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不同碳源、氮源、不同培养温度以及不同pH对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松乳菇菌丝体生长最佳碳源为果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钠;适合松乳菇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4~26℃;当pH6~7时,菌丝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2.
野生松乳菇菌丝的分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松乳菇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对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分别接入不同配方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试验,获得松乳菇试管母种,菌褶分离成功率25%,柄基分离成功率80%,柄与盖交界处分离成功率33%,并将母种扩大培养成再生母种,对所获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松乳菇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克俭 《食用菌》1998,20(1):14-16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us属红菇科,乳菇属,又名美味松乳菇;松树蘑,松菌,雁来菌,寒菌,是一种深受欢迎的美味食用菌。对松乳菇的引种驯化已有人尝试过,如方平夷的“松乳菇的纯种分离和驯化栽培”中报道培育出子实体(《食用菌》994年第3期),但周期长,产量极低。笔者对松乳菇的形态结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1 生态环境 春末夏初和秋季,单生或散生、群生于林下,主要以松属植物为主,林下还有栎属、梣属、杜鹃花科等小灌木及白茅、狗尾草、五节芒等禾本科杂草,密集的蕨类植物,以及落叶、苔藓、地衣为主,厚3~5cm的地表覆盖层。土壤有黄、褐土,质地以砾石和沙壤土为主。一般30年生的松林才能发生松乳菇,40~45年的松林发生最多,60年的很少发生。松乳菇在亚、欧、北美洲均有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河北、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台湾等地。 2 形态特征 菌盖宽3~11cm,初期半球形,中部脐状,渐平展,表面湿时稍粘,无毛光滑,虾仁色至砖红或橘红色,有或无砖红色同心环纹,也有呈灰绿色的,有或无蓝绿色同心环纹。从颜色看差别较大,是否有两个  相似文献   

4.
红汁乳菇菌丝体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洪  邓功成 《食用菌》2008,30(6):9-10
对红汁乳菇其菌丝的营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红汁乳菇菌丝生长所需的碳源以玉米粉、葡萄糖、马铃薯淀粉为好;氮源可选择蛋白胨、酵母膏;适宜的C/N比为20:1-25:1;最适生长温度为25℃;培养基最适生长的pH为6.0-7.0;培养基中加入生长因子对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昌元  曾庆雄 《蔬菜》2001,(6):17-17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属红菇科乳菇属,又名美味松乳菇、松树蘑、松菌等,是一种深受欢迎的美味食用菌。由于松乳菇常与松树形成菌根,人工栽培难度大,人工驯化栽培很少报导。现将本人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一.形态特征 松乳菇菌盖宽4~10cm,早期扁半球形,中部四下显脐肚状,伸展后上翘,边缘内卷后平展;湿润时粘,有颜色明显的同心环带,虾仁色、胡萝卜黄色。菇体受伤变绿色,特别是菌盖边缘部分变绿显著;菌肉初期白色,后变胡萝卜黄色至肉色,乳汁桔红至酱红色,后变绿色味道稍辛辣。菌褶与菌盖同…  相似文献   

6.
不同培养基对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文艺  刘建成 《食用菌》2004,26(4):10-11
本文对松乳菇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乳菇菌丝生长初始酸碱度以pH6.5~7.0为宜;加入松乳菇发生地土壤及干松针浸出液对松乳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干栎树叶及发生地腐殖层浸出液对松乳菇菌丝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市场上常见的松乳菇为野生菌,其肉质鲜美、鲜食可口,营养丰富,食药两用,市场潜力大.简述了野生松乳菇的资源分布、营养价值、基因组序列研究以及人工栽培情况,以期进一步为松乳菇的驯化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松乳菇的简易组织分离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质脆昧美,香甜可口。为了探讨驯化松乳菇,笔者进行了松乳菇的简易组织分离法试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于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松乳菇子实体;2.75%酒精和脱脂棉;3.250ml 有塞磨口广口瓶(内盛75%酒精和棉球);4.小塑料桶一个;5.蛋白胨——葡萄糖——无机盐培养基;蛋白胨3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0.5克,硫酸镁0.5克,琼脂18克,水1000ml,pH 值自然。6.卫生纸(经高压蒸气灭菌)。(二)方法:1.种菇的采集及初步消毒。采集生长健壮、菌盖约3—4cm 大小的无病虫害的子实体,小心去掉菌盖上的杂  相似文献   

9.
以野生松乳菇子实体为材料,分别取不同组织进行菌种分离.用PDA培养基培养纯化,筛选出8株菌株,取生长快的菌丝体用不同固体平板培养研究其人工培养特性.结果表明:菌盖与菌柄联接处间分离到的菌丝生长最快;葡萄糖为最佳碳源;乙酸铵为最佳氮源,其次是玉米浆和蛋白胨;不同培养基的最适pH分别是:配方①pH.5.0~5.5,配方②pH 5.5~6.0,配方③pH 6.0~6.5.  相似文献   

10.
松乳菇深层发酵试验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了松乳菇(Lactariusdeliciosus)深层发酵是可行的,并且筛选出以马铃薯为主料的培养液,其松乳菇菌球(或菌体)产量高。  相似文献   

11.
野生松乳菇和野生红汁乳菇蛋白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合适的溶剂、方法、条件从野生松乳菇和野生红汁乳菇中提取蛋白多糖。粗多糖经Sevage法脱游离蛋白、DEAE - 纤维素柱、SephadexG-100柱层析分离、纯化, 纯化的蛋白多糖进行紫外及红外光谱分析并测定蛋白质、多糖的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 松乳菇蛋白多糖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为24.53%和68.83%; 红汁乳菇中分别为15.53%和66.52% , 两蛋白多糖均具有体外抗氧化的能力。经鉴定松乳菇蛋白多糖中单糖组成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 红汁乳菇蛋白多糖中单糖组成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相似文献   

