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电工》1997,(1):4-5
由辽宁省农电管理协会乡电管站分会讨论通过的《辽宁省规范化乡电管站条件》,是进一步加强乡电管站管理,完善和规范乡、村农电管理工作的一项新举措,现予以推荐.  相似文献   

2.
创建文明乡电管站的工作,是深化农电体制改革,开拓农村电力市场,推动农电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乡电管站小的3—5人,大的10~20人。年售电量在1500—2500万千瓦·时左右。他们的工作,直接体现了农电行业的服务作风,牵连着电力行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到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生活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农电体制改革是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改一同价”工作的基础,因为只有体制改革到位、关系理顺,农网的建设与改造才能更加顺利地进行,城乡用电同价也才有保证。国务院国办发[1998]134号文件以及国发[1999]2号文件是这次农电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134号文件明确指出,乡(镇吃管站的改革是这次农电体制改革的核心,但是,目前有些地方乡(镇)电管站的改革相对滞后,这就给农网的建设改革以及城乡用电同价工作带来了阻力。因此,大力推进乡(镇)电管站的改革已成为1999年农电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我国的乡(镇)…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乡(镇)电管站改革工作全面展开 ,1999年取得阶段性成果。农电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广 ,政策性强 ,难度很大 ,但意义深远。1 1999年我们首先改革乡(镇)电管站的现行管理模式 ,即撤销电管站(包括县农电总站) ,成立供电所 ,人、财、物由县供电局统一管理。2 认真做好农村集体电力资产的无偿划拨和乡(镇)电管站财务接收工作。接收农村集体电力资产是国务院的政策 ,也是赋予我们电力企业的责任。省政府95号文件明确规定 :“乡及乡以下农村集体电力资产(不含乡(镇)电管站所办三产)可采取无偿划拨的方式由县供电企业统…  相似文献   

5.
1 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决定了供电企业必须转变观念 农电体制改革前,县供电企业对乡(镇)电管站及其所属电力设施的地位是作为政府的电力行政管理者,行使行业管理,可以发号施令、检查督促、处分、处罚。农电体制改革后,乡(镇)供电所是供电企业的一个分支机构,乡、村高压和主要低压电力设施收归供电企业所有,供电企业成了电力设施的所有者。由于县、乡(镇)供电系统一体化,电力安全规程的执行,农电安  相似文献   

6.
浅谈:乡电管站建设安徽省桐城县供电局王家迎乡电管站是农电的基层管理单位,它的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乡镇企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丰收,农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也体现农电工作如何“为农业,为农民,为农村经济服务”。目前,乡站建设形势多种多样,但从电管站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直供直管33个县(区)的乡(镇)电管站体制改革工作已全面完成,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下面几个问题应该引起注意:1 全面执行国务院2号文件,乡(镇)电管站体制改革不能走形式农村乡(镇)电管站体制改革是中国农电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特别是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所有制资产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淮安市季桥乡的农电队伍里活跃着一支由三个村电工自发组成的农电管理“互助组”,他们5年如一日坚持互帮互助为用户服务.5年来,三人连续被乡电管站评为“农电管理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农电管理》2005,(10):8-9
改革、创建中心供电所 在改制前,我省农村管电机构多为乡(镇)分散管理,基础设施普遍较差,大部分没有必要的办事场所,缺乏必要的生产、营业设施,很难适应农电体制改革后农电发展和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在农电体制改革初期,考虑到乡(镇)政府与乡(镇)电管站的关系、乡(镇)电管站的管电范围和“电管站改供电所”的历史衔接等因素,为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普遍采用“一乡一所”的办法,组建农村供电所。改制时,在全省1817个乡(镇)中设立了1801个供电所,其中只有200多个供电所有较合适的办事场地,但其生产、经营设施的配置仍较简陋,  相似文献   

10.
我市实行电力局统管乡(镇)电管站,乡(镇)电管站统管农村电工的农电管理体制,使农村电工、乡(镇)电管站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具体管理办法是:  相似文献   

11.
乡镇电管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电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乡镇电管站的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农电管理和“三为”服务的水平,影响着“两改一同价”的进程和电力部门的形象。然而,由于过去乡镇电管站属于松散型管电组织,乡镇党委、政府想管管不了,县局又只负责...  相似文献   

