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08年9月,四川龙泉某猪场发生以高热、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高热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结合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确诊该疫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与猪巴氏杆菌病的混合感染引起。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巴氏杆菌对阿米卡星、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高度敏感。用敏感抗生素配合自家组织苗控制了本次疫情。  相似文献   

2.
副猪嗜血杆菌病快速敏感的检测技术不仅对于及时采取措施防控疫情蔓延等至关重要,还能及早发现新菌株,找出最危险的病原菌并开发相关疫苗,在防控疫情时掌握主动.用于诊断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适合临床大批量血清检测的ELISA方法,ELISA具有操作步骤简单、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好等很多优点.  相似文献   

3.
2016年4月,西宁市某养猪场多头生猪出现以急热性、呼吸困难和败血症为主的病症,经病原分离培养和鉴定,结合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判定该养猪场发生猪巴氏杆菌病,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4.
副猪嗜血杆菌是感染并引起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体,其在感染后能够引起病猪出现以呼吸困难、咳嗽和关节炎为主的病症,也能导致仔猪死亡。本文总结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并提出了加强饲养管理、群体防控、用药到位、选用药物的敏感程度等防治措施,以便能够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5,(11):95-97
从江西省抚州市某规模化养猪场病猪肺脏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长丝状菌,经细菌生化鉴定、PCR检测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使用KRG方法对其进行血清分型鉴定,该株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为13型。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类、苯唑西林、氯霉素、阿莫西林表现较高的敏感性。对强力霉素、青霉素G中度敏感,而对磺胺类、链霉素、庆大霉素表现出耐药性;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小白鼠有强致病性,命名为JXFZHP01株。本结果为江西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重庆某猪场发生以发烧、呼吸困难、关节肿胀为主要症状的疫情,给猪场造成了很大损失,通过现场诊断和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确诊为猪圆环病毒、巴氏杆菌及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经药敏试验筛选出丁胺卡那霉素等敏感药物,采取以控制细菌感染为主的综合措施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7.
1 病原学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体是副猪嗜血杆菌,属于巴斯德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该菌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黏膜,构成了正常的菌群,常常可以从猪的各种病灶和分泌物中分离出来.副猪嗜血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在干燥的环境下很容易死亡,用常用的普通消毒剂都容易杀灭.该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磺胺类、阿莫西林、阿米卡星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8.
潜江某规模化猪场发生以发热、呼吸困难、关节肿胀为主要症状的疫情,给猪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通过现场诊断和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确诊为猪圆环病毒、巴氏杆菌及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经药敏试验筛选出丁胺卡那霉素等敏感药物,采取以控制细菌感染为主的综合措施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9.
1992年7月底和9月20日至10月5日,黄岩市先后两次在北洋、峰江、路桥、金清等乡(镇)发生了以犬坐喘息、肺“肝变”为特征的猪急性传染病,发病130头,死亡33头。从脾组织中分离到 A 群、Fg 型的巴氏杆菌。该菌株对庆大霉素敏感,用敏感药物治疗或预防弱毒疫苗预防得以控制,诊断为猪败血性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10.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为革拉瑟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市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饲养和高密度的饲养应用,特别是某些疾病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猪瘟、猪流感等的流行造成猪群的免疫力下降,为副猪嗜血杆菌致病提供了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1.
仔猪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仔猪并能继发其他病原感染的疾病,可引起仔猪发热、呼吸困难、跛行、关节肿胀、皮肤及黏膜发绀、站立困难甚至瘫痪、僵猪或死亡,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通过空气、飞沫、污染物传播。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传染源,临床多见断奶前后的保育猪和仔猪感染,9周龄后病猪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本文通过患病仔猪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等多种方法进行了综合的判断,患病仔猪被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通过药敏试验分析其对抗生素敏感性,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1猪伪狂犬病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疾病,伪狂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呈多形性,有15个以上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常在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流感、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病、伪狂犬病等发生时继发感染,常引起断奶仔猪严  相似文献   

13.
2010年4月,河南省新乡市某猪场仔猪发生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观察,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氨苄西林钠及阿奇霉素较为敏感.为临床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副猪嗜血杆菌的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根据某养猪场发生的感染病情,疑似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出现厌食、呼吸困难、体温升高、振颤及共济失调,属于典型的副猪嗜血杆菌病临床症状。从疑似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的脾、肺等处取样,对致病菌进行分离、保存,一共获得10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编号HPS-0~HPS-9。通过试验鉴定,这10株细菌均为副猪嗜血杆菌。选取其中三株副猪嗜血杆菌,编号为HPS-0,HPS-1和HPS-2,分别对18种抗感染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然后测定抑菌圈的直径判断药物对副猪嗜血杆菌的敏感度。试验结果显示,副猪嗜血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最为敏感,其他大部分抗生素耐药现象比头孢菌素类严重。  相似文献   

15.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为革拉瑟氏病(Glasser’s disease),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已成为猪场保育仔猪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一些病毒性疾病如伪狂犬病、猪流感、猪瘟等的流行造成猪群免疫力下降也为副猪嗜血杆菌致病提供了可乘之机。特别是在2006年5月至今仍在流行的“猪高热综合症”中,副猪嗜血杆菌病是引起猪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常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圆环病毒病等混合感染,给我国养猪业几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16.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为革拉瑟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发生于3-10周龄的猪只,但近年来受霉菌毒素及一些病毒性免疫抑制疾病流行的,如猪瘟、伪狂犬、猪流感、猪圆环病毒和蓝耳病等,造成猪群免疫力低下,猪群发病日龄有后移的迹象,甚至20-25周龄的猪群也会发病,并且以急性型为主,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猪李氏杆菌病的病原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诊发生脑膜炎的死亡仔猪病例,对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和筛选敏感药物试验。采用分离培养、染色镜检与纯培养、动物试验、生化试验等方法分离鉴定病原,并用纸片扩散法筛选敏感药物。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的生化特性、培养特性、溶血性等符合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的病原特性,确诊为猪李氏杆菌病;分离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呋、万古霉素、四环素高度敏感;对土霉素、多黏菌素、磺胺类药物、新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我国猪副嗜血杆菌病流行日趋严重,是影响养猪业的主要细菌病之一。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肺原支原体、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和圆环病毒等都可以促进或加重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感染。笔者就曾见几种副嗜血杆菌和其他病混合  相似文献   

19.
某养猪场突然暴发一种发病快、死亡率高的的猪病,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实验室微生物培养、生化试验、动物实验等诊断,确诊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经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的敏感药物用于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的初步分离鉴定与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养猪场突然暴发一种发病快、死亡率高的的猪病,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实验室微生物培养、生化试验、动物实验等诊断,确诊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经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的敏感药物用于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