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比较三种黑木耳催芽方式,结果表明,地棚催芽黑木耳出芽齐,且产量高,采收早,易获得优质高产的黑木耳。  相似文献   

2.
黑木耳代料栽培与段木栽培相比,具有原料丰富、节省木材、成本低、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快的优势,但在黑木耳代料栽培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单产低、生物转化率低、杂菌污染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栽培者没有掌握栽培技术的要点,生产管理不当。现将黑木耳代料栽培中的几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黑木耳栽培原料主要为阔叶木屑.近年来,随着木材采伐量的减少,阔叶木屑资源紧缺,价格上涨,因此,需要拓宽黑木耳栽培原料渠道,降低黑木耳生产成本.黑龙江省桦树、杨树等树种分布广,其萌生枝条生长速度快.桦树、杨树萌生枝条含有黑木耳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作为黑木耳栽培原料,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前,广西黑木耳原种和栽培种主要采用杂木屑培养基,但由于杂木屑是来自木材加工的下脚料,成分复杂,菌种生产上存在着菌丝生长慢、长势弱和隐性污染等问题,从而严重制约着黑木耳的质量和产量。此外,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糖业基地,每年生产的甘蔗渣多达60万t,大部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此,我们以甘蔗渣为基本原料,进行黑木耳菌种培养基  相似文献   

5.
黑木耳的生长发育、抗逆性及产量与营养、光线及酸碱度等外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其中温度是重要因子之一,它影响着黑木耳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一般认为25~30℃是黑木耳生长的最适温度,这时黑木耳生长最快,但产、质量并不理想。且黑木耳菌丝体生长和  相似文献   

6.
以黑木耳和黄芪为试材,木屑培养基为对照,设置4个黄芪添加量处理,探讨了将黄芪添加到培养料中对黑木耳生长发育和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了黄芪对黑木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以期为中药黑木耳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培养料中添加黄芪后对黑木耳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添加15%黄芪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添加10%黄芪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黑木耳子实体中的总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增加,且黑木耳子实体中蛋白质含量、总糖含量和产量三者之间表现为正相关,但黄芪中的特征物质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黄芪(甲)苷未在黑木耳子实体中检测出来。综上,培养料中添加黄芪可以促进黑木耳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提高黑木耳营养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是我国主要食用菌之一,长期以来都是采用段木栽培,成本高,生产周期长(3年左右)单产低,每100公斤木材只产干耳1.5公斤左右时间,经济效益不高。且目前耳林资源不足,使黑木耳生产发展受到限制。近年来,改用木屑、棉籽壳、稻草、玉米芯、甘蔗渣等代料栽培,为广泛发展黑木耳生产开避了新的途径。代料栽培从接种到出菇只需2个月左右,生产周期只4个月左右,比传统栽培缩短很多,一年可进行春、秋两季种植。每100  相似文献   

8.
以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为富硒载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红色纳米硒对黑木耳菌丝体、子实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及黑木耳的富硒能力。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的硒浓度为10 mg·kg~(-1)~50 mg·kg~(-1)时,黑木耳子实体产量及子实体中的总硒含量均随硒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并于硒浓度为50 mg·kg~(-1)时子实体产量达到最大;当硒浓度高于50 mg·kg~(-1)时,子实体产量降低。黑木耳子实体中硒含量分析表明,黑木耳具有较强的富硒和耐硒能力,且子实体中硒含量与硒加入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黑木耳属于木腐真菌类,多半依靠木材棉籽壳等为培养料。我们从1985年开始试用稻草作黑木耳的培养料,并已取得初步成功,为黑木耳的生产开辟了新途径。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吕本国  胥成刚 《食用菌》2000,22(1):31-31
黑木耳生产,长期以来用段木栽培,产量低,成本高,耗材大,每百公斤木材只能生产1.5kg。现在改用木屑、棉子壳、玉米芯、稻草、甘蔗渣代料栽培:每百公斤代料可生产干木耳6~10kg,单产提高4~5倍,现将黑木耳代料速生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栽培时间 代料栽培黑木耳,从接种到出菇只要45~55天,生产周期100~120天,比原生产时间缩短50%~60%,改变原来一年长一季为春秋长两季:春季2~3月接种,9~10月子实体生长:秋季8~9月接种,10~11月子实体生长,但要避开高温,早春气温低,可加温调…  相似文献   

