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调查温度对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孢子体外发芽的影响,为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及其他微孢子虫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K2CO3-KHCO3法诱导孢子体外发芽,在孢子发芽过程中利用不同温度(5、15、25和35℃)在不同时期处理家蚕微孢子虫孢子,观察不同处理的孢子发芽率。【结果】在前期4个温度处理的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发芽率分别为3.88%、15.66%、31.91%和58.75%,孢子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刺激期4个温度处理的孢子发芽率依次为53.33%、38.17%、25.07%和6.08%,孢子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培育期4个温度处理的孢子发芽率分别是44.63%、41.29%、43.53%和48.82%,无显著差异。【结论】温度对家蚕微孢子虫孢子体外发芽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家蚕微孢子虫孢子体外发芽过程中,前期低温和刺激期高温能抑制孢子发芽,而前期高温和刺激期低温能促进孢子发芽。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温度对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孢子体外发芽的影响,为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及其他微孢子虫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K2CO3-KHCO3法诱导孢子体外发芽,在孢子发芽过程中利用不同温度(5、15、25和35℃)在不同时期处理家蚕微孢子虫孢子,观察不同处理的孢子发芽率。【结果】在前期4个温度处理的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发芽率分别为3.88%、15.66%、31.91%和58.75%,孢子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刺激期4个温度处理的孢子发芽率依次为53.33%、38.17%、25.07%和6.08%,孢子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培育期4个温度处理的孢子发芽率分别是44.63%、41.29%、43.53%和48.82%,无显著差异。【结论】温度对家蚕微孢子虫孢子体外发芽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家蚕微孢子虫孢子体外发芽过程中,前期低温和刺激期高温能抑制孢子发芽,而前期高温和刺激期低温能促进孢子发芽。  相似文献   

3.
将精制的柞蚕微孢子虫孢子用0.2mol.L-1KOH处理后,接种感染生长状态良好的柞蚕蛹卵巢初代培养细胞,调查其感染增殖规律。接种1h后,孢子的发芽率为53.8%,培养细胞的初期感染率为30%。接种24h后,可观察到裂殖体的数量急速增加,72h达最高峰。接种96h后可观察到短极丝孢子发芽后形成的空孢壳和二次感染体。接种5d后形成成熟孢子,每个细胞平均产100个孢子。在其生活史中,柞蚕微孢子虫呈双核或四偶核,并表现出孢子二型性,具有典型的Nosema属特征。  相似文献   

4.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bombycis)孢子人工发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表明,目前常用的适合于向昆虫培养细胞接种的Nosemabombycis孢子的几种人工发芽方法的发芽率存在较大差异.同一种方法在不同的发芽培养基中的发芽率也有所不同.并发现在N.bombycis孢子的人工发芽过程中K+促进作用比Na+明显,而且还证实N.bombycis孢子在人工发芽过程中的完全发芽时间为60mi  相似文献   

