivora是否适合作为异色瓢虫 Harmonia axyridis种群扩繁的饲料, 本文研究了冷冻豆蚜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冷冻豆蚜?交替饲喂活豆蚜与冷冻豆蚜和幼虫期饲喂冷冻豆蚜成虫期饲喂活豆蚜的异色瓢虫成虫前发育历期分别为19.6?18.4 d和19.3 d, 饲喂冷冻豆蚜和幼虫期饲喂冷冻豆蚜成虫期饲喂活豆蚜的异色瓢虫成虫前发育历期显著长于饲喂活豆蚜处理(16.6 d)?饲喂不同饲料处理的异色瓢虫总存活率无显著差异?饲喂冷冻豆蚜?交替饲喂活豆蚜与冷冻豆蚜和幼虫期饲喂冷冻豆蚜成虫期饲喂活豆蚜的异色瓢虫产卵前期分别为41.2?14.8 d和9.6 d, 显著长于饲喂活豆蚜(8.8 d); 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17.8?546.2粒和564.5粒, 显著低于饲喂活豆蚜(1 221.4粒)?从幼虫发育历期?总存活率?成虫寿命等方面综合考虑, 冷冻豆蚜可以作为异色瓢虫的替代饲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甲黄隆对水稻不同品种及幼苗不同生育阶段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对甲黄隆的敏感性表现较大差异,仅协优10号耐药性最强,IC50值为9.608mg/Kg;其次为黑宝、威优77和汕优63;赣早籼31号最敏感,IC50值为0.008mg/Kg。水稻幼苗以芽期对甲黄隆最敏感,依次为一心潮和一叶一心期。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温度对黄顶菊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梯度恒温条件下,研究温度对黄顶菊各生育期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黄顶菊在12~42℃时均能萌发和出苗。温度高于16℃时,种子发芽率与出苗率随温度上升而显著增高;24~40℃时种子发芽率与出苗率均高于50%,28~36℃时均高于90%;温度达36℃以上时出苗率开始随温度上升而下降,温度达40℃时发芽率也逐渐降低。以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为代谢活力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黄顶菊的代谢活力从8℃到40℃逐渐增大,超过40℃后迅速减小。28~48℃现蕾开花期植株代谢活力明显高于苗期植株。 相似文献
14.
15.
为绿色防控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通过生命表研究玉米和大豆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同时室内测定草地贪夜蛾幼虫和成虫对玉米及大豆的产卵选择性和取食趋向性,并通过室内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玉米-大豆间作对草地贪夜蛾种群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取食大豆后草地贪夜蛾可以完成生活史,但与取食玉米相比,取食大豆会导致草地贪夜蛾发育迟缓,存活率降低,成虫期缩短,繁殖力下降和产卵天数减少;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净增殖率均显著高于取食大豆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平均世代周期低于取食大豆的种群,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与大豆相比,草地贪夜蛾幼虫和成虫均对玉米有明显的趋性。当玉米与大豆按照2∶2比例间作时,植株上的草地贪夜蛾着卵率为65.31%,显著低于玉米单作的着卵率。当大豆包围玉米和玉米与大豆按照2∶2比例间作时,玉米的被害率分别为86.67%和85.56%,均显著低于玉米单作的被害率。表明玉米与大豆按适度比例间作可以显著降低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16.
17.
18.
大豆品种抗食心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品种对食心虫的抗虫性表現在两个方面:(1)成虫迴避产卵。(2)幼虫入莢死亡率高。試驗証明:大豆食心虫成虫在有毛的大豆品种上,绝大多数产卵于豆莢上;在无毛的大豆品种上,绝大多数产于托叶內,从这一部位孵化的幼虫,于爬行入莢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幼虫死亡,因而其入莢率及虫食率较有毛品种低。在有毛品种中,铁莢四粒黄有較好的抗虫性,比一般品种的虫食率要低5%左右,其抗虫作用主要是幼虫入莢死亡率高,初入莢的1、2龄幼虫绝大多数死于莢皮及种粒間的組織中。目前,已培育出铁莢四粒黄的杂交后代——吉林一号表現有抗虫丰产性能,已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植保导刊》2015,(9)
经2012年和2013年大田试验筛选,选择对大豆胞囊线虫具有耐病性的大豆早熟品种Красноградская,以感病品种黑河52作对照进行了耐病机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室内人工接种大豆胞囊线虫,接种后6、12、18、24、30 d,大豆耐病品种和感病品种植株根内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略高于未接种的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受大豆胞囊线虫感染,耐、感大豆品种植株根内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都比同期的对照显著升高,且耐病品种POD活性始终高于感病品种,活性增高维持的时间比感病品种长。同时,PAL活性比感病品种高峰值出现的早。叶绿素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大豆胞囊线虫的侵染显著影响其光合作用,但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品种间变化规律不同。在接种后的12~24 d,无论耐、感品种叶绿素的含量与各自的对照相比都有所升高,而且耐病品种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感病品种,24 d以后,感病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开始下降,而耐病品种则继续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