12.
经过2年松乳菇共生型食用菌的驯化探讨,通过野生松乳菇采集、组织分离培养,借鉴于其它食用菌的配方,找出适合松乳菇生长的人工培养基。设计4个原种培养基配方,以配方1最佳。设计二级、三级种培养基配方7个,以配方7最佳。在室内外人工模拟栽培观察均有菌丝体长出。初步摸索出驯化栽培松乳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长根菇菌丝体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氮比(C:N)试验表明最适合长根菇菌丝生长的C:N:10~20:1,在此基础上作了k6(45)正交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初始pH为7;且玉米粉、蔗糖、黄豆粉、蛋白胨和初始pH各因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依次减弱。菌丝生长拟合曲线表明,5~10d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此阶段的菌丝体是最好的液体菌种。  相似文献   

14.
正松乳菇因其具有鲜美的味道及提高造林先锋树种马尾松的成活率,而深受人们亲睐。松乳菇属于菌根菌难以进行人工栽培。松乳菇2008年首次在新西兰吉斯伯恩市的森林里进行商业化栽培并取得成功。国内浙江丽水市林科院、陈元昌等单位和个人对松乳菇及红汁乳菇进行过栽培尝试,均表现菌丝期过长或产量低。江西吉安地区市场上的松乳菇大部分为野生,市场售价不断上升,2011年10元/kg左右,2015年,达到22~32元/kg。笔者在吉安当地进行了野生松乳  相似文献   

15.
提取江苏、云南、江西、湖南、广西、安徽、湖北地区的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红汁乳菇(L.hatsudake)、橙色乳菇(L.akahatsu)和鲑色乳菇(L.salmonicolor)共25个子实体样本的基因组DNA,扩增ITS序列,对GenBank下载和本次及以前测序的松乳菇ITS序列的碱基组成、变异位点及碱基替换类型进行分析,从GenBank下载乳菇属其它8个种,构建乳菇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松乳菇ITS序列共有20 bp长度的变化,碱基C、T含量大于G、A含量。变异位点ITS共有99个(ITS1 58个、5.8S 4个、ITS2 37个),其中主要是T与C的转换,转换与颠换位点数分别为8和5。ITS1、5.8S、ITS2中转换与颠换的比值R分别为2.34、1.95、1.12。基于ITS序列计算不同地区松乳菇间的遗传距离,江西与意大利、西班牙,法国与西班牙序列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12,云南和法国序列间遗传距离为0,是同源序列。系统发育树显示:松乳菇和红汁乳菇、橙色乳菇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松乳菇深层培养所需的碳、氮源及其交互作用。在供试的多种碳、氮源中,最适合菌丝体生长和胞外生物聚合物产生的碳源是蔗糖和葡萄糖;最适合菌丝体生长的氮源是牛肉膏和蛋白胨,最适合胞外生物聚合物产生的氮源是黄豆粉,松乳菇不能利用尿素和亚硝酸盐。碳、氮源交互试验结果表明:松乳菇菌丝体生长和胞外生物聚合物产生的优良培养基为培养基1:蔗糖1.5%、可溶性淀粉1.5%、牛肉膏0.25%、黄豆粉1%、硝酸钠0.1%;菌丝体和胞外生物聚合物的0生物量分别为0.923;g/100mL和80.1mg/100mL;培养基2:蔗糖1.5%、可溶性淀粉2%、牛肉膏0.1%、黄豆粉0.75%、硝酸钠0.3%;菌丝体和胞外生物聚合物的生物量分别为0.927g/100mL和83.2mg/100mL。  相似文献   

17.
将松乳菇菌丝体凝集素(LDL)粗提液与牛、驴及人O型血共3种红细胞悬液进行凝集反应以检测其凝集活性,进行糖抑制、温度、pH值及二价金属离子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血红细胞松乳菇菌丝体凝集素粗提液均能凝集,其中对牛血红细胞凝集活力最强,为211;温度4~40℃,松乳菇菌丝体凝集素样品都具有活性,处于30℃左右温度时凝集素活力最强;松乳菇凝集素粗提液对碱的耐受性要比对酸的强;甘露糖醇对凝集素无抑制作用,其它4种糖(乳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对凝集素均有部分抑制作用;供试Ca2+、Mg2+对凝集素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培养条件对鲍鱼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温度、pH值及培养基含水量处理 ,对鲍鱼菇菌丝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鲍鱼菇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为 2 0~ 31℃ ,最适温度为 2 5~2 8℃ ;pH值适宜的范围为 4 0~ 7 0 ,最适pH值为 5 5~6 0 ;培养基含水量适宜的范围为 6 0 %~ 80 % ,最适含水量为 80 %。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铜仁地区松乳菇资源进行调查,了解该地区可采摘松乳菇资源数量,对松乳菇资源有效合理开发及研究提出可行性探讨及建议,为进一步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铜仁地区松乳菇资源丰富,分布较广,是极具食用、药用及营养用品开发价值,能够促进地方旅游业、餐饮行业蓬勃发展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20.
以真空冷冻干燥的橙黄色、紫褐色松乳菇为研究材料,对其营养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总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但紫褐色松乳菇含水量、矿物质和氨基酸均显著高于橙黄色松乳菇(P<0.05)。紫褐色松乳菇富含P(6.44 g/kg)、Mg(1.18 g/kg)、Zn(0.19 g/kg)、必需氨基酸(48.98 g/kg)及总氨基酸(149.22 g/kg),营养价值略优于橙黄色松乳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