5.
防治蜜蜂孢子病的关键是抑制蜜蜂微孢子发芽。分四部分对此进行了探索:第一部分探索了分离纯化蜜蜂微孢子的方法,试验证明Percoll法分离的孢子均匀一致,无杂质和杂菌,适合后期试验要求;第二部分探索了蜜蜂微孢子人工发芽的最佳方法,试验证明KOH法孢子发芽率高,污染率低,为最佳的发芽方法;第三部分探索了蜜蜂微孢子人工发芽的最佳培养基,试验证明pH7.8的PBS发芽率最高,为最佳发芽培养基;第四部分探索了EM对蜜蜂微孢子体外发芽抑制作用,试验证明EM对蜜蜂微孢子体外发芽有较强的抑制的作用,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柞蚕微孢子虫在柞蚕体内增殖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用偶氮红和苯胶兰对柞蚕微孢子病蚕组织切片进行复染后光镜观察;依常规方法制成柞蚕微孢子虫和柞蚕微孢子虫病蚕组织的超薄切片和扫描电镜试材后者电镜观察和拍照。结果表明:柞蚕的中肠、丝腺、脂肪体为易感组织,后期感染肌肉、马氏管、气管管壁细胞,最后真皮细胞亦被感染,同时也查明了上述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王丽君  许金山  周泽扬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131-10132,10266
[目的]鉴定柞蚕的免疫相关TOLL样受体家族基因,以期为进一步探讨柞蚕的免疫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克隆了柞蚕免疫系统相关TOLL样受体家族基因,并进行序列和系统进化分析,同时,利用两种蚕微孢子虫侵染柞蚕,检测TOLL样受体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不同病原微孢子虫感染柞蚕后所引起的免疫应激差异。[结果]通过cDNA克隆测序获得一个可能与柞蚕免疫相关的基因片段,序列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它与家蚕Toll信号通路中的Toll1基因最为同源,将其命名ApTOLL1基因。进一步对柞蚕蛹分别注射家蚕微孢子虫和柞蚕微孢子虫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显示,注射家蚕微孢子虫2 h后蚕蛹内ApTOLL1大量表达,而注射柞蚕微孢子虫11 h后蛹内该基因才开始表达,这表明柞蚕Toll信号通路针对不同病原微孢子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响应时间有所差异。[结论]该研究结果首次克隆了柞蚕ApTOLL1基因,并为进一步研究柞蚕的免疫机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家蚕微孢子虫类枯草杆菌蛋白酶Nbslp2的保守性及转录活性,采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对微孢子虫类枯草杆菌蛋白酶slp2基因共线性、多重序列及系统进化进行比对分析,并通过Western blot分析Nbslp2在家蚕微孢子虫、柞蚕微孢子虫及纳卡变形微孢子虫中的表达特征,以验证其保守性;进一步以感染家蚕微孢子虫不同天数的家蚕中肠组织为材料,利用RT-PCR检测Nbslp2的转录活性。共线性、多重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发现,Nbslp2在微孢子虫基因组中的位置较保守,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bslp2抗体在柞蚕微孢子虫总蛋白中杂交出2条带,而在纳卡变形微孢子虫没有杂交条带,说明Nbslp2相对保守,并且可将Nbslp2作为区分柞蚕微孢子虫和纳卡变形微孢子虫的靶标;RT-PCR结果显示Nbslp2在感染家蚕微孢子虫后72 h检测到转录活性,进一步推测Nbslp2可能在家蚕微孢子虫感染家蚕早期发挥作用,为分子水平深入研究Nbslp2的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混合盐碱胁迫对沙枣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不同浓度的NaCl、Na2SO4、NaHCO3和Na2CO3混合液对沙枣种子进行了种子萌发实验,观察沙枣种子在不同浓度盐碱胁迫下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结果表明:低浓度混合盐碱溶液对沙枣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明显升高,而高浓度混合盐碱溶液处理则抑制沙枣种子萌发,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盐胁迫对绿豆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碱化致使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种子的发芽影响尤为严重。我国绿豆品种众多,不同地区的绿豆的播种期、花期、产量等各不相同。因此,研究盐胁迫下绿豆种子的发芽率并对其进行染色体数目分析则非常必要。本实验以河北省唐山当地的绿豆(Vigna radiata)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Na2CO3对绿豆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并对绿豆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发芽率结果为,在低浓度Na2CO3胁迫下,绿豆种子发芽率受到较大影响,说明绿豆不耐碱性盐Na2CO3,而NaCl对绿豆种子发芽率影响较小,且低浓度的NaCl对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NaCl对种子发芽才有一定的胁迫效应。  相似文献   

11.
白僵菌填充剂对孢子活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敏芝 《吉林农业科学》2004,29(6):42-43,53
利用7种填充剂,在室温和冰箱(5℃)内贮存,低温贮存25个月,白僵菌孢子萌发率为96.2%-98.2%;用黄土、活性炭、沙子、炉灰渣和草炭等填充剂的白僵菌室温贮存19个月,孢子萌发率为90.3%-95%。随着填充剂种类和贮存期的不同,孢子萌发率有差异。黄土填充剂有效贮存期最长达21个月;玉米轴粉、豆秸粉有效贮存期为9个月;对照有效贮存期为3个月。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Spinosyn A对家蝇(Musca domestica L.)生长发育及其Na^+,K^+-ATPase、Ca^2+,Mg^2+-ATPase和AChE的影响。结果表明,Spinosyn A对家蝇有杀卵作用,且其化蛹率显著下降;Spinosyn A在离体时低浓度抑制家蝇头部Na^+,K^+-ATPase活性而高浓度酶被激活,活体时在48h内酶活性都受到明显抑制,并随浓度升高而增强;离体时低浓度抑制家蝇Ca^2+,Mg^2+-ATPase活性而高浓度时酶被激活;活体时24h后该酶被激活。离体时对家蝇头部AChE有弱的抑制作用,但不同处理浓度之间无差异,而在活体时48h内能显著激活AChE活性。  相似文献   

