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山东省乳山县崖子镇崖子村1986年栽植巨峰葡萄60亩,1987年又定植40亩,二年共栽植100亩。1987年60亩二年生巨峰葡萄总产9.3万公斤。1988年60亩巨峰葡萄(三年生)总产224694公斤,平均亩产3744.9公斤,40亩二年生葡萄总产115060公斤,平均亩产2876.5公斤,百亩葡萄总产339754公斤,达到了早期高产优质栽培的目的。现将  相似文献   

2.
红壤山地土壤条件差,水资源缺乏,栽种在其上的南丰蜜桔大多产量低,大小年特别明显。我所现有种植在红壤山地12~17年生南丰蜜桔130亩,1987年总产147000公斤,平均亩产1131公斤,1988年总产93500公斤,平均亩产719公斤,1989年总产238000公斤,平均亩产1831公斤。1989年有四户职工(总面积21亩)收桔52752公斤,平均亩产2512公斤,阮建义家2亩桔园平均亩产达3400公斤。现将我所红壤山地南丰蜜桔的主要栽培技术总结于后。 一、深翻改土结合种二季绿肥,逐年熟化土壤,这是我所红壤山地南丰蜜桔获得高产的基本技术措施。它能综合治理红壤不良的理化性状,给柑桔生长创造一个疏松、透气、湿润的土壤环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采取深沟撩壕,即在桔树的行株间,挖深0.8  相似文献   

3.
从一九八○年开始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对野生山葡萄进行了人工栽培试验,开始建园的26亩一九八五年总产16184公斤,平均亩产637公斤,通过我场几年来山葡萄栽培尝试,摸索高产稳产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4.
葡萄快速丰产技术措施1989年以来,我们先后在十里铺、钱庄子等地进行了葡萄快速丰产的示范工作,品种有巨峰、凤凰51号、胜宝、京亚等。栽后第二年平均亩产葡萄1000公斤,最高达2200公斤,第三年平均亩产2300公斤,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我们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徐闻县迈陈镇于1997年8月种下龙眼5.34公顷。据2000年6月30日收获时调查:平均株产14.6公斤,666.7平方米产584公斤。其中第二年结果树平均株产23.8公斤,最高株产达40多公斤,总产达4.67万公斤,总产值65.41万元,纯收入近40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龙眼早果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整理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区是个古老的葡萄栽培区,龙眼葡萄集中分布在桑于河、洋河合流处的怀来、涿鹿县暖温盆地。全区原有葡萄12700亩,多为旱地栽培,由于栽培技术落后,年产仅300万斤左右,平均亩产270—300斤,株产10—20斤,其中龙眼葡萄占85%以上,其次  相似文献   

7.
焦光才  伏维娟 《蔬菜》1991,(2):20-21
我们从1986年开始种植旱作番茄,连续四年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9年20亩旱作番茄总产达64000公斤,平均亩产3200公斤,总收入达3.2万元,平均亩收入1600元,扣除亩投资250元,每亩净收入1350元。旱作番茄的主要栽培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8.
黑豆在我省已发展20多万亩,但产量低,大面积亩产只有100公斤左右。1986年我们承担了科委下达的“黑豆百亩亩产750公斤的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经5年试验平均亩产达到767.05公斤,直接经济效益13.8万元,同时丰产栽培技术在海林县推  相似文献   

9.
1989年,黄岩市头陀镇下路村有一块槾桔亩产超5吨;1990年,又有三块桔园突破了5000公斤。经过验收,其中头陀镇前陈村的一块83株碰柑园为最高,面积1.036亩,总产6068公斤,折合亩产5857公斤;店头乡下店头村的一块77株温州蜜柑为其次,面积1.05亩,总产5700公斤,折合亩产5428.5公斤,溪头乡岙坑村的一块91株温州蜜柑,面积1,01亩,总产5185.8公斤,折合亩产5119.3  相似文献   

10.
兴山县夏橙研究所1980年10月栽植锦橙2.68亩,共325株。1983年即始花挂果,总产1014.5公斤,平均亩产378.5公斤,株产3.1公斤。1984年上升到总产2613.5公斤,亩产975公斤,株产8公斤。1985年11月11日经县科委、县特产局分株过秤验收,实收锦橙6952公斤,平均亩产达2594公斤,平均株产21.4公斤。该园的主要栽培措施是:  相似文献   

11.
大连市甘井子区红旗公社果树大队第5生产队,1981年改造河套建成葡萄园22亩,用北醇葡萄插条直接定植48180株,1982年全园收葡萄66658斤,平均亩产2083斤。其中10.1亩地膜覆盖区总产31,581斤,平均亩产3126.8斤,创造了我地区二年生北醇葡萄的高产新记录。  相似文献   

