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道产生水击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竟奇 《油气储运》1999,18(5):35-41
分析了造成管道水击的原因,指出管道产生水击的外因瞬时关闭阀门或突然断电停泵,管道的水击的内因是液体和管子具有弹性,管道是一个弹性水力系统,流动的液体具有动能与惯性,为管道水击提供了动力,介绍了管道水击理论及水击过程,管道水击波传播速度与液体的物理性质、管格的物理主规格、管道敷设方式有关,列出了水击运动微分方程组  相似文献   

2.
朱焕勤  王祥 《油气储运》1999,18(10):50-51
管道内液体受外界某种因素影响突然改变流速引起管道内流体压力升高或降低从而发生水击现象。发生水击时轻则使管壁发生弹性变形,重则使管道破裂。因此,在油气管道输送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防止水击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管道水击危害,需要计算管道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水击压力,以便采取相应的水击保护措施。采用SPS软件对某成品油管道泵站泵机组事故停运工况下的管道水击压力进行分析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在没有任何水击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某泵站泵机组事故停运产生的水击压力超过了站内管网设施设计压力和站间管道设计压力。为确保输油管道安全平稳运行,在水击泄放系统中增加水击保护措施,经仿真系统验证,该措施能够实现对管道瞬变过程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液体管道运行时,通常由于启、停某一泵机组,或开、关一个阀门,或因突然失去动力而使某一泵站停运,均可能产生水击压力,使管道或设备造成毁坏。为保护管道及设备免受水击破坏,通常需装设水击压力泄放阀。以往阀门的动作采用定值法,即当管道内的压力由于水击而上升到某一设定压力值时,泄放阀便开启,将液体泄放到储罐  相似文献   

5.
在液体管道瞬变流计算中,传统的拟恒定摩阻模型不能准确描述瞬变流的真实物理现象.阐述了瞬变流非恒定摩阻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着重讨论了当今为改进瞬变流摩阻计算而提出的非恒定摩阻模型的研究进展,期望利用非恒定摩阻模型结合经典的特征线法理论使液体管道的水击计算更接近实际.介绍了几类有重要价值的非恒定摩阻模型及相应的应用范围,并给出了各类模型进行数值计算的思路及以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长输原油管道在输油生产过程中,会因输油站的误操作而造成管道水击现象,使管道发生局部超压、液柱分离和泵机组汽蚀。介绍了输油管道产生水击的原因;分析了日照-仪征原油管道压力自动调节系统、压力超限保护系统和水击控制系统的构成;对仪征误关进站阀的事故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说明了该管道的水击保护过程。结果表明:日照-仪征原油管道水击保护系统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可有效防止严重水击工况对管道和设备造成危害。(图3,表4,参7)  相似文献   

7.
应用自适应网格法对长输管道的水力瞬变进行了计算,通过求解水击偏微分方程,在解的大梯度区自动加密网格。以一个站间管道的末段为例,用特征线法和自适应网格法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自适应网格法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到水击压力波的前沿位置。  相似文献   

8.
苑莉钗  高炉  翟建习 《油气储运》2003,22(11):16-17
管道发生水击时的水击压力波对管道的危害非常严重。在分析水击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讨论了液柱分离形成的过程及其对管道的影响,结合实例,利用公式推导计算出管道在发生水击过程中的水击压力,提出了避免出现油品液柱分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甬沪宁管道各站场及其输油泵的配备情况,分析了甬沪宁原油输送管道可运行的输油工况,介绍了用于水击分析时稳态极限工况的选取方法,并从水击源、产生水击时的工况、运用水击分析的管道瞬变过程理论和甬沪宁管道各站场边界条件的确定方法等方面阐述了甬沪宁管道的水击过程,给出了两种水击工况的计算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0.
液体弹性波在管输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李斌  贾磊 《油气储运》2001,20(4):11-13
根据液体弹性波在管道中的传输特性,结合原油管输系统,提出了刊用弹性波振荡和水击效应来防蜡防垢、排污解堵,从而实现降耗节能安全输油的新思路。针对水击压力波的产生及传播特性,指出该技术方案的本质是水击(锤)反问题及水击(锤)控制。介绍了国内外有压瞬变流的研究动态及现状,探讨了尚待研究的理论及问题。  相似文献   

11.
石油库管道的水击及其控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石油库工艺管道在油品输转过程中的水击现象及水击危害进行了描述及分析,介绍了直接水击压力和间接水击压力的简易计算方法,提出了控制和消除水击的两种措施,即工艺操作控制水击和专用设备消除水击。  相似文献   