13.
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浒苔(Ulva prolifera)人工育苗技术全过程。首先研究了室内育苗浒苔藻体孢子放散的最适温度及藻体密度,孢子附着及萌发的最适温度与光照强度,浒苔苗网下海养殖小苗最适长度。结果显示:浒苔在温度25℃、藻体密度为0.8 g/L时藻体放散孢子量最大,温度为20℃、晴天[光照强度300μmol/(m2·s)]时浒苔孢子附着及萌发效果最好,浒苔幼苗海区养殖的适宜藻体长度为1~3 cm。根据以上育苗技术参数,2013年12月10日至2014年1月26日,在浙江象山港河伯所村奉化益珍海藻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试验,并初步建立了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本次规模化育苗共用6.6 kg新鲜藻体,共放散了17.82×1010个孢子,平均每克藻体放散孢子量高达2.7×107个;共采苗2 000张苗帘(规格16 m×1 m),平均每张网帘附有8.64×107个孢子;网苗经20℃室内培育,7 d萌发达到最高峰,平均20棵苗/cm,小苗长度最长可达3 cm,达到出海养殖要求。育苗全过程共为45 d。该研究为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沈汪洋  金征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958-11960
[目的]研究发芽咖啡豆a-半乳糖苷酶的酶学性质。[方法]从发芽咖啡豆中提取a-半乳糖苷酶,研究不同温度和pH下的酶活,并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和pH。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和不同离子强度(NaC1)对a-半乳糖苷酶酶活的影响。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测定该酶的Km和Vmu[结果]a-半乳糖苷酶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45℃、6.0,热稳定温度范围为20~50℃,pH稳定范围为5.0~7.0。Na^+、K^+、Mg^2+和cu^2+对a-半乳糖苷酶酶活的影响不大,zn^2+促进酶活,Ba^2+对酶活稍有抑制,Hg^2+强烈抑制d.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在0~0.25mol/L离子强度(NaC1)范围内,a-半乳糖苷酶的酶活不受影响。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测定该酶的k和n。。分别为0.556mmol/L、1.19μmol/min。[结论]该研究为发芽咖啡豆a-半乳糖苷酶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在不同钾钠比(K~+/Na~+)的查氏培养基中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菌株在0K~+/Na~+≤5.248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呈近M型,在K~+/Na~+5.248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呈近W型。与常规查氏培养基(CK,K~+/Na~+为1.312)相比,菌株在0K~+/Na~+5.248区间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速率明显上升;在K~+/Na~+5.248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速率无显著性差异;在K~+/Na~+为5.248的固体培养基上,菌核型菌株的微菌核产量最大;但在无K~+条件下同样有微菌核的产生,说明K~+对微菌核的产生有一定影响,在适中情况下会增加菌株微菌核的产量,但非必要产生因素。K~+浓度会影响到菌株的致病力,当K~+/Na~+≤2.624时,随着K~+浓度的上升,菌株的致病力有所增强,当K~+浓度过高,K~+/Na~+达到26.24时,菌株的致病力反而减弱。在K~+浓度不变时,Na~+浓度与病原菌的致病力初步呈正相关,Na~+浓度升高,钾钠比下降,病原菌的致病力增强;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6.
盐胁迫对3种白刺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齿叶白刺(Nitraria roborowskii Kom.)的2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在NaCl胁迫45 d后的生长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明显抑制了白刺生物量的积累,唐古特白刺根冠比与盐浓度呈负相关,其它2种白刺无明显变化。盐胁迫后,3种白刺叶片中丙二醛摩尔质量浓度种间变化差异较大;唐古特白刺和西伯利亚白刺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质量分数增加显著,齿叶白刺仅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变化明显;盐处理后Na+、Cl-质量分数相比对照有不同程度增加,Ca2+质量分数明显减少,K+质量分数、钾钠比种间表现各异。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白刺的耐盐性由大到小依次为西伯利亚白刺、唐古特白刺、齿叶白刺。  相似文献   

17.
利用鱼尾星蕨的孢子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培养基、不同激素以及浓度对其孢子萌发、原叶体增殖、孢子体诱导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鱼尾星蕨的成熟孢子在1/2MS培养基上萌发速度最快,萌发率最高;鱼尾星蕨的原叶体在1/2MS+6-BA 1.0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上增殖速度较快,但增殖过程中不能形成孢子体;在1/2MS+AgNO31.0 mg/L+NAA 0.05 mg/L培养基上成功诱导出孢子体;孢子体可再进行分株扩增,从而获得大量的孢子无菌苗。  相似文献   

18.
以盐渍生境下 1~2 年生 107 和 18-1 杨树为材料,对不同树龄和地径的杨树各营养器官中 Na+、K+分布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a+、K+在杨树各营养器官中分布不同且差异显著。不同树龄和地径的 107 杨树的根、茎、叶部位的 Na+、K+含量变化都很明显,含NTHK1 的转基因 18-1 杨树根部的 Na+、K+含量基本保持恒定,茎、叶部位的 Na+含量变化均不明显,茎部的K+含量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升高,叶片部位的K+含量随着树龄的增加而降低。研究表明,在盐渍生境中种植的含 NTHK1 的转基因18-1 杨树比 107 杨树更加耐盐,可以更好地抵御盐胁迫,维持离子平衡,NTHK1 基因可能是通过增强转基因杨树聚集有害Na+至液泡的能力,以避免细胞质中过高的Na+对细胞造成伤害,从而提高了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