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80年代中后期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就在积极探索种养加相结合、农工商综合经营、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等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在学术界开始出现“农业产业化”的理论探讨。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对区域性的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积累、  相似文献   

2.
六、产业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着重点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合作组织为纽带,以龙头产业为主导。以政府支持服务为必要条件.将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经济运作方式。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利益需求的必然导向。是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农村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一、农业产业化的涵义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农户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形成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实行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将农业再生产过程——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的生产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4.
刘彩红 《河南农业》2014,(13):63-63
<正>农科教一体化指的是农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科技与推广研究部门、教育之间相互结合,协调发展,形成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循环模式和良性结合体。具体来讲,就是以农业科技人员为先导,教育部门所属的各种学校为基础,围绕农村商品生产骨干项目,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工作。农科教一体化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在不少地方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受农民朋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从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改变传统农业操作方式出发,由小规模、高投入、低产出的分散经营模式向大规模、低投入、高产出的集约经营模式发展。农业产业化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实行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的进程离不开科技的投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地域辽阔,资源优势突出,目前拥有盐碱地943.8万亩,其中内陆盐碱地约264.3万亩,主要分布在滨州、淄博、东营、德州等市。近几年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致使旱涝灾害频发,加剧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直接威胁到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本文通过优化工程设计和治理模式,分析治理盐碱地的几种措施以及各自的特点,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状况,选择适宜实用的治理措施,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据调查,现代农民收入大半来自非农产业。其中,工、商业占有很大比重。这充分说明农村已由原来的工农分离、城乡脱节的二元经济结构向工农协调、城乡结合的一体化经济转变。由农业传统的种养业向农工商综合经营转变。这符合新农业观念的发展趋势。就从商这一方面,应当注意:  相似文献   

8.
一、广西发展“三高”农业的现状与不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农村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粮、蔗、果、烟、茶、肉、禽、鱼等主要农畜产品数量大幅度增长,农村经济得到较大改善,长期困挠的温饱问题初步得到解决。特别是“七·五”期间,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商品意识不断增强,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逐步调整;传统农业开始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农业  相似文献   

9.
法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是,从企业链维度看,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集约化生产的家庭农场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从供需链维度看,农工商一体化模式有效解决了小农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从空间链维度看,农业产业集聚、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和农业产业融合,有力地提升了农业产业竞争力;从价值链维度看,农业产业价值的实现在于以中等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为主体,以完善的市场体系为导向,采用农工商一体化模式实现生产与市场的良好对接,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和产业融合.法国经验启示我们,要将分散的小农家庭纳入到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组织化、社会化、市场化生产之中;完善和创新内生龙头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充分发挥其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促进农业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0.
<正>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是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形式,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丽江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步,经不断探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多年的地下水超采,导致华北平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压力巨大。综合考虑耕地资源持续利用和国家粮食安全,减少高耗水作物如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是当务之急。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比较分析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和马铃薯的水分亏缺量,推算出华北地下水漏斗区马铃薯替代小麦种植,每年可节约水资源总量达(3.47~7.35)×108 m3,同时在一定的技术支持下,能够提高粮食产量水平。这将有利于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逐步缓解地下水资源衰变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目前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废弃物污染与利用技术现状的分析,从种植业、养殖业、农村生活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西南地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模式,为实现区域农业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和利用提供参考,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的种植方式在华北平原区的农业生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传统耕作方式使该区的农业生产不可持续。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先进的保水保土的生产技术,对该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作用甚大。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定义、原理及保护性耕作的历史与发展,归纳总结了保护性耕作对播种、出苗、田间杂草、作物生长发育及作物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以期为华北平原一年两熟区的保护性耕作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试论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青 《北京农业》2012,(3):27-28
在现阶段下,土壤、肥料、植物营养、栽培等不合理运用产生了一系列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现代农业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及相关思路,要思考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要考虑到在农业种植结构中,农业种植各因素的有效利用要适应中国有机农业的新技术。要依靠科技,提高栽培农作物的单产量,奠定种植业的调整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通辽市鼓励杂粮杂豆种植,红小豆的种植面积也逐渐加大,增大了在杂粮种植面积的比例,本文旨在通过通辽市红小豆产业发展的基础解决当前农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政策和技术手段发展红小豆产业,将红小豆种植逐渐发展成为通辽市杂粮种植业的支柱型农作物,为发展通辽市三农及促进东北振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在回顾中国学者关于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及对农业影响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概括分析了近50年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和灾害的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特征。近50年东北地区升温明显,生长季热量资源增加;农业可用水资源和光能资源呈不同程度减少趋势,且时空分布不均。霜冻害、低温冷害、寒潮、洪涝、冰雹等农业气象灾害减少,旱灾增加。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总体有利,表现为作物适宜生育期延长,发育进程加快,全生育期缩短;积温增加且积温带北移东扩明显,主栽作物适宜种植区域扩大;作物品种由中晚熟替换早中熟;作物种植格局的变化为玉米、水稻、马铃薯等喜温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春小麦种植面积减小。在水分为非限制因子的农区,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和产量为增加趋势。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有必要针对农业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等开展系统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我国过去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发展观的表现及其危害,根据发展经济学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和发达国家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提出了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小城镇建设及提供就业培训等城市利益吸引的“拉力”机制和实行农业产业化、深入开展农村税费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农村发展的“推力”机制探索。  相似文献   

18.
以历史统计资料和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探讨了地下水位下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对曲周县主要种植模式需水量及投入产出分析得出: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灌溉成本的增加,制约曲周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成本的增加会促使农民耕种收益更高、风险更大的经济作物,增加了农村经济的风险,同时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曲周县地下水位在快速下降,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农民耕种的积极性,增加了粮食安全风险。建议曲周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最优化配置,完善水利设施,推广节水农业,同时应用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耕地的播种面积,达到提高粮食产量和持续土地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内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实际,分析了新形势下现代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最终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宏伟目标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时代性的历史概念,地域性的产业概念,积极的发展概念和综合性的多功能概念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年旱情演变及其对农业造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我国近年旱情演变及其对农业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汇总分析了1978~2008年我国发生重大旱灾的土地受灾面积、成灾面积、成灾率,以及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及其受旱灾影响情况。[结果]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市,尤其是南方地区,旱情并没有减轻,反而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自1978年以来,我国由于旱灾导致的成灾面积在迅速增加,且干旱导致的农作物绝收面积总体也呈现上升趋势,同时,由于人口增加和和经济发展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导致了粮食的总产量增长缓慢。[结论]构建和谐流域,实现人水和谐相处,就要在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的同时,规范人类自身行为,进一步做好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