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共新修水平梯田3.50万hm2,修筑和改造生产道路508.05 km。项目区每年可增产粮食6 749.56万kg,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11 474.252万元,人均增收593元。  相似文献   

2.
埂坎是梯田的主要组成部分 ,约占梯田面积的 12 %~ 18% ,是未被充分利用但蕴藏着巨大生产潜力的土地资源。通过对地埂经济植物水肥状况分析表明 ,梯田埂坎与田面水分存在显著差异性 ,但肥力的差异性不显著 ,因而土壤水分是陇东地区地埂经济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在 475~ 70 0mm降水条件下 ,适合陇东地区生长的地埂经济植物有 :黄花、杏、枣、花椒、甘蒙柽柳、紫花苜蓿等。该研究将为陇东地区梯田埂坎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护埂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地埂,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保护好地埂,有利于农田的保水保土保肥,开发地埂资源,发展地埂经济。紫花苜蓿不仅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薄,繁殖力强,是保护地埂的先锋草种,而且营养价值较高,适口性好,是牲畜最喜食的牧草。据测定:地埂上生长的紫花苜蓿主根深度可达2~6m,侧、须根主要分布在0~30cm±层中;盘根错节起到了保持水土的作用,比对照埂减少土壤侵蚀95.86%;地上部生物量为9.73t/hm2,地下部为3.84t/hm2,年产干草量为16.57t/hm2,产值可达3314.80元/hm2。足见紫花苜蓿具有较强的护埂作用,同时又是良好的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并将其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地埂生物化有效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群众收入等多重效益,是促进水土流失区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的重要模式,根据土壤条件,地埂生物化的模式可分为坡田式和梯田式两种,其生物配置主要按照地埂形式及植物生态学特性来确定,作为一项生物工程,要确保地埂生物化见到实效,产生良好的效益,还需从组织、技术、投入、政策及管护方面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5.
金沙江干热河谷坡改梯及生物地埂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试验区不同土壤类型、修建年限及生物地埂类型的梯田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梯田和地埂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抗冲、抗蚀性指标,研究了坡改梯和生物地埂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坡耕地相比,新修梯田土壤物理性质和抗冲性及抗蚀性无显著变化,甚至有所退化,可能与土壤结构破坏、原表土搬离和坡改梯初期土壤侵蚀加剧等有关,随修建时间延长,老梯田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分别显著减小和增大,粒径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和有机质含量较坡耕地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增加;(2)新修红壤和黄红壤梯田生物地埂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抗蚀性与裸土地埂基本无显著差异,而红壤老梯田生物埂土壤紧实度和粒径2mm水稳性大团聚体显著增加,抗冲性和抗蚀性整体上较裸土地埂显著改善,说明生物地埂的长期利用可以有效增强土壤抗冲和抗蚀能力,加强地埂稳定性,有利于梯田水土保持效应的持续性;(3)地埂长期生物利用的老梯田水土保持功能最强。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截止 2 0 0 0年底已修梯田 15 4 6 5万hm2 。但存在梯田设计不科学的现象 ,缺乏统筹规划 ,合理设计。分析梯田田面宽度、长度、埂坎边坡等设计因素与需功量、农机具、灌溉及农作物产量等经济生产因素的关系 ,提出田面宽决定单位面积土方量 ;需功量与田面宽平方成正比 ;机械工效与田宽成反比。系统分析认为 :当地面坡度为 5°~ 10°时 ,适宜田宽为 2 0~ 30m ;坡度为 10°~ 2 5°时 ,适宜田宽为 10~ 2 0m ,这样不仅利于机械作业 ,发展农田水利 ,而且渠系建筑投资较小 ,水量损失较少。地埂边坡选用 1∶0 5~ 1∶0 7为宜 ,不仅满足边坡稳定 ,且利于地埂利用。  相似文献   

7.
泾川县开展梯田建设50多年来,立足县情,以梯田建设为突破口,围绕生态环境建设,以效益为目的,通过梯田+水窖+山地经果园、梯田+种草+养畜、梯田地埂开发、梯田+农产品+加工等土地资源开发模式,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推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8.
合理利用外资 开发“地埂银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修筑梯田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工程.但是在梯田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非生产用地——埂坎.埂坎占地面积约占梯田面积的12%~18%.这些在农业生产中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埂坎是一项巨大的土地资源.水保世行项目甘肃省马莲河流域水土保持分项目,自实施以来,抓住利用外资这一机遇,加大项目区内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投资的力度,在大面积修筑梯田的同时,十分注重梯条田地埂的开发利用,通过广泛的宣传和精心组织,动员项目区内的农民在新修的梯田地埂和原有梯田地埂上大力种植经济植物带,如黄花、花椒、杏树、枣树、红柳、牧草等经济植物.这一措施不仅加固了地埂,保护了梯田,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使农民从中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为开辟致富途径,建设商品生产基地,发展区域经济拓宽了道路.项目区群众高兴地把地埂上种植的经济植物带称为“绿色银行”.  相似文献   

9.
侵蚀沟是导致黑土区土地退化的重要因素,侵蚀沟的发生与发展严重威胁黑土资源。以"哈尔滨市道外区赵安屯侵蚀沟"为例,分析黑龙江省侵蚀沟的分布情况,选取典型沟道进行分析和治理,并对其进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后,可增加用材林面积1.73 hm2,灌木林面积2.38 hm2。每年可增收枝条0.09万kg,增加木材蓄积5.77 m3。所有措施生效时每年增加经济收入0.25万元。  相似文献   

