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叶片过氧化物酶及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生育期大豆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同工酶谱存在着明显的品种间差异。新品种较老品种过氧化物酶活力高比活较低;高蛋白与低蛋白品种相比,高蛋白品种过氧化物酶活力较高,比活较低;结荚期,随植株节位降低,叶片过氧化物酶比活、活力和同工酶活性均呈增强趋势,但最下部老叶过氧化物酶活力和同工酶活性降低;未展开叶较展开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阳极区酶活性所占比例较大;中部书位叶片酶谱清晰,条带数多,适于品种间比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大豆21个品种(系)和5个组合F_2代各生育期的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谱.结果表明,这两种同工酶在大豆不同生育期显示酶谱带数不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显示28条带,酸酶同工酶可显示29条带。在同一生育期内,不同品种(系)及F_2代的酶谱存在着差异.同一品种(系)或F_2代,不同生育期的酶谱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测定了不同生育期大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谱总活性随生育进程而呈增强趋势,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高峰出现在盛花期。品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差异主要表现在C区的C_3、C_4酶带。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丙烯酰凝胶盘状电泳方法,对不同苎麻品种、两种主要繁殖方法、苎麻的不同收获季节作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苎麻品种、不同繁殖方法、不同的收获季节都存在着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差异,以不同苎麻品种间的过氧化物酶迁移率、酶谱差异为大,并且随着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大小的不同。亲缘关系愈远,差异愈大,不同的收获季节,不同的繁殖方法存在着差异,这说明过氧化物酶在生物体内的表达存在着时间性。因此,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测定苎麻体内过氧化物酶的变化,对于指导苎麻育种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亚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普通亚麻的57个品种和17个杂交组合的F_1为材料,采取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亚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亚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具有物种特异性、品种特异性和阶段特异性。宁夏37个地方品种蕾期酶谱可分为6种不同遗传型。部份杂种酶谱中出现酶带增活、减活及酸带缺失等现象。宁亚5号、喀什7331和50—74三个油用型品种可能是矮生基因型纯合体。正交与反交杂种的酶谱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明某些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合成不仅与核基因有关,还可能与细胞质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6.
芝麻核心种质与非核心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选自中国芝麻资源7个生态区的36个地方品种进行了酯酶,过氧化物酶,苹果酸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淀粉酶5种同工酶分析,仅酯酶酶谱表现出品种间和品种内的多样性差异。对芝麻核心种质和非核心种质中各9个品种的1080个植株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在迁移率Rf0.45-0.67间检测到8种酶谱类型。通过对核心种质与核心种质的酯酶酶谱类型和酶带分布频率,品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方法分析了大豆子叶、幼茎和初生叶的苹果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酯酸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大豆不同器官的同工酶酶谱存在明显差别.某些高产新品种的酸性磷酸酯酶同工酶条带数较老品种多,相对含量高,而苹果酸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条带数少,相对含量低;育种后代的酸性磷酸酯酶同工酶条带数和相对含量比亲本多,而苹果酸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比亲本少.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大豆种质资源同工酶及RAPD标记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60份河北省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有12条,酶谱类型有21种,聚类结果基本上能够区分不同生态区的材料。RAPD分子标记多态性高,10个引物扩增出58条谱带,29条具有多态性,聚类结果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8个类群,揭示了其亲缘关系,同时,还反映出品种或品系与地理起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同工酶主要是指来源相同,催化性质相同而结构不同的酶蛋白分子。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生物科学研究中同工酶已成为有效工具,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和系统发育学各个领域,各种酶的同工酶还用于作物的地理分布及亲缘关系的研究。Gupta等人(1977年)曾利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鉴定形态上不易区别的种的差别;也有应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作为植物细胞分化和器官发育的“标志”。几年来我们对茶树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措施条件下,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测定。实验表明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型是有规律的变化。在茶叶多酚类的氧化代  相似文献   

