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利用赤眼蜂Trichogramma防治松毛虫是我国普遍推广应用的一种生物防治方法.我省从70年代初以来,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田间应用试验,仅华莹山林区防治面积就达3千多ha.为充分发挥生物防治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笔者对我省的赤眼蜂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
25%灭幼脲3号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Dendrolinus punctatus)是我省森林的主要害虫之一,常规喷施化学农药不仅提高了马尾松毛虫的抗药性,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为了探索在生产实际中使用仿生制剂防治其危害,于2002年使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对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进行了防治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楝树是深受群众欢迎的四旁绿化树种,但是,近几年来,经常发生苗木和幼树的嫩叶皱缩,老叶花斑和顶梢停止生长的现象。一九七三年,我们通过调查和观察,发现是形似柑桔锈壁虱的害虫(暂名为楝树锈壁虱)为害所引起。当年七月下旬,我们在白泉公社光明大队山林队的苗圃里进行喷药试验。用乐果、敌敌畏、三硫磷等防治后第四天检查,该虫消失,顶梢迅速生长。一九七五年六月初,我们在舟山林场,发现楝树移植苗又遭受该虫为害,六、七月分共喷药两次,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通过二年的观察与防治,证明楝树萎缩现象是由锈壁虱为害所致,而不是黑尾叶蝉为害传毒的所谓萎缩病。 楝树锈壁虱以若虫、成虫在嫩枝、嫩叶及幼芽的毛茸下刺破表皮细胞,吸取汁液。被害后,植株高生长停滞,严重的嫩叶变色皱缩,嫩枝变脆,轻的展叶后残留很多黄色花斑(可能是锈壁虱口器分泌毒素所致)。被害状很象病毒病,又正逢盛夏,故有人误认为萎缩病。  相似文献   

4.
宜宾松香胶厂,利用松节油试产新农药—毒杀芬,为我省衣、林生产上防治害虫增添了新农药品种。毒杀芬是有机氯制剂之一种。对多种害虫具有良好的触杀、胃毒作用。一九七三年七月,在璧山县东风林场应用该厂的50%毒杀芬乳油,对马尾松毛虫进行初步的药效试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见表)。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松叶小卷蛾是我省近几年来为害人工油松幼林较为严重的一种隐蔽性害虫,对林木生长影响很大,是目前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国内以往虽有研究报道~[2],但多偏重于用有机氯农药进行防治,且效果较差.我们从1974年开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用有机磷制剂进行了防治试验,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楝树生长快、材质好,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群众喜欢栽植。但目前楝树良种苗木奇缺,衍用插根繁殖方法,繁殖系数低,大面积推广受到限制。为了加强繁殖楝树良种苗木,自1986年开始,我们结合生产进行了楝树嫩芽扦插育苗试验。经两年的努力已初步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防治农林害虫,在国内外早已被人们所重视。我省自1971年以来,唐山、承德两个地区的不少单位,采取了这一除虫方法。对制剂的需要,日益增多。而菌种是影响制剂质量的物质基础。目前,我省所用现有菌种状况,已不能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因此,通过人工诱变选育更为高效的菌株,是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工作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北方各省(区)、市的有关单位对干旱山地的造林技术问题,在试验和生产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可以根据现阶段的技术、经济条件,选用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来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快绿化荒山的速度。一、我省干旱山地自然条件的特点我省地处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长城以北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年均蒸发量都  相似文献   

9.
刘娟 《云南林业》1993,(2):20-20
楝树,别名苦楝、野苦楝,是楝科,楝属高大落叶乔木,一般高15至25米,胸径可达0.5至1米。楝树枝条广展,干形优美,是一种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的树种。楝树,性喜光热,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不太高,能耐盐碱、瘠薄和干旱,适生于各种类型的土壤,因此在光照充足、温度高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在我国,楝树主要分布在河北、陕西、甘肃省以南各省区。我省纬度较低,诲拔较高,温度和光照都能满足楝树生长的需要,特别是在光照充足、温度高的沿江干热河谷地区份布较多。全省海拔130至1900米的地区都可  相似文献   

10.
为早日实现用优良无性系苗木造林,必须采用无性繁殖方法育苗。1986年用我省已选出的一批楝树优良无性系进行嫩芽扦插育苗试验。嫩芽采用根生芽,扦插前用生长素处理,6月份以前扦插、移载,成活率可达90%。当年苗高达2米以上,地径粗2厘米以上,可出圃造林。  相似文献   

