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熟晚粳新品种扬粳403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粳4038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复杂交方式并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产量潜力大,稻米品质优,综合抗性强,在江苏省沿江、太湖中与北部稻区有良好的适应性。2008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早熟晚粳新品种"常农粳151"株型紧凑、长势旺盛、分蘖力强、抗倒性好,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安徽省沿江、湖北省沿江的粳稻稻瘟病轻发区作单季晚稻种植。为促进"常农粳151"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从适期播种、培育壮秧、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合理肥料管理、科学水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早熟晚粳通粳981机插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熟晚粳通粳981抗条纹叶枯病,耐纹枯病,抗倒性强,适应性好,产量高,米质优,适宜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介绍了该品种机插稻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关键是适期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水,重视病虫草害防治.  相似文献   

4.
《农家致富》2007,(3):26-26
宁粳1号以高产、迟熟中粳品种武运粳8号为母本,以优质软米、早熟晚粳新品系W3668为父本.采用杂交选育的方法选育而成。适宜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中等肥力偏上的地区种植。宁粳1号由盐城市种子公司独占经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高产优质晚粳稻扬粳4038生产技术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粳4038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2010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为了规范扬粳4038高产栽培技术,本研究着重规范了品种适宜推广的江苏省沿江、太湖稻区扬粳4038产量指标、产量结构、生育指标及其栽培技术,为扬粳4038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武运粳29"是于2007年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品种,具有高产、稳产、质优、适应性好、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于苏南及江苏沿江地区栽培种植;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时播种、培育适龄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管好水浆搁好田、抓好病虫草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7.
多抗、高产、优质常规水稻新品种皖垦粳2号是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常规粳型优质粳稻新品种,2017年通过安徽省审定,2014年申报国家新植物品种权保护,品种权申请公告号为CNA015442E;该品种丰产性好、米质优、抗性强,适宜在安徽省沿江、皖南等双季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武运粳30号"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地区及苏南地区种植。溧阳市自2013年起引进试种该品种,表现为产量高、米质优、抗病和抗倒性强。为进一步加强"武运粳30号"的推广应用,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及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早熟晚粳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江苏省苏南及沿江地区种植的早熟晚粳水稻新品种,进行了水稻新品种展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个参试的早熟晚粳水稻新品种,生育期均较适中,在156~160d之间,产量都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武运粳30号"、"武运粳31号"、"镇糯19号"3个品种的产量居前,可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区域。"武运粳23号"生产应用实践证明其高产稳产性好。以上4个早熟晚粳品种可在苏南及沿江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水稻通粳981抗条纹叶枯病,耐纹枯病,抗倒性强,适应性好,产量高,米质优,适宜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旱育稀植栽培方式种植.其旱育稀植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关键为适期播种,重视苗床管理,培育壮秧;适时移栽,抓好移栽质量;重视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11.
应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而成的晚粳新品系890,通过五年的多点试验、示范种植,结果显示:熟期适中,高产、优质,适应性强。总结出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加强水浆管理等高产栽培技术,为该稻在沿江和江南地区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2005,(4):26-26
宁粳1号原名“W001”,属早熟晚粳稻品种,由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以武运粳8号与W3668杂交,于2001年育成。适宜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中粳稻新品种武育粳3号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育粳3号(原名8169—22)是以武进县稻麦育种场为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协作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199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多年试验、试种及大面积推广,武育粳3号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米质较优、抗病性较好等优点.目前,该品种已在江苏省沿江地区、镇宁扬地区以及安徽和湖北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据统计.至1992年底,累计推广面积已  相似文献   

14.
中粳杂交水稻皖稻88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传万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159-159
皖稻88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而成的中粳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抗稻瘟病、制种产量高、适宜于在江淮沿江地区推广的杂交中粳新组合.  相似文献   

15.
常农粳4号是江苏省常熟市农科所以秀水63/武运粳7号杂交选育而成,属早熟晚粳类型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性,抗性较好,米质优,生育期适中等优点。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16.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213。来源与类型:原名"苏粳706",由江苏省(武进)水稻研究所、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武运粳7号/台0206,于2007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一、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水平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24.9公斤,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6.56%,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9.60公斤,较对照增产7.40%。  相似文献   

17.
杂交中粳皖稻88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稻88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而成的中粳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抗稻瘟病、制种产量高、适宜于在江淮沿江地区推广的杂交中粳新组合。  相似文献   

18.
水稻新品种“常农粳8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农粳8号"是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2014年通过江苏省审定(编号:苏审稻201412),2011-1014年经江苏省试种示范,该品种表现为株型紧凑、长势旺、穗型较大、分蘖力强、叶色淡绿、后期灌浆快、熟色好、抗倒性强。为促进该品种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的推广种植,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包括适期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肥水农药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介绍辽粳371的特征特性,分析其米质、经济效益,总结其栽培技术,指出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适宜在桓仁县中晚熟稻区及沿江流域种植。  相似文献   

20.
“常农粳4号”(原名“96—96E4”)系常熟市农科所1996年用“丙93—63”/“武运粳7号”配组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2001年参加苏州市品试,2002年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组区试,2003年继续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组区试,同时越级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生产试验,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稻200416)。该品种综合表现为米质优、高产稳产性好、熟期早、抗性强。适宜在沿江及苏南稻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目前已在苏南稻区、安徽等地示范应用约60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