12.
<正> 蔚县地处冀西北山地南部,海拔835—2882米。气温变化大,冬长夏短,低温少雨,风雹旱冻灾害频繁,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区,多数北方果树不能正常生长结果。苹果、梨,桃树不能安全越冬,核桃抽条严重,枣树果实不能成熟;龙眼葡萄果实含糖量较低,唯独杏树能正常生长结果。如北水泉镇北柏山村农作物平均亩产不足100公斤,60年代先后栽植了苹果、梨、葡萄、核桃、桃和杏等,只有杏树存活,在严重干旱的1989年鲜食杏亩产达525公斤,仁用杏亩产杏仁10公斤。现在杏树总面积已达1100余亩,  相似文献   

13.
山东平度大泽山区是我省葡萄生产著名产地,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但由于该区葡萄多种植在山岭薄地,管理粗放致使产量长期低而不稳。为尽快恢复和发展大泽山葡萄名产,1984年由平度县农业局蚕果站、大泽山镇、青杨乡政府共同承担了省科委下达的“大泽山葡萄增产技术开发”课题。经过三年的努力,万亩葡萄由1983年总产258.1万公斤的基础上,1984年增为283.6万公斤,1985年总产549.4万公斤,1986年达961.2万公斤(其中生食品种550万公斤,酿酒品种411.2万公斤),超额完成葡萄总产750万公斤的预定开发指标;葡萄白腐病、炭疽病的发病率也由1983年的20%…  相似文献   

14.
<正> 为了探索盐碱地区苹果树早结果、早丰产的技术措施,从1975年开始,在黄骅市9个重点果园,结合生产进行了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初步掌握了土壤水盐运动规律及其与果树生长发育的相互关系,并取得了四年结果,六年丰产的显著效果。如李马口村50亩苹果,株行距5×6米,1980年(6年生)总产33587公斤,平均亩产610.5公斤,自1985年以来,连续平均亩产2500公斤以上,1987年高达4370公斤(表1)。  相似文献   

15.
栽培葡萄的传统方法是“一年壮苗、二年放条、三年结果、四年丰产”一般都要经过五、六年才能进入丰产期。远远不适应当前“短、平、快”发展商品生产的需要和酿造加工业的发展。我们为了探索葡萄幻树早期丰产技术途径,于一九八四~一九八七年在青县开展了葡萄早期丰产配套技术研究。获得了“一年结果、二年丰产、三年成园、四年高产”的好成效(即一年亩产四百四十四公斤、二年亩产一千零三十九点五公斤、三年亩产二千一百八十六点五公斤、四年甫产三千零三十七公斤)。取得了一定葡萄早产、丰产、高产、高效益开发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1987年春荣阳县二十里铺乡毛寨村,发展葡萄400亩,其中玫瑰香、金皇、白鸡心等生食品种,共占总面积的15.8%,加工品种佳酿、红玫瑰和白羽分别占46.2%、21.9%与16.1%。1988年采收期调查,平均亩产230.3公斤,其中1.5亩丰产田亩产达1025.6公斤,为一般生产园的4.45倍,现将丰产田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县由于西瓜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栽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西瓜生产大发展。1985年3500亩,亩产2250公斤,1986年12000亩,亩产3250公斤,1987年20000亩,亩产3500公斤,1988年27000亩,亩产3550公斤。1987年经烟台市验收最高亩产达8525.5公斤。现已形成高产、早  相似文献   

18.
<正> 为了探索新红星苹果提早结果、早期丰产的技术,于1987~1991年选择了白庄子村新红星苹果密植园进行了丰产栽培试验,取得了预期效果。栽后3年见果,第4年虽遭冰雹危害,总产仍达5000公斤,1991年即定植后5年,全园总产达4.1万公斤,平均亩产918.8公斤,最高株产新红星18.8公斤,栽后第5年收回全部投资,并有盈余,经济效益显著,为指导新红星苹果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1986年春在江苏省沛县魏小楼果园栽植了以“长富2”苹果“三当苗”为主的乔砧密植园18.8亩,2092株,其中2.25亩为试验田,第4年亩产1870.7公斤,第5年(1990)亩产2933.3公斤,累计盈余12433.25元/亩。现将红富士苹果幼树早丰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虹桥区塔桥吴阿柯于1986年3月栽植1.5亩的280株巨峰葡萄,采用棚架式栽培,共收2099.4公斤,折合亩产1366公斤;该村吴纪迁同期栽种1亩的142株巨蜂葡萄,采用棚篱架式栽培,共收葡萄1801.3公斤。根据观察产量越高,着色越差,含糖量越低。其中有9株单株果穗着色率在50%以下的平均株产为16公斤,而单株果穗着色率在80%以上的棚架式栽培平均株产7.5公斤左右,棚篱架式栽培平均株产9公斤左右。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为确保“巨峰”葡萄的品质,第二年的单株产量应控制在8~10斤左右,亩产1500公斤~1800公斤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