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松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粗提取,根据国内有关资料报导,一般采用湖北省微生物所昆虫病毒组的方法;多角体的染色过去多分别采用什维佐娃和有贺久雄法。我们把近几年林间所采集的病毒标本,经过一年来的室内工作,对多角体病毒粗提取、设计几种处理方法,多次进行比较试验;同时对多角体病毒的染色方法,着重探讨了溴酚兰染色方法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染色的可靠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我国森林昆虫病毒资源调查工作进展较快。从60年代首次发现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至今,已从171种森林昆虫中分离出214株病毒。其中属于杆状病毒属A亚组核型多角体病毒131株,B亚组颗粒体病毒41株;呼肠孤病毒属质型多角体病毒30株;昆虫痘病毒4株;浓核病毒3株;其它非包涵体病毒5株。有些病毒已被开发利用,如春尺蠖核型多角体  相似文献   

3.
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昆虫病毒是专性侵染节肢动物的一类微生物,包括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痘病毒、虹彩病毒等很多类群。核型多角体病毒属于杆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核型多角体病毒属(Nucleopolyhedrovirus),是昆虫病毒中最大的类群。它能够专一性地侵染并杀死一种或者几种农林害虫,并且对害虫天敌、环境、人畜无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绿色生物农药。本文总结了获得全基因组序列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综述了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基因组主要功能基因(RNA转录相关基因、DNA复制相关基因、结构相关基因)及其他基因,并对核型多角体病毒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昆虫病毒的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病毒的种类迅速增加,目前全世界已经报道从昆虫体内分离出的病毒1700多种,其中以包涵体病毒为主,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占很大比例。从寄主昆虫来看,鳞翅目昆虫885种、鞘翅目昆虫178种、膜翅目昆虫83种。  相似文献   

5.
四、昆虫病毒制剂的生产及质量检验目前应用较多的昆虫病毒有杆状病毒属中的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属中的质型多角体病毒。病毒制剂于1944年开始研制,1960年昆虫人工饲料研究的成功大大促进了病毒制剂的生产,但大量饲养昆虫还存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一些困难。目前国内、外已能生产棉铃虫、叶蜂、尺蠖等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赤松毛虫、松带蛾等质型多角体病毒制剂。  相似文献   

6.
<正> 当前,昆虫病毒已成为害虫综合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带有各种病毒病的森林害虫相继被发现,有的已用于生产防治,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我们发现的一些病毒和国内其它单位已经发表的39篇文献,61种林虫病毒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供参考。本文中61种森林害虫所带的病毒,分別隶属于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质型多角体病毒(CPV)、颗粒体病毒(GV)、质型多角体的核品系(EP-CPV-N)以及浓核病毒(DV)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7.
黛袋蛾(Dappula tertia Templeton)是一种林木害虫。1986年7月在本所树木标本园的毛丹(Phoebe hungmaoensis)、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等多种林木上大发生。我们采集了死亡的幼虫58条。将全部死虫组织逐一涂片,用苦味酸—氨基黑染色,经油镜检查,发现18条有多角体,感染病毒的死亡率达30%。  相似文献   

8.
<正> 松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粗提,根据国内有关资料报道,一般采用离心沉淀方法;多角体的染色过去多采用什维佐娃和有贺久雄法。本试验对多角体病毒粗提物,设计4种提取方法,进行多次比较;同时对多角体病毒的染色方法进行摸索,着重探讨了溴酚兰染液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染色的可靠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提取方法的比较从表1看出,镜检情况及显微摄影都可以  相似文献   

9.
采用来源于3个目14种昆虫的离体细胞系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进行敏感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各...  相似文献   

10.
乌桕毒蛾(Euproctis bipuetapex Hampson)在湖南分布较广,是一种杂食性昆虫。乌桕毒蛾能被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致死。该多角体大小为1.5—2.5微米,多数呈不规则正方体,少数呈三角形四面体。降解后,病毒束呈长方体,大小为120—160×400—450毫微米。病毒粒子棒状,大小为60—80×340—360毫微米。一般两个病毒粒子组成一个病毒束。经鉴定,该病毒属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杆状病毒属(Baculovirus)A亚组的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开展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防治美国白蛾试验.分别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10亿PIB·mL-1悬浮剂、10亿PIB·g-1可湿性粉剂、25%灭幼脲悬浮剂3种药剂对美国白蛾一代和二代幼虫进行喷雾防治.结果表明:在防治一代美国白蛾的试验中,10亿PIB·mL-...  相似文献   

