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浙江省江山市工厂化白色金针菇反季节栽培始于2002年,采用品种为江山白菇(F21),多年来应用的是直生法,操作和管理都比较繁琐。而上海、福建等地工厂化栽培白色金针菇用的是再生法,产量高、占库时间短,产出的白菇具有保质期长,品质好、色白,条清、盖小而厚等优点。而江山白菇(F21)在工厂化再生法栽培试验中表现为不易现蕾耳。  相似文献   

2.
以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产量、子实体栽培性状及栽培周期为指标,对6个白色金针菇菌株进行筛选,旨在筛选出适合工厂化再生法栽培的白色金针菇菌株。试验结果表明,F8903菌株茵丝生长速度快且生长旺盛;单袋产量达317g,比对照增产12g;栽培周期56d,比对照缩短5d;子实体各项栽培性状优良,是适应金针菇工厂化再生法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发展迅猛,年产量连年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加快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有利于提高金针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金针菇闽金1号菌株为福建农科院食用菌所选育新品种,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每年示范推广300万袋以上。经过多年多点示范推广,闽金1号表现为抗病性强,产量高,朵型好,不易开伞,采用再生法栽培技术,只要控制好栽培环境条件,就容易获得稳定的产量和质量,为了加快该品种的示范推广,根据该品种的特性,现将其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利用国内模式再生法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在各地蓬勃发展。由于是连续规模生产,灭菌不彻底,菌种存在细菌,或接种操作不规范等,都会导致菌袋不同程度感染细菌,污染率高的达30%以上,对金针菇工厂化生产造成较大影响。本文报道的是金针菇不同程度感染细菌对生长发育所造成的影响试验。  相似文献   

5.
<正>金针菇营养极其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是很好的保健食品,深受人们喜爱。工厂化袋栽金针菇,就是使用工厂化厂房、设备和技术人为创造条件,满足金针菇生长要求,实现周年栽培,获得优质、高产金针菇商品。江西章贡区及其周边拥有多家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企业,生产规模在2~6 t/d。现将工厂化袋栽金针菇技术与管理要点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在赣州市当地,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主栽品种有福建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培育的金针菇8903、8904品种。8903品种菇蕾  相似文献   

6.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针菇的工厂化栽培于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兴起,发展较为迅速,1998年日本的鲜菇产量接近12万吨,其中以长野县栽培最为广泛.在我国由于栽培金针菇的标准化工厂投资巨大,栽培成本昂贵,市场没有开拓等原因而发展相对滞后.现在工厂化栽培的主要品种是纯白系列,如日本的M-35、M-40,M-50,TK等,这些品种以其色泽洁白,菇质脆嫩而深爱消费者的青睐.现以品种M-50为例将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特点,利用聚丙烯塑料袋为栽培容器,具有投资少、能耗低、效益高、操作简便等特点,现将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袋栽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选择原基形成快、子实体丛生、根部不粘连、出菇密、菇蕾多、生长整齐,菇柄光滑硬挺、粗细均匀,菇体洁白晶亮,菇盖圆整、盖小不易碎,口感脆嫩、  相似文献   

8.
白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近年来,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在各地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两种栽培模式:一种是以塑料袋为栽培容器的袋栽,以福建省为代表;另一种是以塑料瓶为栽培容器的瓶栽,以台湾省为代表。目前国内主要以第1种为主,大多厂家采用再生法栽培。采用再生法栽培的白金针菇鲜菇菌盖、菌柄和基部色泽完全一致,菌柄粗细均匀,长度基本一致,成品率高,商品价值高、市场竞争力强[1],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比较不同木屑比例配方设施化再生法栽培白色金针菇。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中加人20%~25%的木屑栽培的白金针菇,出菇快而整齐,产量高,品质优。可节省成本,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企业新品种更新换代的问题,进行白色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新品种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三个白色金针菇新品种(闽金1号、F0303、F0306)与企业当家品种F913产量、质量上没有差异,其中F0303、F0306比F913提早出菇5~7d。  相似文献   

11.
在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原先一个优良的品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之后,它的优良性状表现不明显了,出菇期明显推迟,成菇率低,出菇不整齐,产量下降等,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菌种退化”现象。产生菌种退化的原因是很多的,笔者认为,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菌...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在福州地区工厂化周年栽培金针菇,普遍采用棉籽壳作为栽培料主料,再生法采收一潮菇后,菌包即废弃作为燃料或有机肥。福州地区金针菇厂家逐年递增,废弃金针菇菌包越来越多。栽培金针菇后培养料(棉籽壳)营养成分并未耗尽,利用其栽培双孢蘑菇,既可节约生产成本,又可以促进废物再利用。1菇房设计[1]一般菇房的边高5~6 m,中高6~7 m,长12~15 m,宽8~12 m。床架排列方向与菇房方向垂直,  相似文献   

13.
在白色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中,利用菌草粉替代或部分替代棉籽壳进行白色金针菇生产。在栽培料筛选中,用菌草粉替代或部分替代棉籽壳作栽培料对白色金针菇产量影响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4.
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废料二次利用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将部分金针菇废料二次用于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结果表明5%金针菇废料配方出菇快,整齐度好,生产周期与目前工厂化生产配方基本一致,产量高,品质优,可用于工厂化生产.日产10t的厂家据此配方生产,年可节本21.6万元.  相似文献   

15.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应结合当地资源,对栽培料配方做适量调整和优化,以期达到金针菇工厂化生产高产优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把握好培养料的含水量、pH和装瓶重量,直接决定产量、品质和效率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介绍用芦苇屑代替蔗渣作为栽培基质,采用再生法栽培白金针菇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芦苇屑再生法工厂化栽培白金针菇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用棉籽壳加蔗渣工厂化栽培白金针菇,以产量高、质量好、生产周期短等优点,被福省广大厂家所采用。但是蔗渣资源缺乏,且需求量大,价格也随之涨高。然而在该省山区各地,芦苇屑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笔者从2008年初开始用芦苇屑代替蔗渣作为栽培基质,采用再生法栽培,每袋产菇250g以上,A级菇96%,B级菇4%,生物学效率高达59%,生产周期约59d。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比较桑枝屑不同配方栽培金针菇的产量,进行了本项试验。试验采用3个添加不同比例桑枝屑的培养基配方和常规配方进行金针菇出菇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桑枝屑最佳配方,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草菇属于喜高温高湿的草腐性菌类,这种美味食用菌在福州地区冬季的市场价值较高,批发价可达14元/kg以上[1]-[3].而草菇生产的原料成本逐年上升,故考虑利用废菌渣栽培以降低成本.目前在福州地区工厂化周年栽培金针菇,普遍采用棉子壳作为栽培主料,通过再生法采收一潮菇后,菌包即废弃作为燃料或有机肥.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浅黄色金针菇菌株,以黄色金针菇"新苏6"和白色金针菇"金杂15"为亲本进行两两配对单孢杂交。对获得13个生长快、抗病强的双核体杂交菌株进行工厂化出菇筛选。结果其中8个杂交菌株子实体为浅黄色,5个杂交菌株子实体为黄色;杂交菌株产量与"吐水"量大体呈负相关;筛选到产量高、颜色浅黄、抗性强、"吐水"少的适合工厂化栽培的菌株F1、F17和F9,产量分别达到296 g/瓶、278 g/瓶和271 g/瓶。试验为浅黄色金针菇进一步的杂交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