11.
冬枣黑斑病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了50%扑海因、70%代森锰锌等防治冬枣黑斑病的有效化学药剂,800倍液防治效果达85%以上;筛选出了生防菌T13菌株并研制了生防菌T13制刑和混配制剂,T13制剂800倍液对黑斑病的防效达70%以上,混配制剂800倍防效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 据几年的观察,桃小食心虫在衡水地区枣树上一年发生两代。其成虫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尤其是受湿度的影响更大。1982年,在1981年试验基础上,用桃小性诱剂进行田间诱测,根据蛾(雄)量的消长,结合温、湿度的变化进行预测预报及防治试验。试验区好果率平均达91%,比对照区提高27%。现将蛾量消长与温、湿度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楝树是我国南部地区著名的“四旁”绿化树种,适应性强、抗性好,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本文通过对楝树作为园林绿化树种的优势进行分析,探讨楝树在园林中的应用方式、意义,并认为楝树是一种优良的乡土造景树种,应该在园林绿化中大力进行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烯啶虫胺防治水稻飞虱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表明:每667m^2分别施用10%烯啶虫胺水剂10mL、20mL、30mL处理对水稻飞虱具有较好防效,建议在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时使用,每667m^2田间制剂用量以20~30mL为宜。  相似文献   

15.
前言油松球果小卷蛾(Gravitarmata mar-garotana Hein),是我省以至国内严重危害松类球果和枝梢的重要害虫之一。1973年前,我们曾与有关单位协作,摸索了航空化学、人工化学等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但化学防治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为了在现有防治方法的基础上,探讨新的防治途径,我们应用赤眼蜂于油松球果小卷蛾卵期进行了防治试验和示范。赤眼蜂可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但国内外以往尚未见有应用赤眼蜂防治油松球果小卷蛾的正式报导。1978年我们进行小型试验时,应用的蜂种有松毛虫赤眼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otsumura 和拟澳洲赤眼蜂 Trich-  相似文献   

16.
14种杀菌剂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使用14种杀菌剂对油茶炭疽病进行了室内和田间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扑菌清、叶斑净和宝宁的防治效果较好,同时对杀菌剂在田间的施用方法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福建林业科技》2022,(1):66-69
为筛选出对多花黄精叶斑病具有良好防效又保持其多糖含量的药剂,选择了3种化学杀菌剂(哇啉铜、戊唑-咪鲜胺、多菌灵)和1种生物药剂(香芹酚),及其混合制剂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对多花黄精叶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保持多糖含量研究中,以生物药剂5%香芹酚850倍液防治对多花黄精保持多糖含量最高,混合制剂次之,化学药剂最低。其中5%香芹酚850倍液+33.5%哇啉铜1600倍液(各50%容积比)混合制剂处理的多花黄精多糖含量达10.47%,优于其它2种混合制剂处理。因此,生物药剂5%香芹酚850倍液或5%香芹酚750倍液+33.5%哇啉铜1500倍液(各50%容积比)混合制剂可以作为人工防治多花黄精叶斑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8.
一些植物有着神奇的灭虫能力。下面介绍几种 :万寿菊 :是一种极好的天然灭虫菊。万寿菊原产墨西哥 ,我国各地都有栽培 ,它那刺鼻的气味是一种奇妙的驱虫药。楝树 :从该树中分离出的苦楝素 ,是理想的杀虫剂。它能阻止害虫接触植物 ,害虫一旦接触便会绝食而亡。人们将楝树种子粉末撒在土壤里 ,或将楝树种子掺在谷物中 ,可有效防治害虫。研究发现 ,楝树提取物可防治 12种农林害虫。除虫菊 :我国各地都有栽植。花中含有除虫菊素 ,可使多种农业害虫麻痹中毒而亡。美国研究 ,认为除虫菊是世界上最安全、最有效的天然杀虫菊 ,正在进行大规模种植开…  相似文献   

19.
楝树真正值得崇拜的树德国昆虫学家海因里希·施穆特勒尔教授1959年在苏丹看到了蝗虫肆虐,所有作物被毁一空,只有一种树木未受侵犯。这就是楝树(属印度的楝树科)。于是,施穆特勒尔开始了对楝树的研究。现有15个国家的几百名化学家、植物学家、昆虫学家、植物病...  相似文献   

20.
楝树在园林绿化中的开发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楝树是我国南部地区著名的"四旁"绿化树种,适应性强、抗性好,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本文通过对楝树作为园林绿化树种的优势进行分析,探讨楝树在园林中的应用方式、意义,并认为楝树是一种优良的乡土造景树种,应该在园林绿化中大力进行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