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业对外交往更加广泛而深入,通过多边、双边政府间、社团、商贸、国际会议、友好人士等各种渠道,引进与交换品种、技术、设备与管理经验等合作项目增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对于促进中国农业科技进步,高产优质高效,区域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良好作用,同时,扩大对外影响为推动国际农业技术进步与生产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一、种植业有些引进农业技术由于成效显著,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如水稻旱育稀植法,80年代日本专家藤原长竹和原正市先生在黑龙江传授,效果很好,1989年后开始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90年代,译介外国儿童文学再一次形成热潮,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整体发展。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我国译介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做了系统的研究,重点考察了图书的译介数量、种类和出版情况,勾勒出90年代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概况,并剖析了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的译介特点。  相似文献   

3.
90年代闽台农业交流及合作研究综合报告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相似文献   

4.
王东华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1):29-30,164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农业经济陷入困境当中,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中共中央一方面从农村政策改革入手,另一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投资,重点扶持农业,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农业各项统计数据得到恢复或超过历史水平。解析中共中央当时调整农业的政策,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西方园林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综合研究,从艺术、生态、文化、技术4个方面来概括其设计类型,进一步概括其常用的构图形式和设计风格。笔者认为这4种类型的设计思想偏重点各不相同:艺术思想可作为园林设计形式的资料库;生态思想可作为设计的科学依据;历史文化思想可作为设计的精神源泉;工程技术可作为实现园林艺术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1961-1965年我国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也自然成为这次调整的重点之一。中共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调整农业经济,通过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终于使农业经济在几年内得以恢复和发展。解析中共中央当时调整农业的政策,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沐整理祖国农业遗产之时代东风,新成立的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在中国大陆开展地方志中农业史资料的查抄工作。从1955年到1963年,以十数位研究人员带领一百余位临时工,历时八载,纵横万里,从8500多种方志中摘录出6000万字679册农史资料,分类装订为方志物产方志分类方志综合三大部分。查抄工作首重全面掌握全国方志书目,编制《全国方志总目》以协调各地查抄工作;以现代农学分类为参照,摘录范围涵盖当时农业院校大多数学科门类。为保证资料准确实用,制定看、抄、校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三校规定。在总体查抄结束后,1961至1963年再一次组织研究人员赴全国各地大规模核查资料,校对文字、核对书目、核对作者、核对成书年代。从学术史的角度看,查抄方志农史资料融近代新学知识门类与中国传统文献整理方法于一炉,不仅为农史学科向纵深挺进打下重要基础,也为传统文献的整理利用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8.
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农业出现了急性、全面、深刻的危机。1932-1934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出现了惨烈的景象。这场危机是近代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力极度衰弱的集中表现,是生产不足和生产过剩相交织的危机,其破坏程度极其严重,它留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唐正平 《世界农业》1999,(10):21-23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全面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所取得的成绩,对于更好地促进今后的工作,乃至于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业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1-农业对外经济合作(1)农业对外经济合作的特点50年代至70年代末,我国农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始终以非赢利性质的援助为主,并且是中国单方面提供援助;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农业对外经济合作形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平等互利…  相似文献   

10.
11.
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 1.发展速度较快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缓解了小农与市场之间的矛盾.保护了农民弱势群体的利益。在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因而在我国获得迅速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为萌发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后期,是起步阶段;从21世纪初开始,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深化阶段。据农业部门统计,目前中国农村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140多万个。对于其中规模较大.管理较好,活动比较规范的.据农业部2004年初提供的材料,全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等)共有95330个,会员1150多万人。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我国加入WTO,以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专业合作社、联合体、服务中心,甚至公司等称谓出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海峡两岸农业的合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已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局面.两岸的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种优势互补关系是构成两地农业合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最佳条件.然而,我们也应看到两岸农业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21世纪,如何充分利用两岸农业的优势互补,进一步加强两岸农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改革开放历史的新阶段,在"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方针指引下,中国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取得进展,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交流品种、技术、资金、人才与经验,扩大农产品国际贸易,既增进与密协了国际友好关系,又为加快中国现代农业建设与新农村发展和为推选世界农业进步,作出了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14.
20世传纪初,为推动农村合作事业的发展,社会各方在积极推进正规合作教育的同时,还非常注重从文字宣传、口头宣传及艺术作品宣传等方面对农村一般民众进行社会合作教育,这种教育形式灵活,内容简洁实在,受到民众欢迎,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整个农村合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50年初,个旧锡业基本上处于停产状态.通过实施中苏“贷款协定”,个旧锡业承担了向苏联出口大锡的重任,并在全国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迅速恢复.之后,通过实施中苏“橡胶协定”及156个项目,云南锡业公司和个旧电站被纳入156个项目进行建设.由于得到了大量资金的支持和苏联专家的帮助、解决了能源不足等问题,个旧锡业快速发展,产量不断提高.迅速发展的个旧锡业,为云南地方经济和中苏贸易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应制定正确的对策,加强与东盟的农业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我们的技术和相对经济优势,帮助东盟尽快解决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加速东盟的传统农业改造,带动双边和多边更大范围内的经贸合作;可以把我们熟练的劳动力、高水平的科技人员、成熟的技术和优质农产品推向需求潜力巨大的东盟市场,实现互利双赢,促进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九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对外开放的方针,紧紧围绕我省农业生产和我院科研开发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在组织出国考察学习、专家来访、国外智力引进、争取和实施外援项目、国际合作试验研究、探讨对外经贸技贸渠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快了我院科研工作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对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推进中国--东盟农业合作促进中国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现状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农业合作得到了迅速发展,开展了一系列人力资源开发、技术交流、试验示范和农业商贸促进等合作项目。2002到2004年,中国与东盟先后开展合作项目有近50个,其中举办的技术培训班有31个内容有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动物疫病监测控制技术、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杂交水稻育种和栽培技术、水产养殖技术、东盟橡胶生产加工技术、东盟国家林业产业化、农村能源与生态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食药用菌生产技术和种子管理与技术等,涉及农业、林业、水产、能源等多个领域,近620名来自东盟各国的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19.
农村合作经济: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李烨  钟海  韩娟 《四川农场》2006,(2):25-28
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悄然兴起的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同时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发展趋势,也是2l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但至今二的知名度大相径庭,知识经济风靡全球,而循环经济景气指数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