10.
2011年隆德县梯田累计达到3.80万hm2,占耕地面积的87.8%,农村人均0.24 hm2。从梯田与坡耕地粮食产出对比、不同地域类型梯田粮食产出对比及干旱年份与正常年份梯田粮食产出对比几方面分析得出,梯田建设改善了土地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人均有粮随着梯田化的提高而不断增加,梯田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的一种先进生产模式,土地高效利用是突破园区资源瓶颈,实现发展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以土地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园区设计是实现园区土地高效利用的基本准则和技术指导体系。该文在分析中国现代农业园区土地利用问题的基础上,从界定现代农业园区土地高效利用的内涵出发,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以土地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园区设计体系,涵盖设计思路、目标、原则、实现目标的方法等。应用这一设计体系对东营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规划设计,取得了显著的综合经济效益。按园区土地面积8 303 hm2计算,单位土地面积产值由2011年的35 168元/hm2增加到2014年的71 540元/hm2,增加36 372元/hm2,年均增加12 124元/hm2;单位土地面积实现效益由5 275元/hm2增加到14 308元/hm2,增长了1.7倍。以土地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园区设计,可为资源约束日益趋紧条件下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黄土丘陵区软埂梯田建设与维护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软埂梯田选择"接近自然"的技术对坡改梯进行了技术改进,在工程方面设计采用接近黄土自然休止角40~45°为梯田埂坡设计坡度,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了地埂重力侵蚀危害。试验研究表明,软埂梯田每年的维护费用为592.5元/hm2,是硬埂维护费用的55.5%;修筑费用为435元/hm2,是硬埂的24.9%。软埂梯田具有造价低、易维护、修筑和管护简便等特点,是水平梯田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坡耕地是我国耕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喇嘛洞镇坤都营子项目区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试点地区。项目区内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50%,坡耕地大部分未经治理,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因此开展本地区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是为了保障本地区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本项目共治理坡耕地面积200. 27 hm2,其中新修石坎水平梯田100. 27 hm2,新修土坎水平梯田100. 00 hm2,布设2. 55 km截水沟,共修建田间道路3. 90 km,共修建谷坊26座。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60. 52%,年增加蓄水量6. 02万m3,保土0. 33万t。增加粮食产量60. 08万kg,年增加经济收入120. 16万元。经过治理,项目区在汛期洪峰比过去减弱并延迟,农田被冲毁程度变小,土地单产得到增长。广大农民得到甜头,认识到了坡耕地治理的好处,保护水土流失的意识普遍增强。  相似文献   

14.
呼斯太河流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实施期为 8年 ( 1994~ 2 0 0 1年 ) ,总投资 85 0 0万元 ,将完成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 0 2 7km2 。截至 1999年底 ,6年共完成治理面积 2 3 5km2 ,提前超额完成了任务 ,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2 4%提高到 72 9%,土地利用率由 3 2 %提高到 82 0 %,植被覆盖度由 2 5 %提高到 72 %,土地生产力由 1741元 /hm2 增加到 3 75 0元 /hm2 ,人均收入由 62 8元增加到 2 485元 ,已显示出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宁夏固原隔坡梯田模式建设内容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以来,固原县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展了隔坡梯田模式研究。截至2001年底,固原县共完成隔坡梯田1 000 hm2,隔坡种草2 000 hm2。据调查,隔坡梯田较同类地区连台梯田粮食产量增加750 kg/hm2,较同类地区坡耕地粮食产量增加1 500 kg/hm2;实施隔坡梯田模式与常规建设梯田、造林、种草相比,单位面积投资减少30%,节省劳力50%,介绍了该模式的适用范围及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6.
到目前为止,重庆市垫江县近5 a来开发整理土地1 830 hm2多,使项目区1万多农民受益,年人均增收300元。5 a来全县共投资1 430多万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20个,开发整理土地1 830 hm2多,新增耕地310hm2多。已经实施的市级土地整理项目———金临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423万元,整治规模3  相似文献   

17.
铁瓦河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河南省淅川县铁瓦河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期为 3a(1994— 1996年 ) ,总投资 2 .62× 10 6元 ,已完成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2 .5 1km2 。治理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 91% ,土地利用率由 32 %提高到 91% ,植被覆盖度由 2 2 .9%提高到 82 .5 % ,土地生产力由 175 0元 /hm2 增加到 375 0元 /hm2 ,人均收入由 680元增加到 1710元 ,已显示出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定西市安定区坚持不懈开展梯田建设40多年。截至2003年,全区累计梯田面积达到9 99万hm2,基本农田面积达到11 76万hm2,人均0 3hm2,基本实现了梯田化目标。介绍了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梯田建设的成效与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9年甘肃省组织实施梯田建设工程,至2015年仅甘肃黄河流域梯田粮食播种面积就达136.4万hm2;全省依托梯田建设发展经济林果面积23.3万hm2(349万亩);依托梯田种植中药材9.2万hm2;在基础条件相对优越地区,利用梯田发展设施农业、高原夏菜、饲草基地等12.7万hm2(190万亩)。规模化的梯田建设,不仅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减轻了水旱灾害,而且改变了劳动生产关系,解放了劳动生产力,促进了特色产业的规模经营和发展。主要做法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科学规划,规模建设;部门配合,齐抓共建;建管并重,保证质量;产业跟进,促农增收。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的梯田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05年底,全省已建成梯田186.46万hm2,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构筑了平台,梯田已成为广大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工程。分析了梯田的利用途径:大部分以种植满足粮食生产的农作物为主,约占梯田总量的80%,部分靠近村庄、水源的梯田发展蔬菜、果业等经济产业。结合实际,从新资源培育、产业开发、建设机制三个方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梯田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