11.
林下栽培黑木耳高产高效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林下栽培黑木耳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研究了不同配方料黑木耳产量表现,林下栽培黑木耳应选择的最佳林果树种和留枝量,以及黑木耳的最佳摆放密度。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代料黑木耳产业在龙泉市迅猛发展,但由于南方适宜黑木耳生产的季节比较短,若培养基中氮源比例高,菌棒易烂且生物转化率低;氮源比例低,又影响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为探索适宜在本地气候条件下栽培的标准培养基配比,我们在充分调查培养基的配制与产量质量关系的基础上,选择5个培养基配方进行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13.
<正>1采收采收是黑木耳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了确保黑木耳采收质量和产量,应掌握适当采收标准,确定适宜采收时间和采收方法。采收过早,黑木耳大小及重量达不到标准,影响黑木耳产量;采收过晚黑木耳已经成熟,并大量释放孢子,影响黑木耳的品质及色泽,并且降低产量。黑木耳采收有很强的时间性,一定要及时采收。因为采收后黑木耳子实体仍是活的有机体,表面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宜福建省栽培的高产优质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新品种,从吉林、黑龙江引进7个黑木耳新品种,以福建省经认定的黑木耳"雪梅黑碗"与当家品种"Au139"为对照,从菌丝活力(长势和生长速度)、原基形成、干耳产量、子实体农艺性状、抗逆性、口感风味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评价。结果表明,引进的新品种中,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且最适宜福建省栽培的新品种为黑威15号,其次是吉黑5号、黑威单片、丰收2号,经生产性示范,栽培稳定性得到进一步验证后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固体液化菌种工艺在黑木耳栽培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常规固体三级菌种扩繁工艺为对照,进行黑木耳短袋栽培试验。结果显示:高压灭菌料袋接种固体液化菌种的黑木耳菌丝洁白、浓密,发满袋时间为49天,菌袋成品率99.3%,每袋平均产量达37.6 g,显著早于和高于接种常规固体菌种处理的55天、95.2%和32.33g,表明固体液化菌种工艺能提高黑木耳菌丝活力与产量。效益分析显示,应用固体液化菌种较常规固体菌种可减少黑木耳短袋栽培直接生产费用58%,表明其可代替固体三级菌种扩繁工艺用于黑木耳集约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滑嫩可口、国内外市场畅销的产品。用玉米芯培育黑木耳,原料多、成本低、时间短、产量高、收益大,可代替椴木生产木耳,既可保护林木资源,又能增加木耳产量,是农村社队发展多种经营的一个新门路。  相似文献   

17.
钟雪美  黄录焕 《食用菌》1992,14(4):20-20
黑木耳生产历来是用段木栽培,每年要消耗大量木材,而且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因此,近年来多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代料栽培,但用代料栽培的黑木耳营养价值如何?这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选用稻草、玉米芯和木屑为主料栽培黑木耳,与段木栽培的黑木耳进行营养比较,试图为解决林耳矛盾,开拓黑木耳代料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黑木耳栽培中不同覆盖材料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17,(6)
初步研究了黑木耳菌棒排场期间,不同覆盖畦面材料(稻草、黑色地膜、白色地膜)对杂草的生长、黑木耳的烂棒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的耳片质量、产量及对杂草生长的抑制都明显优于稻草覆盖,平均产量提高了12.7%;不同厚度的地膜对杂草的抑制率不同,0.008 mm的地膜对杂草的抑制率不明显,0.014 mm的黑色地膜抑制杂草的生长明显,能提高黑木耳的品质,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黑木耳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各地黑木耳菌包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充分体现了黑木耳产业向专业化分工、大型机械化生产、自动化及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的趋势。2015年中国食用菌协会数据表明,黑木耳是位于我国食用菌产量第二的品种,产量仅次于香菇(766.66万t),达到了624.69万t。以黑木耳生产大省黑龙江为例,其产量282.75万t接近全国产量的  相似文献   

20.
马凤  闫宝松  张跃新 《食用菌》2013,35(1):30+32
阔叶木屑是黑龙江省栽培黑木耳原料,近年来,随着木材采伐量的减少,阔叶木屑资源紧缺,价格上涨.因此,需要拓宽黑木耳栽培原料渠道,降低生产成本.黑龙江省林区各种疏林、清林剩余物丰富,笔者利用各种疏林、清林剩余物进行黑木耳栽培,取得了成功,为栽培黑木耳提供了后备替代资源.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