12.
戴琳  邹阳春 《油气储运》2006,25(6):18-24
分析了管道中水击产生的原因及危害,通过对管网水击的一维数值进行分析,采用管段非统一时步法对重庆机场供油系统的管道水击压力分布进行分析计算,找出了影响水击压力分布和水击压力强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水击的抑制措施,确保了供油正常压力和水击的叠加值不会超过规定值从而影响系统工艺设备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3.
液体弹性流在管输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液体弹性波在管道中的传输特性,结合原油管输系统,提出了利用 性波振荡和水击效应来防蜡防垢,排污解堵,从而帝现降耗节能这发全输油的新思路,针对水击压力波的产生及传播特性,指出该技术方案的本质是水击(锤)反问题及水击(锤)控制,介绍了国内外有压瞬变流的研究动态及现状,探讨了尚待研究的理论及问题。  相似文献   

14.
输油管道系统水击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鑫  鲁传敬  李长俊  谢军 《油气储运》2002,21(12):23-26
水击是输油管道系统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不稳定流现象。当管内压力由于水力瞬变而发生急剧变化时,如果其高点未出现因压力低于油品的饱和蒸气压而产生的负压汽化现象,则流动为单相流动,但如果出现负压汽化现象,则处于该点的管段内液体的流动就演变成了气液体两相流动,增大了水击分析的难度。对管内单相流动和含气泡液体两相流动进行了水击分析,认为分析结果可以真实地反映油品在管内流动的规律,并且可以全面用于模拟和分析管道系统的各种工况,确保管道在安全的前提下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15.
将液体介质管道水力瞬变分析模型分为拟稳态摩阻模型和非恒定摩阻模型,选用VardyBrown非恒定摩阻模型与经典的拟稳态摩阻模型,对不同管长情况下的瞬变流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两类模型模拟计算得到的摩阻和水击压头的变化规律,进而研究了模型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4种不同构造形式TVD格式在捕捉水击波时耗散性和压制性数值性能的差异,为带调压室水电站压力管道水击波过程模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具有代表性的Harten TVD格式、Sweby TVD格式、TVD-MacCormark格式以及全离散TVD格式求解水击控制方程,结合给定的调压室系统水击模型边界条件,对某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并对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TVD格式可模拟调压室系统水击波的变化过程,最大水击压力与试验数据相对误差不超过1%,且间断处能够有效地捕捉激波振荡;对比4种格式计算结果,在水击波上升和振荡过程中,Harten TVD格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最好。【结论】TVD格式计算精度较高,是模拟调压室水击现象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长输管道水力瞬变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刚  蒲家宁 《油气储运》2000,19(3):16-20
根据各种管道边界的瞬变方程和管道水击的连锁Allievi方法,针对具有实际元器件和边界的长输管道的不稳定流动,设计了基于特征线差分解法的分析流程和仿真计算程序。利用长输管道水击数值计算所得线路上各节点的瞬态值进行B样条曲线拟合,实现了水力瞬变过程中线路水力坡降线及某些水力参数变化情况的图形输出 。  相似文献   

18.
长输管道泄压阀的应用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长输管道水击角式自力泄压阀的类型及工作原理。针对水击角式自力泄压阀在实际应用中因设计缺陷导致的配件多和安装作业难度大等问题,对其进行了优化改进。经输油生产运行实践表明,改进后的水击角式自力泄压阀具有较强安全可靠性,能有效防止水击现象,保证长输管道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9.
安家荣 《油气储运》2000,19(2):20-23
在对长距离输油管道设计计算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现行的管道设计规范及管道输送理论,开发完成了基于Windows95/98操作平台的长距离输油管道设计计算软件LOPDC。该软件可完成最优管径比选、输油站站址确定和调整、主要设备选型、设计方案经济评价、水击过程模拟、给定管段的热力和水力计算、强度计算和穿跨越计算等工作,并可绘制布站图,敏感性分析图及水击压力图。软件功能完善,操作方便,计算结果可靠,可满  相似文献   

20.
安一延输油管道水击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安一延管道密闭输汪后产生的水击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模拟计算了该管道四种瞬变过程的水击压力,并绘制了压力变化曲线图。通过各工况的计算结果分析,指出安一延管道密闭输油,必须在沿河湾 站设出站调节阀,进站设低压泄压和低压回流保护系统,杨山 设泄压阀,各站设低压报警设备,通过就地控制和人为调节可以实现管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