12.
杨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提纯及某些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试验将杨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经0.02M Tris-HC1(pH7.6)—0.005MEDTA配制的尿素、SDS和NaCl分别处理后,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采用蔗糖梯度离心和Sepharose 2B柱层析法分离纯化的病毒粒子和核衣壳,经1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纯化的病毒粒子和核衣壳不能进入凝胶,胶板无蛋白带着色。理化性质分析表明,多角体中DNA含量约6μg/mg,不含RNA。对完整多角体作16种氨基酸含量分析,总回收率为77.09%。病毒粒子和核衣壳的紫外吸收光谱各具特征。病毒柱子的超离心沉降系数为S_(20)~w=705,同时还有一个S_(20)~w=57的组分存在。对所得结果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正>昆虫病毒作为害虫综合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防治过程中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所以昆虫病毒也逐渐地被人们发现和重视。全世界已分离到1000多种昆虫病毒,我国已分离到150多种,近年来我们开展了昆虫病毒资源调查,对我省的农、林、果、蔬莱等害虫病毒进行采集分离、鉴定、并收集省内有关单位采到的病毒死虫标本,共收集到昆虫病毒29种。其中颗粒体病毒(GV)6种,核型多角体病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有不少单位开展了应用病毒防治松毛虫的研究,对于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的染色方法,一般认为难于掌握,在显微镜下多角体不易识别。对此,我们做了一些研究和试验摸索。取得了较好的染色效果,现把几种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一、澳酚兰染液染色法染液配方:HgCl_2 10克、95%酒精100毫升、溴酚兰100毫克。配法:先将Hgcl_2 10克溶于100毫升的  相似文献   

15.
柳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只对柳毒蛾幼虫有较强的感染率。在受试昆虫中,除对杨尺蠖有16%因NPV浸染死亡外,其他昆虫无一感染。  相似文献   

16.
病毒制剂的毒力,只有用敏感昆虫作生物测定的方法来测定才比较可靠。 Dulmagc(1971)用甘兰尺蠖核型多角体作病毒材料,创造了丙酮——乳糖沉析法制备标准样品;并给这种样品规定了毒力单位,但未能得到国际公认。到目前为止,病毒杀虫剂的产品,通常只标+明活性成份的比例和多角体的数量。近年来,我国昆虫病毒的研究和应用有了较大发展,在病毒生物活性测定方面已有许多报道。我们在日本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殖与防治应用中,采用  相似文献   

17.
<正>在害虫的综合防治中,利用昆虫病毒治虫,是安全有效的手段之一,各地已相继开展研究和应用。近年来,我们对河北省的昆虫病毒资源开展了调查、采集、试验研究,已采集分离到部分昆虫病毒,现报导如下: 一、红腹灯蛾(Spilosomα Punctorα)核型多角体病毒(NPV)。1982,83,84年分别在保定、石家庄的甘兰、芹菜、和桑树上采到病死虫。 据电镜观察:多角体形状不甚规则,呈近似三角形,四边形,六角形以至近球形。一些多角体表面有乳头状突起或凹陷,多角体直径1.6—2.4微米,平均2.1微米。核衣壳杆状,大小约330×33毫微米。此病毒国内外未见正式报导。  相似文献   

18.
以现行蚕品种春·蕾×镇·珠为对照,调查了耐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新品种华康1号、华康2号(均为正反交)在泰安市岱岳区的试养成绩和发病情况。结果显示,华康1号和华康2号适应性较强,发育整齐,体态均匀,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发病率均为0,二者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抗性极显著优于对照品种春·蕾×镇·珠(1.67%);平均张种产茧量分别为33.5kg和39.9kg,显著高于对照(29.2kg),其他茧质指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用微核测定法评价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对小白鼠的安全性*周建华郭亨孝(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文用测定小白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出现率的方法来分析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对哺乳动物的安全性。口服4种剂量的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感染小白...  相似文献   

20.
lef-8基因作为杆状病毒重要的早期表达基因,编码病毒RNA聚合酶的最大亚基。本文通过对油桐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ef-8基因进行测序,对其基因结构及其在杆状病毒中的系统进化进行了分析。发现lef-8基因在油桐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中编码区长2 634 bp,编码877个氨基酸。在5’-UTR区具有可能为其启动子及转录起始位点的信号序列,在3’-UTR区具有加尾信号序列,但这些序列的具体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其蛋白序列与常见的模式NPV同源性较低,但具有共同的签名序列。通过对杆状病毒lef-8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颗粒体病毒和核型多角体病毒明显分为两支,而核型多角体病毒中又明显分为4个分支,其进化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寄主的进化关系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