12.
经过十几年的农电体制改革,大部分地区成立了乡(镇)电管站,并在农电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存在的各种弊病也逐渐显露出来.结合江西形势,主要表现是乡电管站双重领导、管理混乱.由于行政上属乡(镇)政府管理,技术业务上属电力部门行业管理,这样一来,就出现了电力部门想管管不到.乡(镇)政府能管而管不了的现象.于是多数变压器实行承包,由农村电工自己管理.加上行政上的干预,很难摆脱人情电、权力电和关系电,管理就越来越乱.要改变这一状况,笔者认为只有实行行业管理,才是乡(镇)电管站的出路.实行电力部门行业管理后,必须做到管理上的“四统一”.  相似文献   

13.
理顺农电管理体制加强农村乡站建设黑龙江嫩江县电业局赵荣家,张伟宏,王玉名一、加强农电管理,建立乡电管理站1、成立乡镇电管站。为加强了农村用电管理。从1992年初着手抓了电管站成立的准备工作,到1992年6月全县供电的15个乡镇普遍成立了电管站。在乡电...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深入,乡电管站改为县供电企业所属的供电所,由县供电企业统一管理.人员实行劳动合同制,从原电管站在编人员和优秀村电工中通过统一考试考核择优录用.村电工面对现实有何心态,笔者调查得知他们有四盼也有四怕.  相似文献   

15.
王峰 《农村电工》2000,(3):11-11
1乡(镇)电管站体制改革前的农电管理情况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各乡(镇)自1984年起,在市区电力局的指导下相继成立了电管站,并开始实行乡村电力一级管理.各乡(镇)成立了电管站后,取消了村、组电工,电管站职工直接管到用户,实行集体办公,8小时上班,24小时值班制度.  相似文献   

16.
刘群 《农村电工》1998,(6):13-13
1 改革现行农电营业体制 实行农电营业微机管理现行农电管理营业体制,主要表现为乡(镇)电管站职工对用户抄电表、核算、收电费的形式.要实行微机管理,必须将乡(镇)电管站微机与电力系统微机联网,与农村信用社微机、邮电所微机、广大用户电表联网,形成一个以乡(镇)电管站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接广大用户、银行、IC电信机供电营业管理系统模式,形成了一个新型的农电供电营业局面.1.1 乡(镇)电管站每月供电营业电费由微机通过银行自动划往电力局银行帐上.1.2 乡(镇)电管站微机随时显示用户的即时电流、电压、负荷及用电量,同时也算出当前用户所用的电费金额.当用户的电费超过了自己在银行帐户中的预付电费时立即发出停电信号.1.3 乡(镇)电管站在结算电费时,计算机自动将用户在银行中的预付电费  相似文献   

17.
我县于1989年6月份开始对全县各乡(镇)电管站实行行业归口管理,收到较好的效果.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农电行业对乡(镇)电管站实行归口管理势在必行.农村低压供电是农电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部分工作是通过乡电管站和广大农村电工来完成的,他们直接与农村的千家万户相联系,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农电部门的形象和声誉.所以,我认为,  相似文献   

18.
当前,电力部门实施对县级供电部门代管,对乡电管站收归县级供电企业直管,在管理、体制、经营等方面还存在亟待解决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尤其是农电基层干部如何从思想作风上跟上农电体制改革步伐,应是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1 电管站的现行体制四川省绵竹市乡(镇)电管站的体制是根据原能源部(89)1286号文中规定的,电管站是群众性组织,行政上乡(镇)政府领导,业务上供电部门负责.过去,都有一名乡(镇)长兼电管站站长,而农电管理人员只能任副站长.由于电管站行政上属于政府管理,电力部门的许多规章制度及“以电养电”的政策难以贯彻.企业拖欠电费,政府可以下令不准停电;各种摊派,政府可以向电管站调用“以电养电”资金.电管站如果坚持业务部门的规章制度,触及到乡政府的利益,时常会发生冲突.乡政府也可下令更换电管站所有成员,供电部门只有据理力争,以维护业务部门的规章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现行电管站的体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和飞速发展的农电事业.因此笔者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认清形势,扎实工作,全面组织落实北京市乡(镇)电管站改革工作(一)面对新形势和新的任务,必须加强对乡(镇)供电所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乡(镇)电管站改为供电所是在管理层面上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也是农电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减轻农民负担理顺农电管理体制,早日实现城乡同网同价采取的重要措施,充分体现了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在农村工作中的落实。朱总理多次批示,明确提出:“要统一认识,才能有统一行动,方可完成此一历史任务。”两年多来,国务院、国家计委、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