10.
玉米花粉超低温长期保存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玉米自交系黄早4和郑1142的花粉在超低温(-196℃)保存一年后,花粉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没有变化,保持原自交系花粉酶谱的特征.冷冻花粉产生的第一代种子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同原自交系种子的酶谱一致也没有差异,保持了原自交系特征。  相似文献   

11.
用一些对稻瘟病表现抗病和感病的不同品种和近等基因系,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分析。共检测到12~13条过氧化物酶酶带,在接种和不接种稻瘟病菌的情况下,水稻过氧化物同工酶谱无明显差异,但可发现抗病品种(系)要比感病品种(系)多一条或两条弱的酶带,且个别酶带的活性也较高。表明过氧化物酶与抗病性有关,可以作为鉴定品种抗瘟性的一种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叶片和芽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谱的差异进行品种鉴定.马铃薯叶片和芽的同工酶谱分辨力高,不同品种差异显著,可作为品种鉴定和纯度分析的可靠的理论依据,而块茎可供分析的同工酶谱带少,效果不如用水溶性特异蛋白带鉴定方法好,只作为辅助鉴定,因此,过氧化物同工酶谱与块茎水溶性特异蛋白谱带互为补充作为用生化方法鉴定马铃薯品种和纯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以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作为生化指标,对咖啡的中、小粒种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小粒种咖啡在不同的发育时期酶谱不同,以成熟叶片进行同工酶分析较好。②中、小粒种不同品系或品种之间酶谱各异。③中粒种二倍体与自然四倍体酶谱不同。④中粒种具有慢区和中区酶带,而小粒种只有慢区酶带。  相似文献   

14.
李Sun 《作物研究》1993,7(2):27-29
对6个不同种性油菜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这6个品种均具有共同的4A酶带;春油莱与冬油莱酶谱不同;冬油莱中冬性油菜和半冬性油菜酶谱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大豆抗感病毒病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初步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星华  陈宛妹 《大豆科学》1991,10(2):149-152
利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脉研究了10个抗、感病毒病(SMV)大豆品种和5个品种各自健株与病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明显加强,且增加一条酶带。同一品种病株也比健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强。可见,大豆抗、感病毒病不同的品种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亚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的适宜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进行的亚麻外源DNA导入后代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结果表明:DNA导入后代与其受体的酶谱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酶谱带数的不同和谱带染色深浅的差异。由此表明外源DNA片段(或基因)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17.
亚麻外源DNA导入后代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讨论了亚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分析的适宜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进行的亚麻外源DNA导入后代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结果表明:DNA导入后代与其受体的酶谱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酶谱带数的不同和谱带染色深浅的差异。由此表明外源DNA片段(或基因)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丙烯酰凝胶盘状电泳方法,对不同芝麻品种、两种主要繁殖方法、苎麻的不同收获季节作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苎麻品种、不同繁殖方法、不同的收获季节都存在着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差异,以不同苎麻品种间的过氧化物酶迁移率、酶谱差异为大,并且随着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大小的不同。亲缘关系愈远,差异愈大,不同的收获季节,不同的繁殖方法存在着差异,这说明过氧化物酶在生物体内的表达存在着时间性。因此,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测定苎麻体内过氧化物酶的变化,对于指导苎麻育种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氮离子注入大豆产生的两个突变体及亲本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的比较研究,旨在明确其谱型特征及其分布,并通过酶谱差异探讨其变异程度和主要变异部位。电泳结果表明,两个突变体与其亲本的叶、茎、根过氧化物同工酶电泳图谱在谱带数量、位置、宽度和颜色深浅方面都具有明显差别。每一个样本都有各自特征的图谱类型,其中尤以根的谱带变化最大。因此用过氧化物同工酶作为变异依据之一是有一定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谱。结果表明,二者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在数目、分布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酯酶同工酶也存在区别,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可以作为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进化和类型鉴定的参考依据。POD相似系数为0.667,EST相似系数为0.714,说明二者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